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8px;">刘震(1915年3月3日—1992年8月20日),男,原名刘幼安。湖北省孝感孝昌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奠基人之一。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原中央军委委员,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8px;">1915年3月3日,刘震出生在湖北省孝感孝昌县的小悟乡刘家嘴一农民家庭。在贫寒的家庭环境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8px;">土地革命</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8px;">1930年3、4月间,孝感东北部的革命运动迅猛发展,刘震在这个时候参加了赤卫军。在斗争中,刘震逐渐认识到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是真正为穷人打天下的队伍。</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8px;">1931年9月加入红军,被分配到陂孝县红军游击大队当战士。</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8px;">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8px;">1932年春,刘震被调到鄂东北道委特务4大队1分队1班当战士。</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8px;">1932年8月,在河南光山柳林河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8px;">1933年6月,中共鄂东北道委特务4大队改编为红25军手枪团,刘震在1分队1班当战士。</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8px;">1934年5月,担任224团1营1连指导员。</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8px;">1934年11月,红25军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名义,开始了长征。刘震从224团调到225团,任1营1连指导员。在长征途中,认真执行上级命令,率领部队完成了上级赋予的战斗任务。因在战斗中指挥有方,被任命为1营政委。</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8px;">1935年9月,红25军抵达陕甘革命根据地,胜利完成了长征。整编后,任红15军团第75师225团政治委员,带领部队先后参加了陕北劳山、榆林桥战役。</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8px;">1935年11月初,红15军团和红军陕甘支队(即红一军团)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次年2月,由红一方面军组成的“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进行了东征战役。这时,刘震调到强渡黄河的突击团223团,任团政治委员。</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8px;">1936年2月24日晚,东征渡河战斗打响了,223团以突击队为先导,他率1营为第一梯队,利用夜色掩护,从无定河出发,在山西石楼县贺家凹西北登岸。经激烈交火,先头部队占领了滩头阵地,次日拂晓,全团渡过黄河,尔后刘震率第223团转战晋西北。</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8px;">1936年4月,223团扩编为73师,刘震任该师政治委员。东征战役结束后,奉命到红军大学第一期学习。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后,重返红15军团,担任75师政委。 抗日战争爆发后,75师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15师第344旅688团,刘震任政治委员。</b></p><p><br></p> <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1937年12月,率部随344旅开赴冀西平(山)、井(陉)获(鹿)三角地区,伺机打击正太、平汉路之日军。次年3月,又奉命开赴晋东南,参加粉碎日军“九路围攻”的作战。</b></p><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1938年6、7月间,为了配合国民党军队粉碎日军对中条山的进攻,奉命率领688团3营600多人开进中条山。除配合国民党军队的作战行动外,刘震还支持发展当地群众性的游击斗争,并积极扩充部队,仅半年时间,就发展到近千人。</b></p><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1938年11月,第344旅组建独立团,刘震任团长,奉命到冀鲁豫边区开展斗争。</b></p><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1939年2月,边区部队统一组成冀鲁豫支队,独立团改为该支队第1大队,任大队长。在支队和中共鲁西南地委的领导下,指挥第一大队为保卫鲁西南根据地作出了积极的贡献。</b></p><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1940年初,刘震被任命为新组建的八路军第2纵队第344旅旅长。</b></p><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1940年5月,率部参加了讨伐顽军石友三的战役。</b></p><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1940年6月,奉命南下的第2纵队在涡阳与新四军第6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第344旅编为第4纵队第4旅。合编后,率领第四旅担任开辟和坚持淮上根据地的任务。</b></p><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第四旅奉命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第10旅。</b></p><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1941年5月,率10旅奉命进到津浦路东,在洪泽湖以北和以东地区,开展边沿区斗争。</b></p><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1941年9月,第10旅奉命拨归新四军第3师建制,调往苏北淮海地区,实行主力地方化,刘震任第10旅旅长并兼任淮海军分区司令员。</b></p><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1944年春,苏北新四军部队开始对日军反攻,刘震指挥部队先后进行了高沟战役、杨口战役、林公渡战斗和叶圩子战斗。还参加了阜宁战役,给苏北的日伪军以沉重的打击,扩大了抗日根据地。</b></p><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1945年1月,中共华中局决定由刘震兼任淮海地委书记。</b></p><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1945年8月,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可盘踞在淮阴、淮安两城的伪军拒绝向抗日军民缴枪。</b></p><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解放战争</b></p><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1945年9月6日,指挥部队采取重点爆破与猛烈火力相结合的打法,迅速攻入淮阴城,击毙伪军28师师长,全歼该师9000余人,取得了部队从长期游击战转向对预有防御城市的攻坚战的重要经验。随后,又率部参加了解放淮安城的战斗。</b></p><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1945年9月下旬,新四军第3师奉命进军东北,刘震被任命为副师长。</b></p><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1945年11月底,3师在锦西编入东北人民自治军(后改称为东北民主联军)。</b></p><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1945年12月下旬,奉命在义县地区指挥5个团阻击国民党部队,掩护东北人民自治军总部在辽西前线安全转移。</b></p><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1946年1月,率8旅主力及师特务1团,攻克吉林通辽,全歼国民党守军1400余人。</b></p><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1946年3月,刘震被任命为中共吉江省委书记,并兼吉江军区司令员。同年6月,奉命和吴法宪组建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任司令员。</b></p><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1947年春,率领第2纵队参加了三下江南战役,在打靠山屯及新立屯等战斗中,歼国民党军3200多人,使第2纵队在战斗中提高了打运动战、攻坚战的能力。</b></p><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1947年5月,率第2纵队参加了东北民主联军发起的夏季攻势。5月16日,指挥部队经长途奔袭,对怀德发起总攻,经过激战,于17日攻克怀德,全歼守敌5000余人。紧接着,率第2纵队主力迅速迂回,进行大黑林子歼灭战。</b></p> <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1947年6月,第二纵队攻克昌图。</b></p><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1947年9月,指挥部队参加秋季攻势。在12月开始的冬季攻势作战中,率部经5个小时激战,攻克彰武,全歼国民党守军49军79师9000余人。中共中央为此专门致电嘉勉。</b></p><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1948年10月3日奉命参加攻克锦州的战斗。</b></p><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1948年10月14日10时,在攻占了锦州城西北的外围据点后,发起了对锦州的总攻。他指挥部队从西北门突破,经过纵深战斗,15日18时攻锦战斗胜利结束。第2纵队在该战中歼国民党军1.5万余人。几天后,率部赶赴辽西,协同兄弟部队全歼廖耀湘兵团。</b></p><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1948年11月1日,指挥2纵队和第1纵队,担负了主攻沈阳的重任。战至次日拂晓,全歼沈阳守敌,在攻沈阳战斗中,第2纵队共歼国民党军3.1万余人,俘获国民党军兵团司令周福成等将官18人。</b></p><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辽沈战役后,第2纵奉命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刘震任军长,随即率部入关,参加平津战役。在解放天津的战斗中,39军完成了从城东突破的任务,歼国民党军2万余人。</b></p><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1949年4月,刘震被任命为新组建的14兵团副司令员兼39军军长,继续指挥部队向华中南挺进。</b></p><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1949年8月1日,改任13兵团副司令员兼39军军长。</b></p><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1949年9至10月,率部参加了衡宝战役,歼国民党军1.2万余人。之后,又指挥部队参加了广西战役,歼灭白崇禧集团残部3.2万余人,并与兄弟部队协同作战,解放了广西全境。</b></p><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建国之后</b></p><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1950年10月,刘震被任命为中南军区空军司令员。</b></p><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1950年11月调任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兼志愿军空军司令。</b></p><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1951年9月25日、26日、27日,刘震将军指挥空四师,大战美空军,三天击落美机26架,击伤8架,首创击落美最先进F-86飞机战绩。</b></p><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1951年12月2日、5日、8日,刘震将军指挥空三师再战美空军,共击落敌F-86飞机9架,F-84飞机4架,击伤F-86飞机2架。此次空战规模空前,战果辉煌。”</b></p><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1954年3月,刘震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兼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员。</b></p><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1954年10月入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1958年9月兼任空军学院院长、政治委员。</b></p><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1973年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b></p><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1977年起任新疆军区司令员、中央军委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3书记。</b></p><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1980年至1985年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他还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补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在中共十一次和十二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b></p><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在1985年中共全国代表大会上,被增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共十三大时,继续当选。</b></p><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刘震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b></p><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b></p><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1987年在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b></p><p><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1992年8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b></p> <p>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集团军,1984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军改编而成,隶属北部战区,军部驻地为辽宁辽阳。</p><p>第39集团军的历史可追溯到中国工农红军时期的红15军团。在抗日战争期间为新四军第三师,后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在解放战争时期为东北野战军、第四野战军的主力,参加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39集团军装备先进,为全机械化部队。</p><p>第39集团军的前身是红15军团,包括红25军和红26军。红25军由徐海东任军长,参加长征。红25军后抵达陕北苏区,与刘志丹、高岗领导的红26军会合,组建红15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委,刘志丹任副军团长,高岗任政治部主任。</p><p>抗日战争期间,红15军团编为八路军115师344旅,由徐海东将军率领,在与日军交战中损失巨大。工农红军总司令朱德为首的军委,改任杨得志为代旅长,黄克诚为政委,后发展为第五纵队。1940年,黄克诚率该纵队大部进入华中地区,并在苏北与陈毅的新四军会合后,后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黄克诚任师长兼政委,原344旅整编为第10旅,刘震任旅长,洪学智为师参谋长。</p><p>解放战争期间,新四军第三师进军东北。林彪率领三师7旅进行秀水河子战斗。1946年,原新四军三师的第八、十(原344旅)组建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刘震任二纵队司令员,吴法宪任政委。第二纵队在辽沈战役中参加锦州战役,占领锦州。平津战役中,二纵队四师率先攻破天津。1949年,第二纵队整编为中国解放军第39军,刘震任军长,吴信泉任政委。后进攻中国南方,占领桂林、南宁等大中城市。在解放战争期间,第39军从东北松花江一直打到广西镇南关。</p><p>共和国成立后</p><p>朝鲜战争爆发后,第39军于1950年10月入朝参战。在第一次战役中,与美军开国元勋师骑一师在云山进行云山战役,重创美军第八团和第五团。第二次战役中,第39军攻占平壤。在第三次战役中攻占汉城,并参加了后面的大部分战役,直到朝鲜战争停战前返回中国。</p><p>朝鲜停战后,第39军长期驻守辽东半岛,担负警戒苏联、朝鲜半岛事势。1964年的全军“大比武”运动中,该军第116师第348团4连被国防部授予“神枪手四连”荣誉称号。 1985年,第39军改编为集团军,是中国解放军陆军重装的三个快速反应集团军之一(另两个为第38集团军和第54集团军),属于战略预备部队。</p><p>2016年,原沈阳军区第16、39、40集团军和原济南军区第26集团军转隶北部战区陆军。</p><p>抗日战争时期</p><p>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改编为新四军第3师,辖第7、第8、第9旅。同年7月参加以江苏盐城为中心的反"扫荡"。9月,第9旅调归第4师,第10旅调归第3师。1942年10月,实行精兵简政,先后将4个主力团改为地方武装,主力部队参加淮海区反"扫荡"。同年冬,第3师兼苏北军区。1943年春,参加盐阜区反"扫荡"。1944年参加高沟杨口战役。1945年4月,第10旅兼淮海军分区,一部组成独立旅赴皖中,归第7师指挥。第3师在抗日战争的战略反攻中,攻克阜宁县城,参加两淮(淮阴、淮安)战役。</p><p>解放战争时期</p><p>1945年10月,新四军第3师奉命挺进东北。11月底到达锦州地区,归东北人民自治军建制。1946年1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3师,辖第7、第8、第10旅、独立旅及师直三个特务团,共3.7万余人,师长兼政治委员黄克诚。在辽西阻击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中,取得了秀水河子、喜欢池等战斗的胜利,开辟了西满根据地,控制了长春至白城、通辽经郑家屯至齐齐哈尔铁路线及西满广大地区。之后,在四平地工进行了两个月阻击战斗,围歼了向四平进犯的国民党军第71军第87师主力。</p><p>1946年8月,以师机关一部成立西满军区,司令员黄克诚,政治委员李富春。9月,师主力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刘震任司令员,吴法宪任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吴信泉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第8旅改编为第4师;第10旅改编为第5师;独立旅改编为第6师,全纵队约3万余人。第7旅改编为第16师编入第6纵队。1947年春参加三下江南战役,向长春、德惠、农安之间地区之敌进攻,4月,独立第1师编入第2纵队。从5月开始,接连发起了夏、秋、冬季三大攻势,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p><p>1948年1月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第2纵队番号未变。8月,东北军区前方第2指挥所改称东北野战军第2兵团部,第2纵队隶属第2兵团建制。9月,东北人民解放军发起辽沈战役,第2纵队先参加锦州作战,后回师北上,与兄弟部队一起于辽西围歼廖耀湘兵团,并乘胜直捣沈阳。</p><p>1948年11月1日,第2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39军,刘震任军长,吴法宪任政治委员,谭友林、孙子仁任副军长,王良太任参谋长,李雪三任政治部主任。原辖第4师改称第115师,胡继成任师长,李世安任政治委员;第5师改称第117师,张竭诚任师长,李少元任政治委员;东北人民解放军独立第7师调归该军建制,改称第152师,罗华生任师长,邱子明任政治委员。12月1日,挥师入关,参加平津战役。在解放天津战役中,第39军担任和平门方向的主攻任务。</p><p>1949年4月,由东北军区整训司令部组建第14兵团,第39军隶属第14兵团建制。4月底,第39军由河北武清地区出发,向华中南进军。7月初,进至湖北宜昌、沙市、江陵地区,渡过长江,改归第13兵团建制。后进军湘西,参加了衡宝战役,然后直下柳州,解放南宁,于12月11日解放镇南(友谊)关。同时,第152师改为南宁军分区,脱离第39军建制。在解放战争中,第39军涌现出梁士英、王凤江,黄达宣等许多著名战斗英雄和"攻克锦州先锋连"等许多英雄集体。</p><p>朝鲜战争时期</p><p>1950年1月2日,第39军奉命北上,7月4日,开赴东北,到辽阳、海城地区驻防。</p><p>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10月,第39军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军,军长吴信泉,政治委员徐斌洲。10月21日,开赴朝鲜参战。11月1日,在开进中与敌遭遇,于云山地区打了出国第一仗,歼灭美军骑兵第1师第8联队和南朝鲜军第1师第12团一部及两个炮兵营、一个战车连大部,毙伤俘敌共2000余人。11月底,志愿军发动第二次战役,第39军先在云山以南的明堂洞,上、下九洞地区阻击北犯之敌,后与兄弟部队一起转入反攻追击,收复了平壤及"三八线"地区。12月底,志愿军发动第三次战役,第39军在高浪浦里以东地段突破敌临津江防线,解放汉城,进占水原,与友军一起收复了三八线以北广大地区。</p><p>1951年2月,志愿军进行第四次战役,第39军(欠117师)归第3兵团指挥,担任战役预备队任务。战役结束后,北移成川休整。11月,第39军归第19兵团指挥,接替第47军临津江两岸的防御任务。在历时340天的防御作战中,贯彻"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依托坚固防御阵地,粉碎了敌人数百次进攻,同时,广泛地开展小分队活动,积极组织战术反击,挤占缓冲区11个高地,扩大阵地面积,稳定了防御态势,配合了停战谈判。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倪祥明、高云和等许多战斗英雄和"突破临津江英雄连"等许多英雄集体。</p><p>1952年12月18日,移防西海岸,参加西海岸抗登陆备战。1953年5月回国。</p><p>荣誉单位</p><p>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集团军曾被授予荣誉称号的单位有:</p><p>红军师——步兵第116师(344旅)</p><p>红军团——步兵第115师第343团、步兵第116师第347团</p><p>道峰山营——步兵第190师第569团第3营</p><p>钢铁七连——步兵第116师第347团第7连</p><p>神枪手四连——步兵第116师第348团第4连</p><p>主要指挥</p><p>历任军长</p><p>刘震(1948.11-1950.03)</p><p>吴信泉(1950.03-1953.04)</p><p>张竭诚(代53.06-1956.07)</p><p>张竭诚(1956.07-1957.09)</p><p>王东保(1957.10-1964.08)</p><p>张峰(1964.08-1969.08)</p><p>朱恒兴(1969.08-1981.06)</p><p>张杰(1981.06-1983.05)</p><p>徐惠滋(1983.05-1985.03)</p><p>傅秉耀(1985.08-1990.06)</p><p>罗有礼(1990.06-1996.07)</p><p>王建民(1996.07-1999.04)</p><p>阎丰(1999.04-2002.10)</p><p>艾虎生(2002.10-2007.09)</p><p>潘良时(2007.09-2014)</p><p>张旭东(2014—)</p><p>历任政委</p><p>吴法宪(1948.11-1949.04)</p><p>吴信泉(1949.04-1950.03)</p><p>徐斌洲(1950.03-1951.07)</p><p>李雪三(1951.07-1952.07)</p><p>吴信泉(兼52.07-1953.04)</p><p>石瑛(代53.05-1954.10)</p><p>石瑛(1954.10-1956.04)</p><p>李少元(1956.04-1964.08)</p><p>陈绍昆(1964.08-1969.08)</p><p>彭仲韬(1969.09-1978.05)</p><p>李兆书(1978.05-1983.05)</p><p>宋克达(1983.05-1985.06)</p><p>张海天(1985.08-1986.03)</p><p>马盛林(1986.03-1990.06)</p><p>谭乃达(1990.06-1992.11)</p><p>李栋恒(1993.02-1996.04)</p><p>符廷贵(1996.04-2001.07)</p><p>陈国令(2001.07-2004.12)</p><p>张烈英(2004.12-2010.12)</p><p>张书国(2010.1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