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河岸边:第一集

余人@北京

<p>  母亲出生在江西省新余县南门巷,她是在1943年农历九月出生的,所以母亲曾用名“九莲”。母亲本来是家中老二,可是因为姐姐去世的早,所以又成了老大。在她后面,还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p><p> 那时候新余县还处于抗战时期,日本鬼子竟然也来过这个小城,不过那时候日本鬼子已经处于强弩之末,已是惶惶不可终日,逃到新余来只是逃窜路过而已,没有发生大规模战斗。</p><p> 新余这个小城太小了,人口只有十几万。而南门巷,可是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巷子是青条石铺设的,在雨中泛着青光,就像是戴望舒的雨巷一样,行人撑着五颜六色的雨伞,在巷子里或紧或慢地走着,或是走亲访友,或是去码头乘船远行,或者只是彷徨又彷徨!</p><p> 巷子的尽头,连着袁河的码头。在交通工具匮乏的时代,新余的老百姓大多通过南门巷,再从码头乘船前往外面的世界。但那时候的世界很小,没什么人想出去看看,只是在人来人往中,上演着不少悲欢离合的故事。</p><p> 袁河,是新余人民的母亲河。又称芦水,发源于江西省武功山,全长110多公里,流域面积约776平方公里。经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向东奔流,流经宜春、分宜、新余,樟树市昌傅镇,新干县三湖镇,最后在樟树市区注入赣江,为赣江水系。</p><p> 春天,在南门巷码头岸边,可以看对岸三角洲上垂柳依依,绿意朦胧,袁河水从远处的烟波浩渺中奔流而来,顿生壮阔之美。风平浪静的时候,让人感觉春风浩荡,心旷神怡。但是一到汛期,河水迅速上涨,淹没岸边所有的庄稼和房屋,河水泛着漩涡,夹杂着顺流而下的各种草木枯枝,甚至还有死猪死鸡,袁河变得非常浑浊狰狞。</p><p> 听外婆说过,我外公水性很好,经常畅游袁河,而且还有一个传说,在袁河岸边的魁星阁下,有一个岩洞淹没在袁河水中,我外公曾经游进去探过险,不知道是否发现过什么?后来再没有人去考证过。</p><p> 外公是当时新余县城有名的木匠,巷子里很多房子都是他亲手建造的,非常结实。巷子两旁的老房子,瓦是灰黑色的,屋顶还有几块明瓦,一束束光柱从中穿透下来,把本来就不太敞亮的房间照亮。这些房子的墙是木板墙,是活动的,可以拆下来开店铺。因为自古以来,南门巷就是新余这个小城的交通要道,所以这里的商业比较发达,非常热闹。</p><p> 南门巷上住着很多户人家,一代代下来估计有百年以上的邻里史了,每家每户都很熟悉。住在外婆对面的扯西大娘,胖胖的身材,说话大嗓门,但是传起闲话来却是咬耳朵根子小心翼翼。隔壁的胡才大爷,穿着灰色的褂子,梳着小分头,浑身上下整洁利落,永远都是很精明强干的样子。他就在家门口摆摊算卦,似乎算得还是比较准吧,经过的路人还真有不少光顾他的摊子。在解放前,胡才赚了一些钱,不知道何种原因,竟然一辈子没有结婚。解放后不让算命了,胡才也就没什么可干的职业了,只好吃老本,日子过得不好也不坏。他对邻居的孩子们倒十分友善,孩子们也经常到他家玩,听他讲过去的故事,讲到得意的时候,他拿出几个私藏的袁大头,在孩子们面前一个个吹一下,放到孩子们耳边听回声,引得孩子们一阵阵惊呼。在外婆家斜对过,是一栋三层的小洋楼,红砖洋瓦,在这一片青瓦木墙的老房子中间显得鹤立鸡群。听外婆讲过,这家人受过教育,比较有钱,一般也不跟周围邻居打交道,但无人知晓他们为什么住在南门巷。</p><p> 经常有走街串巷的盲人来南门巷表演节目,土话叫做“瞎子戏”。每当他到来,巷子里的人们就会围拢过来,听他拉着二胡,摇头晃脑唱戏。外婆是文盲,“瞎子戏”是她最爱,听到动情处竟然会流下泪来。母亲的童年就是在这条巷子度过的,虽然生逢乱世,但是靠外公的木匠手艺,不仅建造了自己家住的房子,还建了别的房子用来出租,一家六口人的生活还过得下去。</p><p> 天有不测风云,到了1959年,外公因病突然去世了,这一下,母亲一家的天塌了!</p><p> 外婆年过半百,没有收入。母亲15岁,还在读书,最小的弟弟才6岁。在外公出殡当天,南门巷的邻居们一起帮忙把外公安葬了。大家议论纷纷,这家人以后怎么过日子啊?人们可怜母亲一家,但又不知道怎么帮助他们渡过难关。</p><p> 外婆是一位非常坚强的女人,外公去世后,她没有再流眼泪,也没有向别人乞求任何帮助,而是坚强地把这个家独自撑了起来。而母亲,因为是老大,就帮助外婆承担起了家庭的重任。</p><p> 由于整个国家经济困难,外婆家几乎断掉了经济来源。但是母亲和外婆一起,想尽一切办法维持这个家。没有钱买菜,就自己开荒种点菜,或者到菜市场捡别人不要的剩菜;没有柴火烧,就到袁河边上木排上削树皮晒干烧;没有衣服穿,就互相换着穿,大的穿不了给小的穿;没有零钱用,就出去做些力所能及的小工,赚点零钱用。生活就这样艰难地维持下来。</p><p> 1960年夏天,母亲初中毕业了。虽然家务繁忙,但是母亲的学习成绩非常好,连班主任都认为母亲是读大学的好苗子,应该接着读高中。但是母亲没有接受班主任好心的规劝,放弃了高中的学习,毅然报考了江西水产学校这所中专,因为当时国家水产人才急缺,所以这所学校是免费供读的,母亲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这所学校。</p><p> 虽然家里非常困难,但是外婆非常支持孩子们读书,因为她在旧社会没有接受任何教育,是文盲,她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也和自己一样,没有知识,没有工作。</p><p> 在离开家的前一天晚上,外婆帮着母亲收拾行李。其实哪有什么行李啊,就是外公早年做的一个破木箱,装了几件打满补丁的换洗衣服。母亲看着外婆日益苍老的样子,心里非常难受。但是外婆坚毅的目光,又让母亲充满了力量。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找到一份好工作,来改善家里的生活。</p><p> 弟弟妹妹们看着姐姐要去很远的地方上学,非常佩服又非常舍不得。母亲嘱咐大弟:“一定要好好听母亲的话,帮助母亲照顾好弟弟妹妹。”大弟懂事地点点头,跟姐说:“放心吧姐,我也12岁了,会照顾好家的。”</p><p> 和外婆、弟弟妹妹依依惜别后,母亲踏上了外出求学的路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