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初夏正当时,桃李竞争艳。为进一步提高我市音乐教师专业素养,充分展示教师教学个性与教学风格,6月11日,在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江南校区举行了义乌市小学音乐教师第三次网络教研——小学高段音乐课堂“元素性—智能化”研训活动。在教研室楼其冬老师的引领下,扎实开展线上教学和线上研讨活动,教研之花伴着初夏的暖阳,悄然绽放。</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各位老师,大家早上好!”一声亲切的问候打开了今天教研活动的大门,全市音乐老师在主持人的召唤声中相约线上,共赴这场学习与交流的盛会。本次活动由实验小学吴菲菲老师主持,紧紧围绕主题“元素性——智能化”开展研讨。活动当天,当打开摄像头看见一张张熟悉的笑脸,那是音乐老师特有的阳光、自信的脸庞,我们感恩在专业成长路上一起携手同行,一路彼此相伴。</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 立足课堂 教学引领</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课堂观摩环节,老师们认真观看了四位老师精心准备的录播课,收获满满。</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一节是由艺术学校何月老师执教的唱歌课《DO RE MI》。以玛利亚老师和孩子的故事作为主线,贯穿整堂课,让音乐课变得更生动有趣,仿佛把音乐电影搬进了课堂,老师和学生就是这部电影的主人公,身临其境。何老师利用视听结合,声像一体的现代教育技术,为孩子们创设了愉悦的学习环境,通过智能化软件用五线谱将旋律的行进方向直观地展示在了学生面前。根据六年级学生爱玩好动的心理特点,设计了指挥棒的游戏进行师生互动,提高了课堂效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音乐课堂焕发出蓬勃的生机。</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二节是由青口小学黄筱婷老师带来的欣赏课《海德薇格主题》,以电影配乐为本课主线,首先观看电影片段,感受有声无声两种视频的不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究乐曲的积极性。整堂课围绕力度、节拍、节奏等音乐要素展开,带领学生探究魔法世界的神秘莫测,运用希沃白板制作成精美课件,用魔法棒牵引学生找出正确答案,仿佛把梦想照进现实,孩子们跃跃欲试,黄老师采用这种体验式教学活动,使教学效果达到极致,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三节是由稠城一校教育集团朱昱雯老师执教的唱歌课《地球是个美丽的圆》。教学设计从课题出发,以多元化音乐教学为核心,注重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与体验,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朱老师用三位不同肤色的小朋友为引子,演唱出不同风格的音乐,再将特有的音乐元素融入歌曲中。来自印第安的小朋友改变了歌曲的速度和重音节奏,来自美洲的小朋友带来的是慢摇风的音乐,最后一位非洲的小朋友则带来原生态的律动,将歌曲难度升级,载歌载舞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课堂教学层层递进,带领着学生进入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课堂教学更加鲜活。</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最后一堂课是由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丁敏玲老师带来的欣赏课《阿细跳月》。丁老师从动、听、唱、演几个板块展开教学。首先以听觉为先,动觉参与,视觉辅助,带领学生体验旋律的特点。为了让学生更直观感受混合拍子,她用纱巾当火把,体验音乐强弱变化规律。通过动静结合、游戏的方式来聆听,引导学生用动作模仿乐器演奏来分辨乐曲中不同乐器。整节课最大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span></p> <p> <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反思点评 思维碰撞</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首先,四位上课教师分别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了自我反思,大家在研讨中碰撞智慧,在交流中更新教学理念。一个人走,固然走得快,但我们选择一群人一起走,走得更远。参与本次线上研讨的老师们,在各联盟大组长的带领下,围绕着“高段学生智能化教学有哪些策略与方法”这一主题,从各个角度进行多维度评课,各抒己见,热情高涨,思维的火花在激烈地碰撞着,学习氛围浓厚热烈。</span></p><p><br></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接着是义乌市学科带头人于巧老师的精彩讲座——《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于老师从一幅丰子恺先生的教育漫画引出了今天的主题,并通过动作创编、节奏创编、旋律创编、故事创编四大板块、十二个教学案例分享了教学经验。生动的案例,朴实的语言,深入浅出,层层推进。既紧密联系教学实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又有很高的理论层次和艺术性,为我们今后的创编教学指明了方向。</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最后,小学音乐教研员楼其冬老师进行发言总结。楼老师指出:高段学生的智能化教学主要包含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有效应用、人工智能化软件的采集运用,即用更高级的游戏性思维来推动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目的是可以多维地发散学生的音乐应用思维。楼老师又进一步阐述了具体的策略和方法:一、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要娴熟。这是作为现代教师的基本要求、保底的能力。二、外面世界的门道要摸清。去找一找、玩一玩课外有多少的音乐应用软件和app之类的电子操手。三、各学科在这个领域的操作手法要借鉴。我们不能只站在音乐学科的小山头,捧着脑袋做穷极的思考和想象。教学技术的应用上可以借力打力,应用方法的操作上同样应该吸收他人的经验来武装自己、强大自己。要敢于突破,敢于尝试,不断开辟音乐教育教研新领地。</span></p> <p><br></p><p> <span style="font-size: 20px;">通过此次的网络教研活动,为教师搭建了教学实践与共同成长的平台,老师们在云端学习交流、探讨分享,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同时,激发了老师们个人成长与发展的内驱力,各校老师将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音乐教育工作中去。与梦同行,不负韶华。</span></p><p><br></p><p><br></p><p>【实验联盟】</p><p>文字:朱 宪</p><p>图片:陈余文</p><p>编辑:严 娟</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