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心学科教研 提升专业素养——洛龙区第三实验小学第21次校本研修活动

洛阳市白马寺镇实验小学

<p>  6月11日,我校语文教师参与了以“关注语言表达 提升运用能力”为主题的学科校本研修活动。本次活动以山东济南,王希锋名师团队带来的五年级下册课文为内容展开。</p> <p>  《关注语言表达,提升语用能力》</p><p> 卢冰花</p><p> 阅读是输入,语言表达是输出。小学语文教学就在这一入一出中得以生发。那么,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何能够提升,我想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p><p> 1、充满着信心。我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就需要时刻对自己充满信心,不断的利用各种机会来锻炼。如果孩子对于自身,对于课堂是胆怯,是恐惧,那么他是不敢或者不愿意发生的。由此,我们要关爱学生,建立学生的自信心。</p><p> 2、多去阅读。我们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经常性的阅读和思考是不可少的。没有有效的语言输入和积累,学生的表达将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以,我们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思考的角度。</p><p> 3、多去交流和互动。很多时候,语言的交流在人类社会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的意义非同一般。自我语言和独白远没有相互交流对于表达能力的提升来得快。</p><p> 4、去学习。我们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经常的去学习和理解。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同的人所表达的方式是不一样的。除了学习课本之外,更要学习表达方式与技巧。</p><p> 5、多去实践。实践出真知,所有的理论最终都将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并运用于实践。语言表达还是需要我们大胆的说出来,这是因为语言和实际生活还是联系紧密的。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机会,让他们张开嘴巴,表达想法,这将是提高学生语用能力最直接有效的办法。</p> <p>  《关注语言表达,提升语用能力》</p><p> 倪保峰</p><p> 背诵是积累语言的一个很好的方法。积累词语,也会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随着阅读数量的增大,摘抄本要常备手边,是训练口头表达的最好方式,课余时间可以阅读中外名著、写作知识等,同学们会逐渐培养起语感,从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而书面表达的训练则要将集中训练与平时的随笔结合起来,只读几册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要学好语文,努力坚持积累一切可以积累的知识,因此倡导同学们要重视背诵,阅读一些适宜青少年特点的报纸。</p><p> 基础也非常重要,日常说话时要注意说话的完整性,把积累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同学要多积累。除强化背诵外,诗歌及现代名篇中的部分内容,可以随时摘抄妙词佳句、重视阅读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内容是阅读,构建起自己语文知识的框架体系,同时注意搜集文学常识、整理、修辞等进行归纳。</p><p> 教材里的好文章必须精读,多感触,绝大多数人对知识是一知半解的。但限于理解能力,一定要认真记忆,同学们对绝大部分语法知识和语言现象都有触及。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勤于动笔,重视表达平时人际间的交流,多思索,必须大量阅读课外书籍,可以使人触景生情,产生情感上的升华。</p> <p>  《关注语言表达,提升语用能力》</p><p> 张海燕</p><p>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提升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是我们的课程标准要求,也是中小学生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听了老师的讲座,我收获很多,教材中所选的文章,语言文字都非常精炼,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特点,善于结合每篇课文的主要特色进行学习,让学生积累、内化,创造性的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提升御用能力。</p><p> 1、关注语言特色,把握语言规律。</p><p> 2、关注语言练习,培养语言能力。</p><p> 3、关注语言支点,学习语言思维。</p><p> 4、关注语言情感,接受情感熏陶。</p><p>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要侧重语用教学,注重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这也正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和核心,在日常的教学当中,只要我们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当中关注语言表达,注重语言运用,相信学生一定可以提高自身的语言运用能力,语文素养也会随之养成。</p> <p>  《关注语言表达提升语用能力》</p><p> 李俊利</p><p> 关注语言表达,怎样才能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今天下午的直播课学习让我受益匪浅。</p><p> 其中冯璐老师的《高学段词句段运用文本解读和教学建议》中的以下三点让我记忆犹新:</p><p> 第一,仿写练习,由读到写,读写结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课文中引出的例子,引导学生把一个细小的片段写得更具体,更有吸引力,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写心理活动。从而达到读写结合,学以致用,提高写作能力。</p><p> 第二,整体对照,切实强化语文要素。统编教材将语文要素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点”,这些点由浅入深、有易及难地分布在各个单元中。</p><p> 第三,适时勾连,在阅读中植入练习。“语句段运用”重在引导学生实践运用方法。因此,教师要避免程式化地教学,而要将“语句段运用”中与课文语段联系紧密的内容植入到阅读教学中,作为推进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p><p> 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挖掘,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推动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p><p> 结合平时的语文教学工作,要想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认为这样做更有效:</p><p> 一是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特别是性格内向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要鼓励其耐心认真地把话讲完,不要怕耽误时间而放弃,平时要多给他们些鼓励,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兴趣。</p><p> 二是训练生“多”说、“勤”说,把自己想说的、有疑问的、有不同看法的,都可以说出来,不要有任何顾虑,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p><p> 三是培养学生“会”说,有针对性的对那些病句、语法错误、表达不准确等问题进行及时纠正,纠正时要注意语气,比如:某个学生发生表达错误时,我们可以说:你如果象某某这样表达可能会更好一些等。</p><p> 四是为学生语言表达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有意识地为学生语言表达营造一个浓厚的氛围,为学生创设一个发挥的平台。上好每一次的口语交际课,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善于表达,乐于表达。</p><p> 总之,准确把握编者的编排目的和设计理念,全面系统了解各项内容要求,合理设计教学步骤,定能充分发挥“语句段运用”的作用,达成“实践中习法,实践中运用”的目标,踏踏实实落实语文要素,扎扎实实提升学生们语文素养,让孩子们喜欢上语文课,喜欢用语言进行表达。</p> <p>  《关注语言表达 提升语用能力》</p><p> 牛逢源</p><p> 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关注语文中的语境,使学生能够在具体语境中,进行有效的练习,从而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p><p> 学生对于语言的运用,常常是觉得无从下手,不知所措的。之所以产生这样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没有办法抓住特征,体验描写。更明白一些地说,他们没有办法很好地掌握事物的特征,思考事物背后的规律,进而去描写。</p><p> 所以,第一步就是要学会抓住自己对于事物的“感知”。如何体会到自己的“感知”呢?就是要想象画面,体悟意境。众所周知,眼睛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最重要器官。色彩词、动作词、形状、质感和各种各样的变化与反应,都离不开人类通过眼睛进行的仔细观察。故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精巧地设计一些教学环节,让学生有机会动用自己的视觉,去观察所要描写的事物,去感受所有叙述的事物。当一个人学会如何认真且专注地观察事物之时,他就会形成“画面感”——这种对于现实景物的长效记忆,是写作最为重要且基础的能力。可以说,有了“画面感”,一个人才真正开始学习“写”。</p><p> 可是,我们常常也会遇到这样地问题学生——总是写很长,却散漫无章,不知道自己在表达什么。这也就是说,此类学生没有整体感知,领会用意的能力。马哲告诉我们,想要科学且高效地掌握一门技巧,除了正确的理论认识,还需要明白主要矛盾——即“事物的整体性”。我们当然没有办法直接对学生如此说教,但是,抓住“脑海中对于事物最难以忘记的一个特征”,常常会让学生如抓到一条向上攀爬的绳子一样,使他们有了前进的办法。所以,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线索,从读到写。</p><p> 而以上内容的实现,需要大量的文本学习作为基础。比如,关注非连续性文本教学适当拓展阅读材料,加深学生语言学习。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p><p> 今天的网络教研课让我受益匪浅, 从更高层次的“文本”视角重新审视了现阶段我们小学语文教育的设计,有了不一样的思考。今后,我会继续努力,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设计的。</p> <p> 《网络直播教研学习心得》</p><p> 李静</p><p> 语言表达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在现代社会,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强,好口才越来越被认为是现代人所具备的能力。那么,对于一名小学语文老师而言,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p><p> 首先,是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特别是性格内向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要鼓励其耐心认真地把话讲完,不要怕耽误时间而放弃,平时要多给他们些鼓励,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兴趣。</p><p> 其次,训练学生“多”说、“勤”说,把自己想说的、有疑问的、有不同看法的,都可以说出来,不要有任何顾虑,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p><p> 接着,是培养学生“会”说,有针对性的对那些病句、语法错误、表达不准确等问题进行及时纠正,纠正时要注意语气,比如:某个学生发生表达错误时,我们可以说:你如果象某某这样表达可能会更好一些等。</p><p> 最后,是为学生语言表达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有意识地为学生语言表达营造一个浓厚的氛围,为学生创设一个发挥的平台。上好每一次的口语交际课,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善于表达,乐于表达。</p><p> 总之,对于教学,教而不厌,诲人不倦。陪着孩子们一起成长,一起起步,一起到遇更好的自己。</p> <p>撰稿人:吕笑笑</p><p>审稿人:刘亚静</p>

学生

语言表达

语文

教学

能力

表达

语言

语用

运用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