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我老家端午节吃的粽子不是用芦苇叶包成,是用山上的一种槲(胡)叶包的,当地人称之为包“槲缀”。小时候的端午节都是沉迷在粽香里的,最快乐的时候就是围在奶奶跟前,奶奶一边包一边不时的往我的嘴里放枣。终于可以放在锅里煮了,我就蹲在锅边等,奶奶笑着说:馋猫,要煮很久的。我总扬着脸说:谁说在等吃了,我在闻香呢。 粽香是越煮越浓的,先是槲叶的味,是一种很重的树叶味,随着慢慢熬煮,糯米的香味就上来了,甜甜中带着清新,清新中带着甜甜,真是好闻。</h3> <p> 上初中了,就跟随妈妈一起住。每年的端午节,妈妈用巧手包的粽子里放的品种可多了,有枣的、有花生的,有果脯的,每次都要煮好几锅,要给亲人们送一些。小时候还是最喜欢吃枣的,总让妈妈在粽子里多放几个,可妈妈每次最多放二个,还说如果放的太多,不仅枣味太重而且会影响粽子成形的。开锅的那一刹,还是枣味的粽子最香,简直就想把头放在锅里,闻个够、吃个够。趁热的时候,妈妈总差我给这家送、那家送,送的时候,家家都夸妈妈的粽子,我的心早就飞回家了,快快的跑回,吃粽子,总是把白白的粽子放在碗里,然后去舔粽叶,从上到下的舔,再吃粽子,每次吃得都很撑,总想让妈妈一直留,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遗憾的是那时条件不允许,送完就没剩下多少了,最多吃两天。</p> <h3> 长大了、来到异乡他地,离妈妈远了。每年端午节的前一个月,妈妈就会包许多粽子让别人稍来。吃妈妈包的粽子真是一种享受。 过完端午节后,哪天忍不住还想吃,就给妈妈打电话。妈妈总笑说,是不是又馋了?妈妈又包了很多粽子。 妈妈的粽香深深的萦绕着我,让我梦归故里。<br></h3><div> </div> <h3> 妈妈不在了,我也吃过许多的粽子,可都不及吃老家的粽子味,就会想起妈妈的粽子,想起在妈妈跟前馋粽子的样子,想起妈妈的体贴和爱。。。。</h3> <h3>于是,就自已学着包粽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