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承载着春的希望,酝酿着秋的殷实,热情率性的夏天,总令人感触到生命蓬勃、茂盛的时光。</p><p> 在这个晴朗明媚的盛夏六月,我们玉沙中语组召开了期中测试质量分析研讨会。</p><p><br></p> <p> 会议由史敏组长主持。</p> <p> 史敏组长首先开门见山、简明扼要的强调了几个日常语文教学中需要重视的问题:</p><p> 1.人手一本《新课标》,人人都要认真研读《新课标》,密切结合《新课标》的指导进行备课、教学、备考。2.日常教学中要重视课前的备课工作,无备课不教学。3.合理布置作业并及时批阅和反馈。4.上课时间要及时进入课堂,可早到不可迟到。5.需要自行出卷的时候,要以认真严谨的态度,科学研究中考考试说明,明确考试方向,严格按照中考考卷的模式出题,备课组长要负责把好关,并且试卷出来后教师个人要先自行认真完成并根据答案进行批阅,反复琢磨,不断完善。</p><p><br></p><p><br></p> <p> 接着,分年级进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研讨。这是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p><p><br></p><p> 各年级的试卷分析研讨进行得如火如荼。根据史敏组长的要求,每个老师都从教与学两个方面,根据各自所教班级的学情和答题情况,结合本次考试的一系列详细的数字表现,还有个人平时的教学措施,进行具体的分析和反思,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然后力求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p> <p> 七年级组进行分析研讨。</p><p><br></p><p> 主要存在的问题:</p><p> 1.卷面书写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书写不规范、清晰,不工整,字迹潦草,难以辨认。2.本次古诗默写测试范围只有四首古诗,教师均表示有经反反复复的默写加强,但最终测试结果默写依然不够理想;3.课外阅读是最大弱点,普遍丢分严重;4.写作题选材老旧,语言贫乏,书写潦草,标点不规范现象严重。</p><p> 改进措施 : </p><p> 1、教师要依据课标,根据学情,认真做好常规备课;2、严抓古诗文的背诵和默写;3、加强学生书写训练;4、加强阅读理解训练,掌握答题技巧;5、作文训练方面注意多结合优秀范文进行写作指导。</p><p><br></p> <p> 八年级组进行分析研讨。</p><p><br></p><p> 主要存在的问题:</p><p> 1.学生基础薄弱。2.易写错别字,字迹潦草,书写不规范。3.文言文的课下注释没有记牢,翻译句子不能抓住关键词,重要的词语没有翻译出来。4.现代文阅读审题不清,答题不规范,对文章的理解不到位、错误,没有掌握答题方法。5.作文口语化,缺乏文采,字迹潦草,内容空洞。</p><p> </p><p> 改进措施</p><p> 1.夯实基础,加强教学中的字词积累与运用,加强书法作品辨认和书写的训练。2.对于名著阅读要求深入细致阅读,加强做读书笔记,读书摘抄的训练。3.在准确背诵的基础上加强古诗词的默写训练,重视文言文实词的积累,特别是课下注释的词语。对于句子的翻译,要字字落实,句句落实。4.扩大阅读,加强阅读方法及相应的答题技巧的指导,明确考查要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针对一些规范性的答题语言要求学生熟记,训练答题的规范性。5.加强写作练习,训练学生多读、多听、多说、多写、多改,以表达真情实感为中心要务,进而要求生动形象;教师要及时给学生有效的指导;注意素材的积累。</p> <p> 九年级组进行分析研讨。</p><p><br></p><p> 主要存在的问题:</p><p> 1、名著阅读得分率较低,阅读急需加强。2、古文阅读的得分率不高,主要是因为学生翻译遗忘较厉害,内容又把握不准。3、现代文阅读部分学生的审题、析题、组织答案的习惯、方法、能力十分欠缺。4、作文书写整体依然较差,卷面不够整洁,内容缺乏深刻性,语言空泛、贫乏,随意性较大。学生不善于联想、想象。</p><p><br></p><p> 改进措施:</p><p> 1、强化课本复习。认真领会新课标,分析中考试说明及去年的中考试题,突出课文中的重点,如文言文、现代诗文的复习,力求贴近中考;同时又注重面的铺展,使学生明确题在课本外,能力在课本内的道理,正确指导自己的复习。2、强化语文积累及运用训练,尤其强化字词、名句的默写和开放性创新题型训练,以学会运用为目的进行练习。3、强化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的复习,要特别重视课本推荐的名著阅读,要让学生明确唯有亲自通读,才能得分。4、强化阅读训练,包括现代文阅读(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和古诗文阅读。4、强化写作训练,进行作文储备,了解考场作文的技巧。</p> <p> 各种笔记、资料。</p> <p> 总之,通过这次的考试质量分析会,我们既进一步了解了学生这段时间的学习情况,对考试题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明确了导向。我们将认真总结,积极反思,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抓住重点,调整教学方法,力争在接下来的期末考和中考中齐创佳绩。</p> <p>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每一点一滴的进步,都包含着老师辛勤付出的心血。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至少要先准备好一桶水。只有不断研讨、学习,我们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进步与活力,也才能引领学生获取源源不断的知识与成长。</p><p>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六月,让我们一起,朝着同一个目标,携手前行,演绎一首激情奋斗的欢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