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从屈原的《离骚》开始,几千年来“芝兰为佩”成了君子的象征,后来形成了佩戴香包的习俗。无论文人雅士,还是陌上佳人,都以身怀暗香为风尚。又是一年端午到,今天,我们用香包唤醒一份最初的记忆。香包,你戴了吗?</p> <p> 香包俗称“香囊”、“香袋儿” 、“荷包” 等,古时候叫“佩帷”。它形状像包,填充物又有香味,故称香包。它是古代汉族劳动妇女创造的一种民间刺绣工艺品。</p> <p> 其制作和佩戴史至少可以上溯到战国时期,屈原《离骚》中有“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当时的香料是辟芷、秋兰,全句的意思是把装满香草的佩帏带在身上。这说明香包早在屈子所处的战国时代已是一种饰物了。历史演化到近代,香包则成为了民间的馈赠佳品,主要功能是求吉祈福,驱恶避邪、防病健身。</p> <p> 1996年起李阿婆香包创始人李水琴开始手工制作香包。2003年,在汝阳县县委、县政府和三屯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李水琴在三屯镇丁沟村成立了李阿婆香包厂,组织周围的贫困户和留守妇女从事香包加工生产。目前企业已就近安排40多名三屯镇贫困户及留守家庭妇女就业,从而有效地拓宽了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的增收渠道,带动了周边贫困户早日脱贫。</p> <p> 李阿婆香包,秉承“一针一线皆是艺术,一落一起尽是传承”的理念,数年来坚持用手工和匠心创作每一件香包,将中国古代手缝的精髓表现的淋漓尽致,只为追寻传承千年的那缕香!</p> <p> “李阿婆”香包继承最传统的民间刺绣工艺,并在传统香包制作基础之上进行创作,制作出了具有个人特色和民族特色相结合的个人风格,既不失传统又具有现代创新思维。</p> <p> “李阿婆”香包外形新颖独特、款式多样,做工精巧。用料上采用纯天然材质:绸、缎、棉、麻及各种颜色丝线,内部填充以棉为主,并配有苍术、细辛、白芷、薄荷、冰片等中草药香料,自古流传至今。有预防感冒、吸附房间汽车内的异味、驱蚊虫、清爽神志之功效。《本草正义》 中有关苍术的描述:“苍术, 气味雄厚,较白术愈猛,能彻上彻下,燥湿而宣化痰饮,芳香辟秽,胜四时不正之气。”细辛具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的功效。白芷,疗风通用,其气芳香,能通九窍,表汗不可缺也。薄荷可清新正气并具有多种药性。特别是今年新冠病毒的全球性爆发,更凸显了中国传统中医理论及中药材的价值所在。“李阿婆”香包承诺绝不添加任何化学成分的香料或香精等,纯中药成分,纯手工制作,是您佩戴和馈赠亲友的首选礼物。</p> <p> 把文化产业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在精准扶贫进程中,随着刺绣阿姐们的刺绣艺术越来越好,深入挖掘纯手工针绣民俗文化积淀,李阿婆香包的传统手工产品正在走俏全国手工艺刺绣市场,把民俗文化转化为产业文化,确立以端午香包为主导的传统手工产品为扶贫产业,走出了一条以香包特色产业为主导的兴业富民之路,描绿绣红,只为让深爱她的人们获得深厚的文化滋养。2010年“李阿婆”香包顺利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洛阳注册“李阿婆”商标,其中多款产品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外观设计专利证书;2011年在第21届河洛文化庙会上李阿婆香包荣获手工艺展演一等奖;2012年在《中国.郑州中秋文化节暨河南省第六届民间工艺美术博览会》中参展作品布艺传承香包《牡丹》荣获铜奖;2014年李水琴成为河南省民协会员、汝阳县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2017年荣获《2017年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入围奖、《第五届中原旅游商品博览会“老家礼物”旅游商品大赛》优秀奖、 《2017十佳汝阳礼物》等多项奖项。在日常管理工厂事务的同时,她还深入社区,无条件举办多期培训班,把自己的手艺无私传授给社区残疾人和帮扶人员,让他们每个人都学会一技之长,靠双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p><p><br></p> <p> 小小的香包,原本只是地方性的民俗工艺品,李水琴却将它从农村小作坊做成了洛阳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为目前汝阳县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她们用一针一线绣织成了汝阳县推动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富民产业。</p> <p> 看着车间里正在忙碌绣制香包的员工们,李水琴眼中满是期待:“我们对今后的发展充满信心!虽然上半年受疫情的影响,但是我们现在的订单已经排到了八月中旬,传统手工和现代设计无缝衔接,可以看图设计,可以来料加工,也可以私人定制,我们的产品涵盖了手机钱包挂件、车载挂件、儿童吉祥佩件、室内家居装饰、靠垫、抱枕、坐垫、劲椎枕等等,希望通过我们的一双双巧手,助力传统手工行业的跨越式升级。更希望未来在传统手工艺这个行业里,成为汝阳走向全国的一张名片!”</p><p> 闻香知雅意,李水琴和她的“李阿婆”香包必将在党和政府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引领下,清香缕缕飘九州,匠心悠悠传四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