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透析患者安全,我们要做不倒翁

🌻

跌倒的概念 <p>  跌倒是一种突发的、不由自主的体位改变,导致摔倒在较低的物体(如地板、地面)上,不包括由于瘫痪、癫痫发作或外界暴力引起的摔倒。</p><p> 跌倒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D)中存在的常见问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然而研究者对跌倒的关注多集中在住院患者,忽视了居家防范的干预策略。</p> 跌倒后的受伤情况 <p>例如:肌肉软组织挫伤、皮肤软组织擦伤、牙齿脱落、骨折或骨裂、死亡等。较常见的受伤部位有:腿部、骶尾部、头面部、足部、上肢、髋部、腰椎等。</p> MHD患者跌倒发生的原因分析 <p><br></p><p> 根据相关文献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透析年限、透析中低血压、血红蛋白均为MHD患者跌倒的独立影响因素。跌倒的场所主要分布在:马路、家中地面、卫生间、交通工具、楼梯、山上等。</p><p> 1.为了进行规律透析治疗,MHD患者需要长期往返医院,不因季节和天气变化而中断,外出次数多为马路跌倒创造了客观条件;</p><p>2.透析中低血压的临床表现有抽筋、眩晕、疲乏、胃肠道不适,严重者导致意识散失,易导致跌倒。透析结束后如有身体不适,更易发生跌倒;</p><p>3.患者在家中处于放松状态,易忽略日常安全隐患,家属、照顾者疏忽大意也可能是患者跌倒的原因。卫生间跌倒主要包括两方面原因,地面湿滑和蹲起/坐起体位变换时的体位性低血压;</p><p>4.肾性贫血是MHD患者普遍存在,主要表现是血红蛋白水平的降低。贫血患者往往伴有乏力、厌食、疲劳、头晕等症状,血红蛋白越低,越容易发生跌倒。</p> 预防跌倒的干预措施 <p>根据MHD患者跌倒特征改良环境、关注跌倒好发场所和时机,建议如下:</p><p>1.避免“湿”、“梯”、“乱”。保持环境宽敞明亮,地面平坦干燥。尽量避开楼梯和高低差的地方。保持居住环境的物品整洁,规避跌倒风险;</p><p>2.在日常透析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关注透析中低血压,防止超滤过多。透析结束后,患者稍作休息,下床时应动作缓慢,做到三个30秒(平躺30秒、坐30秒、站30秒);</p><p>3.关注患者的转移过程,如床—地面,轮椅—地面—体重称等。轮椅使用的注意事项:使用轮椅前先要检查是否完好,刹车性能,轮胎有没有气,有无束缚带。上轮椅时把双侧刹车拉上,把脚踏板立起,协助患者坐正靠椅背,系好束缚带,拉开刹车缓慢推送。下坡时,倒推轮椅使患者和照顾者面对面,减速通行;</p><p>4.对于贫血患者,一方面要配合医生做好规范的贫血管理,合理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指导多食含铁、叶酸丰富的食物。另一方面重视贫血症状,加强安全防护。</p> “站稳立场”四项原则 <p>第一、慢半拍。即改变体位时不能太猛、太快。(醒后30秒再起床,起床后坐30秒再站立,站立后30秒无头晕不适再行走,预防跌倒的发生。)</p><p><br></p><p>第二、走平路。最好在平路上锻炼,并且要选择平整的路面。不要在天不亮时锻炼,不要去不熟悉的地方,不要登高取物。</p><p><br></p><p>第三、择良辰。糖尿病患者,为了避免低血糖,最好在餐后活动,感觉十分疲乏时就暂停锻炼。当出现一过性的眼前黑蒙,一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时,极可能是一过性脑供血不足,此时应立即就地坐卧,以防跌倒,必要时去医院检查和治疗。</p><p><br></p><p>第四、有伙伴。锻炼时不要一个人去,当感觉头晕目眩、站立不稳时,旁边如果有人扶一把,能平好地防止跌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