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一名优秀教师的教育智慧能够照亮孩子的内心世界,唤醒孩子内心的善良,这源于教师的爱与责任。</p> 冲动是魔鬼 <p> 男孩子到了高年级,总是干一些“傻”事,他们相互打闹以此来逗趣的事件时有发生,稍稍情绪失控、处理不当,就会将原本的嬉笑玩闹演变成学生之间的冲突事件。男孩子是天生的斗士,在青少年发展阶段叛逆、冲动表现得尤为突出,似乎通过这种“较劲”来验证自己的强大。</p><p> 某一节课的课间,就会发生一场闹剧——从装有酒精、洗洁精、发胶的小瓶子里挤出黏糊糊的液体往同学的身上、头上、脸上涂抹。显然,为了玩乐取闹男孩子们一时间忘记了老师反复强调的“安全”和“友爱”,更没有觉察到当失去了应有的尊重,极有可能演变成“校园欺凌”。</p> 心理的失衡 <p> 玩闹的孩子因为“挑衅成功”往往沾沾自喜、引以为豪;被取乐的同学往往因为坚守“敌不动我我不动,敌若动我我还不动”的底线,好在老师评判处理的时候抢占“有理”的上风而放弃反抗,或者因为“敌强我弱”自动放弃而不知所措,但毕竟受到屈辱的内心只有自己体会得到。</p> 教育的智慧 <p> 一场闹剧迟早都会反映到班主任处,一个有是非观、知荣明耻的班集体就是这样的。卢粉莉老师是我们洒金桥小学一位有经验的班主任,她纠正起这些“顽童”过失行为,真可谓是不动声色、行云流水,处处透露出教育的智慧。</p><p> 她先是让这些“涉事分子”背靠背写出事情的经过,这是在教给孩子们遇事先冷静下来,认真思考事件的过程,反思在自己身上到底存在什么不当的表现,于任何一方都无法逃脱的责任是需要通过冷静思考得出结论的。</p><p> 第二天,她把孩子们写的情况说明收上来仔细看了一遍,总结和发现了事情的根源和问题所在,接着他把孩子们一一叫来谈心,引导孩子们思考在这件事情中有哪些不当之处。通过自我反思和总结,孩子们懂得了私自把“小液体瓶”带来学校的危险性,玩闹取乐的过失行为,以及在关键时刻要学会“say no”的自我保护的正确表达。</p><p> 这并没有结束,有经验的老师善于将一次“班级危机”转化为“教育契机”。卢老师借机让全班同学认真审视和思考一个问题——如何与同学正确相处?以日记的形式呈现思考过程,并让家长也对这个话题谈谈自己的体会。无形之中,她引导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并以个体事件引以为戒,引起全体学生及家长更深度的思考。</p><p> 孩子们在日记中,有的侧重于描写人与人的尊重之道,有的浅谈了关心一个集体的荣誉感的正确方式,有的站在“受气包”的角度给出了应对之策,还有的同学分析了“顽童”身上存在的不理智和错误认知,甚至联系到了“校园欺凌”事件的分析与形成,引发孩子们更深度的思考。家长的留言也非常的真挚和深刻,更多的是对老师的这一教育举措大大的褒扬与感赞。</p><p> 后来,老师把优秀日记贴上了展板,这不仅仅是一种分享,更是一种警示,提醒孩子们时刻记得一个班集体的荣耀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有多么重要。</p> 写在最后的话 <p> “不是每一朵花都在春天里开放。”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不能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对部分学生缺失了期待、爱心和耐心。我们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从实际出发,关心孩子的点点滴滴,我们要从心灵上去感化他们,针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要携手家长及时做好引领;同时,要指导全班同学学会接纳和包容,学会合作和分享,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携手共进,努力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成长氛围。</p><p> 不觉又想起了荀子的名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不论作为教师,还是作为家长,我们都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成长。唯有如此,我们精心呵护的孩子,我们赖以支撑生命的希望,才会阳光健康成长,才会让我们欣慰忙碌,让我们温暖前行。</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