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网师园位于苏州市城区东南部带城桥路,是苏州园林中古典山水宅园代表作品。</p> <p> 网师园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1174年~1189年),旧为宋代藏书家、官至侍郎的扬州文人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花园名为"渔隐",后废。至清乾隆年间(约公元1770年),退休的光禄寺少卿宋宗元购之并重建,定园名为"网师园"。</p> <p>画画。</p> <p> 网师园几易其主,园主多为文人雅士,各有诗文碑刻遗于园内,历经修葺整理。</p><p> 1950年,原园主何氏将园捐献于国家。</p> 网师园为典型的宅园合一的私家园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 。 <p>“竹外一技轩”。</p> 网师园东部为宅第,中部为主园,西部为内园。宅第规模中等,为苏州典型的清代官僚住宅。<div> 网师园按石质分区使用,主园池区用黄石,其他庭用湖石,不相混杂。突出以水为中心,环池亭阁也山水错落映衬。</div> <p> 网师园面积只有10亩,但其布局紧凑,建筑精巧,空间尺度比例协调,以精致的造园布局,深蕴的文化内涵,典雅的园林气息,成为江南中小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p> <p> “濯缨水阁"。座落水池西南隅,黄石假山西侧。</p> 万卷堂,其前砖细门楼为乾隆间物,雕镂之精,被誉为苏州古典园林中同类门楼之冠。 <p> 藏书万卷而起名。是《网师园》主体建筑,为当年园主办事与接待贵宾之处。</p> 正通道为轿厅西侧小门,楣嵌乾隆时砖额"网师小筑"。 <p> 池东南溪上置石拱桥名《引静桥》,为苏州园林最小石桥。</p> <p> 红木“竹與轿"轿子至今四千多年历史,是古代乘座交通工具。此红木仿竹节古轿,是历代轿中精品,是清代园主人所有,重达五百多斤造型典雅,镂雕精细。</p> <p> “月到风来亭”置水池西隅,是花园中主要景观,是瞭望花园全景最佳处。晚上赏月,水中月更明,赏月别有情趣。</p> <p> 《看松读画轩》。此主室为冬景所在,轩南庭有相传万卷堂时留下一株古柏,是园中最古大树,現树捎已枯,但依然芲翠,还有罗汉松、白松等,都是百年之物。</p> <p class="ql-block"> 在网师园马路对面有一个南园宾馆,原是蒋js在苏州的花园别墅所在地,1952年成为苏州市国宾馆。现在,经过改造是苏州一家五星级园林式商务酒店。</p> <p class="ql-block"> 蒋js第二夫人姚冶诚女士及幼子蒋wg曾寓居在此。1952年,南园宾馆成为来苏的国家党政领导、外国首脑、社会名流的接待之处。</p> 丽夕阁。 <p>姚冶诚(中)在丽夕阁。</p> <p class="ql-block">蒋wg夫人邱爱伦到访丽夕阁。</p> <p>天花灯饰。</p> <p>壁炉。</p> <p class="ql-block"> 建国以后,朱德、刘少奇、周恩来、陈云、陈毅、邓小平等都曾在此下榻。要说的是林*也比较喜欢这里。</p><p class="ql-block"> 宾馆也接待过美国前总统卡特先生、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英国保守党领袖撒切尔夫人;日本前首相海布俊树;新加坡资政李光耀、新加坡总统王鼎昌以及比利时、荷兰、芬兰、冰岛、哥伦比亚、智利、新西兰、坦桑尼亚、马里、塞舌尔、马绍尔、科特迪瓦、马来西亚、越南、缅甸、印度、尼泊尔、韩国等国家的元首、总理、议长。</p> <p>南园风景。</p> <p>吴中风情第一席。</p> 南园宾馆是苏州市接待国宾贵客的重要基地,也是苏州外事接待的一面旗帜。现在,宾馆自助餐100—200元,标准间500—600元,人们就可以参观和体会过去的时光。 <p>“五七一工程“遗址。</p> <p class="ql-block">林*也喜欢这个地方。</p> <p>车库的暖气。</p> <p>地下通道。</p> <p>会客室。</p> <p>卫生间。那时候算高级的了。</p> <p class="ql-block">林*三次入住南园。</p> <p> 网师园、南园见证了中国的一段特殊的历史。</p> <p>再见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