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右前旗第一小学开展《粽叶飘香、浓情端午》热爱祖国、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主题系列活动

sarina

<p>  科右前旗第一小学着力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民族传统节日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充分挖掘端午节文化内涵,着力引导广大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组织开展了《粽叶飘香、浓情端午》主题活动。</p><p><br></p><p><br></p> <p>  班主任利用班会时间组织孩子们搜集端午节相关资料,采集艾蒿实物,讲述自己所知所闻的端午习俗。小组为一个单位包粽子、滚鸡蛋、鸡蛋涂鸦等活动锻炼学生搜集加工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 学习和了解与端午节的有关传统民俗文化。让学生在学习、交流、感悟中认识到:端午节不仅与中国的传统农耕文化有着不解缘,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人的对龙的图腾的崇拜,寄托了人们对幸福和健康生活的追求。</p><p><br></p><p><br></p><p><br></p> <p>  端午节于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举行,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后来楚国诗人屈原于端午节投江自尽,就变成纪念屈原的节日,与春节、中秋同属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p><p> 传说屈原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但是许多盛行于世的端午习俗早在此之前即已流传,而且不少都有驱瘟避疫的成分,故此有人推测,端午节源于对恶日的禁忌。</p> <p>关于端午吃鸡蛋的民俗:</p><p> 民间流传着一段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天上有个瘟神,每年端午总要溜到民间播疫害人,受害者多为孩子,轻则发烧厌食,重则卧床不起。做母亲的对此十分心疼,纷纷到女娲娘娘庙烧香磕头,求她消灾降福,保佑后代。女娲得知此事后,便去找瘟神说:“今后凡是我的嫡亲孩儿,决不准许你伤害。”瘟神知道女娲法力无边,不敢和她作对,问:“不知娘娘下界有几个嫡亲孩儿?”女娲一说:“我的孩儿很多,这样吧,我在每年端午这天,命我的嫡亲孩儿在衣襟前挂上一只蛋袋,凡是挂有蛋袋的孩儿,都不准许你胡来。”这年午瘟神又下界,只见孩子们胸前都挂着一个小网袋,里面装有煮熟的咸蛋。瘟神以为都是女娲的孩子,所以就不敢动手害人了。这样,端午吃蛋的习俗逐渐流传开来。</p> <p>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p><p> 民间传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马上划船捞救,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p> <p> 孩子趁着端午佳节撸起袖子自己包起粽子,通过包粽子不仅学会了一项新技能而且充分的感受到中华美食和传统文化的魅力。</p> <p>赛龙舟由来:</p><p> 古代中国南方有个少数民族自认为是龙的传人,每年五月初五举行祭图腾式,以求来年风调雨顺。他们把食物裹在竹叶里,投到江里面去,高兴时就即兴举行独木舟赛,慢慢演变成今天过端午节这种习俗。</p> <p>  我校二年组的孩子们奇思妙想利用龙头和呼啦圈,风雨同舟、勇往直前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赛龙舟比赛。孩子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奔终点。</p> <p>  比赛排出名次是为了鼓励孩子们再接再厉,为了赛出意境,赛出一小学子的风雨同舟、勇往直前的精神!</p> <p>  走班式体育课,庆祝端午、凝聚力量,特举办拔河比赛。通过比赛搭建师生之间情感沟通桥梁,营造团结和谐氛围,激发孩子们奋发图强,坚韧不拔的精神。</p> <p>  学习端午知识,吃粽子,吃鸡蛋,赛龙舟,采艾蒿,一起滚鸡蛋、鸡蛋涂鸦、手绘节日的手抄报……这个端午节我们过的很充足,收获满满!</p> <p> 现在端午节赛龙舟、插艾蒿、吃粽子、吃鸡蛋、等习俗已成为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组成部分,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端午节也由原始的对龙的祭拜、企盼风调雨顺的节日,发展成为一个缅怀爱国诗人屈原、 驱瘟避邪、防病卫生的综合性盛大节日。在端午节几千年的人人相袭、代代传承中,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传统美德被慢慢地注入中国人的血脉中。从这个意义上讲,端午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是龙的传人--中华民族的民族标志。我们将这种民族的传统代代相传,发扬广大!</p>

端午节

端午

屈原

粽子

鸡蛋

瘟神

女娲

传统

孩子

赛龙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