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成化 卵白釉 釉里红三鱼杯 老化痕迹 显微观察

微 笑

<p> 明代釉里红是在元代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工艺和青花一样,但色料则是采用了铜的氧化物作着色剂,将画瓷的画料配好以后施画在胎上,罩上透明的白釉,入窑后,以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成品红色鲜艳,白釉滋润,红白相映。本品所绘的红鳜鱼正如唐代诗人张志和在《渔歌子》中所描绘的那样:"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元代的青花、明代的釉里红器物多用鳜鱼作装饰,但这件成化杯上的三条釉里红鳜鱼只是一个剪影,它们在凝厚的釉层中,沿杯壁首尾相随,极为可爱。杯底书有青花双圈"大明成化年制"款识。</p> <p> 笔者运用国家、国家文物局认可,国家正在制订的(国家古瓷器老化痕迹鉴定标准)和国家公安部痕迹鉴定中心的研究成果(即古瓷器老化痕迹鉴定方法),相关详细资料可在网上查询。这一成果在目前出现的古陶瓷科鉴种类中是唯一通过国家部级验收的。老化痕迹显微观察,使用工具是500~1000倍电子显微镜。</p><p><br></p><p> 需要说明的是:</p><p><br></p><p><br></p><p><br></p><p> 1、使用电子显微镜进行微观观察,和传统的目测鉴定并不矛盾,而是肉眼视力的科技延伸,两种方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p><p><br></p><p><br></p><p><br></p><p> 2、近10年来,经过对不同窑口、不同品种、不同时期的几万件瓷器进行显微观察,在国家公安部痕迹鉴定中心的研究成果(确定了十种老化痕迹的鉴定方法:一,腐蚀线;二,几何图形;三,腐蚀的坑点;四,腐蚀斑块;五,局部釉面脱落;六,变色气泡;七,破口气泡;八,腐蚀网纹;九,胎体析盐;十,釉面混融。)的基础上,又发现了五种有规律性的老化痕迹。比如釉面内部的蛤蜊光,有些古瓷器,外表没有蛤蜊光出现,但是釉内金属分子的聚集处,确是蛤蜊光生动自然,绚丽夺目。</p><p><br></p><p><br></p><p><br></p><p> 3、就如,很难把世界上所用的疾病都出现在一个人身上。诚然,瓷器老化也是一样,不太可能把所有的老化特征,都出现在一件瓷器上!一般情况下,一件瓷器有几种老化痕迹,就能说明问题了!</p><p><br></p><p><br></p><p><br></p><p> 4、把传统目测方法和科技设备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用老化痕迹判断新老,用传统目测方法综合断代。</p><p><br></p><p><br></p><p><br></p><p> 下面是瓷器多角度照片</p> <p>  下面是变色气泡和破泡,破泡里面有臭干黑</p> <p>  下面是腐蚀形成的腐蚀坑点和斑痕</p> <p>  下面是釉内黄金般光泽</p> <p>  下面是底部和口沿处,侵蚀痕迹陈旧,红石火自然</p> <p> 釉里红内部的气泡破损痕迹,陈旧自然</p> <p>  陈旧痕迹中,有淡淡的蛤蜊光出现</p> <p>  通过对上面图片的观察,这些丰富自然的老化痕迹,是新瓷器无法仿制的。</p><p> 综合分析如下:</p><p> </p><p> 这对明代 成化 卵白釉 釉里红 三鱼杯 ,高4.7公分,口径8公分,底足直径3公分。重32克、33克。胎体白润,光泽柔和,抚摸如玉。胎厚不足1毫米,晶莹剔透。杯子外侧有三条红鱼,抚摸有凸出感。器型规正,小巧玲珑。迎光视看有朦胧感。</p><p> 内部历史侵蚀痕迹丰富, 有死亡气泡和破泡,破泡里面有臭干黑; 釉里红里面有黄金般光泽;擦拭痕迹陈旧自然;有腐蚀形成的腐蚀线、腐蚀坑点和痕迹;在陈旧的痕迹里面,蛤琍光生动自然。 底部有青花“ 大明成化年制”官窑款。 </p><p><br></p><p><br></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