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三十年前</p><p>中国农村几乎没有自动收割机,</p><p>更没有联合收割机,</p><p>人们都是用镰刀割麦子的。</p> <p>六月十号到六月十号以后是夏收时节,这几天在电视上网上看到了割麦子的情景,又想起了三十七八年前的童年。</p><p>也许人到了奔五的年龄有时会回顾小时侯,但大脑空洞童年趣事己记不完整了。</p><p>在我10岁以前的七十年代未到八十年代初期,我生活在村子里,每年的夏收到秋季玉米丰收自己都经历过。</p> <p>那时侯春天里的麦田里一望无际的碧绿,到夏初麦子熟透时一望无际的金碧辉煌,麦穗麦芒金光闪烁,构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那时,村子里的老师都是民办教师,一到夏收就给学生放10天忙假回家割麦子。放了忙假的小孩并不得轻松,我模糊记得那时学校好像给学生定任务拾麦上交,但我不敢确定是不是有这么回事,但我那时的任务是拾麦,给地里送饭,装车,我也隐约记得麦子好像烧熟吃过,总之这些都记不清了!</p> <p>收麦的第一个程序先是割麦,割麦前先将镰刀磨光,因为炎炎烈日酷晒难耐,割麦不能穿短袖,得穿上长袖衬衫戴上草帽割,家族大的相互帮忙割麦,但家族小人手少的就得雇人割麦了,可邻村邻县都是同一时间收割只能从和我们离的近的甘肃掏钱雇人割麦,由于我们县和甘肃庆阳西峰离的最近,只能从那里雇人割麦,那些甘肃人挺能吃苦,雇来的人管吃管住付工资,工资多少记不清了,记得我一个远方本家雇的西峰人不小心把手割伤了,不但几天干不成活还帮人家治伤休息,主家一大损失啊!</p> <p>那时我母亲那代人是非常辛苦的,他们用镰刀将成熟的麦子,在地里一镰一镰割倒。割麦时烈日当头,炎热难耐,苦累是难以想象的,割麦并不简单,它有一定的技巧,镰刀磨光后割的快的人八九天便割完了,割麦慢的人十几天割不完,放忙假后的我和同龄小伙伴拾麦,拾的快的孩子拾一大把拾的慢的一天只能拾一小把,拾麦一不小心长长的麦芒扎在皮肤上在烈日照耀下会非常疼,拾够后我记得中午祖母做好饭后我提着瓦罐去麦地里给母亲送过饭,送的饭是拌汤,凉鱼(漏鱼)之类。</p> <p>然后第二道程序是装车,记得开始是架子车,后来是拖拉机,我也跟着装过车,把割掉的麦子装上拖拉机然后运到打麦场先晾,到打麦场里有摊场,碾场,扬场,晒场四个程序。先用叉子,耙子,木掀在场里把麦子摊开,晾晒一下,用拖拉机碾几遍,麦颗脱粒后等起风时用木掀扬场,麦粒和麦糠皮分离后将麦杆整成麦籽,最后晒场,将麦粒晒上几天晒干后装进口袋然后一半给政府上缴一半自己食用!</p> <p>那时侯整个忙假多么有趣的童年,在我10岁生日过完后我转到县城跟着父亲读书,县城学校没有放忙假一说,每年夏收都是父亲给单位请假回去和母亲收麦。我上中学到后来的去西安上学暑假后收麦早结束了。工作后父母都说我刚上班不好让我在夏收时请假耽误工作,每年收麦都是父母回村子帮爷爷奶奶收麦,96年我结婚后那年夏收周六周日跟老公到原上给公婆收麦,可喜的是己有了联合收割机便掏钱请来了收割机割麦,我这个没割过麦的人也不会尴尬了,收割机将麦割倒后我们负责装车就是,我父母也请来了收割机帮祖父母收割再不用人工劳累了。97年夏收时我生了孩子还不到两个月,老公一人请假回去收麦了。我在家带孩子,我父母回去帮祖父母收割那天还叫我大姨来陪了我一天,98年在我孩子1岁以后,由于工作忙小叔子去油井工作,老公将他父母麦地转让了。我父母那年也将祖父母麦地转了出去。98年我彻底与收麦无缘了!</p> <p>收麦离我远去22年了,但我不会忘记,想想那时的父辈是多么的艰辛,94年我大姨把她家麦子一半上缴一半从村子拉到县城她家小区晒时遇上了那年发大水,一场水灾我姨家麦子被洪水冲走了,一年辛苦付之东流!今年五一前一个周未我和老公去原上给树上了一天化肥,回来后我连续两天浑身散架一样在办公室坐着一动都不想动,想想那时父辈们多么艰辛,母亲那时人工割一整天麦晚上回来再累还得给一家人做饭,现在在农村的亲戚给苹果蔬花蔬果也一样辛苦,劳作一年遇上天灾就白付出了。不免想起文友李老师写的"谁都可得罪,只有下苦的和庄稼人不能得罪,农民是创造社会财富价值的人,永远也不能忘记自己曾经是农民!</p> <p>不久前我和我儿子聊说76年唐山地震时我记得我在场睡了一晚,他问场是啥,我说是打麦场。他竟问打麦场是啥……我吃惊了,他们对麦收己完全陌生了,不由想起文友宋玉宝老师的文字《十年后谁种田》,是呀!割麦只能是我们这代人的回忆了。90后的孩子对它己完全陌生了……</p> <p>挥汗收割忙,颗粒要归仓。</p><p>丰收心喜悦,己闻麦味香。</p><p>挑上收获,重担在肩。</p><p>汗洒麦田,心怀喜悦。</p><p>收麦只能是我们这一代留存的回忆了,那个辛苦的,忙碌的,快乐的回不去的童年。收麦对85后到90后的孩子完全变成了陌生的世界,但对我们60.70后来说是永远难忘的岁月,至今我忘不了麦子熟透后那一片金黄,田野里夏收前的一望无际的金碧辉煌,波澜壮阔是我们这些大西北的儿女永久的记忆。永远回不去的童年!、</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