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20年5月31日至6月4日,我有幸参加了为期5天的IRIA ADVISER IRB水域救援技术培训班,时间虽短,受益良多。首先非常感谢支队领导给我们提供了如此珍贵的培训机会,其次由衷感谢教官团队(雪狼教官、光鹏教官、程超教官)专业、尽心、敬业的教学精神,使我自己对水域救援有了一个全新、科学、专业的认识。下面将本期培训的内容进行梳理,不足之处请大家提出宝贵建议。</p> <p>(一)“3S”救援理念。</p><p>为什么我要先说救援理念呢!!!此次的水域救援培训,包括参加此次培训之前刚刚结束的支队基层指挥员培训,三位教官(雪狼教官、光鹏教官、程超教官),包括张站长(韩城消防救援站站长),不止一次的提到了“3S”理念,说心里话,从来对英语不感兴趣,单此次培训出现的英文及英文缩写实在太多太专业了,不得不逼自己研究一下。“3S”理念是国际公认的救援理念,即安全(Safe)、简单(Simple)、迅速(Speed)。并且安全必须作为救援作业中的最基本要求。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绝对安全的条件下,能简单解决的问题坚决不要复杂化,另外就是没有什么救援方法是不可取代的。所以我认为,“3S”救援理念的建立以及根深蒂固于脑海是尤为重要且不可或缺的。</p> <p>(二)十五项救援绝对守则———雪狼教官主讲</p><p>1、绝对要佩戴合适的PFD———程超教官逐一对水域救援头盔、干、湿式水域救援服、5型浮力背心(结合牛尾绳的正确佩戴)、救援绳包(无论别人怎么说,自己一定要亲自测量一下绳子的长度)、水域救援靴(合脚、高帮)、水域救援刀、方位灯及照明灯等进行了性能及使用注意事项的说明,随后,程超教官带领我们全体学员对照自己的PFD进行了检查调整,韩科长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合格的装备进行了及时的支队调集,确保了整个培训中个人PFD安全可靠。</p><p><br></p> <p>2、 绝对要布置上游观察员,理想状态两岸都布置观察员。救援过程中有不可预见的危险漂浮物或突发的洪水,还有就是有时会有水坝突然放水,观察员所处位置要能及时通知下游救援人员,并预估足够的下游救援反应时间。(上游下游,从上游向下游方向看,左手为左岸,右手为右岸)</p> <p>3、救援的安全优先次序。一定要是第一是自己,第二是队友,第三是被救者(自救之余,尚能救人,再通俗点就是能照顾好自己的人才能照顾别人)。</p><p>4、绝对要有预备方案。(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救援过程很可能形势突变,没有百分百可靠的方法,需要客观的做出评估,预备应变。这里需要强调需要培养“3A”习惯,即评估(Assess),在救援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危险因素,包括主观和客观的,作业前必须对环境、人员及被救者进行安全评估,制订救援方案;调整(Adjust);行动(Action)。</p><p>5、下游绝对要布置多重后备救援。———例如在下游布置抛绳救援、 拦阻索救援、舟艇戒护等,作为第一救援力量失败后的补救措施。</p><p>6、救援行动绝对要保持简单化。认知:在安全的前提下保持简单化,包括装备、人员、计划等。能用简单方法解决的就不要复杂化。复杂意味着出错的概率增大。</p><p>7、绝对要使用正确的装备。———不合适的装备导致很多事故的发生。</p><p>8、 在水流中绝对不要让脚下沉。———水底的障碍物造成了很多伤亡事故。</p><p>9、绝对不要指望被救者会救他自己。———被救者面临险境时,无法做到按救援者的意图完成相关的动作。被救者错误的动作可能会让救援雪上加霜。</p><p>10、绝对不能在救援者身上固定绑住绳索,包括舟艇一样。———强大的水流冲击之下,导致救援者无法脱离绳索而溺毙的事故发生过很多。包括舟艇连接绳索也需要能快速解脱。</p><p>11、横渡绳索绝对不能与水流成 90°垂直。———贴近水面的横渡绳索在水流的冲击下会导致人员陷入死亡V字受困。</p><p>12、 绝对不能站在紧绷绳的弯角处,包括靠近绳索的下游位置。———额外施加在紧绷绳上的力量可能导致绳索绷断,在弯角处产生杀伤力很大。而站在绳索的下游位置靠近绳索,也可能被击中。</p><p>13、 接触到被救者,绝对不要再失去他。———在没有脱离危险区域前,牢牢抓住被救者。失手后的补救措施会更加困难,甚至可能带来法律层面的纠纷。</p><p>14、消防救援头盔绝对不可以作为水域救援头盔。 ———产品的设计功能不同,无排水孔的头盔可能造成颈椎受损或人员溺毙。</p><p>15、 积极原则。———积极包括日常训练,装备养护、行动准 备,经验积累,行动后回顾,都保持积极心态。行动中积极不等同于盲目、激进。</p> <p>(三)水域救援三原则———抛过去救、划过去救、游过去救。基于《十五项绝对守则》之第三项"安全优先次序,救援人员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以及第六项“救援绝对要保持简单化“,所以,在水域救援的原则中, 首选“抛过去救”,例如抛投器或抛绳包等非直接接触被救者的方式,救援人员可处在一个相对安全的位置上进行作业;其次“划过去救“,指 利用舟艇(或有动力舟艇)以及其他浮筏类抵达被救者所在位置,这其中,又以舟艇结合横渡绳索为上策;再其次“游过去救“,当以上方法都无法及时实现时,迫不得已采取的下策。这需要大量的训练、广 泛的经验积累和良好的体能,不到迫不得已不得采取。</p> <p>(四)平跳式入水及各类泳姿的动作要领和适用场景。</p><p>平跳式入水姿势:左臂抬起,小臂略成水平,手心向下护住面部并保持10厘米左右的距离,右手伸直,腿部弯曲,身体打直,越入水面,基本以平面状态接触水面,主要用于急流入水;</p> <p>确保式:平躺于水面,脚部朝向于下游方向,臀部腹部用力尽量保持身体打直(避免在浅水乱石水域臀部受伤),肘部弯曲内合,双手抓住浮力背心衣领位置,适用于急流水域自己或协同被救者脱困;</p> <p>防御式: 平躺于水面,脚部朝向于下游方向,臀部腹部用力尽量保持身体打直(避免在浅水乱石水域臀部受伤),双臂以仰泳的动作双臂一起划动,该动作比较省力;</p> <p>攻击式:以自由泳的手法游,腿部脚步浮于水面不动,避免水里有任何障碍物伤到腿部或脚部。主要用于斜45度靠近被困着实施下一步的营救。</p> <p>(五)冲锋舟的组装、挂机的放置及单人扛法、双人抬法和转移舟艇动作。</p><p>冲锋舟的组装除了基本的铝合金地板及充气外,更重要的是挂机的安装固定及油箱的放置加固,正确的安装固定方式可以有效的防止挂机掉落或邮箱掉入水下,正常情况下油箱盖要拧松排气。</p> <p>挂机移动可以是单人扛,也可以两个人抬。</p> <p>舟艇的转移分为提艇、肩艇、头艇、举艇。</p> <p>(六)舟艇离、靠岸</p><p>舟艇离、靠岸技术看似简单,其实非常考验操舟手的技术,油门、档位的配合,离靠岸的角度,这些方面都是需要花费大力气练习,因为离、靠岸是所有操舟技术的基础,所有的舟艇救援技术里,如果离、靠岸掌握不好,那么救援中失败那是必然的结果。此次培训过程中,教官们严肃严格对待我们每一次的训练科目,就像雪狼教官讲的那样:“我希望你们严肃对待每一次的训练、谨慎对待每一次的出警任务,这是对生命的尊重,不单单是对被救人员,更是对待自己生命的尊重。”所以,我们也会严格要求自己,练好每一步基础动作,更好的言传身教,更好的实施救援任务。</p> <p>(七)“O、S、Z”操舟技术</p><p>在以往的救援理念中,我总是认为,冲锋舟起到的作用无非是能在水面行驶,到达被救者附近将被救者救出,最根本的是靠蛮力将被救者救出。通过此次的培训---“O、S、Z”操舟技术后,我才认识到了舟艇实操中的重要性。</p><p>当做O、S、Z绕标训练时,最后一个o结束,艇头到达最后一个浮标时,收油、空挡,这时,艇头正好与四个浮标形成平行线,当发动机恢复到怠速时,推入倒档,压住发动机,开始倒艇,倒艇确实是个技术活,如果油门过大,发动机就很容易弹出水面,油门过小,倒艇速到较慢,在倒艇时,一是一定要打提前量,坚决不能等船尾到达你想要的方向后在调整方向,那么就晚了;二是倒艇时很容易出现原地打转,如果出现,那么就将发动机点式抬起(就是将发动机叶轮适时抬出水面),使发动机叶轮几次上下破坏掉水下已形成的定向水流;三是倒艇时,压住挂机保护罩,点式加油,把握好油门的大小;四是艇头配合人员一定要顶对方向,这点尤为重要,一个好的搭档有时在操舟手失误时依然能完成好该项操作技术。</p> <p>(八)发动机维修与保养---主讲光鹏教官</p><p>光鹏教官在雪狼教官的配合下,利用晚上1个小时50分钟的时间进行了一堂生动幽默且直观的发动机维修与保养课,他首先就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装挂机注意事项(刻意提到了挂机的固定以及保护罩的打孔固定),随后着重从油路、电路、水路、机械等四个方面把挂机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就容易出现问题的排除办法告诉了全体培训学员,他讲到:若加油就熄火那么就是油路问题;一挂挡就熄火那么就是电路问题;启动发动机,看后侧分别有两个排水口有没有正常的排水,摸下水温有没有上来,确认水路冷却循环是否正常,最后对机械组成进行了讲解,这部分的知识是我们以前不曾掌握的,光鹏教官通过他自己丰富的经验,讲了一节生动的课程,让我们受益匪浅。</p> <p>(九)定点救溺和快速救援</p><p>在哨响的一刹那,挂上前进挡,加大油门朝着上游的溺者靠近,始终把溺者放在右前的视线范围内,在观察员报告还有10米、5米、3米、空挡的时候迅速松油门,操舟手迅速挂上空挡,确保手抓住被救者浮力背心肩带,使被救者面部向确保手方向,操舟手迅速挂上前进挡,此时被救者的腿部会在水流的作用下露出水面,操舟手右手抓住被救者小腿部位,左手操舟,划出一个漂亮的右“O”型(划一半即可将被救者救起),被救者在离心率的作用下就会被甩入舟艇,操舟手调整方向,加大油门,朝向终点驶去。这是快速救援的考核。此次考核真正刷新了我对舟艇的认识,当我还不是很清楚如何将一个比我体重大两倍的人在定点救溺中救入舟艇时,快速救援给了我快速、有效、省力的好办法,真的是技术领域无所不能。在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团队的配合不可或缺,比如确保手的位置,如果太靠前,当确保手拉住溺水者的肩带,操舟手不能抓到溺水者的腿部,那么快速救援就失去了意义。总之,一个好的团队加上过硬的技术,救援任务实施起来就很简单了。</p> <p>(十)水流知识---光鹏教官主讲(用时2h)</p><p>暴涨、失温、障碍物、低水壩、暗礁、污染、溺者、待救者、电击、水流、漂流物等,这些危险都是我们在水域救援时可能遇到的危险,如何规避这些危险就是光鹏教官教给我们的东西。而这些危险因素单单就水流一项就可以展开许多内容,比如看起来危险,却又不危险的覆盖流;笑里藏刀的微笑流;处理不当就会出现危险的翻滚流和皱眉流。经过光鹏教官的授课让我们知道了如何规避这些危险的水流。课下大家讨论时讲到这么一句话:“即使现在有人员落水,就单靠今天光鹏教官精彩的授课,我们也能判断来溺水者的大体位置了”。本堂课真的是受益匪浅,意犹未尽。</p> <p>(十一)孤岛救援、活饵救援、舟艇通过障碍物及利用绳包抛绳救助。</p><p>在日常训练过程中,教官们都会利用闲暇时间驾驶舟艇在上游或下游寻找合适的场地进行相应的科目训练,此次的孤岛救援、活饵救援及舟艇通过障碍物三个科目的训练就是已经再三确认好的下游桥梁下面进行的训练。</p> <p>孤岛救援中,因为平时的离、靠岸操舟技术练的不够扎实,出现了本不该出现的问题,尤其在停靠岸方面,在回流区找准地方靠过去的时候速度太快,就会出现“哐当”一声,人往前一倒,舟艇底层通过与桥墩的摩擦停住,很容易出现舟艇底层破损的情况,如若被困者所处的位置面积很小,将会导致舟艇将被困者“推”入水中的事故出现;如若提前减速,舟艇的惯性不能使舟艇顺利顶住桥墩,那么在水流的冲击下,舟艇将再次远离桥墩或者方向偏移,那么救援人员就不能顺利将被救者救至舟艇内。所以,操舟方面舟艇的离、靠岸是基础、是关键,一定要打好基本功,切不可“眼高手低”。</p> <p>在活饵救援训练中,舟艇停靠在回流区的下游,确保手准确连接绳索(切实发挥牛尾绳的作用),攻击手一个平跳入水很快攻入回流区,确保手在攻击手入水后要时刻关注绳索的走向,攻击手上岸安慰被救者后与被救者一同采用确保式下水,“OK”手势后,操舟手利用舟艇挂倒挡在确保手的配合下把救援人员和被救者拉出急流区,随后先把被救者救上艇,其次将救援人员拉上舟艇。(救援守则要求,接触到被救者千万不要失去他)。</p> <p>在实际救援过程中,遇到障碍物的情况十分常见,舟艇过障碍物的训练,目的教给大家如何在有障碍物的情况下操舟顺利通过。雪狼教官与光鹏教官讲解并亲自示范了逆流而上、顺流而下及前进、倒艇通过障碍物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在充分了解技巧后,在下游50米处挂上前进挡全速前进,在舟艇船头过障碍物后,迅速回油门,把挂机抬起离开水面,利用惯性使舟艇顺利通过障碍物,然后放下挂机加油迅速驶离。说起来很简单,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如挂机未能及时抬起挂住障碍物、通过障碍物后舟艇方向不正甚至大转向、通过时过于紧张不知如何下手等等问题,经过多次的训练,算是每个人都可以顺利通过,但在实际救援过程中的水流绝不像我们训练时的这样“安静”,我们要理论结合实际,多练多总结,争取胜任一个“操舟手”的称谓。</p> <p>利用绳包抛绳救助———光鹏教官组训。</p><p>抛绳救助就是指救援人员将绳索或者助浮物抛给被救者,当被救者紧握绳索或助浮物后,迅速将其拉上岸来的救援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如抛绳时要将绳索抛在被救者伸开双手可触及的范围内(救援人员抛绳时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注意自身安全),如果在激流中,要将绳索抛在被救者漂流方向的前方。另外,不要直接收绳索把被救者往岸上拉(除非紧急情况),应当顺着河流,利用钟摆原理使被救者漂向岸边实施救援。这种救援方法适用于各种水域。</p> <p>(十二)夜训</p><p>为提升大家夜间搜救能力,培养全体学员夜间科学搜救技能,此次培训特意设定了夜间搜寻的科目(不说地点、不出声音、教官不参与搜救),虽然成功找到并安全返回至出发地,但整个救援过程出现了不少的问题。</p><p>此次的灾情设定是由光鹏教官独自操舟,开至下游找一个隐蔽的位置隐藏起来,半小时后全体人员分艇搜寻,此次的指挥员为曲伟,副指挥员为付泽文,在所有人员装备器材准备完善后集结出发,出发前,雪狼教官再次强调了搜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贯穿始终有这么一句话“所有人员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坚决不允许下艇”。</p><p>在此次的夜训过程中我认为有这么几点尤为重要:一是统一指挥。参与救援人员务必服从命令,统一行动,在指挥员的指挥下有序进行;二是通讯畅通。在水域救援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该水域无信号的现象,那么我们就要采用对讲机等设备,还有可能出现舟艇距离较远对讲机距离有限,考虑携带卫星电话,确保救援中的通讯畅通,协调方便,使指挥员能够清晰掌握现场情况;三是舟艇有序行驶。在此次夜训过程中,出现了舟艇距离较远、浅滩较多,每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搁浅现象,平日看到的宽阔水域浅滩无处不在。之前,我总认为,无论黄河还是渭河,乃至洛河,宽阔的水域肯定水很深,即使有浅滩也是在水域的两边,经过此次的夜间搜救训练,刷新了我对水域浅滩的认识,原来再宽的水域,都会有不同程度,不分中间与两边的浅滩,这样在以后的水域救援过程中就不会盲目救助。并且在经过浅滩时应跟随头船行进的路线不能随意改变。只要头艇能够通过,其他舟艇务必紧跟其后安全通过;四是适时熄火,统一呼喊,聆听被救者的位置;五是夜间搜寻莫用手电当作是搜寻的主要工具,因为在夜间有无数的其他光源及参照物,使用强光手电不但不能起到作用,反而会起反作用;六是所有人员不能下艇作业,严防不安全事故的发生。</p> <p>(十三)带动力翻舟自救。带动力翻舟自救很考验团队的力量。此次培训过程中,我认为最难的科目也就是这个了。但是经过教官的讲解与示范艇示范,让我觉得只要我们团队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动作规范,维修科学有序一定没有完成不了的。这其中,一定要说说这个翻舟手,无论是正翻还是反翻,都要手握合适的绳长位置,并将身体站直后仰,利用自己的自重科学有序的翻舟,切不可着急忙乱使蛮劲;二是团队每个人的配合,抛绳的要在第一时间抓到绳,舟内人员要合理偏移,准确救助队友上艇,在维修挂机时更要头脑清晰,明确分工,判断精确,从去挂机保护罩,卸下火花塞,松开化油器下端的放水螺丝,清干火花塞,足够次数的拉动启动绳排除机内的水,正确判断是否排干水分等等,都需要我们团队清晰的思路以及默契的配合,一个人虽然可以完成,但救援时间早已失去。所以,团队的力量无论是水域救援中还是其他的各种灭火及抢险救援事故都是不可或缺的力量。</p><p><br></p> <p>带动力翻舟自救训练中最关键的一步就是维修挂机。通过光鹏教官的讲解我总结如下:一是必须分工协作,艇长根据成员的情况安排部署,下达各自主要任务;二是一个号员负责打开挂机保护罩反向放于艇舱内用于放置工具(因为此时的艇舱内绝对都是水),利用套筒卸下火花塞,另一个号员确定一下发动机档位是否在空挡,利用平口起子拧松化油器下端的螺丝(排除进入化油器内的水),还有一个号员先是缓慢拉动两三次启动绳,然后利用寸劲猛拉启动绳(排除发动机内的水分),一组20到30次,三人轮流拉动,此过程可以利用手指或其他物品堵住火花塞安装口排干发动机内的水渍;三是利用提前准备好的卫生纸、打火机等物品将火花塞的水渍擦干、吹干或者烧干(携带打火机、卫生纸等物品可以利用空水瓶);四是确认水渍排除完后(火花塞安装口会喷出烟气),一个号员将火花塞安上(注意此时不能使用套管将火花塞上死),另外一个号员将化油器下端的螺丝拧紧,然后缓慢拉动启动绳两三次,尔后猛拉一次发动机正常启动;五是坚决不能大油门使其运转,必须怠速运转30分钟左右,有效排除缸体内的水渍,更好的发挥发动机的效能。</p> <p>(十四)沼泽地救援</p><p>沼泽地救援,教练让我们在黄河滩上制作了一个沼泽地现场救援,我们先学习用装备去救援,在担架上绑一个绳索,攻击手趴在担架上用担架的浮力把自己浮起来,用胳膊撑起来慢慢接近被困人员,到被困人员跟前把被困人员拉到担架上,后方用绳索缓缓拉出救援人员和被困人员。当我们没有任何工具的时候,我们救援人员利用人体搭建逃生通道,首先一个人爬在地上(小臂平行于地面接触增大接触面积),第二个从第一个人身上爬过,注意请避开前方救援人员的头部,第一个再爬到第二个人的身上,以此方式接近被困人员,到被困人员跟前先把他缓慢拉起来让他从救援人员身上爬过,三人不断循环,直到回到岸边,此方式同样适用与多人救援。</p> <p>(十五)急流救援编组与职责</p><p>1、急流救援队伍的编组:</p><p>现场指挥员、上游观察员、救援小组、后勤人员、下游与岸上确保安全员。</p><p>2、急流救援队伍的职责:</p><p>现场指挥员:指挥员要确保所有救援人员的安全、选择适当的救援方式、组织救援的执行编组并全程监督救援工作的执行(包含必要的撤离)。 </p><p>上游观察员:上游安全员布署在救援现场上游一、二百公尺处,最好左右两岸都有,负责封锁河道,不让其余人员及船只进入救援作业区,并提供上游河面的种种状况,同时对于无法阻挡突来的水面障碍则要实时对在救援作业区的所有人员提出警告,并且让救援现场所有人员知道,若有漂流物下漂的状况,则要停止救援的动作,并且注意安全;一般常用的通讯信号包含有哨音、手势、旗语、手机…等。当然在一次的救援行动中并不会用到上述全部讯号, 而且所使用的通讯信号所代表的意义必须再次互相确认。</p><p>救援小组:救援人员必须是最有经验、受过完整训练,技术又最好的人员,通常救援人员中会有一个救援组长负责指挥,救援组长再向指挥员负责。</p><p>后勤人员:在紧凑、危险、忙碌的救援行动中的安全维护者。其责任完全只是走在救援区域两边河岸,仔细审查是否有完全环节的疏漏,例如有人没穿 PFD、绳结有问题、救援者疲累等状况并且及时提醒救援人员改善或是回报指挥员以采取适当对策。</p><p>下游与岸上确保安全员: 任务是预防有救援者或是受困者落水时能够在下游处迅速的以抛绳、拦截网、救援舟艇等方式立即将其救起,是急流救援任务的最后一道防线。</p> <p>(十六)皮划艇的修补。</p><p>记得集训的第二天,潼关中队皮划艇的底层PVC破损,当时只有特勤队一套修补工具,在曲班长的带领下将皮划艇修补完善,可以正常使用。此次的集训,教官们除了正常的课程安排外,还对随时出现的问题进行适时教学。第一次就是三艇在训练定点救溺时挂机掉入水中,溺水后的挂机让我们三艇学员不知所措,在岸边的光鹏教官看到我们被二艇拉回岸边上前询问,只见光鹏教官一声哨音、手在头顶舞动一圈后所有人员全部集结,光鹏教官就带领大家一起对于落水后的挂机如何维修进行了详细讲解并示教。第二次就是准备去下游准备孤岛救援训练时,五艇的船舷位置不知什么原因破损漏气,不能进行正常训练。在雪狼教官的配合下,光鹏教官组织全体学员进行了皮划艇修补教学。在此,我把我理解的总结以下几点:一是在修补时先观察破损口的大小,利用修补工具剪下刚好覆盖住破损口大小的圆形或椭圆形(避免剪成棱角尖尖的补丁)的PVC材质的补丁;二是利用专用修补胶水分别涂抹在船舷的破损口和补丁的周围(补丁涂抹在光面),用手指将胶水抹匀,而且可以起到排除胶水中气泡的作用;三是像在船舷这种位置时需要放气,抹上胶水后不能直接将补丁粘上去,而是用手沾试,当有粘粘的感觉后将补丁覆盖在破损口位置,两侧同时利用软质的物质进行挤压,使补丁贴紧贴实破损口,尤其是边缘位置;四是需要放置24小时可以正常使用。但如若遇到紧急情况,时间可适当缩短,建议随艇携带充气装置。</p> <p>以上是在此次培训中的内容梳理,由于本人第一次参加此类培训,感触到了救援理念及技能的重要性,故大概整理供大家参考,希望我们都能改变训练及救援理念,练就过硬本领,挑起救援重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