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在陈家岔这个山大沟深的小山村里,说起李行军,远近几十公里的乡亲们都会为他竖起大拇指,一方面是同情命运多舛带给他生活上的万般艰辛,更多的是赞许他二十多年来,身残志坚、自强不息,顽强的与命运抗争,逐步走向脱贫致富道路的精彩人生。</p><p> 李行军,今年40多岁,个头不高,不胖不瘦,岁月在他那略显苍老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黑红的脸庞上总能看到他的笑容,腰板虽已不再挺直,眼神中却透出一股坚毅的力量,最引人好奇和关注的还是他的右臂,从肘关节部位被截肢,空荡荡的袖筒,注定了他不同于正常人的艰难曲折的残疾人生。</p><p> 上世纪七十年代,李行军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与其他在农村长大的孩子一样,他也有过一个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在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虽然比不了城里孩子拥有很多的玩具,生长在农村的孩子也有着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他和村里的小伙伴们经常在一起,玩打仗、斗鸡、藏猫猫虎、打弹弓、滚铁环、赢纸面包等那个年代孩子们玩的很“嗨”的游戏,上树掏鸟窝和下河洗澡也都是他们这些孩子经常干的恶作剧。由于家境不是很好,他在村办小学只读了两三年书,过早的帮着家里当起了放牛娃。</p> <p>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他风华正茂、憧憬着美好生活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灾祸降临到他的身上: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一个夏收季节,20多岁的李行军在帮助别人家脱粒小麦的时候,右手臂不慎被卷入高速运转中的打麦机中,一声惨叫过后,肘关节以下的右手臂已变的血肉模糊。最终在肘关节处做了截肢手术。后来被鉴定为二级肢体残疾。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他怎么也接受不了失去右臂的残酷现实,他迷茫过、他颓废过、也消沉过,一度时期他都失去了继续生活下去的信心,甚至想到过走绝路,一了百了算了。</p><p> 失去右臂的日子是难熬的,更是艰难的。光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就可想而知,衣食起居就是大问题。没有右手,他干什么都学着去用左手,刚开始的时候自己穿不上衣服,用不了筷子,更别说做饭洗衣服干农活了。面对比常人遇到多的多的困难和挫折,李行军始终没有放弃和气馁,不知道经过了多少次失败,也记不清流过了多少汗水和泪水,他用他那顽强的意志和永不言败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不但学会了生活上的完全自理,自己可以做饭、洗衣服和做各种家务,而且还能干一些农活,使自己的生活逐渐恢复了正常状态。</p><p> 十多年过去了,转眼到了二十一世纪,两个哥哥也先后成家分开过了,他的父亲也离开了人世,家里只剩下了残疾的他和多病的母亲,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压在了他的肩上。养家糊口和成家立业成为他必须面对的问题。虽然他身体残疾,但脑子灵光,更是勤劳能吃苦。当看到苗木繁育是一个比较好的产业项目时,他果断的把自己家的二三亩平地都种植上了白皮松,再把其它的剩余的承包地租了出去。由于苗木市场饱和,育的苗木一时也卖不出去,又不能打零工,日子过得还是很恓惶。</p><p>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一次河口“二月二”物资交流古会上,当他看到“套圈”这种娱乐项目摊位上,人头攒动,生意兴隆时,他顿时来了兴趣,就主动上前与摆摊人攀谈,了解人家的生意门道,经过多方询问和慎重考虑,他很快去工商部门办理了营业执照,成为了一个合法的工商个体户。自打这以后,李行军就到处“跟会”,先是在县内,后来去周边县区,再后来到外省市去“赶会”也是常有的事。多年来,甘肃、青海、宁夏、西藏的好多市县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每次“赶会”出去,少则十几天,多则一个多月。出门在外,辛苦自不必说,白天在摊位上顾不上吃饭,晚上就睡在摊位上看护摆摊用的家当。即使有时住宾馆,为了节省钱,也是选最便宜的、条件简陋的小旅社凑活住下来。遇到异常的雨雪天气,睡在帐篷下的摊位上经常冻得直打哆嗦,彻夜难眠。特别是每次“转场子”的时候,收摊打包、装车卸车这些手上力气活,对他来说更是要比常人流更多的汗水和付出加倍的辛劳,他从不叫苦叫累,总是默默的坚持着。每当这个时候,他也总能遇到好心人主动帮助他、出现让人暖心的一幕,也总能得到摊位费用的减免照顾和火车上的优待,用它自己的话说:这个世界上毕竟还是好人多。</p> <p> 有付出就会有回报,李行军每次出外“赶会”都会有比较好的收入,他家的生活也渐渐好了起来,2008年汶川地震后,他享受灾后重建政策,加上他自己凑的六七万元,在乡村公路边的新村新盖了3间砖混结构的大瓦房,从此住上了敞亮的新房。他的“套圈”生意也在不断升级,由原来的套烟套小玩具,发展到现在的用气枪打气球赢取毛绒玩偶的新玩法。更让他欣慰的是,在走南闯北“赶会”的过程中,李行军的朴实、憨厚和能干赢得了一位心灵手巧的贤惠女子的芳心,从此,他总算有了一个完整的家,生活也更有奔头了。</p><p> 2018年,在脱贫攻坚政策的感召下,李行军又有了发展林麝养殖的想法,于是说干就干:为了解决投资资金不足问题,他在农商银行申请到5万元的扶贫小额贴息贷款,加上自筹的3万元,一座26间规模的林麝养殖场很快建了起来。为了节约投资花费,养殖场建设所用的沙料,都是他一只手握锨慢慢筛选出来的。养殖场建成后,引进种源还需要一大笔资金,他又想到了创业贴息贷款,费了好大的劲才准备好了所需要的贷款资料,找好了担保人,终于成功获得了10万元的创业贷款,随即购买了3只当年产的林麝种源,2019年他又筹资购买了2只林麝幼崽,存栏5只。不幸的是在今年春天,其中1只从圈舍一个漏洞处跳墙逃走,目前存栏剩下了4只。预计明年5月份就可产仔2—3只,种群将会越扩越大。林麝养殖是个技术活,林麝每天食用的饲草和多汁饲料,都是他一手采集和饲喂的,不懂技术他就主动去学,还参加了网络林麝培训学习班。冬季林麝食用的干草料,他都及早的采摘晾晒和储存,从不落在别人后面,有时还把多采的鲜树叶售卖给其它养殖场。</p> <p> 到了冬季农闲季节,他也不闲着。去年,听说提取厂来人收购柳枝,他和媳妇一起扛起梯子,他爬上树用左手一刀一刀的把柳树枝条砍下来,媳妇在树下捡拾,忙活了一个多星期,收入了八九百块钱。到了上山采药季节,他媳妇还跟随采挖中药材的乡亲们,到秦岭深山中“刨玄参”,每年也有不错的收入。除此之外,村四支队伍为他落实了残疾人生活补助、二级残疾护理费和慢病签约服务等扶贫政策。鉴于他生活比较困难,通过村民代表评议,他连续几年都享受低保政策扶持。在李行军夫妻的辛勤努力下,他家在“两不愁三保障”方面全面达标,于2018年成功实现了脱贫目标。</p><p> 随着林麝养殖产业的稳步发展,李行军的林麝养殖规模将会越来越大,产业脱贫致富的步伐将会走的更加坚定。相信身残志坚、自强自立的李行军会用自己的勤劳和汗水,活出更加精彩的靓丽人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