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为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全面提高数学教育教学质量,6月18日上午,小学第二协作区数学小课题研究教学研讨会在陵阳街道中心小学举行。</p> <p> 陵阳街道中心小学梁荣美老师和莒县第二实验小学刘圆圆老师为大家展示了两节精彩的数学小课题研究教学课例。课堂上,孩子们认真探究、积极思考、热烈讨论的学习氛围感染了每一位与会老师,这种“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触动了老师们学以致用的心情。</p> <p>梁荣美老师执教的五年级下册综合活动课《打电话》,教学思路:复习导入--提出问题--寻找解决办法--汇报研究成果--找出最优方案--修正自己的方案--发现规律--应用规律--渗透数学文化。课上同学们思路清晰地向大家展示了精彩的研究成果,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积极思考每一种方案的优缺点,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课堂在学生们思维碰撞、思想交流中变得活跃。</p> <p>刘圆圆老师执教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找次品》,思路清晰,问题设计合理,引导有效。本课设计由易到难,从3个里边找次品,再到4个、5个、8个里边找次品。逐步明确找次品的基本思路,再由8个、9个里总结出分三组是称量次数最少的分组方式。再让学生猜测10个里找次品怎么分组,验证总结出不能平均分时的最优方案。刘老师的课堂评价很细致,根据学生的不同表现及时作出有针对性的评价。对遇到困难的学生及时引导,使学生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p> <p>两位授课教师谈设计思路及上课后反思。</p> <p>兄弟学校的老师们对两位老师的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p> <p>莒县第二实验小学刘主任对两节课进行详细点评,结合两节课例对数学小课题研究课的教学做了阐释。一、问题设计要精准;数学小课题研究,问题的设计尤为重要,好的问题是促成学生研究成功的一半。二、教学思路要明晰;课前学生的独立探究到什么程度,课上交流哪些内容,课堂教学要达到什么效果,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三、教师要定位好自己的角色;不管课前还是课上,教师的指导要有的放矢,决不包办代替。四、重视学生质疑、思辩能力的培养;课上交流,鼓励学生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积极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要为学生树立“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意识。同时分享了几点开展数学小课题研究课的注意事项:1.根据研究任务的难易程度及学生的研究进度确定研究时长;2.根据学生的汇报内容控制上课时间,不能局限在40分钟。3.根据问题简易确定上台汇报人员,没必要小组成员都上等等。刘主任建议老师们在今后教学中要依托小课题研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做到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站在儿童的立场设计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为儿童的可持续发展打好桩、留住根。</p> <p>最后,陵阳小学的张校长对此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张校长提出,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呼吁第二协作区的老师们积极开展小课题研究课,真正把小课题融入到常规教学中,利用小课题研究的优势,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建立学生对数学的信心,发展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能力。</p> <p> 本次专题研讨活动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了可操作的小课题研究方法,也为提高小学第二协作区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了有效的路径。</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