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夏季常见传染病预防小知识

柠檬

<p>  每年5-7月份进入夏季,由于气温高、湿度大,幼儿的作息时间往往出现紊乱,睡眠时间相对于春季会少一些,加上由于天热食欲不振,出汗多,幼儿抵抗力较低,部分传染病如手足口病、流行性乙型脑炎、霍乱、细菌性痢疾、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进入高发季节。那么,如何来预防传染病,以下是关于夏季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内容。</p><p><br></p> <p>夏季常见的传染病:</p> <p>  1、手足口病</p><p> 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多地进入手足口病高发期。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EV71病毒是其中的一种。一般全年均有发生,5-7月为高发期。</p><p> 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黏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p><p> </p> <p>  勤洗手、多喝水是预防手足口病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家庭与学校督促孩子洗手,父母回家也必须先洗手再接触孩子。</p> <p>  2、流行性腮腺炎</p><p> 常侵犯2岁至15岁的儿童,典型症状为一侧或双侧腮腺(耳前和耳下部)肿大,为非化脓性,触之有弹性和疼痛感,民间称为“猪头肿”。患儿常有畏寒、发热、头痛、咽喉疼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恶心、呕吐、嗜睡等症状。腮部肿胀在三至四天可达高峰,而持续四至五天后逐渐消退。</p> <p>  3、麻疹</p><p> 由麻疹病毒引起,传染性强,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麻疹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主要集中在3-6月份。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麻疹黏膜斑及全身红色斑丘疹为特征,严重的可出现中耳炎、腹泻、肺炎、脑炎等合并症,甚至危及婴幼儿生命,是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疾病之一。麻疹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病毒存在于眼结膜、鼻、口咽和气管等分泌物中,通过打喷嚏、咳嗽和说话等的飞沫传播,也可由衣服、玩具等间接传播,患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p> <p>  4、细菌性痢疾</p><p>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感染所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性的疾病,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各年龄组小儿均易感,多见于3岁以上儿童。全年均可发病,多流行于夏秋季节。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以及里急后重等,可以伴有发热以及全身毒血症状。严重的病例,可以出现感染性的休克或者是中毒性脑病。</p><p> 细菌性痢疾的传染源主要是急慢性菌痢患者和带菌者,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例如污染的食物,水源或者苍蝇等,经口感染,另外还可以通过生活当中的接触进行传染,人群普遍易感。</p> <p>  5、水痘</p><p> 传染性很强,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其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圆形的小水疱, 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p> <p>[温馨提示]</p><p>1、饭前便后、玩耍过后用肥皂洗手;</p><p>2、不到人员密集、空气流通不好的地方如:农贸市场、个体饮食店,避免与传染病源接触;</p><p>3、注意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勤剪指甲;</p><p>4、不吃不干净食物、拒绝生吃任何食物;</p><p>5、每天室内注意开窗通风,时常将幼儿常用的物品放在太阳下暴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