老家双峰山

李治国

<p>  我的老家在双峰山下,胡家大砦村何鲁湾,祖籍大砦村李家墺。现在的双峰山游客中心,原名谭林湾,我家原来的稻田成了今天的检票口。(大砦即大寨也)</p><p> 白云河从村前绕过,河边有潺潺柳溪,有高耸的滴水崖,崖下有“团鱼洞儿”(“洞儿”,本地方言,盖儿的意思,意为甲鱼的背壳),“团鱼洞儿”是一块单独的巨石,伏在潭水之中。如今把它上层给剥开,成了两块了,仍然静卧潭中。</p><p> 李白的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在大雨时的滴水崖是看得到的。三十年前,我常到这里看瀑布,甚至专门冒雨前来观看。几十米的高程,一溪飞瀑,汪洋恣肆,看得让心惊胆战,恍恍惚惚,觉得自己也要飞动起来。</p><p> 如今,崖下柳树渐长,遮住了飞瀑的下半程,即使雨后有瀑,也看不到飞瀑的全貌了。瀑流飞溅,玉碎雪屑,被巨柳遮住了。而且气候渐变,解放前四季滴水的崖,平时是没有水的。</p><p> 从崖底向上爬,可以看见有人刻了宝塔五重,旁有“任居士”的字样。何朝何代,暂无考证。滴水崖顶有安全防护的铁质围栏,影响了它的固有风貌,与崖下的柳树一样,很是讨厌。崖顶原先可是映山红很多的,花枝娇俏,花开妖娆,山皆映红,蔚为壮观,真“映山红”是也。十年前的一场特大山火居然烧到了这里,如今崖后已秃秃然了。防火也成了双峰山的首要工作。</p><p> 何鲁湾正前方,白云河边,小山之腰,有伸出的两块巨石,形如狮子张开之口,故谓之“狮子口”。现在也可以爬上去的。它的下方原有水潭,是我幼时游泳玩耍的最爱,现在垫高填成了水泥道路了。旁边居然有好几个冰臼窝,与张家界一样,应该是第四纪冰川的遗物了。</p><p> 双峰山最出名的景点,要数双乳峰和好汉坡了。那年,我把女儿架在脖子上爬好汉坡,让那些空手爬坡的游客们羡慕不已。</p><p> 其实最好玩的是“洋泗峡谷”,土名“洋泗沟”。探谷深悠长,芊芊青草傍巨石。观乔木参天,潺潺溪流映山红。一线溪瀑,谓之“虎啸”。山路弯弯二十八盘,也叫它二十四拐弯的。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山崖耸峙,亿万斯年。泉溪潺湲,飞鹰盘旋。</p><p> 洋泗峡谷上有高大宽厚的黄巢山,中有白云古寨(今有白云古庙,古代的屋舍地基被杂树掩映了。童年时钻过的小洞再也找不到了。当年巨大的古寨山门犹在,门板和门闩已无)。</p><p> 大寨村之北,望夫崖之南有山峰,曰“升子顶”,状如古代量米之升斗。明清两朝,上有双峰书院。三四十年前还能看见书院的窗户,今已颓矣。</p><p> 父亲生前讲到:</p><p> 双峰书院的老师培养了几名进士,高中三甲,为皇帝所重。问之,皆出同一师门。帝曰:“有徒如此,其师必异。可延引一见。”其师至于帝前,战战兢兢,汗出如浆。帝曰:“(为何)徒中师不中?”师股栗不能答。帝不悦,挥之下殿。众徒憾之甚甚,一路埋怨师傅不敢作答。师脱口而出:“人能命不能。”众徒皆曰:“以此答之,不亦工乎!”</p><p> 滑石冲,古代由武汉到河南信阳之捷径,是为驿路。民国纺织业资本家石凤翔之祖居犹在(其女石静宜嫁蒋纬国)。滑石冲是革命年代新四军之根据地,李先念、陈少敏等革命家的故事耳熟能详。开国少将石钟汉、周世中皆生于斯,长于斯。</p><p> 老家双峰山,春观映山娇红,探谷幽兰;夏视白云翻滚,山岳巍峨;秋思复古幽情,果茶飘香;冬盼雪下红梅,佳人醉客。</p><p> </p><p> </p><p><br></p><p> </p><p> </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