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19年,据昆明西山华亭寺报告,在西山主峰峰腰太华山之华亭山(亦称碧鸡山)之华亭寺后院发现疑似尚存太华茶古茶树一株,生长尚健壮。闻讯,中国著名茶学专家、云南省茶科所原所长张顺高及梁凤铭、张官云、杨滢惠等茶学专家,地方历史文化专家龙东林等组成科考组前往实地考察。</p> <p>著名茶学专家张顺高研究员和著名地方历史文化专家龙东林研究员</p> <p>太华古茶树</p> <p>考察组成员合影</p> <p><br></p><p>经科考组对太华寺古茶树进行树种鉴定和树龄考证后, 确认此茶树确属昆明地区原生树种,但又有别于现有已知茶种,且经实地观察勘测,该树树龄应在600年以上。现将考察和研究结果报告如下:</p><p>一、昆明太华古茶树生态环境及历史考</p><p>本次考察的太华茶古树所在地点为:昆明市西山主体山脉太华山。据传,此山是明、清时期历史名茶太华茶的产地。在西山主峰山腰的碧鸡山(亦称华亭山)的华亭寺,尚存有古茶树一铢。经考证,树龄约为600年。据查,600年前即明·景泰年间(1451-1455),其时华亭寺正值扩充修建。此树当为明·天顺六年(1462)明英宗钦赐 “华亭寺” 匾额时所植。</p><p>古茶树的地理位置:北纬24° 58’ , 东经102°37’、 海拔2061m;</p> <p>古茶树的生态环境:古茶树种植在华亭寺的最上部,土壤为岩石崩积物风化形成;下部为滇池,空气潮湿,植物生长茂盛。在西山面东方向,上午光照充分,中午后仅有部分散射光,没有直射光。由于周围树木很多,茶树的光照不足。</p><p>二、古茶树的植物学特征</p><p>树干:树高4米,基茎呈丛生状,有4个分枝,分枝高度12-25cm,一级分枝径围57cm,二级分枝径围25cm,三级分枝径围22cm,四级分枝径围17cm,树干颜色灰白;</p><p>叶: 长2.4 -2.9 cm,平均叶面积22.86 cm²,属中小叶茶;</p><p>果实: 1.63×1.37cm ,种子圆形,种壳黑色,平均粒径1.2cm。</p> <p>考察成员在华亭寺新培育出来的茶园合影</p> <p>虚云纪念堂旁新培育的茶园</p> <p>三、昆明历史名茶源流考</p><p>1. 益州茶</p><p>昆明地区是中国茶文献最早明确记载的茶叶产地,汉代三国时期的魏国吴普的《本草·菜部》说:“苦菜,一名荼,一名选,一名游冬,生益州川谷山陵道旁,凌冬不死,三月三日采干”。陆羽注云:疑此即是今茶,一名茶,令人不眠。</p><p>注:益州:西汉设益州刺史部分九郡,益州为九郡之一,于公元前109年(元封二年)置,治所滇池,即今晋城,西晋改称宁州建宁郡,治所不变。唐时改为益州。</p><p>2. 南中茶子</p><p>晋·傅巽著《七诲》记汉晋事物,载:“蒲桃、宛柰、齐柿、燕栗。峘阳黄梨、巫山朱桔。南中茶子、西极石蜜” 等中外名特产品。南中的茶子即紧茶,已成为当时中外名特产品。南中,指云南昆明一带地区,中心是滇池。《僰古通记浅述校注》说:“南中,昆明祖之。”即南中以前是昆明族居住的地方,是今彝族的聚居地,距今1700年以上。</p><p>3. 五华茶</p><p>笔者在一本文献中,见云南历史名茶中有“五华茶”,仅有茶名,余不得详,说明在昆明,在唐以后的某个时段,昆明地区产的茶称为五华茶。公元754年,南昭国大败唐兵,将大唐逐出,建立南昭国,建都太和城, 779年迁都阳苴咩城(大理)。</p> <p>南昭赞普钟劝丰佑在国都阳苴咩城建“五华楼” “十分宏大,方圆五里,高百尺,可容万人,为接待地方政要议事之用”。这是“五华”的原根。唐永泰元年,南昭十四年(765年) ,南昭王阁罗凤命长子凤伽异在今昆明拓东路一带建拓东城,以控制扩展东南疆土。805年,拓东城成为南昭东京。东京城池与南诏国都阳苴咩城的形制相似,城内“五华山”即源自阳苴咩城的五华楼而得名。五华山距拓东城数里之远,其山和周围一带所产之茶,称五华茶。五华茶是拓东地区所产茶之总称,是南昭国、大理国时期的昆明之茶(昆明县于元初1275年设置)。</p><p>4. 太华茶 —— 十里贡茶</p><p>清·师范《滇系》(1807)</p><p>“异产:云南府属太华茶,出太华山,色味俱似松萝,而性较寒。</p><p>云南府属之“府”是明代所设之“云南府”,说明云南明清所产之茶叫太华茶。</p><p>孙定焕《滇茶史考》 :十里香茶(十里贡茶),引《昆明县志》说:“距城十里之十里铺及其附近的大麻苴与城西碧鸡关附近等地所产,名十里贡茶。”</p> <p>松萝</p> <p>《滇略》:“昆明之泰华,其雷声初动者,色香不下松萝。”说明太华茶、十里贡茶实为昆明地区所产的同一个茶。目前(2019),太华茶已消失,十里香古茶树仅有数株保存在农业大学品种圃内,大面积的种植已被张芳赐移往石林县,用于生产名茶。</p><p>又《徐霞客游记》载:“顺宁高枧槽梅娃老人颇能慰客,以太华茶饮予”。顺宁距昆明太华山山川遥远,二者恐非一茶。</p><p>经查《滇略顺宁杂著》称“太平寺为顺宁郡禅林第一寺,其岩谷间有茶,即名太平茶,味淡而微香, 较普洱茶质稍细,色亦清,邻郡多购,觅见每岁所产只数十斤,不可多得。”</p> <p>太华茶古茶树鲜叶</p> <p>由此可知,在顺宁,徐霞客所喝的茶是太平茶,不是太华山之太华茶,一或是他误听,也可能是笔误。</p><p>又经查《中国古地理图集》,顺宁历史上从未设郡治,只有清代设府治。顺字“郡”,邻“郡”多处的“郡”,都是“府”之笔误。</p><p>太华茶两次被提及与松萝相比,《滇系》称:“色味俱似松萝”。《滇略》称:“其雷声初动者,色味不下松萝。”经考证,松萝不是茶,而是产于鹤庆县石宝山松树上的寄生植物,亦称茑萝。</p><p>《滇南杂记》说:“叶卵而阔厚,山民煮而干之以售,味苦回甜,治胃寒积食及化痰,,或熬膏曰茶膏,其干叶亦名宝山茶。”《本草纲目》李时珍说:“松萝能平肝邪,去寒热,与瓜蒂可吐痰。”《滇南本草》:“松顶上有寄生,可作茗云云,当即此也”。</p> <p>2018年拍摄的太华古茶树</p> <p>2018年5月执行会长杨滢惠高级工程师和茶界著名茶专家张芳赐教授、王树文研究员、古茶树研究专家蓝增全教授、高级农艺师沈晓进、张官云高级工程师、太华寺张明华主任、殷海疆(云南省紫陶研究会)考察太华茶</p> <p>由上述考证得知,十里香茶、太华茶实为昆明所产之同一种茶,只因小地名在昆之方位不同而因地异名。太华茶,不仅品质好,香气足,味苦而回甜,而且与中药松萝有相似口感,也可能有相应药效,起码色味相似。</p><p>通过对昆明地区历史名茶资料疏理,得出以下结论:</p><p>1、昆明是中国产茶历史最古老的地区,汉代就有明确记载:茶生益州川谷山陵道旁。</p><p>2、昆明历史名茶从汉至今连续不断两千多年,生生不灭,构成与时代同行的名茶链条, 它们是:汉代益州茶 → 汉晋南中茶子 → 唐宋(南昭、大理国)五华茶 → 明清太华茶(含十里贡茶) → 民国、新中国十里香茶。</p> <p>四、华亭寺太华茶古茶树树龄考证</p><p>华亭山,大理国时代,北宋嘉佑八年(1063)大理国鄯阐侯高智升见山势峻峭,在山上盖别墅,其上常有彩云出现,如同华盖,又有白鹤鸣叫,其后代高政、高贤就命此山为华亭山。</p><p>作者认为,华亭寺的建造和改扩建年代是搞清太华古茶树树龄的关键点。因为修建华亭寺是一个浩大的土木工程,其地即使原来是一片茶山,建设过程中也不可能留有成活的古树,现存的古茶树应是华亭寺建造或改建完工后的植物配置。</p><p>据《华亭寺资料汇编》说,华亭寺位于昆明西山主峰之腹的碧鸡山(亦称华亭山),即太华山内,由云南高僧辩证法师之高徒玄峰于元·延佑七年(1320-1323)建,称大圆觉寺。明·景泰年间(1451- 1455 )扩充修建。明·天顺六年(1462)英宗皇帝钦赐寺名匾额“华亭寺”。华亭寺在历史上曾数度辉煌、数度修复,规则格局不变,成为云南香火兴旺的十方丛林,著名禅寺。</p> <p>由此观之,太华茶古茶树应是建寺工程全面完工后或为扩建后在植物配置时所植,最早为1325年 ,至今是694年,最迟应是1460年,即明·英宗皇帝钦赐匾额前一年至今应有559年高龄。笔者更倾向于太华古茶树与“华亭寺匾”同龄。对外也可以含混介绍:约600年。</p><p>五、建议</p><p>建议由昆明市农业农村局与华亭寺配合,安排历史文化名城市保护的专项资金,指定专人专款用于古茶管养和古茶树籽的采集繁殖,建立母本园,年年播种,然后扦插。十年之后,太华茶良种将得以保存、复兴,太华名茶得以再现、延续。</p><p>2019年10月25日</p><p>*** 声明:本文为专业学术课题论述,在未征得作者许可前,禁止抄袭盗用,一经发现将追究当事人相关法律责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