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墨西哥之七:奇琴伊察

Lei

<h1>奇琴伊察(Chichen Itza)这个名字,不知听过多少遍,真是如雷贯耳了。但是亲眼见到,感觉还是不一般。这是我们在墨西哥看的第三个玛雅文明遗址,这三个遗址,可以说一个比一个震撼。</h1> <h1>奇琴伊察距乌斯马尔东北150公里,1988年列为世遗。我们头天下午到达,住的酒店就在遗址旁边的密林里。环境清幽。</h1> <h1>早上出了酒店大门,就到了奇琴伊察遗址。巨方便。</h1> <h1>伊察是定居在这个地方的玛雅部落的名字,奇琴是玛雅语“井口”的意思。也就是说,奇琴伊察就是伊察部落的水井口。</h1> <h1>玛雅人因为缺水,所以很崇敬雨神。其实他们定居的地方都是奶酪地形,地下多孔隙,水都渗了下去,地下水资源还是很丰富的。只是要打20到40米深才会见水,而这样的技术玛雅人还不具备,除非有地面塌陷露出这样的地下积水。奇琴伊察遗址就有这样一个石灰岩溶井的水潭,直径60米左右,不仅是玛雅人取水之处,也是他们的一个祭坛,向里面投放童男童女祭拜雨神。</h1> <h1>奇琴伊察建于何时,说法不一。有说是在公元5世纪初,有说是在公元5世纪中。没有争议的是,在公元6世纪,奇琴伊察已经成为玛雅文明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城区面积有300公顷,是玛雅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这里不仅有宫殿,有稠密的商业和居民区,甚至还有了“郊区”。如今奇琴伊察可以说是尤卡坦半岛乃至墨西哥人气最旺的玛雅文明遗址。它不仅是旅游胜地,而且考古挖掘一直在进行,不断有新的发现。</h1> <h1>作为尤卡坦地区玛雅文明的顶端,奇琴伊察被视为玛雅的圣地。这里的建筑体现了玛雅人的建筑和艺术水准,也展示了他们令人不可思议的天文学才能。</h1> <h1>成为玛雅文明标志的这座金字塔就是一个范例。西班牙人和现在的旅游手册称它为“城堡”或卡斯蒂略(El Castillo),玛雅人则称它为羽蛇神(Kukulcan)。这座金字塔不及我们在墨西哥城、阿尔班山和乌斯马尔看过的那些金字塔高,它高度只有24米,但是它是唯一被视为日历的一座金字塔。它的东西南北四面各有一个91级台阶的石梯,加上顶层平台的阶梯,正好是365级,相当于一年的365天。而每年春分下午两点太阳照在北面石阶上的光影,以及秋分凌晨3点月亮在这石阶上的光影,都如蛇的蠕动一样。</h1> <h1>奇琴伊察还有一个椭圆形天文观象台(El Caracol),也称作“蜗牛”,是玛雅文化中少有的圆形建筑。这个建筑的穹顶及顶层的观测口与现代天文台很相似,只是玛雅人并没有天文望远镜。</h1> <h1>由于奇琴伊察地势低平,周围又是茂密的丛林,透过浓阴的遮盖观天并非易事。玛雅人把这个天文台建在一个有四个角的高台之上,便可以不受任何阻挡地观天看景了。</h1> <h1>而且学者们发现,这个天文台非常精心地对准了金星的运行。金星对玛雅人意义非凡,他们把金星视为太阳的孪生兄弟和战神。玛雅的国君筹划战争和其他军事行动,都要利用金星的位置变化来判断决定。</h1> <h1>这座高台是玛雅人祭拜金星的祭坛,就叫金星平台(Venus Platform)。</h1> <h1>平台四壁都刻着浮雕。其中一个图案贝比说是金星浮雕。玛雅人称自己是金星人的后裔,能够准确计算出金星的运行及其一年绕地球68圈。如何算的,就不知道了。</h1> <h1>勇士神殿(Temple of the Warriors)也是奇琴伊察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它建于1200年,已经不是纯粹的玛雅建筑,而是玛雅-托尔特克文化结合的产物。但它一样是综合了对雨神和蛇神的崇拜。</h1> <h1>勇士神殿建在四层平台之上,对游客不开放。我们只能在下面仰望。但是它一样是以金字塔为底座,支撑顶端的神殿,一样是在入口处有雨神的形象,一样是在台阶上重复以鹰和豹的形象为装饰,一样是以蛇神形象为栏柱,接地的柱头为张开大嘴的蛇头,蛇尾则甩到神殿入门处。</h1> <h1>神殿底座的南面和西面立着200多个方柱和圆柱。靠近神殿正面的柱子是方的,据说每一根都代表一位在这里培养的高级僧侣和武士。</h1> <h1>圆柱则是过去的市场。</h1> <h1>这是我们此行所见柱子最多最集中的地方,恍若有罗马柱的感觉。</h1> <h1>奇琴伊察遗址还有墨西哥现有最大最完整的波塔波球赛场。整个奇琴伊察有13个球场,但是这个大球场(Great Ball Court)最震撼:长166米,宽68米,<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size: 20px;">东西两侧是8米高的墙壁,墙壁中央的石环就是球门。</span></h1> <h1>球场南北两头各有一个不大的神殿,南头的神殿已经严重损毁。北头的神殿还比较完整,叫做“胡须人神殿”(Temple of the Bearded Man),据认为是祭拜生育之神的。</h1> <h1>东西两面墙体的顶部也各有一个神殿。西侧墙体上的是豹神殿(Temple of the Jaguar)。</h1> <h1>球场旁边的一个多边形平台,看上去并不起眼。但贝比说,这个平台是用来放祭祀典礼上波塔波球比赛胜方队员所砍下来的头用的。因为波塔波球作为祭祀典礼时的比赛,就是一种宗教仪式。只有高级神职人员才有资格接触这种球。他们苦练这种只允许手脚以外的身体部位触球的球技,让3到5公斤的实心㺷从高高挂在墙壁上的石环当中的圆孔穿过,就是为了以自己的头祭拜天神,并以为这是他们的特权和光荣。</h1> <h1>平台墙体的石刻有头骨骷髅,有鹰、豹抓人心,还有砍头等,真是血淋淋的。</h1> <h1>奇琴伊察遗址还有一些建筑,据说是伊察部落建城之前的老建筑,也体现了玛雅人的普克建筑风格。我们这些外行的肉眼凡胎实在看不出什么来,只是觉得这些建筑的确体现了一种伟大的文明。</h1> <h1>奇琴伊察也有一些王公贵族的陵墓,也是修成金字塔形状,这是其中之一。</h1> <h1>玛雅文明不仅在丛林中,而且还在海边。这就是尤卡坦半岛金塔纳罗奥州(Quintana Roo)的图卢姆遗址(Tulum Site)。因为距离墨西哥的海滨度假胜地坎昆(Cancun)只有130公里,不到两个小时车程,所以图卢姆位居特奥蒂瓦坎、奇琴伊察之后,是墨西哥第三个人气最旺的考古遗址。</h1> <h1>图卢姆建在海边12米高的石灰岩峭壁上,玛雅语的意思是“墙”。作为一个重要的贸易港口,它过去三面是围墙,一面朝着加勒比海。虽然濒临大海,但仍是建在海边的密林之中。</h1> <h1>图卢姆属于玛雅人晚期所建的城市,其巅峰时期在13到15世纪,西班牙人占领墨西哥之后仍然存活了70年。但是西班牙殖民者带来的疾病让不具备免疫力的当地一万多原住民几乎死亡殆尽,城市也最终被抛弃。</h1> <h1>因为是一个重要的贸易港,所以图卢姆不受当时玛雅三大重镇任何一个的管辖,而是自由地带。来这里的贸易船只都来自洪都拉斯、厄瓜多尔等地,那都是玛雅文明所及之处。</h1> <h1>现存的遗迹据说都是当时上层贵族的居所。</h1> <h1>也有瞭望台和水源管理站。</h1> <h1>虽然是废墟,仍能感到当时的建筑很有规模。</h1> <h1>在看过阿兹特克、萨波特克和玛雅的这些遗址之后,我明白了墨西哥古代文化的多元和多源。但是在赞叹那些古老文明给我的震撼,感慨它们的神秘之余,我不免也产生了两点疑惑。一是感觉时间在那里好像凝固了!跨度千年的雕刻、壁画等等,虽然精美,但是变化却似乎不大。为什么?二是奇怪:墨西哥中部到南部,直到中美洲的危地马拉、洪都拉斯,有这样密集的灿烂文明古迹,为什么在现今北美广袤的土地上,却没有一处这样的遗址呢?</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