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榆林市横山区城关小学“红领巾讲先锋故事”(第十一期)</b></p> <p> 每一次对英雄的仰望,都是一次唤醒人生意义的自我点名;每一次对英雄的缅怀,都是一次砥砺使命责任的郑重宣誓。英雄先烈永远是民族的脊梁,是最闪亮的坐标。守护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就要守护民族精神。</p><p> 新教育的“七大理念”中提到:“要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为此, 城关小学大队部推出“红领巾讲先锋故事”线上分享专栏,引领队员与“崇高精神对话”,希望少先队员们铭记这些英雄,记住他们在每一个特殊时期的所有付出,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学习英雄,致敬英雄,弘扬中华民族的崇高精神 。</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u>第十一期先锋故事——《战斗英雄董存瑞》</u></b></p> 红领巾小讲解员 <p> 我叫马一鸣,今年10岁,来自横山区城关小学四(七)中队,城关小学大队部组织委员。我性格活泼开朗,喜欢读书、画画、书法、钢琴,我还特别喜欢运动,是星火足球队的队员。</p><p> 我喜欢的格言:崇拜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习近平</p> 战斗英雄董存瑞 <p> 当您走进位于河北隆化县城的一座烈士陵园,一个场景立刻会展现眼前——身着军装的他,昂首挺胸,左手高擎炸药包,右手紧握拉开的导火索,英勇无畏,气壮山河……他就是年仅19岁的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董存瑞。</p> <p> </p><p> 1948年5月25日下午,董存瑞所在的六连正对隆化中学发起第二次总攻。突然,敌人的机枪像暴雨般横扫过来,把战士们压在一条土坡下面,抬不起头来。原来,这是隆化中学东北角横跨旱河的一座桥上喷出来的6条火舌。狡猾的敌人,在桥上修了一个伪装得十分巧妙的暗堡,拦住了我军冲锋的道路。</p><p> 这时,董存瑞和战友们纷纷向连长请战,要求把这座桥型暗堡炸掉。但爆破手们都无功而返。董存瑞看到战友的伤亡,再次挺身请战。“你已经几次完成爆破任务了...”不容副连长说完,董存瑞抢着说:“我是共产党员,我的任务不只是炸几个碉堡。现在隆化还没有解放,怎么能算完成任务呢?”副连长和指导员商量了一下,对董存瑞说:“好,你去吧,千万要注意隐蔽。”董存瑞紧攥拳头说:“放心吧,不完成任务就不回来!”董存瑞挟起炸药包,弯着腰冲了出去。</p><p> 桥上暗堡里,敌人的机枪越打越紧,子弹带着尖利的啸声,从他耳边掠过。但董存瑞沉着机智,仍在忽左忽右地爬着。敌人的机枪打紧了,他就伏下不动。敌人的机枪稍一停,他就飞似的向前跃进几米。突然,敌人的机枪又集中朝他打过来,他的腿受了伤,鲜血直流。但他仍抱着炸药包猛冲到桥下。这桥离地面有一人多高,两旁是砖石砌的,没沟、没棱,根本没有安放炸药包的地方。如果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着暗堡,河床上又找不到任何东西代替火药支架。怎么办?董存瑞急得直攥拳头。这时,身后响起了嘹亮的冲锋号声,总攻的时间到了。大批的部队像潮水般地涌了上来。桥型碉堡上的砖头一块块被推开了,子弹像急雨一般向冲锋部队射去。董存瑞抬头看了看桥顶,又看了看身后一个个倒下的战友。不行,必须马上把暗堡炸掉,否则有更多的战友要倒下,也会影响整个战役。想到这里,董存瑞毅然决然地将身子向左一靠,站在桥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紧紧贴住桥型暗堡,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巍然挺立,纹丝不动,像是一尊雕塑。就听董存瑞高声喊道:“为了新中国,冲啊!”刹那间,一声巨响,地动山摇。敌人的桥型暗堡被炸得粉碎。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一条前进的道路,牺牲时年仅19岁。</p><p> </p> <p> 亚洲睡狮已经雄起,东方巨龙正在腾飞,忆往昔峥嵘岁月,展未来任重道远。还是少先队员的我们是革命事业的接班人,稚嫩的双手要勇敢地承担起历史重托,我们是21世纪的真正主人。革命的精神不能抛弃,它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制胜法宝,我们要把自己的人生目标与祖国、时代的命运联系起来,树立远大理想,培养良好品德,发扬创新精神,掌握实践能力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共同谱写新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新篇章!</p> <p> “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少先队员们,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一定要铭记这些为新中国的建立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们,让我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致敬英雄。让英雄的丰碑永驻心间,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