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以前曾撰写过关于吴文化从文化与环境遗存的透视等相关文章,对吴国从夫椒之战、大败越师,至二次伐乔取胜前后约10年间左右越王勾践与范蠡的人质苦役与文种之“美人计”与借粮以及“伍子胥被杀”等等进行部析,以下的图片以叙事的形式并穿插文字,加深朋友们对吴国阖闾都城而时限跨度的理解。把文字融入图片,从图片获得共鸣,这始终是我创作所追求的目标!</p> <p>按“史学双壁”巨著的《史记》与《资治通鉴》均有重墨记载:“昔伍子胥说听于阖闾而远迹至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而浮之江。吴王不寤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不悔;子胥不早见之不同量,是以至于入江而不化”。其意思是:从前伍子胥的主张被吴王阖闾采纳,吴国用兵一直攻打到楚国郢都;继位的吴王夫差却不是这样,而赐给他马革囊袋逼他自杀,把伍子胥的尸骨入皮囊抛进江里漂流。夫差不明白采纳伍子胥的建议是吴国成就功业的根本,所以把他沉入江里而不后悔,伍子胥也不能预见君主的气量、抱负各不相同,导致被沉入江水中而死不瞑目。</p> <p>吴王夫差误杀伍子胥是当时重大事件。夫差自杀忠臣后,对阖闾城也产生了厌恶情绪,虽然是一种推理,但这种情绪是很符合夫差骄横狭隘的自私个性的。但夫差首凿运河的历史功绩功不可没!</p> <p>每座城市的历史是不能移植、也无法复制的。通过阖闾都城,将无锡历来从县城地位提升为古代诸候国的位置,对一个城市来说,历史是根,文化是魂,留住文明的记忆对于丰富吴国文化的内涵独具意义。</p> <p> 由于阖闾城是伍子胥所营建。按《吴越春秋》载:越国灭吴后的第二年,“越王就赐给文种属镂宝剑让他自杀” 、“越王杀了忠臣以后,在函谷关以东的中原大地称霸诸候,把国都迁到琅琊”。历史上又“演出”了一幕杀忠臣悲剧后的迁都现象。</p> <p>再说渔父岛:它位于环湖路东测,传说春秋时范蠡偕西施隐居于此并作《养鱼经》,范蠡被尊称为养鱼之父,渔父岛由此得名。</p> <p> 吴国在阖闾时代,求贤若渴,聚集了出类拔萃人才,给他们施展抱负的机会。这里首推伍子胥的功劳。伍子胥是一位“智勇双全,谋略超人”的难得人才,更可贵的是他七次推荐世称“兵圣”的孙武成为主将军共事兴国,不仅使吴国形成《孙子兵法》诞生的土壤!</p> <p>仙蠡墩:位于湖滨路蠡桥西侧,梁溪河北侧,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仙蠡墩就是无锡先民的大型聚居地,也是“江南鱼米乡”的发祥地之一。据传此墩是范蠡、西施隐居之地。明.王永积《锡山景物略》述其墩名由来:“名仙女,从西施名;名仙蠡,从范蠡名”。</p> <p>阖闾都城起了“破冰”“梅里冰山文化”一道灿灿阳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