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把"复述"作为单元语文要素进行集中学习,首次出现在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以“有趣的故事”为主题,编排了《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方帽子店》《漏》《枣核》4篇课文。</p><p> 教材第一学段已经作过借助图片、根据提示等讲故事的练习,三年级把“复述”作为单元要素进行集体学习,它指向基于对故事内容充分了解和把握基础上的详细复述,是内化课文语言、学习表达的过程。</p> <p> 三年级组就“复述单元”特点,利用单元教材资源,通过统整课程逻辑下的"单元整体学习",先紧抓“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这两条线,加强单元整合,让整个单元的课程教学形成合力,富有张力。再分三小组设计教学构想与实践,并请曹校长全程参与听课、评课,从而让语文要素真正落地。</p> <p><span style="color: rgb(47, 47, 47);"> 从选课、备课到研课、磨课,再到试课、讲课,每一个环节都是三年级组老师们努力的身影,也是老师们都倾囊相授,热情帮助的感人场景!在</span>试课中,老师们集中在一起,认真听,仔细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p> <p> 张竞文老师和褚珍老师研讲的是第27课《漏》的第一课时。巧妙的导入设计将民间故事的特点精准地点拨出来;在生字教学中,两位老师挖掘文字中所蕴含的“图画因素”,实现“字“、“画“的转换,让汉字的学习变得无比快乐和轻松。她们采用以读促悟法让孩子身临其境走入故事,感知课文大意,为第二课时的复述打下基础。</p> <p> 《漏》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如何在40 分钟时间内,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复述能力 的训练呢?”崔爱群老师、刘颖老师着眼于构建学习共同体,寻找触发点:请生交流最为有趣的内容。大胆取舍,为学生搭建 交流平台,丰富学生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复述能力。</p> <p> 《枣核》是略读课文,也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面对既要识字又要达成了解故事内容、复述课文目标的难题,邢雪婷老师准确抓住文眼:三次“哦喝哦喝!”三回“蹦来蹦去”,让学生在阅读中充分思考,自主发现,并交流各自的收获。迁移运用前几课所学的方法,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复述并生生互评。</p> <p> 精炼,巧妙,美观的板书设计,也是三年级语文组此次研课的一大亮点。精巧的板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高度浓缩,是教材内容的高度提炼,是语言要点与文本内容的有效联系,让学生建立更直观的语篇结构,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课文脉络和进行复述。它虽是无声传递,却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真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p> <p> 此次的研讲教学活动,四年级语文组的两位老师就她们的童话单元教学与三年级组同时开展。由张璐老师执教第25课《宝葫芦的秘密》,王彩虹老师研讲第26课《巨人的花园》。</p> <p> 一周的研讲活动结束了,在曹校长的带领下,三四年级语文组利用中午午休时间一起评课。每位老师都从各自的教学设计意图、教学亮点和教学不足,中肯地评价自己的课。</p> <p> 曹校长说:“三四年级的七节课,有本真朴素的课堂、有纯真诗意的课堂也有智慧创新的课堂。上出了和谐与教研的氛围,对教学内容与目标确定以及教材的理解都非常准确。”</p> <p> 赞赏之余,曹校长也给了中肯的建议并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提出问题要有设计性,预设问题外延要大,答案要穷尽;二、设计恰当的教法达成目标、突破重难点;三、学习名师的教学主张。</p><p> 最后,曹校又推荐了几本教育专著,以及介绍了窦桂梅、于永正、孙双金等几位语文教育专家的教育理念,令我们受益匪浅。</p> <p> “教无涯,研无止”,教与研是教学的双翼,让我们展开教研的双翼展翅飞翔,让我们的教学和谐而充满生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