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你们的Vivian又来了,没错,(自带BGM出场的女银:她来了她来了,他带着焦虑走来了!)什么鬼、、、是带着你们期盼已久的焦虑障碍小梳理来了,不要太感谢我。OK,费话不多少,本章主要梳理一下常见的五种与焦虑相关的疾病:恐怖症、强迫症、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然后会详细的讲解每一种障碍的定义、分类、病因、以及治疗,各位心理学工作者可以做相应的参考的。有没有很期待?</p><p> </p><p> </p><p>焦虑?啥是焦虑?焦虑是一种内心的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利的情况而又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这里可能有些人会把焦虑与恐惧、烦恼混淆,所以vivi在这里给大家做一个辨析:与恐惧相比,恐惧是面临危险时的情绪,焦虑则是发生在危险或不利情况来临之前;与烦恼不同,烦恼主要是面对已经发生的事件,焦虑则是指向未来的。这样一来清晰多了吧。</p><p> </p><p>好,我们再来看看焦虑的分类:</p><p>一、弗洛伊德按照不同的来源,将焦虑分为三类:</p><p>众所周知,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了自我、本我、超我,所以他对焦虑的划分大抵也是这三类。</p><p>1、现实性焦虑:产生于对外界危险的知觉。(对应自我)</p><p>2、神经症性焦虑:人们体验到的焦虑,其原因并不是外界的危险的事物,而是意识到自己本能冲动有可能导致某种危险。(对应本我)</p><p>3、道德性焦虑:这种焦虑是自我对罪恶感和羞耻感的体验,其产生的原因是自我意识到来自良心惩戒的危险。(对应超我)</p><p>二、spielbeger(1996)将焦虑分为两类:</p><p>1、状态焦虑:这是一种病理性状态,持续时间短,焦虑程度较重,植物性神经功能失调显著。(大白话就是遇到某个事我才焦虑)</p><p>2、特质焦虑:这是指从幼年时期开始逐渐形成的一种人格特质。(都成人格特质了,就是有事没事的我就焦虑)</p><p> </p><p> </p><p>OK,咱们继续来说一说焦虑的功能:(啥玩意?焦虑还有功能)是滴,且听vivi细细道来:</p><p>1、适应功能。能够提醒人们已经存爱的内部或外部危险,起保护作用。(从进化心理学生来说,人为什么会进化出焦虑这个玩意来呢?实际上是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的)</p><p>2、动员机体处于战斗准备状态。焦虑时,受植物神经系统控制的器官兴奋,为应对危险做好准备。</p><p>3、参与学习和经验积累过程。能够帮助人们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学习应对不良情绪的方法和策略。</p><p>以上可见,焦虑并不都是有害的,适度的焦虑甚至是有益的,只有焦虑过度,焦虑无明确的诱因或仅有微弱的诱因时,才能视为病理性。(因此也提醒心理从业者的朋友们在做咨询时,并非要把来访者的焦虑降到0才达到满意,焦虑是不能消除的,也是不应该消除的,只是把它调整到一个适应的水平。)</p><p> </p><p> </p><p>继续,来讲一讲焦虑的特点:</p><p>Lewis认为作为一种精神病现象的焦虑具有以下几个特点:</p><p>1、焦虑是一种情绪状态(此处需注意,是情绪状态哈)病人基本的内心体验到是爱害怕,如提心吊胆忐忑不安甚至极端惊恐或恐怖。</p><p>2、这种情绪是不快的和痛苦的。</p><p>3、这种情绪是指向未来的</p><p>4、实际上并没有人格威胁和危险,用合理的标准来衡量,诱发焦虑的事件与焦虑的程度不相称。</p><p>5、在焦虑体验的同时,有躯体不适感、精神运动不安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p><p>有没有感觉乱乱的?没事,vivi给你们画个表:(见图)</p><p> </p><p> </p><p>OK,说到这里我想大家对于焦虑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具体的疾病:</p><p> </p><p>First one:恐怖症</p><p>一、概述</p><p>1、定义:恐怖症(phobia)又译恐惧症,是指对于特定事物或处境具有强烈的恐惧情绪,患者采取回避行为,并有焦虑症状和植物性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心理障碍。患者所害怕的物体或处境是外在的,尽管当时并没有真正的危险,也知道自己的害怕是过分的,不应该或不合理的,但是仍然无法阻止。</p><p> </p><p>2、流行病学调查:恐怖症在人群中很常见,仅次于抑郁症和酒精依赖,位于第三位的精神障碍。在美国,男女的社交恐怖症终生患病率是11.1%和15.5%,其初始年龄大约为15.5岁(也就是青春期,意识的第二次萌芽)特殊恐怖症终生患病率大约为11.1%,而广场恐怖症其终生患病率为5.3%,常于20岁前后起病。</p><p> </p><p>3、特点:恐怖是一种面对危险或威胁而产生的焦虑不安的感觉;恐怖症是对事物或情绪的持续的恐惧,其程度与威胁的等级不成比例患者所害怕的对象,往往是生活中的普通事件,使他们搜意识到的,他们的反应是过度的或者不合理的,但这种认知并不能阻止恐怖发作。患者希望回避会带来恐怖的事情或情境。</p><p>二、恐怖症的分类</p><p>弗洛伊德(1985)把恐怖症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通恐惧症,一类是特殊恐惧症</p><p>Marks(1969)把恐怖症分为两类:即对外在刺激的恐怖症和对内在刺激的恐怖症</p><p>在最近的诊断标准中,ICD-10,DSM-5,CCMD-3把恐怖症分为广场恐怖、社交恐怖、特殊恐怖,这个是目前最常用的分类标准,所以接下来vivi给大家罗列一下:</p><p>1、广场恐怖:(agoraphobia)又译场所恐怖症,最初用来描述对聚会的场所感到恐惧的综合征,目前已经不限于广场。它不仅包括害怕开放的空间或害怕离家(独自在家)也包括害怕置身与人群拥挤场所以及难以逃回安全场所(如家),置身于商店、剧场、电梯间、CT检查室、车厢、机舱</p><p> </p><p>广场恐怖的临床表现:</p><p>焦虑状态,患者担心在公共场所中昏倒而无亲友救助,或失去自控又无法迅速离开。这种焦虑会便又植物性神经功能激活的表现,很多人在焦虑程度严重时会出现惊恐发作(panic attacks);焦虑均在特定情境中发生,多数场合是拥挤人群、封闭场所、难以立即逃到安全地等情境;回避行为,即立即从恐怖情境中逃走或回避恐怖情境,是广场恐怖症的重要特征。</p><p> </p><p>广场恐怖症的特点:</p><p>身处开放、热闹情境时做体验到的恐怖,在深感恐怖的同时,患者感到逃离非常困难。同时也无法获得帮助。有些患者甚至因此不愿离家,并产生依赖;广场恐怖若伴有惊恐发作体验,则生活在对再次发作、惊恐的恐惧中,竭力避免可能发作的场所,从而限制活动;若不伴有惊恐发作体验,患者更多的是体验到头晕的症状这时他们会避免到自己感到不安全或不易逃生的地方冒险,从而极大影响社会功能;女性大于男性。</p><p> </p><p>恐惧症的诊断标准(这里vivi就不给大家做梳理了,参考DSM-5就可以了)</p><p> </p><p>2、社交恐怖(social phobia)也被称为社交恐惧障碍,是指对一种或多种人际处境存在持久的强烈恐惧和回避行为。</p><p>特点:</p><p>对于社交场景过分恐惧,尽量避免与人接触,主要是为了避免负性评价;害怕说话或做事遭到羞辱或尴尬;好像有千万双眼睛盯着自己的一举一动,所以恨不自在;如果不能避免人际接触,则非常痛苦的忍耐着和别人在一起;社交恐怖的典型表现是怯场和演讲焦虑;大多起病于童年期或青春期。</p><p> </p><p>诊断标准:同样vivi不做梳理,自己参考DSM-5</p><p> </p><p>3、特殊恐怖:(specific phobia)又称单纯恐怖症,是指对存在或预期的某种特殊物体或情境的不合理焦虑。</p><p> 特点:</p><p>一种对特定的事物或情境的持续的过分的恐惧,如怕登高(恐高症),害怕封闭环境(幽闭恐怖)、害怕小动物;当遭遇恐怖对象时,个体会体验到强烈的生理激活,并急欲逃离;个体会因为对恐怖对象的回避行为而影响社会功能;分为四类:动物恐怖、血液恐怖、注射恐怖、场所恐怖;动物恐怖常童年期起病(4.4岁)场所恐怖较晚(22.7岁)</p><p><br></p><p>诊断标准:同上参考DSM-5</p><p> </p><p>来来来,vivi给你们画个表,这块的内容太多,太杂,而且个案中会有很多的来访者有呈现,又属于咱们的领域,所以必须整理的详细一些:</p><p> (见图)</p><p> </p><p>三、病因(终于到了重点了,敲键盘敲的眼花了、、、、)</p><p>1、心理动力学的观点:(你弗大爷就是你弗大爷、、、、)</p><p>恐惧是对抗焦虑的一种防御反应,而焦虑产生根源则在于被压抑的无意识的本我冲动。弗洛伊德在1909年报告过4岁的小汉斯对马的过分恐惧。动力学原理可以解释一部分病例,但无法对所有的恐怖症做出合理的解释。</p><p>2、认知学派的观点:</p><p>认知理论认为,恐怖症的患者总是高估所害怕情景和事物的危险性过分担心某一消极事物将会发生。者能很好地解释社交恐怖。</p><p>社交恐怖症患者往往有关于自己和他人的负性信念。</p><p>leary提出了自我推荐学说,来解释社交恐怖症。他认为决定社交恐怖症的共同因素是动机,即想在别人的心目中留下良好的印象的动机。(vivi觉得这个挺有道理,因为vivi自己本身就有点社交恐惧障碍)</p><p>3、行为治疗理论的观点:行为理论得到了相当广泛的支持。行为主义的基本假设是,所有的行为都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恐惧反应可以依据条件反射而建立。这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华生的小阿尔伯特对白鼠的恐惧的实验。(解释一下这个实验:小孩不怕老鼠玩具,可是华生在小孩看到这个小老鼠时就敲锣发出巨大的声响,逐渐的小孩见到老鼠就害怕了)</p><p>Mowrer提出了恐怖症形成和发展的著名的两阶段木模式:</p><p>一是:通过经典条件反射,一个人习得了对条件刺激(即中性刺激)的害怕反应。(这个地方我要讲一下我儿子的案例:我儿子在幼儿园不敢剧烈活动,蹦蹦跳跳不敢,体能课上很平淡,玩其他的体育器械却没有问题。而且儿子的性格不内向相反很活泼。后来我就猜想是不是在他奶奶家里居住的一段时间,奶奶家楼下是一对年龄较大的老夫妇,爷爷奶奶特别注意孩子的大动静是否会吵到楼下的老人,所以当儿子在家发出巨大的声响时爷爷奶奶会给予积极地制止。这个事情的发现是我也会不太注意在搬动椅子时发出声响老公也会说我,所以次数多了后我在挪动椅子或者发出声响时就会在脑子里蹦出一个概念:我不能这样做。所以儿子在体能课上不敢蹦跳的行为用这个经典条件反射可以给到很好地解释,我对此也已经给到了他老师治疗方法,是否管用还需要观察一段时间)二是:为了减少对条件性的害怕反应,习得了回避性条件反应和行为。然而,回避性条件反射的理论无法适用于所有的恐惧症。班杜拉和罗森塔尔的实验证明,简介学习也可以通过语言教导和收听信息的方式完成,也就是说,通过听他人描述某一恐惧的事件也可以习得恐怖性的反应。然而,该理论无法解释人们容易对某些物体和处境,如蜘蛛、高空产生恐怖,而对死亡、枪则不宜产生恐怖。</p><p> </p><p>4、生物学的观点:</p><p>在生物学方面目前研究较多的是5-HT系统和NE系统,恐怖症患者可能存在突触后5-HT受体超敏感的现象。另外研究发现,社交恐怖症患者脑脊液中NE水平高于惊恐障碍患者及正常对照组。但目前尚无肯定的结论。恐怖症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在血液和注射恐怖症患者尤为明显,一般亲属的患病率可达64%,而普通人的患病率为3-4%。</p><p> </p><p>5、人格和父母的教养方式:</p><p>个性因素与恐怖症的发生也有很大关系,不少研究认为行为退缩(表现为胆小、羞怯)的婴儿,长大后易发生恐怖症。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被认为是恐怖症,尤其是社交恐怖症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p><p> </p><p> </p><p>四、治疗(唉呀妈呀,我真的要晕了,头昏眼花)</p><p>1、行为疗法:</p><p>A、系统脱敏法:该方法是先让患者学会放松(正念可以)将患者恐惧的刺激或情境按照其恐惧的程度由小到大按等级排列出来然后在患者放松的状态下逐一循序渐进的进行暴露于引起焦虑、恐惧的刺激,从而减轻对空不行的刺激的害怕反应。</p><p>B、满灌行为。又称冲击疗法。改法是把患者置于最令其恐惧的情况中,并要求和鼓励患者在恐惧面前不退缩,坚持到底,知道恐惧程度下降,最终不感到恐怖或焦虑为止。</p><p>C、模仿法:该法是治疗师作为榜样去面对患者害怕的事情或处境,而患者进行观察学习。这一方法常于系统脱敏法结合使用。</p><p>2、认知疗法:对社交恐怖症而言,因为患者往往持有不合理的信念,认知疗法帮助患者识别和挑战负性、不合理的想法,而起到治疗作用。认知疗法往往和行为疗法结合起来,不论是近期疗效还是远期疗效都要优于单独的行为疗法。</p><p>3、药物疗法:从整体来说是辅助治疗(哈哈,是不是惊呆了)作用是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或伴随的抑郁情绪,如:帕罗西汀、舍曲林等</p><p>4、森田疗法:(其实在整理变态心理学的时候就想问问大家谁听说过这个疗法,这个森田是日本的一位心理学家)</p><p>其治疗原则是:“顺其自然,为所当为”,例如对社交恐惧症,就是要让患者在交往中胆怯、紧张、脸红,不把其当做异物加以排斥、不再关心心理症状,从而使其症状消失。</p><p> </p><p> </p><p>今天就先到这儿吧,真的是头昏眼花,下一章给大家讲解强迫症。因为内容太多,所以就这样分开讲,嗯,就这样,谢谢关注的,咱们下周见,只要我够快,就不用下周、、、、哈哈、、、、</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