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非常自律的父母却没有培养出自律的孩子

阳光心理

首先分享4种父母言传身教的方式,我们可以先思考一下自己属于哪一种类型。 <b>再来看这个问题:明明已经尽力言传身教,对自己苛责,对孩子也很严格,为什么没有培养出自律的孩子?</b><br>首先,父母自律行为背后的动机(处于什么原因做这件事),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如果父母自律行为背后的动机是基于恐惧的,他们对未来有巨大压力感,但内心是渴望放松休息的,但是因为在她们小时候他们的父母会告诉他们生存不容易,不上进就会被淘汰,这样的家长基于这样的动力会自我苛责,不能放松,也没有放松的能力。孩子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会感受到压抑、疲惫和不开心。<br>其次,孩子对于父母言传身教的自律行为,会有两种方式来沿袭:模仿和补偿。模仿就是父母怎么样孩子就怎样;补偿就是孩子和父母是相反的,走向另外一个极端。<br>如果父母极端自律,对自己严肃苛刻,孩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会思考为什么要把自己搞那么辛苦,这样获得的钱和权由有什么意思,我为啥把自己搞得那么累,这样的孩子会走向父母的反面,即随性。而如果父母能够舒展的生活,能够真实面对自己的需要,允许自己内在的渴望,孩子也没有必要来代偿父母的行为了。<div>另外就是父母在自律过程中,对于孩子会有很多软性的控制,这样的父母内在是有压力和牺牲感的,这些父母会想我付出那么多你还学的不好对得起谁;为了你读书,你花了多少钱?我们为你牺牲付出了多少?这些东西传递给孩子,孩子会感受到被控制或绑架,会变得更加无礼和叛逆。<br>自律不一定会让人痛苦,很多时候自律是能够给人带来愉悦感的。如果孩子不是基于自发的选择的自律,不是自己体会到了自律带来的好处,他就没有办法作出选择,要知道自律是无法通过他律来实现的。<br>作为父母,我们想努力的时候努力,想休息时候休息,不逼迫自己也不逼迫孩子,才是最好的言传身教。唯有父母能够身心一致快乐的生活,孩子才能够健康的选择自己想要的。</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