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快乐时光, 尼亚加拉大瀑布之旅

耤水人家

<p> 拍摄 耤水人家</p><p> 制作 耤水人家</p> <p>  二零一九年八月二十七日儿子带着我们与孙女去看加拿大尼亚加拉大瀑布。</p><p> 尼亚加拉大瀑布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和美国纽约州的交界处,瀑布源头为尼亚加拉河,主瀑布在加拿大境内,是瀑布的最佳观赏地,在美国境内只能看到瀑布侧面。</p> <p>  尼亚加拉大瀑布实际由三部分组成,从大到小,依次为:马蹄型瀑布;美利坚瀑布和新娘面纱瀑布。</p><p> 马蹄形瀑布位于加拿大境内,其形如马蹄;美利坚瀑布在美国境内,由山羊岛隔开;新娘面纱瀑布也在美国境内,由月亮岛隔开了其他两瀑布。虽然分成三股,却是同一水源,同一归宿一一尼亚加拉河。 也是世界上第一大跨国瀑布,高50米,宽约达1160米,加上岛屿宽可达1240米,落差约54米。</p><p> 事实上在美国境内看到的只是尼亚加拉瀑布的侧面,而在加拿大可以一览全貌。</p><p> 放大后可看清全貌</p> <p>  瀑布水雾随风蒸腾而上,在阳光的作用下,出现了一条弯弯的彩虹,久久悬挂在半空。游客们激动万分,我们也太幸运了,看到和以往大不一样的彩虹,就在身边,就在眼前,感觉伸手就能得到,从瀑布脚下升起来了,逐渐逐渐的延长升高,最后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美丽画卷。</p> <p>  远处的桥就是加拿大连接美国的“彩虹桥”,桥中央飘扬着美国、加拿大、联合国的旗帜,星条旗在南,枫叶旗在北,联合国旗居中。</p> <p>  “尼亚加拉瀑布”也直译作拉格科瀑布,“尼亚加拉”在印第安语中意为“雷神之水”,印第安人认为瀑布的轰鸣是雷神说话的声音。</p> <p>  1625年欧洲探险者雷勒门特第一个写下了这条河与瀑布的名字,称其为“Niagara”〈尼亚加拉〉。</p><p> 直到1678年,一位叫路易斯.亨尼平的法国传教士来到这里传教,发现了这一大瀑布,为它“不可思议的美”赞叹不已,并细心记下了自己的见闻,对这绝妙的人间仙境做了传神的描述,把这胜景介绍给了欧洲人。</p><p> 但让尼亚加拉瀑布真正声名鹊起的是法国皇帝拿破仑的兄弟吉罗姆.波拿巴,当时吉罗姆带着他的新娘不远万里从新奥尔良来到尼亚加拉瀑布度蜜月,回到欧洲后在皇族中大肆宣扬这里的美景,于是欧洲兴起了到尼亚加拉度蜜月的风气,时至今日到这里度蜜月仍是一种时尚。</p> <p>  历史上,为了争夺这块宝地,美、加(当时属英国)两国曾于1812年一一1814年间进行过激烈的战争,战争结束后,两国签定了“根特协定”规定尼亚加拉河为两国共有,主航道中心线为两国边界。</p><p> 从那时起,两国在瀑布两侧各建一个叫做尼亚加拉瀑布城的姐妹城,一个隶属于加拿大的安大略省,另一个隶属于美国的纽约州,两城隔河相望。</p> <p>  两国在此不设一兵一卒,人民自由往来,无需办理过镜手续。和平的环境也使尼亚加拉瀑布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两国带来了更多的回报。</p> <p>  为了离瀑布更近,每个人穿着统一配送的红色雨衣整装待发,准备乘观光船到瀑布底部一探究竟。</p> <p>  向对面望去,美国的观景台及游船,美国的游客穿着统一蓝色雨衣,而加拿大的游客统一为红色雨衣。</p> <p>  从船上眺望美国瀑布,可见巨大的水流从断层山顶源源不断涌出,顺岩壁飞泻而下,发出隆隆雷响。山脚下满是黑褐色的巨石,水流重重的撞击在岩石上,溅起漫天水雾,飘逸的水雾真的像新娘面纱,从我们眼前轻轻划过,又随江风缓缓飘荡在蓝绿色的尼亚加拉河面上,美轮美奂。</p> <p>  游船继续向马蹄形瀑布脚下驶去,水雾越来越大,越来越浓,河风吹来像下雨一样辟头盖脸打来,站都站不稳。当游船驶入瀑布脚下,看到瀑布从高高的山顶倾泻而下,似从天地间喷涌而出,用翻江倒海来形容一点不为过。滚滚水流无边无际,以雷霆之势直扑岩底,卷起了高高浪花,浪花飞上高空又重重落下,打在游客身上,犹如夏日里站在瓢泼大雨中,黄豆大的雨点铺天盖地的打来,眼睛都睁不开。虽然穿着雨衣但小腿以下,鞋子全被漫天的水花浇湿了。耳边水流撞击声震耳欲聋,盖过了游船的马达声,盖过了人们的欢笑声,惊呼声。</p><p> 尼亚加拉瀑布的魅力与壮丽让人无法忘怀。</p> <p>  瀑布边有个小公园,绿树成荫,像地毯一样的草坪任人出入,休息。品种多样的花卉,张着笑脸迎接着各国游客。</p> <p>  资料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