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行一润杨篇

一帆泛舟

<p>  金山寺位于今江苏镇江市区西北的金山上,始建于东晋,高四十四米,周五百二十米,距市中心三公里。[1]金山寺布局依山就势,使山与寺融为一体。寺内主要建筑为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阁、藏经楼、方丈室等。金山寺自创建以来,经历代修葺,古迹甚多,其中主要有:慈寿塔、法海洞、妙高台、楞伽台(又名苏经楼)、留云亭(又名“江天一览亭”)等。</p><p>金山是江南佛教圣地,梁武帝在金山设立了庄严隆重的水陆道场,诵经设斋、礼佛拜忏、追荐亡灵。金山寺至2016年已有1600多年历史,总共有81位方丈。全盛时期有和尚3000多人,僧侣数万人。清朝时期与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并列为中国的四大名寺。1983年,金山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p> <p>  6月10日中午我们到达镇江,先解决一下肚子问题,选择一家镇江十佳面馆,品尝镇江特色小吃锅盖面,口感味道确实不错。</p><p> 吃饱喝足,再上金山!</p> <p>  锅盖面做法源于清朝。据传,乾隆下江南时,到镇江张嫂子伙面店时,张嫂子忙中出错,误将汤罐上的小锅盖当成大锅盖,撂到面锅里,煮出来的面条却很可口,还被乾隆夸赞。</p><p> 锅盖面也称镇江小刀面,是江苏省镇江市的一道地方特色传统美食。成品的锅盖面具有软硬恰当、柔韧性好等特点,是一道老少咸宜的小吃。</p><p>锅盖面用的面条是“跳面”。所谓“跳面”,就是把和揉成的面放在案板上,由操作人员坐在竹杠一端,另一端固定在案板上,既上下颠跳,又似舞蹈,似杂技,反复挤压成薄薄的面皮,用刀切成面条。</p> <p>  登顶金山寺 钟鸣昼已昏</p><p> 我们也来一次“江天一览”</p> <p>  清康熙帝于1687年秋登临金山,因观其上接苍冥,下连洪流,江天一色,故赐名“江天禅寺”并沿袭至今。</p><p>金山寺观音阁南与妙高台、楞伽台,北与慈寿塔、法海洞椽接栋连,碧映丹辉。由楞伽台循级北登,可至金山的顶峰留云亭,亭内有康熙帝御笔"江天一览"石碑,故此亭亦称江天一览亭。</p><p><br></p> <p>  </p> <p>  跨过润扬长江大桥就是扬州地界,下午入住扬州东关街怡莱酒店。</p><p> 稍事休息逛逛东关街,游览个园、文峰塔等景点。 </p> <p>  扬州,江苏省地级市,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1]是世界遗产城市、世界美食之都、世界运河之都、东亚文化之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具有传统特色的风景旅游城市[2],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扬州在中国古代几乎经历了通史式的繁荣,并伴随着文化的兴盛,有江苏省陆域地理几何中心(扬州高邮市)之称,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又有着“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被誉为扬一益二、月亮城 。</p> <p>  </p> <p> 扬州东关街位于江苏省扬州市,是扬州城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它东至古运河边,西至国庆路,全长1122米。东关街以前不仅是扬州水陆交通要道,而且是商业、手工业和宗教文化中心。</p> <p>  个园景区</p> <p><br></p><p> 个园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东北隅,盐阜东路10号,曾荣获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首批国家重点公园”称号。这座清代扬州盐商宅邸私家园林,以遍植青竹而名,以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而胜。由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于清嘉庆23年(公元1818年)在原明代“寿芝园”的基础上拓建为住宅园林。</p><p> 个园以叠石艺术著名,笋石、湖石、黄石、宣石叠成的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融造园法则与山水画理于一体,被园林泰斗陈从周先生誉为“国内孤例”。</p> <p>  四望亭在江都县学街(今扬州市四望亭路)东首,汶河路西侧。其始筑年代,一说南宋嘉定年间,一说明嘉靖时。</p> <p>  扬州文昌阁位于汶河路、文昌路交叉处,为江苏省扬州市地标建筑。文昌阁,建于明代万历十三年(1585年),属于扬州府学建筑群,旧日阁上悬有"邗上文枢"匾额。扬州府学建筑,已陆续圮毁,现仅存文昌阁,为扬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东关街古运河夜景</p><p>晚饭后在东关街古运河边遛弯,观赏运河两岸夜景,欣赏当地居民畅心夜生活。</p> <p>市民表演地方戏一扬剧</p> <p>  次日我和老肖早起,在扬州东关古渡和东关街古城门前也勺了一把。</p> <p>穿越时空和马可波罗合个影</p> <p>  扬州人是有福气的,“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的悠闲生活里,是积淀千年的淮扬文化。作为八大菜系之一的淮扬菜刀工精细,菜品精美,名菜众多。但我认为最吸引人的还是那“皮包水”的扬州早茶。</p> <p>  清晨一杯香茗相伴,约上三、五好友边吃喝边聊天,神仙不过如此。扬州有名茶社很多,老城区的富春、冶春等茶社的茶点都很有特色,我们也粘扬州的福气,在这家网红“花园茶社"过了一把瘾,早点相当不错。</p> <p>  干丝、包子、蒸饺、荷包蛋是我们享用的早点。</p><p> 先饱口福再饱腿福,打卡瘦西湖。</p> <p><br></p><p> “瘦西湖”之名最早见于文献记载为清初吴绮《扬州鼓吹词序》:“城北一水通平山堂,名瘦西湖,本名保障湖。”乾隆元年(1736),钱塘(杭州)诗人汪沆慕名来到扬州,在饱览了这里的美景后,与家乡的西湖作比较,赋诗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p><p> 瘦西湖在清代康乾时期已形成基本格局,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瘦西湖主要分为14大景点,包括五亭桥、二十四桥、荷花池、钓鱼台等</p> <p>  玉版桥</p> <p>  钓鱼台</p><p> 在瘦西湖,有这么一个钓鱼台,相传曾经是演奏丝竹乐器的地方,但是因为乾隆曾在这儿一时兴起,休憩钓鱼,而变成了渔乐之所。然而,钓鱼台的魅力可不仅仅如此。</p><p>瘦西湖的钓鱼台堪称中国亭台建筑的典范,把框景艺术完美展现。钓鱼台三面临水,仅一道长堤与小金山连接,站在亭子内斜角60度的地方,你可以从北边的圆形门洞望见五亭桥的横卧波光,在南面门洞看到巍巍典雅的白塔,东面可观凫庄美景,钓鱼台“框”出瘦西湖的精髓,正好对应“三星拱照”的名称,建造得十分巧妙。</p> <p>  五亭桥,别名莲花桥,是扬州市境内的一座桥梁,位于瘦西湖水道之上,是扬州市的地标建筑之一,是中国古代十大名桥之一,有“中国最美的桥”之称。</p><p>五亭桥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的。</p> <p>  白塔</p><p> 扬州至今还流传着“一夜造白塔”的故事。</p><p> 该故事出于《清朝野史大观》。一天,乾隆在瘦西湖中游览,船到五亭桥畔,忽然对扬州陪同官员说:“这里多象京城北海的琼岛春阴啊,只可惜差一座白塔”。第二天清晨,皇帝开轩一看,只见五亭桥旁一座白塔巍然耸立,以为是从天而降,身旁的太监连忙跪奏道:“是盐商大贾,为弥补圣上游西湖之憾,连夜赶制而成的”。</p><p>据说,是八大盐商之一的江春用万金贿赂乾隆左右,请画成图,然后一夜之音用盐包为基础,以纸扎为表面推成的。</p><p> 白塔,尽管只可远视,不可近攀,但乾隆不无感慨地说:“人道扬州盐商富甲天下,果然名不虚传”。</p> <p>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p><p>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p><p> </p> <p>  瓊枝玉樹一启功书</p><p><br></p> <p>  小金山是扬州瘦西湖二十四景之一,为瘦西湖中一小岛,原名长春岭,建于清代中叶。当时扬州豪绅为了打通瘦西湖至大明寺的水上通道,在瘦西湖之西北开挖了莲花埂新河,挖河的土堆成了一座小山,这就是今天的小金山。小金山四周环水,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山顶有“风亭”一座,是全园最高点。小金山西麓有一堤通入湖中,堤端为一方亭,名“吹台”。相传乾隆皇帝在这里钓过鱼,因而又叫钓鱼台。钓鱼台三面临水,各有圆门一孔。从钓鱼台前右侧看去,正中圆洞恰好收入“五亭桥”一景,左面圆洞正好收入“白塔”一景,俨然两张独幅画面,其借景手法之巧,令人钦佩。月观是临湖建筑的厅堂,四面皆为格扇,堂后是桂园。当8月桂花盛开之际,推窗赏月,清香四溢,天上水下两月同收眼底,此情此景,甚为动人。</p> <p>  二十四桥</p><p>二十四桥,又称为廿四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历史上的二十四桥早已颓圮于荒烟衰草。现今扬州市经过规划,在瘦西湖西修长桥,筑亭台,重修了二十四桥景点,为古城扬州增添了新的风韵。二十四桥为单孔拱桥,汉白玉栏杆,如玉带飘逸,似霓虹卧波。该桥长24米,宽2.4米,栏柱24根,台级24层,处处都与二十四对应。</p> <p>  6月11日早上约八时进入瘦西湖景区,按照预订时间十点半准时离园,向马鞍山出发。</p> <p>  6月11日中午十二点半,我们顺利安全返回马鞍山,黄安东、张平夫妇在大红灯笼酒店盛情款待了大家。至此六天自驾游一一江南行划上圆满的句号。</p><p> 特 别 鸣 谢</p><p>自驾游江南行策划、统筹 黄安东 </p><p>车辆提供 李庆生 黄安东</p><p> 驾驶员 蔡善华 黄安东</p><p>后勤保障 王 荣 王世武 </p><p>拍照 蔡善华 刘恩鹏</p><p>谢谢全体队员的积极参与,期待</p><p>下次再见!</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right;"><br></p><p style="text-align: right;"><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