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蹉跎岁月时

人淡如菊

<p>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p> <p>  上个世纪的1972年4月8日,生命中一个最最难以忘怀的日子!当年,远安第一中学的一九七一届66个初,高中毕业生,其中有32个是操着东北口音的中建六局一公司的子弟。有的刚刚成年,有的还未成年。一群少男少女们。积极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那天上午,我们一起在远安一中大操场集合宣誓!然后被农业五场的手扶拖拉机或是木头板板車送到了分配在各自所在的农场。〈畜牧场,蚕种场,茶场,渔场,农场分东门,南门。〈又叫农科所〉。统称农业五场。奔赴到了广阔的田野和荒芜的山坡。从此开始了我们的知青经历以及知青生活。这段蹉跎岁月让我们终身难忘,让我们回味无穷。</p> <p>  那年那月那日,我背起简单的行囊和我的闺蜜兼同学陈代英一起在家乡的照像馆留下了当知青前一天的条片摄影照。时年我高中毕业,刚满十七岁。</p> <p>  岁月悠悠,往事如烟,那段知青岁月,终将难以忘却。</p> <p>  农场的日子留下了我们的汗水,泪水还有欢声笑语。</p><p> 也流走了我们的似水年华。</p> <p>  青春是记忆中的收藏,休息时,与知青战友陈代英,郭玉华,刘存良,陈知杰等一起游玩鸣凤山。在山下的鸣凤河滩边留影</p> <p>  那年花开,青春正好。</p><p> 尽管如今青春不再,</p><p> 却留下宁静透彻。</p> <p>当年的我们个个都是那么年轻,脸上充满着稚气。</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愿光阴含笑岁月静好</p><p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代英,陈爱华,郑建江,陈知杰,郭玉华,刘存良六个知青在南门农科所的麦田里留影。</p><p><br></p> <p> 儿时的闺蜜,曾经的同学兼插友,我们一起经历过时光做的梦,如今六十花甲有余,依然温柔如昔。</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下乡在农场的知青和老农工合影</p> <p>知青绝版老照片是那个时代最难忘的回忆</p> <p>  知青时代五十年,惊叹时光匆匆过。当年的俊男靓女,如今都已是花甲老人。暮然回首,各自的人生都别有一番沉浮和历练。虽然已近黄昏,我们的人生会有很多的变化。但一个永远也不能变更的名字一知青。却永远也不会变更!</p><p> 我们用我们的青春,抒写了我们的传奇岁月,晿响了曾经沧海后的一代豪情。</p><p> 难忘知青时代!这是一段难以磨灭的印象,生命中刻骨铭心的经历,一生都不能割舍的情怀。</p><p> 知青生涯,永记心间。</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惊天动地风云来</p><p style="text-align: center;">百万青年情满怀</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十年来可回首</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古今中外有那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