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纪念参加对越防御作战35周年!</span></p> <p>作者:马玉章</p><p>编辑:张玉军</p><p>本文为原创</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第十五篇</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 残酷鏖战的七连勇士</span></p><p><br></p> <p>拔点容易坚守难,在211高地战斗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p><p><br></p><p>在第一突击队师侦察连采用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战术夺回211高地1、2号哨位后,第二突击队595团七连迅速接管阵地防御,与敌人演绎了生死决战。</p><p><br></p><p>9月10日,敌人在连续三天多波次反扑不成的情况下,采取轮番攻击,昼夜不停的战术,企图迫使我军筋疲力尽从而夺取阵地。在我方人员奋力还击下,坚守的阵地寸土未丢。</p><p><br></p><p>我军强大的炮兵群早已锁定好敌人的目标,露头就是一阵猛打,准确击中目标,给坚守阵地的勇士们极大的支援,战士们高呼着“炮兵万岁!</p><p><br></p><p>战斗中,七连五班长李振山冒着炮火,拼命地抢救伤员,首长为他报请一等功。排长武师建带领大家坚守在211高地上,负伤不下火线,继续指挥战斗。陈修业炮火中三上2号哨位提供保障,阵地上的12名伤员仍在坚持战斗。</p><p><br></p><p>经过全连的努力,顶住了敌人的轮番进攻,牢牢守住了阵地。</p><p><br></p><p>战斗到下午5点左右,伤员又增加18人,并有一人光荣牺牲。但战斗中官兵情绪高涨,轻伤不下火线。战士许子一全身伤痕累累,嘴被炸伤,手、腿、脸都是伤,但仍然哭着说没有完成任务,对不起组织,对不起领导,对不起三排。其他几名伤员也一样,都说没有完成任务,没有进到1号哨位……勇士们视死如归战沙场的场景催人泪下。</p><p><br></p><p>哨位上的战友在拼命厮杀,我们参加战斗的军工们,也在炮火中不惧个人安危,依然坚持抢救伤员,只要一声令下,哪里有伤员我们就冲到哪里。</p><p><br></p><p>由于战斗激烈,炮火密集,在夜幕的掩护下,我们军工才冲上来8个人。但经过一夜奋战,总算把全部伤员抢运回来。</p><p><br></p><p>也许连日的残酷战斗,我们对死亡已经麻木,只剩对敌人的仇恨,只要有任务,我们就会不知死活地往前冲。</p> <p>9月11日,敌人昼夜轮番进攻再次失败。从上午8点多开始,采取紧贴战术,将兵力紧贴在我哨位附近,企图伺机夺占211高地,我们非常被动。一是炮火失去了支援的能力,只能靠步枪、手榴弹战斗;二是敌我胶合着不便于机动兵力;三是敌人紧贴于我哨位附近,一招不慎就有丢失哨位的可能。</p><p><br></p><p>在这种紧急情况下,我军一方面采取炮兵断路,围圈打点,尤其发挥60小炮的作用,尽力支援洞内战斗;另一方面发挥直瞄火炮的作用,直接打击距我军较近,对我军威胁较大的敌人工事和物障,使敌人无藏身之地。同时,发挥步机枪火力作用,特别是在255高地使用狙击步枪消灭紧贴之敌,有力支援了防御战士。同时,利用炮火对敌人227高地进行猛烈的炮击,集中火力对紧靠211高地结合部敌人227高地的一个屯兵洞进行摧毁性打击,彻底摧毁了与我1号哨位对峙,仅相隔10米的敌227高地2个洞子,并引爆了洞内的弹药。紧接着又打了一夜,敌人损失惨重。</p><p><br></p><p>在激烈的战斗中,英雄的7连官兵视死如归,拼命决战,上去的36名突击队员身体完好的仅剩5人,其余均伤亡,大家都轻伤不下火线,顽强坚持战斗,誓死保护夺回的哨位。</p><p><br></p><p>9月9日晚上,战士王硕亮冒着枪榴弹的袭击,天刚黑就带领两个战士从255高地冲到211高地3号哨位。10日上午9点左右,他又带领两个战士,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增援到2号哨位,与在那里的王瑞华并肩战斗,严守战友们用生命夺回的哨位。</p><p><br></p><p>哨位上没有食物,他们忍饥奋战,打退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p><p><br></p><p>由于电台的电池耗尽,与后方失去联系。陈修业冒着炮火3上2号哨所反映情况。下午,敌人再次组织兵力向1号哨位发起进攻,情况十分紧急。王硕亮不顾个人安危,在炮火的轰鸣中跃出2号哨位,直奔1号哨位,与武师建、王雨军、边保芳死死坚守哨位,打退敌人数次进攻。</p><p><br></p><p>晚上9点20分,敌人一个班的兵力再一次在猛烈炮火的掩护下,悄悄摸到了1号哨位,连续向哨位扔了几枚手榴弹,一个长不到四米的短洞立即烟雾弥漫。</p><p><br></p><p>暂停不到5分钟,敌人再次发起猛烈进攻,密集的炮火一起向211高地飞来,浓浓的硝烟将哨位团团围住。大家英勇还击,战斗中边保芳光荣牺牲,班长王雨军也被手榴弹炸成重伤。2排长武师建左手掌被炸掉一半,身体多处受伤,满嘴流血,鲜血染红了身体,仍与敌人顽强的战斗。他紧咬牙关,用右手抓起几枚手榴弹连向洞外投去,随着爆炸的硝烟,迅速冲出哨位,连续向敌人投去3枚手榴弹,一共炸死4个敌人。正在此时,王雨军手持冲锋枪一阵猛扫,总算将敌人打退。</p><p><br></p><p>次日凌晨2点40分,敌人再次向211高地1号哨位进攻,王雨军在战斗中光荣牺牲,排长武师建被敌人投进洞里的一颗手榴弹炸成重伤,报话机也被炮弹炸毁。增援到一号哨位的王硕亮叫武师建到洞内休息,自己赶紧从武师建身上拿过报话机进行修理。</p><p><br></p><p>此时,敌人再次进攻,武师建咬紧牙关,忍着伤口的剧痛,手持冲锋枪奋力站起,打击洞口的敌人,被敌人投进来的手榴弹炸倒,献出宝贵的生命。</p><p><br></p><p>战斗在紧张的进行着,王硕亮背部、脸部、左腿多处受伤,满脸是血,他勇敢地身背报话机,冲出1号哨位洞口与敌人展开激烈的战斗。敌人炮火再次袭来,电台被炮弹炸毁,却保全了王硕亮的性命。此时,身负重伤的王硕亮失去了与其他战友的联系……</p><p><br></p><p>战斗中,敌人一个波次一个波次进行强攻,炮火在阵地上狂轰乱炸,情况十分危急。此时,哨位仅剩下1人,王硕亮带伤独自战斗,打退了敌人多次进攻。在战斗间隙,他将提前部署在洞上的三个爆破筒和洞内一个爆破筒的拉火绳拧在一起,紧紧握在手中,万一身体不行,就与敌人同归于尽。他就这样坚守一昼夜,急需增援。</p><p><br></p><p>在敌人停止进攻的间隙。王硕亮忍着伤口的剧痛,冒着炮火返回2号哨位,向王瑞华汇报情况并请求增援,然后又带着9班长刘占忠迅速返回1号哨位,新战士张作林也紧随其后赶到。他们在炮火的间隙把边保芳、王雨军等遗体搬到洞外,在洞内外又增加一些爆破筒,并把所有的拉线放在一起,严防敌人进攻。</p><p><br></p><p>下午,不甘心失败的敌人再一次发起进攻,七连的勇士们一边呼唤炮火支援一边与敌人展开激烈的决战。</p><p><br></p><p>战斗中,哨位上的3个人已全部受伤。刘占忠和王硕亮商量:“我们必须把这里情况向上级汇报,请求增援。”刘占忠让身负重伤的王硕亮迅速返回3号哨位请求支援。</p><p><br></p><p>王硕亮在敌人火力的追击下,身体多次受伤,英勇顽强地爬到3号哨位,向正在指挥的副营长陈光辉汇报了情况。为随后赶来的增援部队,快速增援1号哨位,赢得了宝贵的时间。</p><p><br></p><p>他们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精神,极大鼓舞了大家的士气。上级通报表扬他们,给予作战勇敢的王硕亮、刘占忠、张作林各记一等功一次。</p><p><br></p><p>与此同时,指挥员们在紧张地调兵遣将。下午7点20分,负责一线指挥的指挥所前移到255高地。</p><p><br></p><p>在紧张战斗的同时,我们军工也冒着炮火在拼命抢运伤员。由于伤员太多,我们动员能坚持走的伤员,自己坚持走到147高地,实在不行的我们就把他们抬到147高地。为此,在262高地急救所,伤员不断增加,在那里简单处理后再转送后方。</p> <p>连续几日的211高地坚守激战,7连的官兵越战越勇,哪怕就剩一个人,也不能再把阵地丢失。</p><p><br></p><p>越军此时也像疯子一样,不顾死活地往上冲,在我军强大炮火精准拦截下,这里变成了他们的不归路。</p><p><br></p><p>军、师、团各级指挥人员在庆祝胜利夺回211高地的同时,既为浴血奋战、勇敢善战的7连官兵喝彩,又为211高地的安危揪心……一个为那拉口战场解围,缓解战场压力的战斗方案,快速实施。我军在坚守好211高地的同时,对整个老山战区和八里河东山战区前线阵地,进行火力拔点,对一线阵地全面开火,强大的炮群带着复仇的怒火,对敌军一线阵地进行猛烈轰炸,摧毁了敌人前线的部分军用设施,打得敌人胆战心惊,一时间,把敌人指挥人员搞得晕头转向,找不到哪里是战斗重点,束手无策。</p><p><br></p><p>这次炮火拔点,为减轻211高地的压力起到了具大作用。9月12日,不甘失败的敌人又整整搞了一晚上的偷袭,始终未得到一寸土地,高地仍牢牢地掌握在我们手中。随着连日的激战,伤员不断增加,就在7连勇士防御十分困难时,597团官兵快速增援到211高地,并迅速投入战斗。整个211高地面积不足500平方米,共3个哨位。1号哨位在211高地的东南侧,面向227方向,距227敌哨位约10米。2号哨位对所在1号哨位的西北侧约50米左右,3号哨位在2号哨位下方约30米处。从3号哨位到2哨位向东南20米再向西南约20米就到。这一线路比较隐蔽,除166无名高地外,其他阵地都观察不到。另外1号哨位有二层洞,2号哨位1个洞,3号哨位有三个洞。就是这么大点的地方,敌我双方都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双方的兵力损失都非常大,敌人在阵地上丢下了很多尸体。对这么一个小小的高地花了这么大的代价去争夺,值得吗?值得!每一寸土地都是战士的尊严,是祖国的尊严!</p> <p>虽然,我们军工连日劳累,已经筋疲力尽,我的双脚已经全是血泡,但是一看到受伤的战友,只有一个信念,就是早一分钟把他们运回,就意味着挽回一个战友的生命。</p><p><br></p><p>9月13日中午12点整,我们把211高地的防务交给了3团7连,指挥权也交给了3团。下午,211突击作战的一线指挥部趁着雨雾返回到147阵地。而我们军工的任务依然艰巨。</p><p><br></p><p>连日的战斗,我们已经累的不知饥饿,不知疲劳,双脚已经磨烂红肿,大脑似乎被炮弹炸得失去了知觉,只知道在艰难的战斗中去抢运每一名伤员。为使烈士回归故里,团里也迅速采取措施。</p><p><br></p><p>为尽快抢回在211高地上的烈士遗体,团命令特务连侦察排前往211高地抢运烈士遗体。班长宗金云接到任务后,冒着炮火和枪榴弹、手榴弹的袭击,在我方炮火的掩护下,白天出其不意地赶到1号哨位,快速抢运出最后几名烈士遗体到2号哨位。</p><p><br></p><p>在227高地腰部的敌人看到这些不怕死的中国士兵,疯狂地向他们发射枪榴弹。班长宗金云带领大家趁着炮火间隙将烈士遗体快速抬到了3号哨位,把最后几具烈士遗体运回。他们在返回途中不忘侦察敌情,发现166高地东南方向的半山腰一个大洞口有几个敌人在活动。他立即将此情况报告给指挥所。这一敌情,为我军后来的防御作战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情报,又扫清了一个阵地上的障碍。</p><p><br></p><p>由于连续的军工任务,我们参加战斗的人员,个个累得筋疲力尽,基本失去战斗力。首长们考虑到我们身体,又从先回到南温河休整的我连同志中抽调10人,接替我们完成以后几天的任务。</p><p><br></p><p>我连参加“9.8”战斗的第一批人员,今天开始全部撤离战场到南温河休整。</p><p><br></p><p>至此,我们三机连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军工任务,13人负伤,2人牺牲;我们三营共负伤218人,牺牲43人。</p> <p>14日下午2点多,我们总算撤离战场,全身穿着泥泞的服装,充满战场硝烟的气味,坐上汽车离开了船头,开往南温河休整之地。车到转弯时,看到敌人小青山上的直瞄炮阵地,发现在小青山方向敌人又增设了2门直瞄炮,这样敌人直瞄炮增加到6门。据说又增设了2门130加农炮,这对那拉口地区又构成了新的威胁,但愿防御的战友们能够平安无事。</p><p><br></p><p>撤退了,我们安全了,虽然天正下着雨,我们满身泥泞,但是大家都很放松,坐在汽车上不久就睡着了。5点30分到达南温河时,才感到祖国这平静的港湾真温暖。</p><p><br></p><p>为庆贺我们平安返回,炊事班给我们做了好多菜,我们终于能吃上可口的饭菜了。想想前段时间的辛苦,想想许多牺牲的战友,我为自己还能侥幸活下来而流下热泪。</p><p><br></p><p>吃过饭后,由于班里补充的床板还没有运来,我只好去营部的战友宋立峰那里找个地方睡觉。</p><p><br></p><p>宋立峰是营部卫生员,是我安徽凤阳老乡,由于在干田我们在一起玩得比较开心,相互之间已经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同时,我们都有爱学习的习惯,所以谈起来也有共同语言。</p><p><br></p><p>我能平安归来,宋立峰十分高兴,激动地相拥而涕。可是,由于我太劳累了,没说几句话,就满身泥泞地倒在他安排的铺上睡着了。</p> <p>作者:马玉章(上图)1966年3月生,安徽人,1982年入伍。1982年至1986年陆军第67军199师595团三机连战士、班长。1985年至1986年参加中越自卫反击战,火线入党,个人荣立三等功,所在班、所在排荣立集体一等功。1987年至今先后在铁路部门从事宣传、文秘、企业管理、经营管理、人民武装部工作。</p> <p>编辑:张玉军(上图),1963年2月生,山东东营市人,1980年9月自地方考入济南军区军医学校,1983年7月毕业后在步兵第138师医院先后任检验技士、检验技师、主治医师、防疫所长。1985年3月至1986年5月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1985年5月在云南老山前线入党。在部队期间荣立三等功一次,多次嘉奖和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4年部队转业,自主择业,现在潍坊市区一综合门诊部从事医学检验工作。2015年1月参加公益组织——潍坊市奎文区徒步协会,任宣传部长,连续四年授予“最佳宣传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