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疫情应急响应降为三级后我们开始了山西、陕西的自驾游。 <div> 第一天。</div><div> 从北京出发,沿京昆、青银、京昆高速驱车580公里,七小时后顺利到达位于平遥县郝洞村的镇国寺。 </div> <p> 由于疫情还没有结束,所以寺院门外摆着一台智能防疫一体机。从停车场远远地看过去就纳闷:那儿怎么贴了个公共卫生间的标志呢。走近了才发现那是一张提醒人们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的宣传海报。可能是为了方便吧,把一体机摆放在大门前面。也算是有特殊的记念意义吧。</p> <p> 镇国寺于1997年与平遥古城和双林寺一起(一城两寺)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p> 镇国寺始建于五代,明朝改名为镇国寺,沿用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镇国寺以古建和彩塑而闻名。 </p> 山门天王殿(元代建筑)及古槐 <div> 万佛殿始建于五代北汉天会七年(公元963年),清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重修。屋顶为单檐歇山式,出檐深远,为少有的五代木构建筑。</div><div> 万佛殿殿门</div> <p> 万佛殿后身</p> 万佛殿斗拱与飞檐 <p> </p><p> 万佛殿内的彩塑是除敦煌以外,惟一保存至今的五代作品。大殿内共有十一尊塑像,皆为五代原作。</p> 位于正中的释迦牟尼与迦叶、阿难 <p> 文殊菩萨(坐像)与供养菩萨</p> <p> 彩塑虽为为五代所塑造,但仍能看出中晚唐时期“周家样”(周昉)的影响:衣裳简劲,彩色柔丽,以丰厚为体。</p> 镇国寺的二进院落,主建筑是三佛楼(摄于三佛楼上)。 <div> 二进院落西侧是地藏殿,里面存有明代的地藏菩萨等彩塑。不过,明显有后人补塑上彩的痕迹。<br></div> 据讲解员介绍,在十八尊彩塑中只有这两尊是明代“原装”的。 三佛楼(建于明代),楼上供奉着三尊彩塑菩萨。 其中的胁侍菩萨更加自在生动。 三佛楼上的木雕——龙头 三佛楼上的木雕——白象 <p> 游览完镇国寺,立即前往平遥古城。经过查看身份证、健康码、测体温后顺利入住平遥行客栈。</p><p> 稍作休息就去了位于古城南大街的网红餐馆天元奎饭店吃晚饭。受疫情影响,往日得等位的餐馆只有稀稀落落的几桌客人,倒是热情有加的服务员让人心里少了些许冷落感。</p> <p> 出了餐馆,走在往日摩肩擦踵的南大街上,偶尔能碰见几位游客,街道两旁商铺的主人大多是坐在椅子上百无聊赖地看着手机,或是与“邻居”聊着什么……</p> 发现了一处特别有年代感的建筑 <p> “多元”的古城</p> <p> 第二天,计划探访三座寺庙、一座楼。</p><p> 早饭以后再次来到南大街。大街两侧的商铺还挂着门板,只有几家早点铺子开着门,但屋里都没有客人。每当店主老远就满脸堆笑地说“进来吃早点吧”时,不知怎的,心里会莫名地感到一丝丝愧疚。</p> 南大街十字路口 将近九点,南大街南口终于出现了一些游人 <p> 返回客栈,收拾停当,我们驾车来到了位于桥头村的“一城两寺”中的双林寺。双林寺创建年代不详,记载重修于北齐武平二年(公元571年)。几经修建,整个庙宇均为明清建筑。双林寺内共有明清彩塑近1600件,且基本保存完好。</p> 穿过拱圈形山门就是天王殿。 天王殿正面廊檐下面塑有四大金刚,孔武有力。 殿内的天冠弥勒菩萨和帝释、梵天。 释迦殿内释迦牟尼及文殊、普贤为主要塑像。 释迦殿影壁墙后采用圆雕手法所塑的渡海观音。渡海观音率众随从漂泊于波涛大海之上,身姿优美、神态自若。此为双林寺必看彩塑之一。 <p> 菩萨殿内的千手千眼菩萨像。菩萨共有26只手臂,且每只手形态各异。据介绍,央视春晚舞蹈《千手观音》主创人员曾多次前来,寻找创作灵感。</p> 千佛殿内“二宝”之一:自在观音像。匠师突破传统,让站立的观音坐了下来,充分体现了“自在”的一面。这在全国亦属少见。 千佛殿“二宝”之二:韦驮像。“刚中有柔,武中蕴文,威而不悍,身如强弓”(解说词),可称韦驮像中之精品。 院落中唐代所植槐树。 <p> 告别双林寺,直奔位于介休市顺城关大街的祆(音同“仙”)神楼。祆神楼为我国仅存的祆教建筑。祆教,又称拜火教,由波斯人创立。南北朝时期传入我国。遗憾的是受疫情影响,祆神楼尚未开放。同在介休市的后土庙也未开放。</p> <p> 同在山西,地区不同,政策各异。不知临汾市政策怎样,我们怀着惴惴的心情冒雨来到了位于临汾市尧都区魏村的牛王庙。幸好牛王庙开放。牛王庙里的戏台为元代所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戏剧舞台。山西戏曲传统悠久,戏台散布于各个村落。我国现存的六个最古老的元代戏台均在晋南地区。</p> 戏台建于元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后因大地震损坏,至治元年(公元1321年)维修,明清两代屡有修葺。(百度) 木质结构的顶部藻井 广侯禅殿 殿内供奉牛王、马王和药王。 出牛王庙时,向管理人员询问了一下六个戏台之一的东羊后土庙是否开放。听到“否”的回答后,心想:好在我们看到了六个中的之最。天空中断断续续地飘着细雨,趁天黑前我们入住了临汾的酒店。 <div> 第三天,计划探访四座寺庙、一座楼。</div><div> 早晨的天空依然阴沉沉的。在酒店吃过早餐,就赶往八十公里外坐落于新绛县光马村外的白台寺(重修于唐开元十四年)。</div> <p> 拐进无名的乡间小路,路边是一片片刚收割或尚待收割的小麦。打开车窗,一股股泥土和着麦秸的气味扑鼻而来,这使人不禁想起了上中学时的三夏劳动......</p> <div> 出师不利——白台寺正在维修,国庆节重新开放。</div><div> 麦田旁的白台寺。</div> 重新上路,目的地运城市稷山县。临近中午,到达稷山县的大佛寺(建于金代,大殿内有一座高二十余米的土崖雕塑释迦牟尼像)。因防疫需要,大佛寺暂不开放——又是闭门羹。 <p> 进入稷山县城,来到稷王庙。建于元代的稷王庙是为祭祀后稷而建立的,现在的稷王庙为清代重建。琉璃、木雕、石雕为其特色。</p> 在县城吃过简单的午餐后,我们来到了城外马村西侧的青龙寺。青龙寺始建于唐龙朔二年(公元662年),现存大雄宝殿元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重修,现存腰殿元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重修。殿内保存有元、明时期的壁画近二百平方米,可与芮城永乐宫的壁画媲美。 大雄宝殿内东山墙上的大型壁画:释迦牟尼与文殊、普贤。 大雄宝殿内西山墙上的大型壁画:弥勒与观音、地藏。 弥勒头两侧均有 人首鸟身的迦陵频伽自云天持莲花而降 流传于民间的玄奘取经,早于《西游记》。 <p> 腰殿内四壁为“水陆画”,是青龙寺壁画中的精华所在。该殿全部构图共有人物300余众,分画在130平方米的墙面上。壁画画面结构严谨,笔力遒劲流畅,色彩柔和协调,人物繁而不乱,人体比例适度,造型优美,形象生动,衣饰飘然,栩栩如生。它继承了我国唐宋以来的绘画表现技巧,被视为元、明两代绘画之杰作。(百度)</p> <p> 看完壁画,我们在门口和管理员聊起了山西的古寺庙。他们说距此不远的南阳村西有座法王庙,可以去看看,但不知那儿的管理员是不是在打扑克。为了保险起见,他们把那儿的管理员的电话号码给了我,让我先联系一下。打通电话后,我告诉他我们十分钟后到法王庙。山西一些归文物局管理的小寺庙只有一位管理员,平时没有游客,就锁上大门干别的事去了</p><p> 到了庙门口,果然有五六个村民围在庙门前面打扑克。看到我们走下汽车,他们仍然继续打着扑克——估计管理员不在其中。几分钟后,一个村民打扮的上了点年纪的男子拎着钥匙走了过来,我忙迎了上去......</p> 庙中最具价值的是舞台。据庙内碑文记载,舞台建于明成化七年(1472年),系重檐十字歇山顶,上覆琉璃彩瓦,梁架结构繁杂奇巧,斗拱装饰古朴俏丽,雕刻工艺精湛,气势雄伟壮观,是一座颇有元代遗风的明代建筑珍品。(百度) <p> 看完这个“意外之宝”,我们赶往了后土祠。</p><p> 后土祠位于运城市万荣县西南40公里处黄河岸边庙前村北,是我国最古老的祭祀后土(地母)的祠庙。</p><p> 据祠中保存完好的《历朝立庙致祠实迹》碑记和《蒲州府志》记载,“轩辕氏祀地祗扫地为坛于脽上,二帝八员有司,三王方泽岁举”。到汉代,进而形成制度,每三年皇帝都要来这里举行一次大祀。从汉代至宋代历朝皇帝先后24次在万荣汾阴祭祀后土。</p><p> 历史上后土祠曾随黄河泛滥多次被冲毁。 同治九年(1870年)后土祠移建于庙前村北的高崖上,一直留存至今,已有150年的历史。</p><p> </p> 正殿前边有一块刻着“轩辕扫地之处”的明代石碑,记载着轩辕黄帝曾在此扫地祀土。 <div> 秋风楼,位于后土祠正殿之后。因三层藏有元至元八年(公元 1271年)镌刻汉武帝刘彻《秋风辞》碑而得名。</div><div><b> <i> 秋风辞</i></b></div><div><i>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br>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br>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br>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 <br>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i><b></b><u></u><sub></sub><sup></sup><strike></strike><br></div> 后土祠的石雕、木雕、砖雕也是相当的精美。 <p> 出行第三天,既有吃到闭门羹的失望,也有意外的惊喜。 </p><p> 下一个目的地是韩城。当我们沿京昆高速跨过黄河,就踏上了陕西渭南大地......</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