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策 划/ 梁林香 史爱成 冯 覣</b></h3><h3><b>照 片/ 高秀容 梁林香 李永林</b></h3><h3><b> 程大凝 李志强 张晓瑾等</b></h3><h3><b>制 作 /冯 覣</b></h3> <h1><b> </b></h1><h1><b> 谨以此篇献给敬爱的高云伟老师</b></h1> <p class="ql-block"><b> 伟绩垂青史光芒耀古今</b></p><p class="ql-block"><b> ——读《忆生平谈心性》</b></p><p class="ql-block"><b>《忆生平谈心性》是高云伟老师的一部遺作,如其所言乃“耄耋留篇”。全书六篇三十一章,惶惶三十余万言。全面地记述了其顽强拼搏八十余年的人生历程,读来令人荡气回肠。每每掩卷,思绪万千。呈现在眼前的不但是一个具有独特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更是一个成功的教育实践家。数风流人物,且看吾师!</b></p> <h1><b style="color:rgb(1, 1, 1);"> 一 波澜壮阔——人生篇</b></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1)简历 荣誉</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高云伟老师,自幼聪慧,才华横溢,个性鲜明。履历丰富,历练完整,尤以教育为最。他没有辜负时代,时代也给了他诸多荣誉。</b></p> <h1><b style="font-size: 17px;">履历看历练</b><br></h1><h3><b>□1949年读完小。</b></h3><h3><b>□1950年考入繁峙砂河简师</b></h3><h3><b>□1951年考入代县师范,任团总支副书记。</b></h3><h3><b>□1953年师范毕业任小学教师</b></h3><h3><b>□1954年调砂河西关完小(全县最大完小)</b></h3><h3><b>同年经县选派太原学汉语拼音与普通话</b></h3><h3><b>□1955年任中庄寨完小校长</b></h3><h3><b>□1956——1958年考入山西师范学院,带薪学习。任中文科学生党支部宣传委员。</b></h3><h3><b>□1958——1968忻县师范工作。任班主任语文教研组组长、校党委宣传委员等。期间主持全地区中考语文阅卷工作。</b></h3><h3><b>□1964年被抽调参加忻州地委四清总团工作,后任上社四清工作队队长。</b></h3><h3><b>□1966年文革被打成刘邓路线黑干将,被批斗。</b></h3><h3><b>□1968年调繁峙任砂河中学革委副主任</b></h3><h3><b>□1971年调繁峙中学任书记兼校长</b></h3><h3><b>□1981年任繁峙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人大常委</b></h3><h3><b>□1983——1995任忻州一中党委书记兼校长</b></h3><h3><br></h3> <h3><b>荣誉看成功</b></h3><h3><b>□1959年前后被授予“青年标兵”“模范班主任”“学毛著积极分子”</b></h3><h3><b>□1971年被授予县劳动模范。</b></h3><h3><b>□1982年被山西省委宣传部授予“模范报告员”</b></h3><h3><b>□1983年——1995年任忻一中书记兼校长,期间忻一中被山西省委省政府等授予“先进集体”“红旗单位”等十多项荣誉,记集体一等功</b></h3><h3><b>□1986年省人民政府授予“优秀教育工作者”</b></h3><h3><b>□1988年被地委荣记一等功</b></h3><h3><b>□1989年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山西省特级劳动模范”。个人事迹入《山西群英》《中华魂中国百业领导英才大典》《中华创业功臣大典》等史典</b></h3> <h1><b><font color="#010101">(2)数字 故事</font></b></h1><h3><b><font color="#010101">高云伟老师把一生献给了他挚爱的教育,创造了不朽的业绩。一组组数字是其汗水心血的写真,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将永远在三晋大地传颂。</font></b></h3> <h3><b><font color="#ed2308"> </font></b><b>数字看人生</b></h3><h3><b>□14岁上小学时全县统考,语文成绩全县第一。</b></h3><h3><b>□15岁在完小加入中国共产党。</b></h3><h3><b>□20岁任完小校长,学生考初中全县第一,本人连加3级工资。</b></h3><h3><b>□25——35岁在忻师任班主任兼党委委员等7职。</b></h3><h3><b>□29岁获地区特别嘉奖,连加2级工资。</b></h3><h3><b>□1968年35岁,任砂河中学革委副主任,在全区第一个复课,第一个招生,第一个公开喊出教师不是臭老九。</b></h3><h3><b>□1971——1981年在繁峙中学任上使繁中成为完全中学,创造了繁峙教育的笫一个辉煌。</b></h3><h3><b>□1983年49岁由正科越两级被任命为正处级的忻一中书记兼校长。</b></h3><h3><b>□1965年地委从忻师、五师两校毕业班选25名学生到地委机关工作,所代中师31班有10人被选中。后大部分成为县处级领导和大型企业领导。</b></h3><h3><b>□自建房前在神堂堡砂河繁峙忻州四地,租住民房15次搬家。</b></h3><h3><b>□忻一中任书记兼校长12年,5次夺得全省学科竞赛第一名。学校高考本科从最初的54名提高到4000多名。其中89年全省高考前10名,忻一中占7名。三晋轰动。</b></h3><h3><b>□一生2次登上《山西日报》头版头条。一次为文革被点名为刘邓路线黑干将,一次为54岁时被评为山西省特级劳动模范。两次分别游街,一次被批斗戴纸帽,一次披红挂彩省领导陪同。</b></h3><h3><b>□1987年——1990年在忻一中建起了一座占地110亩现代化的全国示范中学新校园。接待国内外参观考察团数十次二百余人。</b></h3><h3><b>□一生工作40年,37年从教。</b></h3><h3><b>□77岁退休16年后,被忻州一中授予模范共产党员。</b></h3> <p class="ql-block"><b>故事看境界</b></p><p class="ql-block"><b>□一辆丰田换了两个车</b></p><p class="ql-block"><b>1983年地区特批忻一中一辆丰田高档轿车,坐了几天,他觉得太舒服太折福太高级太显眼,执意让后勤处用这辆车换了一辆工具车和一辆普通伏尔加。一辆车换了両辆车,没多花一分钱。有人说他傻,他说值,坐上心安。</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十年盖成一座院</b></p><p class="ql-block"><b>1981年,他任繁中校长时以八百元批得宅基地一块(其中贷款四百元),开始盖房。盖西房盖正房盖南房,整用了十年。正如他说:人家一年起楼房,自己十年盖瓦房。从繁中盖到了忻一中。豪华吗?不。普暜通通的百姓房!个中原由,一没多余的钱,二没特殊才能,三没时间一气成。只好积累一些钱买一些料,假期做一段工。新房成了旧房,旧房成了烂房。</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陪客饭费36元整</b></p><p class="ql-block"><b> 主政忻一中时,他出台了许多自己管自己的规矩。诺大一个省重点中学,每年上级领导,各地参观学习者很多。他规定:领导轮流陪客不说,要严格登记次数交纳饭费。记录显示:有一年他陪客十八次,交饭费36元。</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表弟无缘重返忻一中</b></p><p class="ql-block"><b>孙建龙是他的表弟,1980年大学毕业分配忻一中任教。那时他在繁峙中学任校长,81年奔他而来调回繁中。后成为中学高级教师。83年他调忻一中,表弟几次想再返一中,他都没答应。</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不恋权十年不管钱</b></p><p class="ql-block"><b>在忻一中十二年,他从未管过学校财务,而是全权赋于分管后勤的付校长。这在忻州地区教育界上自师专下至小学是绝无仅有的。可为了忻一中的建设和发展,他四处寻找资金,求爷爷告奶奶动辙几十万入帐。</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碰硬茬怒撕海报</b></p><p class="ql-block"><b> 初到忻一中,百废待新。在全校进入紧张的备考之时,校门口以工会名义贴出一张海报:为了迎接新年,欢迎玻璃厂职工来校参加桥牌比赛。他一下火了,当即撕下了海报。经查,原来是有“四大金刚”之称的一个教师弄的。还理由十足以邓小平还爱打桥牌拒不认错。他毫不畏惧,不买这个账。撕了一张海报,震动了全校师生,大家拍手称赞!之后他公开宣布:我爱有才的,不要害群之马!谁想调走写申请!再好的戏子不登台,不好好唱戏,忻一中不欢迎!</b></p> <p class="ql-block"><b>□土板打起繁中三面墻</b></p><p class="ql-block"><b>1971年县委任命他为繁峙中学校长。此前这是一个初级中学,不招高中生。文革的破坏用老百姓的话说:四面无墻任人进,东西被偷无人问,师生住校不安心。他受命于混乱之际,工作于创业之初。毅然第一次招收了两个高中班,办了初中重点班。带领师生开始了十年的艰辛创业。亲自带领师生在师傅的指导下土板打围墻,干起了从未干过的事。打桩绑架加土夯墩,号声悠扬,汗水淋淋。一板一尺,一桩一丈。工地送水,课堂上课,硬是筑起了校园数百米的三面围墙。师生高兴,群众赞扬。繁中自此进入正规,成了完全中学,开始了扬帆起航。</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六角楼上讲作文</b></p><p class="ql-block"><b>在忻师时,一次他给学生上作文课,一不出题目,二不在课堂,而是领着全班上了六角楼。让大家一起观赏远近不同的风景,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写什么。面对城外牧马河的潺潺流水,田禾景色,市容市貌,联想故事,抒发感情,人与景,景与物,古与今,思与情,水乳交融,结果不但人人写出了好文章,而且为他们踏上教育之路做了示范,成就了无数人。他也有感而发作了一首:</b></p><p class="ql-block"><b>登六角楼</b></p><p class="ql-block"><b>相邀爱生觅胜迹,亦步亦趋相提携。</b></p><p class="ql-block"><b>卧牛新城杨柳绿,秀容书院桃李菲。</b></p><p class="ql-block"><b>心羡松柏常青翠,愿学牧马不倦水。</b></p><p class="ql-block"><b>甘为孺子勤耕耘,乐教满眼尽春晖。</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一次发言震三晋</b></p><p class="ql-block"><b>1984年的夏天,省教育厅召开全省重点中学校长会议,大会发言原没有他。他在想:为了忻一中的前途,必须把握机会,豁出去,亮明思想观点,争取省厅的重视和支持。下午,他率先举手发言。大会规定,每个人十五分钟,他边想边说,说了半个多小时,在介绍了忻一中的情况后,他要求领导到一中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并恢谐地说“在这里,我向尊敬的领导们口头请示,敬礼了!说着三鞠躬,会场上响起掌声。借助大会平台,他提出了取消黄牌警告做法,不以成败论英雄;对36座重点中学,加分类指导抓好两头带动中间;提高学费收取标准等三条建议。说自己是回娘家来了,所以才说了这些心里话,也耽误了大家的发言时间,讲话可能有偏见有错误,请批评指正。话音一落,全场热列鼓掌。言之中肯尖锐震动全场,引起与会者强烈反响。之后忻一中成了省厅关注的重点,他成了全省的名人,忻一中更迎来了大发展的机遇期黄金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一箱柳叶伴六春</b></p><p class="ql-block"><b>1968年他要从忻州搬家回繁峙,在告别那个一住就是八年的小屋时,清理出一纸箱干柳叶和旧裤装的红薯干萝卜干。原来这是六一、六二年大饥荒时和老伴采摘的。当时没吃完,又舍不得扔存放备荒的。面对这些,他心酸,直想掉泪。仍不忍心倒掉,而是一根火柴点着,看着它慢慢烧掉!</b></p> <p class="ql-block"><b>□十年奖金全归公</b></p><p class="ql-block"><b>在忻一中的十多年,年年高考成绩超指标,省地都要奖给他几万元的奖金。在他看来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他和领导班子商量不但不享受每年的这笔奖金,而且全部充作公用经费,一充就是十多年。他和領导班子每个人却享受大家的平均奖金,而把最高奖给了做出特别贡献的普通教师。他说,没有一线老师们的劳动,哪有这些奖金?在他退休的全校大会上,副校长宣布“高书记为学校开源节流,不仅学校面貌年年有新变化,教职工福利年年提高,而且还给学校结余九十七万现金”。会场掌声雷动!</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勇担责成就新校园</b></p><p class="ql-block"><b>忻一中新校区的建设是百年大计,千年大计,规划上需有远见有气魄,他们的方案是征地一百一十亩。但按照当时国家规定,省土地局只有四十亩的权限。怎么办?他想出了零批整用的绝招。想了些先斩后奏的办法。谁都知道这是要承担责任的,为了学校的发展,他顾不得那么多了!四十亩也按一百一十亩的总设计开工,让生米做成熟饭再说。在他的多方爭取下,领导被感动,几经研究追加了三十亩。一百一亩的目标未达,他再显担当,先盖教学必须的。教学大楼天天起,领导来了一看学生活动操场小,在他那执着和一颗办学赤诚之心的感动下,又一次特事特办,一百一十亩终于如愿以偿。这就是他的远见和担当!</b></p> <p class="ql-block"><b>□面向太阳磕三头</b></p><p class="ql-block"><b>1983年女儿秀东高考,报什么志愿?父女俩很纠结。北上还是南下?童趣十足的他玩起了抛硬币看运气的游戏,最终报了北大。福人自有天相,女儿以全省文科第二名的成绩被录取,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天,举家庆贺,他却首先对着太阳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响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办公室里办补班</b></p><p class="ql-block"><b>在繁峙中学时,为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书记兼校长的他,在自己三间办公室的外屋,办起了文科补习班。亲自选了九名学生,亲自讲课指导,常常亱半灯火明。天道酬勤,结果七名高中,创造了繁峙文科高考新记录。</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街头喝面闯京城</b></p><p class="ql-block"><b>在忻一中主政时,他和老师们经常跑太原上北京向京城名校学习。晚坐火车去,晨至北京城,夜宿地下室。为了赶时间多学点东西,总是街头小凳一坐,要碗大碗面就是一顿饭。遇上刮风下雨,楼宇下避避,遮阳伞下躱躲。这就是他——一个堂堂全国示范中学的校长!</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房漏打着雨伞睡觉的校长</b></p><p class="ql-block"><b>在忻一中时校领导班子根据各自分工,白天分头忙活,把关执勤,落实任务,常常是在晚上学生熄灯后才碰头商量一些事情,一商量就是半夜。许多人因为宿舍关了大门,只得翻墙回家。他和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刘公然最初都没有带家属,住在办公室,可办公室楼顶漏雨,他们只能在屋里打起雨伞睡觉。他说,那时,拿起饭盒去饭厅吃饭,放下饭碗就工作,从没有苦累的感觉,一心只想着怎样尽快把学校治理好。皇天不负有心人,1984年高考成绩公布,比之前历年取得的最好成绩翻了一番。在全区三级干部大会上,地委书记大发感慨“一个单位搞得好不好,关键在领导。忻州一中能够很快由落后变先进,就是因为我们选择了一位好校长,组建了一个好班子。”</b></p> <h3><font color="#010101"> <b>永远望不够的秀容书院</b></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b>(3)思想 方略</b></font></h3><h3><b><font color="#010101">高云伟老师是一位有思想的教育家,更是一位成功的实践家。他的教育思想、治校方略过去影响了一代人,惠及了数万学子,至今熠熠生辉。</font></b></h3> <h3><b>思想方略之一:</b></h3><h3><b>向管理要质量,要时间,要人才,要效益。在目标管理中的大目标与小步骤,制度管理中的硬性与弹性,队伍管理中的领导与群众,结构管理中的纵向与横向,方法管理中的一般与重点,环境管理中的静态与动态,信息管理中内部与外部等等思想被教育界的专家们认为是行之有效地新经验,是每个学校都可学习的宝贵经验。</b></h3> <h3><b>思想方略之二:</b></h3><h3><b>对教师“弹性管理”。教师的劳动是脑力劳动,属于个体劳动性质。必须全面关心他们,调动他们内在的积极性,创造性。要尽力创造教师个人钻研业务的条件,给他们应有的时间和空间,保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教学上。在实践上取消了教师上下班签到的做法,和成天集体办公的做法,减少了教师的会议。但强调必要的教研教改互相学习,互相观摩。强调新老教师互相听课。</b></h3><h3><b> </b></h3><h3><b>思想方略之三:高标准的教师队伍是关键。在全省率先提出好校长必须带出好教师;好教师必须带出好学生,有了这三好,才能真正办成好学校。为此他为请到一位名师可以数次登门,不厌其烦,可以冒着风险顶看压力起用出身不好,甚至有历史污点的人。</b></h3><h3><b><br></b></h3><h3><b>思想方略之四:</b></h3><h3><b>勤师手下出高徒,严师手下出高徒,能师手下出高徒,导师手下出高徒。</b></h3> <h3><b>思想方略之五:</b></h3><h3><b>对学生进行“五大训练”。一是规范化训练,写字、做作业、答题、实验操作,一切必须按高标准化的规矩进行,不能潦草从事;二是准确训练,所教所学的知识点,必须做到准确无误,概念、定理、定义、公式,必须记得准,用的准,知识概念的内涵外延,必须弄得清清楚楚,不能模棱两可;三是,是非辨析训练,经常进行对与错的训练,设疑解疑,辨别哪个答案对,哪个答案错,怎样区别识别正确与错误,进行多种比较练习,不仅能在对比中,加深和巩固知识,而且要能提高分析认识能力,做到准确判断;四是,快速训练,写字,作文,答题,都要讲究速度。平时就要养成快节奏的习惯。时间就是质量,快速效益就是金钱。高考场上就快速书写,抓住要领,先易后难答卷的,都是平时训练的功夫;五是,高难度训练。每门课重点难点要反复训练,熟悉课本内容,还必须选择课外读物进行练习,选择一些高难的练习题,扩开思路,让学生知道山有多高,路有多宽多远,知难而上,决不气馁畏惧。</b></h3><h3><b><br></b></h3><h3><b>思想方略之六:</b></h3><h3><b>培养拔尖学生从选择苗苗,定课程,定方向,定目标,到计划安排,专门辅导,各科配合带动,专人专项负责带动,提供学习资料,假期提供学习场所,帮助解决思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等等要做一系列的工作。使他们立志向高水平攀登。</b></h3> <h3><b>思想方略之七:</b></h3><h3><b>“只有办不好的学校,没有培养不好的学生”,总结出转化后进学生有七种做法。每年都要让各班将后进学生的花名及具体情况呈报教导处或年级组。一个一个地分析后进学生的思想、智力、学习基础,分析他们的家庭状况,环境状况,学习条件,寻找各种原因,对症下药,查缺补漏,给吃偏饭。学校专门为后进学生设立了“进步幅度提高奖”。规定了与后进学生谈话制度,一帮一制度,定期分析总结制度。强调因材施教,树立每个学生都有可塑性,可雕性,可成才的观点。</b></h3><h3><b><br></b></h3><h3><b>思想方略之八:</b></h3><h3><b>“做有特长的学生;当有特长的老师;办有特色的学校”的办学理念。注重学生的爱好特长,在一中曾专门开设了一门“劳动技术教育”选修课。并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实践。学生们自由报名参加各个小组活动。使各类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爱好特长。他们升学就业各有千秋。他爱好学生,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有时甚至对有特长的学生网开一面,睁只眼闭只眼。实践证明,这些人好多到社会上就凭一技之长成名。</b></h3> <h3><b> 思想方略之九,</b></h3><h3><b>教书中育人;管理中育人;服务中育人;环境中育人;典范中育人。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培养学生,学校形成了良好的育人氛围,使学生时时事事处处都能受到教育启发陶冶,就能徳智体美劳全面发展。</b></h3> <h1><b>(二)幸福美满——家庭篇</b></h1> <h3><b>高云伟老师在事业上是成功的,在家庭上也是成功的。和老伴相濡以沬,相依相伴七十余年,育二女二子,博士大学教授,处级领导,个个事业有成,孙辈聪慧,前程无量。</b></h3> <h3><b>与孩子们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b></h3> <h3><b>敢与大象较量</b></h3><h3><b>治家十策</b></h3><h3><b>一,重心态性格教养</b></h3><h3><b>二,家教避免三误区</b></h3><h3><b>1重知识轻性格</b></h3><h3><b>2重共性轻个性</b></h3><h3><b>3重考分轻能力</b></h3><h3><b>三,消除代沟,换位理解平等交友</b></h3><h3><b>四,孩子是自己的,也是国家的。</b></h3><h3><b>五,为孩子担起必要的筹划之责</b></h3><h3><b>六,培养忧患意识,避免娇生惯养。因为父母不能陪他们一辈子。</b></h3><h3><b>七,要学会明智的放弃,适时的退出。不贪多求全。</b></h3><h3><b>八,尊重孩子才能寄托希望。</b></h3><h3><b>九,注重环境影响。环境能影响人改变人。</b></h3><h3><b>十,爱心耐心是教子成才的保证</b></h3> <h3><b>和弟弟在一起——童趣十足,俩个老顽童</b></h3> <h3><b>秀容书院——这里有难忘的记忆和无限的深情</b></h3> <h3><b>相濡l以沬度金婚</b></h3><h3><b><br></b></h3><h3><b>情爱互动,甘苦与共,</b></h3><h3><b>相伴如金,慰藉终生。</b></h3><h3><b> 一一金婚纪念照自题</b></h3> <h3><b>秀容书院的温馨——儿子的孝心老伴的爱心</b></h3> <h3><b>清茶一杯共祝国㤗家兴</b></h3> <h3><b>游云中公园,与铜人道古今,笑翻游人。</b></h3> <h3><b>云中公园再眺望</b></h3> <h3><b>难忘神堂堡——生于此长于此的地方</b></h3><h3><b><br></b></h3><h3><b> 他曾深情地写到:</b></h3><h3><b>林祖贤德,神仙助良。</b></h3><h3><b>择地而居,源远流长。</b></h3><h3><b>依山傍水建村庄,聚风向阳宝气藏。</b></h3><h3><b>仰眺四周,重峦叠嶂祥云缭绕。</b></h3><h3><b>俯听白河,清流诉曲如歌唱。</b></h3><h3><b>山中走兽常出没,鸟语花香胜文章。</b></h3><h3><b>松柏杨柳映生机,石润土沃溢清香。</b></h3><h3><b>青核桃代代得益,红富士领先沾光。</b></h3><h3><b>瓜桃李果满坡挂,牛羊成群百业旺。</b></h3><h3><b>日过汽车三千辆,夜投客商二百趟。</b></h3><h3><b>东西阁楼寓民意,石桥凉亭话农商。</b></h3><h3><b>温凉水井甘而醇,前松后柏茂而昌。</b></h3><h3><b>人才辈出达四方,地灵人杰真神堂。</b></h3><h3><b>先祖扎根在宝地,泽被后世兴家邦</b></h3> <h3><b>2017年与三十九班同学在定襄植物园</b></h3><h3><b>《高老师的师生情》</b><br></h3><h3><b> 学生 胡计元</b></h3><h3><b> 高老师走了。不,高老师没有走。他为教育挥汗奉献的高尚情操没有走,他为教育競競业业的忘我精神没有走,他爱生如子的眷眷深情没有走。下面掬取我和高老师相处中的几朵不太显眼的浪花……</b></h3><h3><b> (一)</b></h3><h3><b> “文革”之初,不少老师被批斗,并责令劳动改造。高老师作为校党支部宣传委员,语文教研组组长也未能幸免。</b></h3><h3><b> 看着高老师瘦小的身子舁着那么大的筐子运砖头,我们三九班的学子看在眼里,痛在心上。有不少同学暗自落泪,但又无可奈何。怎么办,高老师怎能受得了这么重的体力劳动?于是我们几个“造反派”便商量起来。“这样下去不行,我们也是造反派,怕什么?我们须为高老师说说话,尽尽力。”</b></h3><h3><b> 于是我们几个商量着也写了一张大字报贴在了全校师生吃饭必经的路阶口。</b></h3><h3><b> “强烈要求:</b></h3><h3><b> 因高云伟身体有病,不宜做体力劳动,要求文革委员会免去高云伟劳动改造,责令其在办公室闭门思过。等其身体好转后再另行决定。”</b></h3><h3><b> 此大字报贴出两天后,还真有了效果。”文革委员会”宣布免去了高老师的劳动改造。</b></h3><h3><b> 看着高老师又能轻松地做自己的事了,我们打心底里高兴。为了避嫌,我们和高老师在身体上仍然保持一定距离。但虽然我们相视无语,见面只是微微一笑,可我们的心没有距离,我们的心是紧紧贴在一起的,我们都深深地感知了互相心里要说的话。师生情,千言万语难道尽,万般情谊全在不言中。 </b></h3><h3><b> </b></h3> <h3><b> 2017年与三十九班同学在定襄</b></h3><h3><b>(二) </b></h3><h3><b> 记得是一九六七年,我刚领到忻师毕业证准备回家。傍晚我到高老师住室辞行。高老师嘱咐我一番后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两元钱给我,我推辞不要,高老师笑笑说:“做个路费吧。”我强忍泪水便收下了。</b></h3><h3><b> 两元钱,在现在可顶好几百啊!更重要的是,那是高老师的心意,是高老师对学生的一份深情啊!“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可是,我却对高老师没有一分钱的回报,我愧对高老师的爱生之情啊!</b></h3> <h3><b>2017年5月10日与三十九班同学在定襄闫锡山故居留影</b></h3><h3><b><br></b></h3><h3><b>(三)</b></h3><h3><b> 我毕业分配回繁峙二年后,繁峙教育局把我安排在柏家庄乡任教。那时,高老师已经分配到繁峙砂河中学任主任(相当于校长职务)。我坐客车到砂河车站下车,还需步行三十里坡路才能到柏家庄。下车后,我想,何不到砂中一休,一来见见高老师,一来在此休息一晚,明早可轻装出发,岂不更好。</b></h3><h3><b> 高老师见我到来,很是热情。吩咐后勤管理员给我安顿好住处后便忙学校的事去了。我在学校转了一阵子后,又在屋中闲坐了一会儿。此时,天色已晚,我想高老师一直不来看我,大概是校事缠手吧。虽有如此之想,可心中总还是有些失落。</b></h3><h3><b> 等到晚上九点多,我正要睡觉,忽然高老师握着手电筒进来,笑了笑,便坐下和我娓娓而谈起来。</b></h3><h3><b> 高老师特别健谈,一直谈了两个多小时,临别给我留下两句话,至今难忘。一句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一句是“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这哪里是临别随意几句话,分明是高老师的又一次诚恳嘱咐,又一次谆谆直言。他要让我近君子,远小人,胸怀大志,不计得失。</b></h3><h3><b> 敬爱的高老师,现在你虽然走了,但你慈爱学生的音容与诚意却在我的脑海中永远留存。 </b></h3><h3><b> </b></h3><h3><b> </b></h3> <h3><b>2017年5月10日与三十九班同学在定襄闫锡山故居</b></h3><h3><b> </b></h3><h3><b>(四)</b></h3><h3><b> 一九七五年,我调到繁中任教。那时,高老师担任繁中一把手,任党支部书记兼校长。</b></h3><h3><b> 开学没几天,学校开了一个教职工演讲会,我在会上也发表了一篇演讲。会议结束时,高老师做了总结,高度赞扬</b></h3><h3><b>了我们这些演讲者。他非常高兴地说:“繁中今年是个不寻常的年份,这么多优秀人才进入繁中大门,繁中现在人才济济,聚贤一堂,这是我们繁中的荣</b></h3><h3><b>幸,也是繁中的希望。”当时,我们几个刚进繁中的教师都是中青年,很普通,也没有做出些什么成绩,可高老师却给了我们这么高的评价。</b></h3><h3><b> 到繁中没几年,高老师便调进县委宣传部,紧接着临危受命调入新州一中担任了党支部书记兼校长。此后,我只是偶尔在繁城街上怱怱见上高老师一面,谈不上几句便告辞了。</b></h3><h3><b> 直到高老师退休十几年后,我才在去忻州女儿家时去探望了一次高老师。高老师见到我时,先是一愣,紧接着便高声叫唤师娘:“你看谁来了?”师娘一听,赶紧从内室出来,到客厅看见是我,笑笑说:“哦,是计元,你胖了,身体挺好啊!”</b></h3><h3><b> 临走,高老师拉着我的手,声音有点哽咽地说:“我想你们呀!”听了老师由衷的表白,我眼眶充溢着泪水,竟无言以对,只是挥了挥手便扭头走出了高老师的家门。</b></h3><h3><b> 想不到这一别竟成了永别,虽然以后的几年,我也曾到过忻州几回,可一回也没有去问候过老师。现在悔之已晚,痛哉惜哉!敬爱的老师,学生对不起您啊!</b></h3><h3><b> 庚子仲夏于武汉</b></h3> <h3><b>2017年在三十九班师生聚会上讲话</b></h3> <h3><b>2017年在三十九班师生聚会上。我们相约在老师八八米寿再相聚。</b></h3> <h3><b>2020年5月老师去世后,三十九班在忻同学代表全班看望师母。</b></h3> <h3><b>2020年5月老师去世后,三十九班在忻同学代表全班看望师母。</b></h3> <h3><b>2020年5月老师去世后,三十九班在忻同学代表全班看望师母。</b></h3> <h3><b>师母与女儿秀容</b></h3> <h1><b>(三 ) 青史永垂——哀荣篇</b></h1> <h3><b>《三九学子悼恩师》</b></h3><h3><b> 写在前面</b></h3><h3><b> 庚子初夏,高师謝世。悲云缓移,哀雾绕宇。忻州教坛痛失巨擘,三九学子永别良师。恒山苍苍,沱水泱泱。恩师身体虽隳,典范世代流芳。仙鹤唳唳,别情依依。三九众学子谨以一掬祭联,致奠于恩师灵前:</b></h3><h3><b>□教诲永记 风范永存 </b></h3><h3><b>常怀典范 寄托哀思</b></h3><h3><b>弟子弓惠芳</b></h3><h3><b>□</b></h3><h3><b>恩师呕心沥血潜心育人英才遍华夏</b></h3><h3><b>先生匠心独运德厚流光盛誉享四方</b></h3><h3><b>学生王绪生敬挽</b></h3><h3><b>□云河激荡大市留名六角楼诗悼老师</b></h3><h3><b>伟岸含悲繁城拭泪神堂堡赋吟骄子</b></h3><h3><b> 三九弟子冯覣</b></h3><h3><b>□</b></h3><h3><b>魂兮归来耳边似闻云伟语</b></h3><h3><b>行不得也心中犹存圣教言</b></h3><h3><b>弟子史爱成</b></h3><h3><b>□先师写序芳榭寓挥笔抒怀千言眼前昏天阴阳两隔</b></h3><h3><b>弟子成书卧牛村感恩流泪万滴身后黑地日月同悲</b></h3><h3><b> 三九弟子邢银龙敬挽</b></h3><h3><b> </b></h3><h3><b>□教坛悲悼师尊桃李有书谁作序</b></h3><h3><b>学界痛失旗手字词无匹我诰天</b></h3><h3><b>弟子李永林</b></h3><h3><b>□</b></h3><h3><b>忻师岁月恩师谆谆教导记在心</b></h3><h3><b>惊闻仙逝弟子沉沉悼念泪水盈 </b></h3><h3><b>弟子何惠兰</b></h3><h3><b>□悼念老师如泪涌</b></h3><h3><b>不忘先生教育恩</b></h3><h3><b>弟子闫降英</b></h3><h3><b>□敬敬敬师恩巍巍敬不夠 </b></h3><h3><b>悲悲悲哀思绵绵悲无涯</b></h3><h3><b>弟子陈玉宇</b></h3><h3><b>□挥泪惜别悼恩师</b></h3><h3><b>感天动地日月悲</b></h3><h3><b>三九学子痛凄凄</b></h3><h3><b>娓娓圣语萦耳傍</b></h3><h3><b>淳淳教导记心里</b></h3><h3><b>一生伟岸三立世</b></h3><h3><b>三晋教坛一丰碑</b></h3><h3><b>挥泪惜别悼恩师</b></h3><h3><b>再有疑难请教谁</b></h3><h3><b> 弟子 陈玉俏</b></h3><h3><b>□育才似柱名千古</b></h3><h3><b>气静如珠落玉盘</b></h3><h3><b>弟子张宏智</b></h3><h3><b>□</b></h3><h3><b>先师行世厚德载物培育三千成蹊桃李</b></h3><h3><b>弟子缅怀感恩怀德传承万世师教遗泽</b></h3><h3><b>弟子侯武亮魏玉山</b></h3><h3><b>张晓瑾张娥蜂郭炳根齐敬礼敬挽</b></h3><h3><b>□教育深恩终身感戴</b></h3><h3><b>浩然正气万古長存</b></h3><h3><b> 弟子张成宝</b></h3><h3><b>□恩师慈教近眼前句句恳恳望生成大器</b></h3><h3><b>愚生悲泪远他乡珠珠串串思师留深情</b></h3><h3><b>弟子胡计元敬挽</b></h3><h3><b>□ </b></h3><h3><b>仪容常留挥不去</b></h3><h3><b> 教诲堪作吾辈师</b></h3><h3><b> 学生高呈祥敬挽</b></h3><h3><b> □</b></h3><h3><b>良操美德千秋在音容在目</b></h3><h3><b>亮节高风万古存浩气凌空</b></h3><h3><b>学生侯明月敬挽</b></h3><h3><b>□</b></h3><h3><b>流芳百世良操美德昭雁门</b></h3><h3><b>育人千秋亮节高风耀沱河</b></h3><h3><b>弟子侯创仁李志强敬挽</b></h3><h3><b>□天地同悲先师风范长存奠酒三殇</b></h3><h3><b>草花痛哭弟子泪流永记燃香一把</b></h3><h3><b>学生梁林香敬挽</b></h3><h3><b>□秀容苑师生情谊难忘怀</b></h3><h3><b>繁峙城家乡送别苦无言</b></h3><h3><b> 弟子傅争国敬挽</b></h3><h3><b>桃李悼良师从今不复闻教诲</b></h3><h3><b>学子失典范往后难再得音容</b></h3><h3><b> 弟子 程大凝敬挽</b></h3><h3><b>□七绝.老师千秋</b></h3><h3><b>书院云清苗木壮,一中伟业育英才。</b></h3><h3><b>望萱千痛呜呜哭,六角秋萧泣泣哀。</b></h3><h3><b>□七排律.沉痛悼念高老师</b></h3><h3><b>凄风苦雨噩耗讯,谢世尊师暗日辉。</b></h3><h3><b>俊魄神堂登堡乐,英灵仙殿上台威。</b></h3><h3><b>依依惜别潸潸悼,阵阵惊离点点挥。</b></h3><h3><b>牧水红香斟浊酒,云中白烛剪芳菲。</b></h3><h3><b>清名永驻忻州市,雅韵常迎繁城晖。</b></h3><h3><b>慨叹人生来去急,唏嘘夜短梦逢几?</b></h3><h3><b> 学生邢银龙(忻州)</b></h3><h3><b>□悼恩师</b></h3><h3><b>长夜无言天地悲,</b></h3><h3><b>三九同学泪纷飞。</b></h3><h3><b>魂去西天弟子哀,</b></h3><h3><b>名留忻州师魂归。</b></h3><h3><b>众位门生哭恩师,</b></h3><h3><b>热泪化作呼沱水。</b></h3><h3><b>□浪淘沙.凭吊只堪哀</b></h3><h3><b>凭吊只堪哀,挽幛连排。</b></h3><h3><b>夏风庭院素侵阶,</b></h3><h3><b>灵寝明灯闪悲痛,孝子泣来。</b></h3><h3><b>看丰功夺魁,壮志豪哉。</b></h3><h3><b>晚凉天静鹤游徘,</b></h3><h3><b>已见玉楼瑤殿影,</b></h3><h3><b>空照灵台。</b></h3><h3><b>□忆秦娥.悼恩师</b></h3><h3><b>呼沱咽,寒风吹赴雁门月。</b></h3><h3><b>雁门月,迎得魂切,还送其诀。</b></h3><h3><b>昏天黑地何时节,</b></h3><h3><b>德高望重恩师绝。</b></h3><h3><b>恩师绝,丰功伟岸,地久石阙。</b></h3><h3><b>学生侯创仁(忻州)</b></h3> <h1><b> 奇异的狂风</b></h1><h3><b> 学生 冯 覣</b></h3><h3><b>五月二十八日午后。</b></h3><h3><b> 繁峙</b><b>高云伟老师老宅。</b></h3><h3><b>灵堂肃穆,哀乐低沉,花圈满巷。</b></h3><h3><b>灵堂前祭拜了恩师的外地三九弟子们要走了,《三九弟子悼恩师》的大型挽联喷绘尚未张挂完成。为了在这幅8×2·3米的挽幛前留个纪念,办事的十多个年轻人拉绳、定钉、刷胶忙个不停。原本树叶也不动的天空,突然,狂风大作,挽幛被刮的纷乱。已固定好的绳子被连钉拔起,等着拍照的同学都上去帮忙,可风越刮越大,站在高凳子上的人也只好停止拉绳。要走的车在隆隆地响,赶班车回五台的爱成离开车仅剩十分多钟……</b></h3><h3><b> 风还在刮,无奈之下,几个人只好在未张挂好的挽幛前留下了这张合影。大家依依不舍地走了……</b></h3><h3><b> </b></h3> <h3><b> 万万没想到的是,不到五分钟,风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停了!停的那么突然,那么奇异!张挂挽幛的一个中年人深情地说:那风是高老师不愿意让你们这些老学生们走,这不一下停了?在场的人也都说奇怪。我鼻子一酸,老泪纵横!是啊,老人不愿意让我们走!老天显灵了!我怎么就没想到?今年四月四日,北京举行悼念疫情中牺牲英烈和去世群众时,不也顿时天黑如夜吗?就在我悲痛落泪,思绪万千时,刚才怎么也张挂不起的挽幛已端端正正地张挂完毕!下午,看着络绎不绝前来拍照观看的人群,我的心稍稍得以安顿!老师,您是学易经的,是这样吗?</b><br></h3> <h3><b>三十九班同学在灵堂祭拜恩师</b></h3> <h3><b>三十九班同学在灵堂祭拜恩师</b></h3> <h3><b>三十九班同学在灵堂祭拜恩师</b></h3> <h3><b>三十九班同学在灵堂祭拜恩师</b></h3> <h3><b>三十九班同学在灵堂祭拜恩师</b></h3> <h1><b> 《 社会各界的悼念》</b></h1><h3><b><br></b></h3><h3><b>悼念高云伟老师:</b></h3><h3><b>云路仰天高,辛勤一辈育人,人间方了青云志;</b></h3><h3><b>伟河辉月远,劬苦终生建树,天上先成白玉楼。</b></h3><h3><b> 忻州一中 魏家萃敬挽</b></h3><h3><b><br></b></h3><h3><b>沉痛哀悼高云伟老师。 </b></h3><h3><b> 望穿残云恨苍天无情夺我秀蓉子弟魂。 痛断愁肠愿世人有意承尔圣人济世情。 学子李双生、贾林秀敬挽</b></h3><h3><b> </b></h3><h3><b> 沉痛哀悼尊敬的高云伟老师!</b></h3><h3><b> 🙏 🙏 🙏王粉花</b></h3><h3><b><br></b></h3><h3><b>三十九班组织悼念活动有序井然,</b></h3><h3><b>愿先生一路走好。</b></h3><h3><b> 学生 郭秀莲</b></h3><h3><b><br></b></h3><h3><b>惊悉仙鹤驾云伟</b></h3><h3><b>家眷恸哭弟子悲</b></h3><h3><b>忆起先生音容貌</b></h3><h3><b>平易谦谦永仰视</b></h3><h3><b> 三十八班 学生郭生科</b></h3><h3><b><br></b></h3><h3><b>深切悼念高云伟老师</b></h3><h3><b> 云动九天,涛涛滹水低语,永念先生谆谆教诲;</b></h3><h3><b> 伟亘千秋,峨峨台峰肃容,耸立校长赫赫英名!</b></h3><h3><b> 讲台三尺,鞠躬岁月春秋,云生华彩耀长天;</b></h3><h3><b> 情怀千古,尽瘁教育事业,伟留功名泽大地! 吴樊胜敬挽</b></h3><h3><b><br></b></h3><h3><b>刚刚刷屏闻此噩耗</b></h3><h3><b>教育战线毕生操劳</b></h3><h3><b>校园简朴风范至高</b></h3><h3><b>繁峙教育步步指导</b></h3><h3><b>膝下姑娘令人骄傲</b></h3><h3><b>德才兼备永攀新高</b></h3><h3><b>教育战线业绩辉煌</b></h3><h3><b>九泉之下莫再操劳</b></h3><h3><b>高校长</b></h3><h3><b>弟子跪拜</b></h3><h3><b>高校长</b></h3><h3><b>含血哭诉</b></h3><h3><b>愿另一个世界更加尊师重教</b></h3><h3><b>愿文化文明永远屹立不倒🙏🙏🙏[流泪][流泪][流泪]</b></h3><h3><b><br></b></h3><h3><br></h3> <h3><b> 好老师,好校长,忻州一中崛起的奠基人— ———伊苹</b></h3><h3><b><br></b></h3><h3><b> 高校长对我们那批学生起到了言传身教的作用,是忻一中崛起的功臣!——王继平</b></h3><h3><b><br></b></h3><h3><b> 先生之德,忻中之福;耳提面命,欲聆教诲,慈惠长留众人口 大雅云亡,痛失师表,梁木其坏,泰山其颓,典型堪作后人师 ——悼念忻州一中前校长高云伟先生千古</b></h3><h3><b> (赵鹏)</b></h3><h3><b><br></b></h3><h3><b>高书记口才好,声音洪亮,一身正气,组织能力很强,为一中培养了相当多的特级教师,带领一中跨向新的里程碑,为国家培养了无数的各行各业中坚力量,领军人物,高书记永垂不朽,万古长青。 (戎采云)</b></h3><h3><b><br></b></h3><h3><b>高校长生活简朴,84年时办公室设在长征路老校区厕所旁边的平房,室内挂了时任副校长张天衡老师书写的“反吹自己难全是,细论他人未尽非”条幅,记忆犹新!今高校长驾鹤,音容宛在</b></h3><h3><b> ——常朴怀</b></h3><h3><b><br></b></h3><h3><b>深切悼念高云伟老师 </b></h3><h3><b>云腾九天,涛涛滹水低语,永念先生谆谆教诲; </b><b>伟亘千秋,峨峨台峰肃容,耸立校长赫赫英名! </b><b>讲台三尺,鞠躬岁月春秋,云生华彩耀长天; 情怀千古,尽瘁教育事业,伟留功名泽大地! ——云淡风清</b></h3><h3><b><br></b></h3><h3><b>高山巍巍在诉说</b></h3><h3><b>云彩飘飘慰英烈</b></h3><h3><b>伟岸个性与时进</b></h3><h3><b>书香忻州育才俊</b></h3><h3><b>记忆之中您永远身体去力行</b></h3><h3><b>垂范榜样唤后人不拘一格广育人</b></h3><h3><b>朽木过手成森林</b></h3><h3><b><br></b></h3><h3><b>刚刚刷屏闻此噩耗教育战线毕生操劳校园简朴风范至高繁峙教育步步指导膝下姑娘令人骄傲德才兼备永攀新高教育战线业绩辉煌九泉之下莫再操劳高校长弟子跪拜高校长含血哭诉愿另一个世界更加尊师重教愿文化文明永远屹立不倒身先士卒,身体力行,平易近人,教书育人,教育典范</b></h3><h3><b> ——茜荣</b></h3> <h3><b>铁葫芦 | 追忆忻一中原校长高云伟老师</b></h3><h3><b> 出差路上,惊闻忻一中原校长高云伟老师昨日仙逝,享年86岁。</b></h3><h3><b>高校长的任期是1983至1995年,正是他49岁至61岁的年龄,实现一中的中兴,是高老师一生中的高光时刻。一生中能做这么一件事,足以慰平生。战乱中出生,经历了文革的动荡,在一生中的重要时期,和八十年代那个奋发有为的时代鼓点相契合,是高老师的大幸运。也是值得他的学生们羡慕不已的。</b></h3><h3><b>我是在高老师任期尾声的90~93年完成高中教育,也可以说是在他营造的氛围中实现了心智的成长。</b></h3><h3><b>那时有一门课叫《国情教育》,有一部分内容是讲祖国的大好河山。那时也流行校长代课,他给我们讲过这么一节课。他讲起那些名胜,总会带一句:这个地方我去过。讲到杭州岳飞庙,他说了一句诗:"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用繁峙口音读出来,他又写在黑板上。</b></h3><h3><b>高老师不高,可以说很矮,但气场很足。用单田芳说张作霖的话:"个子不高,倍儿精神。"</b></h3><h3><b>马克思说过,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一个人都不是孤立的。人到中年,那些带给我影响的上一辈的师长,正在逐渐离去。突生感慨,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对无涯,殆矣。</b></h3><h3><b> 我转了高老师的事迹,深圳一位朋友王先生颇受震动,写了几句:</b></h3><h3><b>教育逆行者</b></h3><h3><b>尊师重教真本性,洗尽铅华凡间事;</b></h3><h3><b>教书育人为初心,德艺双丰累硕果。</b></h3><h3><b>但行善事无私欲,莫问前程功自成;</b></h3><h3><b>一心为学证己道,颐享耄耋世人敬。</b></h3> <h3><b>先生师德高厚重,滹源云中留美名。</b></h3><h3><b>繁语慈惠众书生,桃李伟才满九州。</b></h3><h3><b> 繁峙中学二十八班陈进国敬挽!</b></h3><h3><b><br></b></h3><h3><b>经天纬地,博古通今,有教无类,诲人不倦,桃李芬芳,硕果累累。我虽不是您的学生,您却一直是我心目中最了不起的老师和校长!您和爸爸都爱书,您送爸爸装帧优美的《红楼梦》,是缺书年代我们的最好的精神食粮,那本书不知带给多少人乐趣,直至有一天被借到无影无踪。我也深深记得您对表姐们欣赏的目光和对表弟的严厉。我还记得您出难题考察我学习能力,您的表扬让我更自信。您和姑姑与爸妈的挚爱亲情和相互关怀,让我们姐弟懂得亲情是那样美好。姑父走好!陈改英</b></h3><h3><b><br></b></h3><h3><b>高云伟老师一路走好</b></h3><h3><b> 校长去了,是教育功臣,伟哉业绩云存储; 学生知道,尊德才典范,高矣品格史懋昭。 ——李秀廷敬挽</b></h3><h3><b><br></b></h3><h3><b>今天下午,山西省高考状元王继平专程从南京来繁峙西义家中吊唁老爸,时隔30多年,印象非常模糊了,总算有幸接近一次这个老爸时常和人聊天就炫耀的王继平。</b></h3><h3><b>桃李芬芳,爸爸在天堂也会闻到阵阵清香。</b></h3><h3><b><br></b></h3><h3><b> 大约十年前,路边偶遇高校长,倍感亲切,他老人家很自豪地跟我说,他学生太多了,坐公交时经常有人给他让座,他都不认识。感恩老校长 </b></h3><h3><b> 有趣的人,总是活在人的心中。那一年下了晚自习,室友回来坐床边笑的喘不过气,原来有个校友逃课,恰巧被高校长抓住“你叫啥名字?”同学回答“高云伟”,高云伟校长蒙了,简单教育放回班里,世界上总是有这么多恰巧的事情贯穿成美丽的故事...</b></h3><h3><b> ——毛毛</b></h3> <h3><b>沉痛哀悼高云伟老師 </b></h3><h3><b>不为良相,愿为良师,先生望重德高,痛音容远隔; 先天下忧,后天下乐,吾辈铭心刻骨,思教泽永承。 学生 杨巨才敬挽</b></h3><h3><b><br></b></h3><h3><b>四十多年呕心沥血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b></h3><h3><b>八十余载乐观豁达泽被后世音容传千古</b></h3><h3><b> ——女婿席润伟</b></h3><h3><b><br></b></h3><h3><b>您见证了寒门出贵子</b></h3><h3><b>您实践了书墨香中国</b></h3><h3><b>滹沱河畔云中河沿岸莘莘学子漫步神州间</b></h3><h3><b>立足国内放眼海外</b></h3><h3><b>您的学子前程无限</b></h3><h3><b>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b></h3><h3><b>谆谆如父语,殷殷似友亲。</b></h3><h3><b>轻盈数行字,浓抹一生人。</b></h3><h3><b>寄望后来者,成功报师尊。</b></h3><h3><b> ——刘国权</b></h3><h3><b><br></b></h3><h3><b>瘦弱的身骨永远的精神</b></h3><h3><b>执着的信念教育的楷模</b></h3><h3><b>老校长,想当年五台山上,触景生情即兴成诗,出口成章;敬尧做东,你杯盏间,尽数龙虎班全省效仿;清凉盛景,数日间,超凡俗脱度良辰时光,虔诚拜佛,为弟子榜样。</b></h3><h3><b> ——刘国权</b></h3><h3><b><br></b></h3><h3><b>老校长,怀念你摸着我的头,问我来自何方;老校长,还记得你为毕业后分配,劳神奔忙;老校长,每天学府街微笑着,寒暄问短话长;老校长,也记得牌桌上,师生相互礼让;话语间,你我天各一方,人生苦短,愿你在天之灵无痒。</b></h3><h3><b> ——刘国权</b></h3><h3><b><br></b></h3><h3><b>是的,繁峙教育事业八十年代腾飞,高老师功居至伟,我们受益非浅,愿他老人家在天安息!老校长,耿老师续弦,难忘我们去熏新房;老校长,也难忘师生间举杯小酌,放飞人生理想;老校长,更难忘你满怀深情竖起拇指,夸弟子顺利成长;今生情缘,永世难忘,往事只能化作念师的泪行。</b></h3><h3><b> ——刘国权</b></h3><h3><b> 台山垂首默默不语掉英魂 </b></h3><h3><b>滹水呜咽涛涛失声哭人杰 </b></h3><h3><b> 浩气长存</b></h3><h3><b> 董中申</b></h3><h3><b> </b></h3><h3><b>育人兴教修身三不朽 </b></h3><h3><b>为师为官为人一完人</b></h3><h3><b> 白竣</b></h3><h3><b> </b></h3><h3><b>高老师千古</b></h3><h3><b>!忻一中成名的第一任校长!功德无量!</b></h3><h3><b> 老喜</b></h3><h3><b> </b></h3><h3><b>山呜咽,云堕泪,万里同悲送恩师</b></h3><h3><b> 芃芃芙蕖</b></h3><h3><b> </b></h3> <h3><b> 忻中永念</b></h3><h3><b> ——在高云伟校长追悼会上的悼词(节选)</b></h3><h3><b> 浮云含悲,天公垂泪!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德高望重的高云伟老校长、老书记。</b></h3><h3><b> 2020年5月22日15时41分,高云伟同志因病逝世,享年86岁。噩耗传来,晴天霹雳,高山低首,草木含悲!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位山西省特级劳动模范、优秀教育工作者、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忻州一中老校长、老书记。我们悲伤,因为我们失去了一位敬重的前辈;我们心痛,因为我们失去了一位慈爱的长者;我们难舍,因为我们失去了一位良师益友……</b></h3><h3><b>1983年11月,在忻州地区教育改革的大潮中,高云伟同志临危受命,被地委调任忻州一中党委书记兼校长。从此,勤劳善良、性情忠直的他,与忻州一中的发展壮大结下了不解之缘。</b></h3><h3><b>为振兴忻州一中,高云伟书记运筹帷幄,殚精竭虑。上任之初,他响亮地提出了“一年摘掉落后帽,三年跨入先进校,五年建成示范校”的发展规划,并提出了学校的治校三部曲:第一步,起头、铺路、奠基、过关;第二步,整顿、改革、奠基、提高;第三步,巩固、改革、提高、创新。在高书记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教学改革措施下,忻州一中教学成绩稳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很快由落后变为先进,重新匡正为全省高中教育的一面旗帜。继1986年高考实现三年创新纪录之后,1988年,高云伟书记亲自选拔了10名学生报考清华、北大,其中,有5名被清华录取,4名被北大录取,创全省高考新记录。在他担任校长、书记的十余年间,忻州一中共为高校输送优秀学生4000余名。</b><br></h3> <h3><b>1986年开始,高云伟老书记为改善、提升学校办学环境和硬件四处奔忙,为忻州一中的发展赢得了至关重要的历史节点——建设学府街新校区,书写了忻中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b></h3><h3><b> 1987年5月18日,新校区破土动工,“先进、新型、宽敞、美观”的新校园拔地而起,1990年2月投入使用。白驹过隙的三十载岁月,六角楼的建筑依然充满超前的价值与张力,忻中花园的参天大树汲取着高云伟老书记用心栽培的浓眷深恩。所有的忻中儿女,和高云伟老书记一手擎画的忻中校园,与那越过百年、传承百年、铭刻百年的忻中历史,为他流芳千古的英灵沉痛志哀。高云伟老书记是一位热爱教育、倾心教育、忠诚教育,为教育而生的人。他在自传中深情地写到:我感谢党对自己从小的教育培养,给了我实现抱负的机会,使自己能够体现人生的价值。这正是一位质朴的老党员、老校长、老书记生发于心底,对党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与深情。</b></h3><h3><b> 他以多姿多彩的教育历程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人生画卷。在4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高云伟书记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奉献给了学生、奉献给了教师、奉献给了学校、奉献给了他所钟爱的教育事业,他用他的卓越成就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任和社会的赞誉。他在《忆生平,谈心性》一书中这样写到“我热爱教育,朝思暮想都在琢磨着怎样才能办好学校,怎样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他是一位好校长,爱校如家;他是一位好老师,爱生如子;他是一位好长辈,正直善良。他以干事创业的胆识、担当大任的睿智、无坚不摧的勇气、默默无言的大爱把忻州的高中教育领航到全省前列</b></h3> <h3><b>青山永在,英名长留。高云伟老书记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同志、好老师、好领导、好长辈。他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那种顾全大局、勇挑重担的高贵品质;他那种为忻中发展呕心沥血的崇高精神;他那种艰苦朴素、勤奋工作的优良作风;他那种认准目标、持之以恒的严谨精神,以及尽毕生努力所形成的教育思想、教育策略留给了我们极为宝贵、生生不息的精神财富,为我们镌刻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记取。</b></h3> <h1><b> 祭父文</b></h1><h3><b> 父亲高云伟,字元龙,生于1935年6月18日(农历五月十八),2020年5月22日因病与世长辞,享年86岁。父亲出生于青山环抱、绿水萦绕的山西繁峙神堂堡村一个耕读家庭,兄妹五人,排行第二。自幼受祖父、父亲和兄长影响,喜欢听故事,喜欢读书。一次在白沙河畔的南坡梁松树下看书看得睡着了,于是自题雅号“南梁睡翁”。父亲在本村用三年半时间跳级完成了小学课程的学习,后上了两年青羊口完小、一年砂河简师班、两年半代县师范和两年山西师范学院。父亲曾怀着感恩的心回忆,他在求学的各个阶段都幸遇良师悉心教导指点,加上父亲天资聪颖好学,勤奋努力,在每个学习阶段都取得了优异成绩。父亲最津津乐道的是,在青羊口完小时,在全县会考中夺得全县第一,不满15周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受祖父影响,父亲自幼喜欢阅读文学书籍,语文一直是他的强项,善于讲故事,口才好,笔头硬。父亲一生从事教育事业。代县师范学校毕业后回繁峙在小学、完小任教,因工作出色,曾当过小学校长。山西师范学院毕业后在忻县师范语文教研组任教,曾担任语文教研组组长。因教学有方,深受学生喜爱,成为教学名师。“文革”伊始,爸爸就被《山西日报》点名批评,深感时局动荡,1968年主动联系调回繁峙砂河中学,担任革委会副主任,主持工作,开始招收四个高中班,恢复了停顿两年的教学课程。1971年调入繁峙中学担任书记兼校长。1981年调入繁峙县委宣传部,任副部长。1983年调入忻州第一中学担任书记兼校长。1995年退休。父亲有过从政机会,但他每次都执着地选择了从事教育事业。父亲一生在小学、初中、中学、师范各个层次的学校都担任过教师或领导职务,无论在哪个学校,无论面对哪个年龄段的学生,他都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学生,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以他单薄瘦弱的多病之躯,一心扑在工作中,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像春蚕吐丝一样无私奉献。</b></h3> <h3><b>父亲的教育生涯有两座高峰,一座是繁峙中学,一座是忻州一中。他是繁峙中学的创办人,将初级中学“红卫中学”办成高级中学,更名为繁峙中学。在动乱年代,他就注重教学,大胆启用成份不好却有学识的人担任教师。恢复高考后,他曾在自己办公室办辅导班,亲自辅导学生作文。在全县范围内重启两个附属初中班的招生工作,把高考的准备提前到初中阶段。首创高中重点班,进行分层教学,配备优质教学资源。亲自到北京人大附中取经,请首都名师来校讲课。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务实措施,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贫困县的普通中学,一年可以向清华、北大等国内一流名校输送几十甚至上百名学生,周边内蒙、河北等省区及本省、本区各县都纷纷送子女到繁中求学,一时声名大震。父亲年近半百时,鉴于父亲的办学成就,当时忻州地委决定从科级干部越级提拔父亲到忻州一中担任党委书记兼校长。当时的忻一中,省重点名不符实,甚至比不上一般县级中学。改变忻一中的落后状况,领导有要求,教师有希冀,家长有期盼,学生更是殷切期望。就是在这样的基础条件下,父亲像战场上临危受命的大将,走马上任。经过三到五年的整顿改革,全校师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忻一中的落后局面得以彻底扭转。在招生范围仍以忻县本地为主、只在全区选拔招收两个班的条件下,高考达线由当初的几十人,跃升至几百甚至近千,录取学校以省内高校转而全国重点高校几乎全部覆盖。忻一中一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闻名的重点中学。</b></h3> <h3><b>我们的大伯英年早逝,父亲在大家庭中承担了长子的责任,在孝敬父母和照顾兄弟姐妹方面,他言传身教,给我们做出了表率。我们奶奶在世时多年与我们共同生活。小时候租房住不宽敞,我们全家和奶奶挤在一条土炕上。每天做好饭,爸爸都让我们把第一碗饭端给奶奶。后来我们每次回繁峙,爸爸都吩咐我们记得看望奶奶。爸爸帮四叔把工作调到县城,帮姑姑在西义盖房安家落户。我们大娘去世后,爸妈把大伯大娘未成年的女儿桃姐带回家和我们一起生活,培养她考上师范学校,直至结婚成家。桃姐经常感恩地说,没有二叔二婶就没有她的今天。因为爸爸的工作关系,舅舅家的孩子、叔叔家的孩子、表姑家的孩子,许多家人亲戚的孩子都曾跟着爸爸上学,在家里吃住过。爸爸老家在繁峙二区的山村里。自打记忆起,山里的亲戚就没断过,无论谁来,爸妈都拿出平时舍不得给孩子们吃的白面招待,不让孩子们上桌。我们小时候,粮食紧缺,加上我们家人口多,又是“四属户”,村里口粮分得少,粮食不够吃,每年都买高价粮。但是爸爸古道热肠,无论什么人来家里,都热情地留客吃饭,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短缺而吝啬付出。从爸爸身上,我们知道了,对他人的善良、爱心,与财富多寡无关。</b></h3> <h3><b>爸爸17岁与妈妈结婚,共同生活了将近70年。从相亲相爱的少年夫妻,到互相扶持陪伴的老来伴侣,共同抚养我们成人长大,相濡以沫度过了一生。爸妈结婚后,爸爸经常给妈妈讲通俗文学和古典文学故事,给妈妈扫盲,教妈妈学会认字阅读。从妈妈腿脚不便以后,以前不事家务的爸爸开始学着做饭、热饭,照顾妈妈。我们惊讶地发现,爸爸居然会做苦荞凉粉,调出来的凉粉汁是那么好吃,不禁赞叹爸爸还有做饭天赋,更有对陪伴自己一生的老伴和儿女的一片爱意。爸爸养育了我们四个子女。打记忆起,爸爸就一直忙于工作。我们小时候,爸爸基本都是在我们睡着后才下班回家。但是,只要有空,爸爸就喜欢给我们讲通俗文学和古典文学名著故事,这些故事启蒙了我们的文学爱好,培养了我们自幼喜欢读书的习惯。爸爸还喜欢给我们讲家族故事。我们都没有见过老爷爷,我们爷爷也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我们,我们大伯英年早逝,但是我们却对老爷爷、爷爷和大伯的故事耳熟能详。爸爸的故事里满满都是对亲人的思念和感情,动情时还会掉眼泪。我们的生命也因为有家族传承而丰满厚重。</b></h3> <h3><b>爸爸关心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当我们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时,爸爸由衷高兴。当秀容考上山西医学院时,爸爸让她向太阳磕三个头。爸爸当年拿到山西师范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当即跪下来向太阳磕了三个头。当秀东考出山西省文科高考第二名的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时,爸爸高兴得逢人就说,兴高采烈得像个孩子。他对清华大学毕业的大女婿和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二女婿也相当满意。我们姐弟四个的小学、初中、高中老师甚至校长许多都是爸爸的学生,因为爸爸的缘故,老师们历来都对我们青眼相看、照顾有加。我们的同学至今都传说,就是因为我们,爸爸才决定在繁中招收初中班,当年的同学都是沾了我们的光而改变一生。我们曾经向爸爸求证过,爸爸笑笑未置可否。我们宁愿相信。我们家境并不富裕,但爸爸对我们的求学愿望从来都是全力支持,省吃俭用供我们上大学、读研究生。爸妈婚后多年一直租房子住。在西义租房多年后,我们姐弟四个渐渐长大。为改善家庭居住条件,爸爸下决心盖房。家底薄,儿女小,当年盖房的过程很艰辛。我们亲眼见过爸爸坐在炕上为缺钱少物而愁眉不展的情形,也见过爸爸四处求人帮忙的低微和亲自搬砖刮椽的辛苦。新房建成时,爸爸由衷的喜悦和欣慰之情,历历在目。</b></h3> <h3><b>爸爸虽然工作繁忙,但却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从来没有缺席。当我们离家求学、上班后,爸爸经常给我们写信、打电话,关心我们的学习生活,经常告诉我们家里的情况和他的工作情况。当我们就业、择偶、成家时,爸爸都帮助我们,给我们提供宝贵意见,在物质方面支持我们。当我们的孩子降生后,爸爸由衷欣慰,牵挂在心。爸爸年纪越大,越享受和儿孙们在一起的时光。退休后,爸爸和我们一起爬芦芽山,登宁武天池,参观延安革命圣地,浏览王家大院、平遥古城、秦始皇兵马俑、西安大雁塔和北京各处名胜古迹,独自多次进故宫参观……和我们一起玩耍时,爸爸好像老玩童,天然纯真,笑得特别灿烂,特别开心。爸爸是一个特别有趣的人,爸爸的趣事可以编成段子,真是说也说不尽。家庭聚会时,爸爸是我们的开心果,我们经常提说爸爸的趣事,大家笑做一团,爸爸自己也失笑得很,从不生气。爸爸曾把儿媳妇的洗面奶当牙膏用了好几次而不知。去大同二舅家做客,一下车众人发现爸爸竟然穿得是拖鞋。去阳泉三叔家做客,临走时竟然错穿了三婶的一只鞋。我们一起去爬芦芽山时,爸爸看见我们带了一篮子馒头,取笑我们说:“看你们土的,谁出去玩还带馒头。”结果当我们从山顶下来,饥肠辘辘想吃馒头时,发现爸爸妈妈把篮子里剩的几个馒头吃光了。“偷吃馒头”,成了我们家多少年说了又说的笑谈。爸爸就是这样一个率性自然、不拘小节的人。</b></h3> <h3><b>爸爸是一个特别要强的人,从来都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同事是这样,对家人也是如此。从去年冬天生病以来,爸爸虽然遭受病痛折磨,但他的生命却变得更加坚韧、更加柔软。对疼痛,爸爸特别能忍耐,疼得最厉害的时候也没有大声喊叫过。对我们,爸爸特别能体恤。在最后短短的10天住院时间里,爸爸说过好多次:“累得,你坐下歇歇。”“看把你们麻烦的。”回顾爸爸的一生,爸爸虽然体验过“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快意人生,但也经历过许多艰难困苦,遇到过不理解甚至刁难,曾因工作劳累过度昏迷过四天,一边输液打针一边召集同事们开会是爸爸的工作常态。无论面对工作中的困难,还是身体的病痛,爸爸永远是乐观的,不记仇,向前看,豁达大度,心性淡泊。</b></h3> <h3><b>爸爸一生不讲究衣食住行,一双皮鞋底子换好几次,鞋面千疮百孔,毛衣袖子经常磨得线头乱挂,一直住在忻一中90多平米的宿舍楼,生活简朴。爸爸经常说,他有小米、土豆和莜面就足矣。他一生最大的嗜好就是买书、看书、写作。爸爸本质上是一名文人,是一介书生。爸爸晚年笔耕不辍,陆续在报纸杂志上发表了谈人生、谈教育、谈心性的多篇文章,年过八旬完成了自传《忆生平,谈心性——耄耋留篇》,留下了宝贵的文字资料。“文革”前,爸爸节衣缩食购买了许多古书,因破“四旧”被迫销毁,爸爸每每说起都痛心不已。改革开放后,爸爸又收购了许多古书。今年自感病重后,想给我们留个念想,爸爸开始整理古书。在整理过程中,爸爸对这些历尽千辛万苦搜罗来的古书的痴迷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他用手摩挲着那些页面发黄的麻质纸张,给我们讲述这本书的印刷是如何精美。讲到动情处,爸爸开始大段大段背诵《西厢记》里面脍炙人口的诗词,“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此恨谁知?”如今想起,这几句词在今天是何等地应景!和爸爸从此阴阳两隔的伤心难过,与谁诉说,谁人能知!在医院的最后几天,在遭受疼痛折磨的间隙,爸爸格外能背诵诗句。他在病房中背诵“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甚至在最后弥留时刻,从病房用救护车送回西义老屋的路途中,姐姐背上句,爸爸还能用嘴型对下句。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爸爸好像神游八方,又回到躺在家乡南坡梁上读书休憩、悠然自得的少年时光。</b></h3> <h3><b>父爱如山。爸爸是我们一生的依靠。爸爸影响了我们一生,庇护了我们一生,施恩于我们一生。爸爸一生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直到现在,无论国内国外,无论京城省城,更无论市县乡下,我们都会遇到爸爸的学生,还因此而享受爸爸一辈子教书育人带来的福报。爸爸天性纯朴善良、慈祥宽厚。爸爸一生以育人为业,以助人为乐。我们在这里怀念爸爸,是想借爸爸的成就和善行,提醒自己和后代,当像爸爸那样坚强生活,努力工作,关爱家人,善待他人。老爸,您的笑容,宛在眼前;您的声音,犹在耳边;您的关爱和教诲,我们谨记在心。想着和您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我们有喜乐,我们有悲痛,我们有不舍。亲爱的爸爸,那美好的仗您已经打过,那当走的路您已经跑尽。老爸,我们舍不得您走,还想和您多厮守些日子,但病魔无情。如今,您歇下一生的劳苦,再无病痛折磨。放心吧,爸爸,我们会照顾好妈妈。安息吧,爸爸!天堂我们再和您团聚。亲爱的老爸,您一路走好! 爱您的孩子们: </b></h3><h3><b> 长子新文、儿媳美丽 </b></h3><h3><b> 次子新宇、儿媳永丽 </b></h3><h3><b> 长女秀容、女婿元德 </b></h3><h3><b> 次女秀东、女婿润伟 </b></h3><h3><b> 二O二O年五月二十五日</b></h3>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b><b style="color:rgb(1, 1, 1);">编 后</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这是我编辑时间最长的一个美篇——10天。这十天,真的,几乎每一天都是在感动和回忆中度过,不时还眼含泪花!在老师《忆生平谈心性》这部三十余万字的遺著中流连,在一张张照片前凝思,好像与老师对话。神堂堡的青山绿水,砂河中学的柏树院,繁中的板打墙,忻师的六角楼,忻一中的漏雨房,无不令人感动!因为我</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忘不了三年前忻州的约定——八八共聚一堂,忘不了繁峙婚宴上“你们班也能不能聚一聚”的嘱托,忘不了为拙作《未了教育情》的“序”四十多分钟的电话,忘不了一年春节送去的一箱红酒,老师逢人就说……</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六角楼上的那张遺照,是在去秋身患重病执意坐着轮椅拍的,那眼神,心里一定是风起云涌的岁月,聚会现场的讲话照,分明是师生五十年的情谊的爆发……</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思绪如奔跑的野马,任怎样收缰也不能停歇!适逢老师生日6月18,计有68张照片25000字的这集美篇,顾不得再斟酌错漏匆匆而发,不求点赞,唯愿转发,让老师的伟绩英名传遍华夏!</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三十九班 学生 冯 覣</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2020年6月18 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