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父亲节的前两天

见贤思绪

<p>  马上就要父亲节,忽然看到某大学教授建议取消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理由居然是此举有悖交通法规。一时间,我竟无言以对,憋了半天总算找到一个合适的话:端的不当人子,窃以为!</p><p> 《背影》此文无关风花雪月远离国家大事,纯粹的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也是一个离家的孩子发自内心的对父亲的惦记和不舍,没想到居然还是没能逃不脱上纲上线的命运!</p><p> 教授,曾经文化与文明的象征,现在,呵呵!不过10万而已的,可以一妻多夫,建议恢复繁体字,想不通这跟“何不食肉糜”何异!</p><p> 说的有点远,继续说父亲的话题。这是一个看脸的时代,也是一个拼爹的时代,“恨爹不成刚,怨爸不双江”,足以佐证。</p><p> </p> <p>  其实,母亲节过了之后就一直寻思着写写关于父亲的点滴,可总是提笔忘言。记忆中,父亲相当不善言谈,每次打电话回家,交谈基本都是一分钟左右,“吃了吗?”,“上啥班?”,“和你妈说几句呗?”,连三句半都凑不上!</p> <p> 貌似,我爹真的没啥好写的:,祖籍齐鲁(俺爷爷说的),少时家贫,割草种田,无一不精。勤快本分,娶一贤妻。育有子女,儿良女孝。已过花甲,未得安享,奔波劳碌,至今。</p><p> 嗯,差不多就是这样。</p> <p>  中考失利,仅以3分只差与一中失之交臂。因为不愿意花6000块钱的择校费而去了县城的二中,当时还是太年轻,一中之所以是一中,二中始终是二中,学区房会不是没理由的。</p><p> 废话少说,17岁第一次离开家去4、50里的之外,走读是不可能的,只能是住校。临行前半个月,家里准备的大包小包,连过冬的衣服都拿了几件,好像走了就再也不回来似的。</p><p> 当然,还少不了一大包铜钱桥,一天两袋,一个月的量,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好笑。</p><p> 于是,懵懂少年半百里求学的一幕上演,走的那叫一个潇洒、干脆!我是坚决不承认掰着指头算放月假日子的。</p><p> 多年以后,母亲在一次闲谈中提起,有人在我走后茶不思饭不想夜不能寐了挺长时间。同样的,当事人也是你说错了我没有的从不承认。</p><p> </p> <p> 恰好赶上非典,加上03年那次惨绝人寰、惨无人道、史无前例、后无来者的数学,引得无数学子当堂弃笔、痛哭流涕。</p><p> 于是苦苦挣扎了一年多的我如愿以偿的考上了河北农业大学的专科。</p><p> 保定府,七百里,莲花池,总督署,当然还有铁球、槐茂、春不老,这些都是后话。</p><p> 本来想着大学了,终于可以彻底放飞自我了,奈何,架不住某人几次三番、几次三番的坚持要送哇。</p><p> 2003年9月20日晚10点48分,k546(这个记不清楚了,也许似乎大概是,然而未必不见得是),长春到西安的快车。</p><p> 不是卧铺,连硬座都没有,我和父亲在车间连接处随便坐着行李包,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大多时间都是无话可说,印象深刻的就是,嗯,后半夜的车厢贼鸡儿冷。</p><p> 凌晨三四点,迎新是不存在的,爷俩在出站口的座子上相看两无言,眼巴巴等着到了天亮。之后按图索骥般的找到了16路公交车。</p><p> 门口的食堂被临时用作报名口,后来变成了农太超市,长长的新生队伍一眼看不到头,旁边的张家口老爹带闺女,女生跟我同班:彭静。</p><p> </p> <p>  东奔西跑一上午,临近十一点,才把宿舍安置好。和父亲在门口的小店吃了顿饭,牛肉罩饼,还有肉末春不老,十几块挺便宜的一顿饭。</p><p> “没啥事我就回去了,家里还有活儿,你妈还等着呢。”</p><p> “嗯,我给你拿瓶水,路上喝。”</p><p> 公交车来了又走,看着远去的背影,瞬间眼睛里都是水。</p><p> </p> <p>  好吧,父亲节的故事留着到这里,写的比较随性,基本都是想起来什么写什么,语法修辞中心思想就不讲究了。</p><p> 写父亲挺难写的他们都说父爱如山,沉默的大山。相比写母亲就简单了,这也是有历史原因的:慈母手中线/严父掌里棍,游子身上衣/逆子身上抽。临行密密缝/不听话就揍,意恐迟迟归/就怕不成器?打人了还想被夸?想想都不可能啊。</p><p> 俺爹不一样,就一普通农民,没啥文化,没事喝点小酒打个小牌,几十年的烟龄,不过,我都没继承,惭愧;勤快,能干,吃苦耐劳,不过,我也没继承,还是惭愧。</p><p> </p><p><br></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