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嘉祥县曹垓 曹氏家祠

祥翁

位于古汶上县大张村,现在嘉祥县梁宝寺镇曹垓村东部,始建于大元至正甲申年(一三四四年),由元代礼部尚书、通奉大夫、翰林侍讲学士兼经筵官曹元用之侄俣、信、文炳等人建筑。 祠堂前院由大门、仪门、东西角门、过亭、祖先堂(正厅)、东西配房、厢房组成,是典型的四合院建筑,后院有学堂及藏书阁组成,气势恢宏,祠堂院落部分占地3.6亩(2398平方米),圭田与神路部分占地0.45亩,合计4.05亩,共2997平方米,其中凉亭为单檐歇山顶,穿斗式结构,檐下斗拱顶立,台柱雕对联及浅浮雕。 正殿为抬梁式建筑,屋顶有六兽镶嵌;两边配有厢房。窗户、门、檐饰件均系镂空雕花,整体建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现存古建筑12间,凉亭一座,其中大殿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门厅及前房三间,硬山式抬梁结构灰瓦覆顶,雄狮把门,门前东西上马台各一座,建筑规模宏伟,历经六百七十余载。 在古代修建祠堂古建筑有等级之限,在明代时“许民间皆联宗立庙”,后来只是做过皇帝或封侯过的姓氏才可称“家庙”,其余称宗祠。 大部分祠堂有高大的墙门、门楼、照壁、正殿、庑房、享堂等房屋建筑,正厅两侧有厢房等建筑。庭院植有树木花草,庄严典雅。<br>祠堂建筑平面布局,虽常因地形及用地限制发生变化,祠堂的建筑风格各式各样,建筑规模多数在10到20间之间,个别大的祠堂有数十问,都是以较严肃的殿堂组成。<br>但总体上仍不外乎传统的中轴对称、纵深布局的方式。其纵向进深及横向路数,随祠堂规格、建造者财力及用地规模形态而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种: 1.单进、单路祠堂<br>即由单座建筑(享堂)构成的祠堂,如刘猛将祠、王绂、陆羽祠,这类祠堂数量较小,是一种简式祠堂。<br>2.两进祠堂<br>即由祠门、享堂构成的祠堂,两侧或由两厢或廊道连接,近似民居院落,侧翼有时设置祠丁居住的别院附房,如陶中丞祠、周敦颐祠,这是惠山镇祠堂的主要模式之一。<br>3.三进祠堂<br>即由祠门、享堂、寝堂(或后楼)或祠门、二门(也可称仪门,其后部有时有享堂设有戏台)、享堂构成的祠堂,侧翼亦可能有祠丁居住的别院附房,前者如顾可久祠、薛中丞祠、周文恪公祠,后者如张中丞祠、原陆宣公祠,这也是惠镇祠堂的主要模式之一。<br>4.四进祠堂<br>即由祠门或门楼、二门(也可称仪门,其后部或有面向享堂的戏台)、享堂、后堂构成的祠堂,两侧可能有边路,如原华孝子祠、春申君祠、扬四褒祠、昭忠祠,此类祠为敕建的官祠,规格较高由官方定期祭祀。<br>5.三路四进式或边路三进式<br>主轴线保持三进或四进,并有左、右两路或一路,一进或二进式。<br>如王恩绶祠,是平面布局为最完整的三路四进式;张中丞庙为两路三进式(西路由许远殿、鲁班殿、垂花厅组成);邵宝祠为两路三进式(有北路超然堂)。<br>三、祠堂的分类<br>祠堂的种类繁多,随着历史的发展,祠堂衍生了很多的门类和功能。从形制和规模上看,它们千差万别、形形色色,却又都叫祠堂。所以,祠堂划分是很复杂的,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划分方法,但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br>(一)属性分为三类:庙祠、专祠、宗祠<br>1.庙祠 <br>庙的出现比寺要早,它与中华文明的发展密切相关。最早把供祭祖宗神位的屋舍,叫做"宗庙"。宗庙的设置与宗法制度密不可分;<br>古人把祀神之处也叫"庙",如"城隍庙";王宫的前殿也称作"庙",如"庙堂"、"廊庙"就是指朝廷。对胸怀大志有栋梁之材的人则称"廊庙器",意思就是在夸此人能够肩负起朝廷重任。<br>根据等级的不同,设置宗庙的规模也不一样,据西周祭祀制度的规定,"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无庙"。帝王之祖庙称"太庙",凡有官爵者其祭祖处称"家庙",也称"宗祠"。<br>不论太庙还是家庙,在概念上又都可以称作"祠",是纪念先祖和前代贤哲的地方,如山西太原的"晋祠"、成都的"武侯祠"、杭州的"武穆祠"以及苏州的"五百贤祠"等。<br>2. 专祠<br>是指为了纪念其功德,而为特定的人或神建立的祠宇。有大功德于民者,得敕封神号专立祠庙;以身殉职或亲民之官,在立功之地或原任职之地建立专祠。<br><br>这些纪念某人功德性质的专祠,由于民间对它们的祭祀崇拜之情,其保存时间和流传之广都远远超过了家族性质的祠堂。如纪念诸葛亮的"武侯祠"就在四川成都、河南南阳、北京等地都有,并至今得以保存。 <br>3. 宗祠<br>【1】总祠<br>数县之内范围较大合族共祀的宗祠,为宗祠中较大的宗族组织,它虽然仍是血缘维系的宗族组织形式,但祭祀的范围已经超出了同姓同宗的血缘关系,包括了较大地缘范围内的同姓同族不同支派、血缘相对较远的族系,甚至包括有一定血缘关系的异姓家族。<br>【2】宗祠<br>此类宗祠即俗称的祠堂,它是从支宗或若干家庙(家堂)聚合升格而成。无锡惠山古镇祠堂群较多,它是以一个同姓、同宗各支的宗族共建合祀先祖的祠堂。<br>【3】家祠<br>合户之祠,又称家庙,是祠堂类型中最小的一种规格,祭祀的范围限于高祖以内五世之祖,也是早期的民间祠堂形制。<br>【4】支祠<br>宗祠下属的分祠或各支的支祠,又称小宗祠,由一个同姓家族支派所组成的血缘组合,地域范围较小,血缘关系更亲近,长幼字辈十分明确。<br>(二)祠堂古建筑按其性质分为八类<br>墓祠、寺院祠、书院祠、园林祠、会馆祠、忠孝节义祠、名宦乡贤祠、祭祀祠等,其中,忠孝节义祠又可分为忠烈祠、孝子祠、节妇祠、义士祠、祖师祠等许许多多纪念性质的祠堂建筑。不同的祠堂有着不同的意义,为人们寄托和表达着不同的情感。<br>(三)祠堂按照其建筑目的分为公祠和私祠:<br>1.公祠<br>纪念出身于当地的官宦,并有一定建树的人物,称为某公祠或节孝祠等。<br>公祠有两种修建方式:一种是民众集资修建的,如诸葛亮这样的名人,往往很多地方都为他建立祠堂,湖北的襄樊、河南的南阳、陕西的汉中等地方都建有诸葛亮的祠堂;还<br>有一种是皇帝颁诏修建的,如山西省代县县城东20 公里处有个"杨家祠堂",就是为了纪念宋代爱国将领杨业父子的,是元代时他的第十七代孙奉旨修建的。<br>.2.私祠<br>是同一姓氏的族人为祭祀其祖先而自行出资建立的、本家族私人性质的祠堂。一般称为某氏宗祠,在南方几乎所有的姓氏都有祠堂,如张氏宗祠、王氏宗祠、李氏宗祠、赵氏宗祠等。<br>古代的祠堂古建筑的功用<br>1. 家族里各房子孙有办婚、丧、寿、礼等事,族亲们便利用这宽敞的祠堂作为活动场所;<br>2. 祠堂也是族长们行使族权的地方,凡族人违反族规,则在这里被教育和接受处罚,甚至驱逐出祠,在某种意义上说,祠堂就是封建道德的法庭,是封建社会的残余思想,不可取;<br>3. 祠堂还可以作为家族的社交场所,族人们在这里举行宴请宾客等文化娱乐和社交应酬活动;<br>4. 大家族的宗祠还附设学堂,让族人子弟在这里读书求学。正因为祠堂的功用如此之大,故其建筑是相当讲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