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我的母亲沈孟华今年已97岁高龄。母亲一生有两大爱好——京剧和绘画。</p><p>兄弟姐妹七人中她排行老大,自幼常跟随在我的外公身边去看京剧,由此培养出她一生对国粹的痴迷。五十年代末及六十年代初,母亲在南汽参加了全厂范围内组织的业余京剧团,排演过《四郎探母》、《凤还巢》、《贵妃醉酒》等梅派代表剧,在南汽的大礼堂演出。时任南汽党委书记的汪冰石曾不止一次地观看演出,并上台接见和鼓励演员们。</p><p>妈妈演出时有时会带上八九岁的我。给我印象深的有这么几件事:</p><p>妈妈总会在演出前吃个白煮的鸡蛋,她说鸡蛋白对开嗓有好处。</p><p>妈妈在卫生间会“依依呀呀”地吊嗓子,用京腔念白来背诵台词,我觉得妈妈的嗓音真亮,真好听。</p><p>在后台化妆时,我会好奇地看着化妆师给妈妈抹粉,画眉,我还用自己的小手去摸摸妈妈额头上贴的一个个圆圆的片子,是一种硬硬的感觉。等到发髻、耳边和头顶上的花戴好,就大功告成了。</p><p>化好妆的妈妈完全变了样,宛若天仙。我的眼睛一直盯着妈妈看。忽然间锣声大作,把我吓了一跳,原来是演出开场了。之后我就坐在侧台拉琴伯伯的身后,直到演出结束。</p><p>60多年前的一幕幕,恍如发生在眼前!</p> <p>风华正茂</p> <p>人到中年</p> <p>(京剧篇)</p> <p>40岁出演京剧《四郎探母》</p> <p>《四郎探母》</p> <p>72岁演出折子戏《霸王别姬》</p> <p>72岁演出折子戏《霸王别姬》</p> <p>着戏装的妈妈比身边的两个女儿娇艳</p> <p>2013年5月,妈妈九十寿辰家宴后,跟随我们来到KTV娱乐,演唱《霸王别姬》。那天四舅、小姨也陪伴在旁。</p> <p>这是妈妈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到K厅唱戏。</p><p><br></p> <p>(绘画篇)</p> <p>知天命之年</p> <p>妈妈94岁(感谢专业摄影师迟进军校友为妈妈拍摄)</p> <p>妈妈和她的六个弟妹的青少年时代是在跟随外公外婆四处搬迁颠沛流离中度过。1943年妈妈高中毕业,迫于家境拮据,作为长女,要帮自己的父母分挑供养弟妹的重担,妈妈遂进入了一所小学任教,身边带上了我的三姨、四舅和五舅。三年后家境情况有所改善,自幼喜爱画画的妈妈考入了武昌艺术专科学校学习美术,整整一年主攻素描。后来因为战乱及家庭的变故,妈妈从武昌艺专辍学了。妈妈的美术之路就此中断。</p><p>五十年代初,妈妈随着父亲来到了南京,在南汽职工学校担任语文教师,南汽早期的厂科级干部很多都成为了妈妈的学生。妈妈上课深受教职工学员们的欢迎,教室里坐不下,常常连窗台上也坐满了学生。六十年代初,为了把语文课教得更好,妈妈决定进修充电,考入南师夜大古汉语专业,研习三年获得毕业证书。那时的妈妈好辛苦,一边在职工作,一边进修读书,还要照顾我们几个子女。爸爸那时在南汽工作繁忙,身体欠佳,家中虽有从溧阳农村赶来照顾我们的大姑妈,但是妈妈还是要承担很多家务,包括用手工为我们缝制衣服。那几年正值困难时期,记得家里还养了几只兔子,妈妈每周日下午从南师上完课回来,就带上一兜从校园小山上拔下的草,我们就高兴地拿来抢着喂兔子。</p><p>到了文革后期,由于很多中学缺少美术老师,妈妈被派往南京市第二中学教美术,大约两年时间后又返回南汽学校继续教语文。</p><p>就这样,妈妈几乎当了一辈子的语文教师。直到退休后,准确地说,直到妈妈帮着把她的孙女带到上幼儿园,妈妈才有空闲拿起画笔,重拾幼时的梦想。</p><p>妈妈画画,除了在武昌艺专学了一年,其他都是自学的。由于有素描的功底,所以妈妈喜欢画人物画,以油画为主,兼画国画。妈妈的画作多为我们子女珍藏,也有一些分送给亲戚和朋友们,那是令妈妈最高兴的事。</p> <p>妈妈就读过的武昌艺术专科学校(1920-1949),是中国现代第一所私立艺术教育学堂,是中国最早的三所艺术专科学校(北平艺专、杭州艺专、武昌艺专)之一,也是中国近、现代高等美术教育的发源地之一。</p><p>(图片与资料来自网络)</p> <p>1960年我和妹妹沙丽穿着妈妈亲手做的衣服。</p> <p>妈妈画作选</p> <p>《红衣少年》70岁时画,说画中的少年像她的外孙东东。</p> <p>70岁时为孙女萧萧画像</p> <p>《贵妇与狗》71岁画</p> <p>《贵妇与狗》局部</p> <p>72岁临摹外国油画</p> <p>75岁画《小天使》</p> <p>78岁画虎</p> <p>80岁画自家的花瓶与花</p> <p>80岁画幺女沙茜</p> <p>80岁画长女沙燕</p> <p>2007丁亥年妈妈83岁为社区美术馆的书画展创作国画《青松品质 红梅品格》。此画长1.5米,敬爱的周总理英姿挺拔,和蔼可亲,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90岁为重外孙画油画《豆豆和爷爷奶奶》</p> <p>93岁画《小男孩》</p> <p>2017年端午节,94岁的妈妈站在她刚完成的油画旁</p> <p>用画作赞扬中国女排精神</p> <p>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在世界杯、世锦赛、奥运会三大排球巅峰赛事上,连续夺得了5个冠军,创造了中国体育史上最为辉煌的“五连冠”。时任中国女排主教练的张蓉芳1986年率领中国女排在第十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中荣获冠军,她被本届锦标赛评为最佳教练员。</p><p>这幅油画是我老妈当年根据画报上的一张获奖照片所画。</p> <p>用画作赞扬中国女排精神</p><p>——献给亲爱的妈妈</p><p>2019.1.5</p><p> </p><p>九六寿龄柏色苍,</p><p>亲情陪伴享安康。</p><p>女排问鼎五连冠,</p><p>故纸藏画一大张。</p><p>拼搏精神诚可贵,</p><p>复兴伟业待弘扬。</p><p>敝帚自珍无价宝,</p><p>留作家教励儿郎。</p> <p>妈妈用心作画,并处处留心学习。在二中任教美术课的两年中,一位学生的父亲是画家,曾毕业于武昌艺专,那时恽老师(妈妈如此称呼他)在十中任教,妈妈几次登门,虚心求教。</p><p>2000年前后,在社区广厦美术馆画展期间,妈妈认识了一位海洋画家徐生华,非常欣赏他的画,结成忘年之交,数次通信往来。我曾把妈妈写的一封信的草稿文字(未见落款)输入电脑留存了下来:</p> <p>徐老师:</p><p>我庆幸自己在耄耋之年结识了一位对海洋画有很深造诣和成就的青年画家,这是我一生中难得遇到的一件不平常而且极为愉快的事。</p><p>通过与你几次时间不长的接触交谈,我认为你是位敦厚朴实、平易近人的画家,令人敬佩!</p><p>每次当我看到你一幅幅千姿百态各有特色的画卷时,总不禁神往,不禁浮想联翩。</p><p>瞧那碧海青天,水波不兴,宁静的岛湾边停泊着几只待发的渔舟,活泼的海鸥在天空自由飞翔,这景色多令人心旷神怡!再瞧那波涛汹涌、浪花击石的画面,使人仿佛听见节奏均匀的涛声,听到海风在呼啸,海鸥在欢唱;还有那在浪尖上奋进的小舟,不畏艰险,勇往直前,表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再看那诡遹多变的礁石,有的象一只巨兽雄踞在海上,镇守着祖国的海疆;有的象一尊大佛,端坐在水中,环视着四周的景色,赞叹海洋的浩淼无际。</p><p>我在想,画中展现如此壮阔的景象与清逸脱俗的意境,固然来自大自然,来自画家巧夺天工的大手笔,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来自画家宽阔的胸怀,高尚的情操,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还有奋发向上、积极乐观的精神……总之,是画家的精、气、神融进了他自己的作品中,因而产生巨大的艺术魅力。</p><p>我亲眼见到你作画时那娴熟的手法,下笔如行云流水,足见你功力的深厚,这是你多年在纸上辛勤耕耘的结果。戏曲界有句行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把它改为“纸上一分钟,笔下十年功”来比喻你作画,应不为过吧!你在一张画卷上题道:“涛从腕下生,浪自笔端涌”,这正是你自己作画时的写照。</p><p>上面我说了许多外行话,不知对不对?那确实是我心中真实的感受和对你作品的粗浅理解。</p><p>有一件事我没来得及告诉你,现在向你一表。我自小喜欢画画,小学时最爱上美术课,中学时期常为班上的墙报画刊头。高中毕业后我考入武昌艺专(武昌美专,解放后并入武汉艺术学院)学习西画一年整,后因故辍学,从此与美术分了手。我从事语文教学二十多年,直至退休。花甲之年为了弥补数十年的“未了情”,我又开始习画。本想把我的拙作拿几张请你指教,但总觉“丑媳妇难以见公婆”。你说要送我一张画,真使我高兴不已,感到非常荣幸,只是想:我将何以为报?</p> <p>2016.5.31 上午10时,在天福园小区的广场上举行“第五届南京市社区美术节”开幕式。92岁的老妈作为年龄最长的参展者应邀在开幕式上发言,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p> <p>2016.5.31 第五届南京市社区美术节开幕式上妈妈发言</p> <p>妈妈站在她此次参展的国画前</p> <p>当天接受《南京晨报》记者的采访</p> <p>《南京晨报》记者采访后报道</p> <p><br></p><p>戏迷画痴恋夕阳</p><p>——女儿写给妈妈的诗</p><p>2014.12.16 </p><p> </p><p>家风熏陶雀巢暖,</p><p>才女誉词不敢当。</p><p>若论天赋与修养,</p><p>要数老妈艺高强。</p><p> </p><p>执教国文廿余载,</p><p>养育儿女半生忙。</p><p>待到花甲退休日,</p><p>少时两梦重启航。</p><p> </p><p>京剧梅派为最爱,</p><p>且听且哼且吟唱。</p><p>七十登台折子戏,</p><p>身轻如燕音绕梁。</p><p> </p><p>涂彩抹墨笔不辍,</p><p>岁月悠悠兴致长。</p><p>丹青不知老将至,</p><p>戏迷画痴恋夕阳。</p><p> </p><p>感谢同学和朋友赠诗:</p><p> </p><p>孝顺女儿陶沙燕,</p><p>伺奉老母在床前。 </p><p>涮洗浆汤寻常事,</p><p>更有好诗动人颜。</p><p>(景泰来)</p><p> </p><p>母女皆为才女范,</p><p>琴棋书画令人羡。</p><p>祝愿老人更长寿,</p><p>丹青国粹永相伴。</p><p>(董继坤)</p><p><br></p><p>老来乐</p><p>七十登台折子戏,</p><p>八十油画进展厅。</p><p>岁月悠悠不服老,</p><p>吟曲作画最颐心。</p><p>(孟庆宏)</p><p> </p> <p>感谢南师附中初中同窗梁东黎教授手书赠诗一首:</p> <p>本篇结束语</p><p><br></p><p>亲爱的老妈妈去年年底重病后半身瘫痪,现住在有医护条件的老年康复护理院,目前状况平稳。</p><p>衷心祝愿妈妈平平安安地度过每一天。</p> <p>2020.6.26 补记:</p><p>妈妈住进老年康复护理院已半年有余。目前身体各项机能逐步衰退,反复发生肺部感染症状。6月21日,医生发出病危通知书。6月23日是妈妈病情最危重的一天,我们和小辈日夜守护在妈妈身边。在各种消炎药物的治疗和白蛋白的营养维持下,妈妈顽强地挺过来了。虽然意识不清,听力几乎丧失殆尽,妈妈似乎感应到了我们对她的呼唤,她不舍得离开我们,任凭病痛的折磨,妈妈还在!今年的端午节,妈妈还陪伴着我们!</p><p>今晨,看到我的歌友诵友张惠俊昨晚发来的《美篇》读后感言,我的眼眶湿润了,妈妈,你读一读,这是献给你的:</p><p>端午节的今天,我前往城南大明路航天集团宿舍区陪伴85岁的老母亲。</p><p>闲暇之余,有幸拜读了您介绍自己近百岁之龄的老母亲生动感人的文章,老人家这一生的生活情景在您优美的文笔中徐徐展开,如诗如画,如歌如颂一幕幕的浮现在我的眼帘……从中深深</p><p>感受到你对老母亲的绵绵至爱亲情,润湿了我的双眼,打动了我的心灵……老妈妈近世纪的一生,是堪称完美的一生!平凡的生活中有自己痴迷的阳春白雪般的爱好与专长,有自己为之努力奉献毕生的教育事业。她将寻常百姓的生活过得多姿多彩,有滋有味。这真是:</p><p>腹有诗书气自华</p><p>才情横溢人优雅</p><p>京剧绘画伴一生</p><p>悠悠岁月尽芳华</p><p>亲爰的老妈妈就是我们学习的标竿和榜样。</p><p>她的生命之花如此绚丽璀璨也是我此生追逐的梦想……</p><p>惠俊在此:诚祝敬爱的老人家生活快乐,健康长寿!</p><p>诚祝陶老师-我心中永远的良师益姐-生活幸福,顺意安康,开心快乐每一天![拥抱][拥抱][玫瑰][玫瑰][玫瑰][玫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