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第一章 戈壁青春

chjzh 陈

<p class="ql-block">  此文献给为祖国屯垦戍边做出伟大贡献的“支边青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到边疆去</p> <p>   </p><p> 六十年代中期那是个火红的时代,到处充满了生机和活力。65年8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武汉招生。当时广播电台、报纸上都是兵团招生的有关报导,街头巷尾都时时听到“送你一束沙枣花”、“到农村去、到边疆”的歌曲,特别是“送你一束沙枣花”渐渐熟悉的这首歌,对新疆这片神奇的土地憧憬有一种莫名的向往,沙枣花歌曲的旋律触动了我的心灵,心是激动的,闭着眼睛眼前浮现出一连串的画面:八月的新疆,天山、草原到处飘着沙枣花香,一碧千里的大草原,一群群牛、羊正在作云儿似的漫游,无论走到那儿!都象给无边的绿地毯绣上白色或黑、白二色相间的朵朵大花。我骑在一匹骏马上在海一样宽阔的草原上飞奔。</p><p> 这美妙旋律的画面如流水般缓滤过我的心田,我的思绪也随这般溪水去了远方。</p><p> 诗歌般的黄色的军装,从小对军人一种强烈向往或爱戴的感情的“军人情节”,二方面原因促使我积极报告参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寓兵于农、屯垦戍边”的建设。</p> <p>'</p> <p>  乘坐了七天八夜的绿皮火車专列跑完3615公里的铁路里程,65年9月11号清晨武汉“支边青年”顺利安全的到达鸟鲁木齐。武昌区132名“支边青年”又经过249公里大卡車的路程,分配到新疆建设兵团农八师一五O农场,我们成为一名“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军垦战士。”</p> <p> 我们在团部招待所学习、休息了二天,九月十四号132名“武汉支边青年”分到团下所属的连队劳动。武汉市二十二中学与四十六中学三十七名男、女同学分到了九连。</p><p> 连队派来了几挂马車来接我们,初次近距离接触马車感到很新奇! 马車结构非常简单,二个车轮,二根近六米长的粗圆木做的车身架,車架前马拉绳与马位处。来接我们的马車驾驶员身穿洗得发白旧軍装,风紧扣扣得整齐、威武雄壮、容光焕发,一看就知道是一名转业战士,拿着一杆马鞭站在马車前真是威武。马車前面的三匹马身子上下起伏,尾巴不停的上、下、左、右摆动,好有气势哟!长得都很漂亮,头抬得很高,它们有一对大得出奇的眼睛,四条腿粗粗的,十分匀称。身上很光滑,就像搽了油似的,油亮亮的。脖子上的毛一绺一绺,有顺序地垂挂下来,有的马一身枣红毛,有的马一身披黑鬃,还有一匹大白马。马车慢慢驶在团部的马路上,马蹄嘚嘚敲击着地面,溅起阵阵沙雾,马蹄急踏,鼻中打出一个响啼,喷出一口白气,发出老长的嘶鸣。坐在马車上的感受很新鲜!飘飘荡荡 、摇摇愰愰象神仙,是在城市里体会不到的另一翻情趣 。马車驶出了团部,经过支渠上的桥穿过一片榆树林,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大片,令人眩晕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是半尺多深的浮土路,绿的呢,是土路两边的林带和条田的庄稼。</p> <p> 走近林条,看到前面远远有一排、排,不!或者甚至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杨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美而高。绿菌菌如一道绿色的长城。为条田的庄稼遮风挡沙。</p><p> 林条旁是一块、块面积近千亩的条田,有的条田种植的玉来,只见地里的玉米长得个儿大粒儿多,好像一个个害羞的少女,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只露出金色的发丝在风中飘荡。</p><p> 走近种植棉花的条田,放眼望去,尽是白花花的棉花朵和粗壮有劲的棉花杆,大片大片的棉花像是都穿上了雪白雪白的棉袄,个个竞相开放,争奇斗艳。</p><p> “驾、驾!”听到驾驶员的喊声,同时听到驾驶员甩鞭子“啪、啪!”的响声,马車在两条林条中的浮土路上,加快了节奏向前行驶,马車后杨卷起一片灰尘,向马車上反扑而来,避之恐不及,洒向坐在马車上人的全身。</p><p> 马車车轮碾压浮土路,在绿色的海洋中穿梭,不大一会儿,到了九连连部。下車后,我们每个人浑身是灰尘,只有眼晴在动。指导员与几位老同志招呼我们做基本的刷洗卫生。给我们分配了宿舍。</p> <p> 宿舍是一排排泥巴和着麦草做的房子,站房内地面看屋顶,屋顶上铺的树枝,盖着厚厚的一层沙土,新疆雨量少而小,微微小雨穿不透沙土,厚厚的沙土如一床大棉被盖在屋顶上,就是零下30度也能为房屋里保温,起到了房屋冬暖夏凉的效果。</p><p> 一间房睡五至六人,床是用现砍的树干做床脚、床架,上面扎的树枝条,铺些麦草。把棉絮铺在上面就成了我们的床,我们睡在上面不敢大翻身,怕把床弄跨了。后来,有的战友睡到半夜里,床还真的跨了。</p><p> 晚饭,这是到连队第一歺饭,也是欢迎我们的招待歺,用一个、个脸盆装的菜,每个脸盆里装有茄子、长豆角、笋瓜,菜里有一点肥肉块。进夕地方按排在兰球场上,菜盆放在地上,有的人站着,有的人蹲着围着装菜的脸盆一圈,拿着玉米发糕吃了起来。饮食质量与武汉不能任比,</p><p> 晚饭后不久,响起了军号声,连队专门召开迎接我们的欢迎大会。</p><p> 会前, 首先是程乐冉指导员起头领唱,指挥全连同志们合唱:“团结就是力量”,歌声洪亮让人激动。接着是穿着整齐威武灰色值班战士服(兵团值班人员的一种服装)全体值班战士起立,给会场连队全体人员敬礼!指挥者声音洪亮、战士一触即发,唱了“我是一个兵,” “打鞭归来”。接着:指挥者与战士一唱一和,挑战我们青年班,(指挥)喊:青年班,新战友!,(大家合):欢迎唱支歌!(指挥):革命歌曲多又多,(大家合):你们唱哪!我们学!这种拉歌的场面令人激情澎湃。关健时刻,支边战友万人祥欣然起身领唱指挥,青年班唱了“到农村去,到边疆去”,“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的歌曲,唱完获得雷敏般的掌声,由此开始了此起彼伏会前拉歌赛。令会场充满着严肃活泼、紧张热烈的气氛。接着指导员讲话:大概意思欢迎武汉支边青年的到来,勉励支边青年好好工作。支边战友罗秀凤代表支边青年表了决心。兵团农场连队拉歌的画面,那排山倒海的气势、激情澎湃的场景,现在想起仍让人热血沸腾。这是我们到连队的第一天经历,今后就是类似的每一天,兵团农场的风景很美,但很艰苦。留点笔墨文字,纪念时代的一粒灰尘,落在我们这群“支边青年”的头上的印记。</p><p> 一九 六五年九月,分到一五0团九連的武汉支边人员名单:</p><p> 马盛明 刘炳洪 柳祖荣 周文宜</p><p> 万人祥 吴汉荣 陈冀洲</p><p> 赵友娟 刘三艳 罗守敬 杨业秀</p><p> 李三友 吴兰媛 李国勋 管春香</p><p> 沙啸琴 王彩云 何家敦</p><p> 张上九 李 栋 胡炎生 姜志谨</p><p> 朱和平 肖修元 孙晓澄 张桂堂</p><p> 王月明 郑剑磐 杨世训 夏德川</p><p> 郁陵美 沈兰珍 刘维莉 罗晓铃</p><p> 沈庆芬 罗秀凤 陈明新</p><p> </p><p> 闲笔 2020、4、6</p> <p class="ql-block"> 二、快乐与苦难</p> <p>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记忆,一代人有一代人时代的烙印。当过兵团的军垦战士的经历令我终身难忘,兵团土地上不仅浸泡过我们的汗水,洛印了我们的奋斗和追求留下的快乐与苦难。</p><p> 冬天,风雪戈壁。连队拖沙改良条田土壤是一件艰苦农活,条田里积了尺把深雪无路可走,一人一車从条田边沙丘上往車上装着沙土,架子車上的沙土大约半吨的样子越过沟沟坎坎靠人拖着架子車随着用身体淌出的路上行走。劳动强度大,身上的内衣内裤都湿透了,有时棉衣的后背还热气直冒。口中呼出的热气与寒气的作用下,男生的胡子眉毛都变成白色,女生变成白毛女。午饭时,在沙丘边烧着梭梭柴火堆,大伙围着火堆吃冰冷的馍馍,馍馍夹着无油的土豆丝或者包菜,胸前当面火烤得热呼呼,棉袄后背上却结了薄薄的冰。但是,大家仍然语笑喧哗、淡笑风声、欢歌笑语。</p><p> 农活中拾棉花也挺辛苦活。十月碧绿的棉花地成熟了棉花从壳里脱盈而出,雪白雪白的,就象天上的白云娃娃在棉花枝上歇脚,那些没有破壳的棉桃象橄榄挂在棉花技上。棉田似海,一块棉田近千亩。拾花时一人分几行,行很长望不到边。手指碰到棉花上的霜,冻得疼。早上拾了二、三个小时天才亮。长期弯着腰很难受,不能仲腰怕耽误时间影响拾花完不成任务。往往一天十几个小时下来腰都伸不直。晚上,天黑得看不见了才收工。</p><p> 吃完晚饭,连队有时还要开大会,会前,最精彩的节目,班与班之间拉歌,……。大家情绪一浪高过一浪。有时班、组组织学习,学毛选,“斗私批修”、“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充满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个把月团部放映队来连队放一次电影,那是连队全体人员最高兴的大喜事。 </p><p> “苦乐自寻、哭笑由人。苦中作乐、乐从苦来。”“不知有吾身,其乐最为甚。”</p> <p class="ql-block">  左起一,战友王彩云、同学汤汇冰、老伴邱玉芹、战友尹散心、战友倪玉珍。</p> <p class="ql-block"> 远离故乡,离别父母,战友情是很深的,互相帮助,团结友爱。</p><p class="ql-block"> 农业连队农活重,粮食月定量男生42市斤,每歺半斤不到的馍馍,往往吃完饭后二个小时不到,肚子就饿了,前心贴后背,浑身无力。有时吃二个馍馍(200克/个)就觉得“幸福时光”。战友王彩云总是支援我馍票,别人支援一般的总是一、二张给玉米馍票,她给我总是五張五张的给我白面馍票,让我渡过很多次“幸福时光”。</p><p class="ql-block"> 我儿子二岁的时候,一次食堂里不知从哪里弄了一点大米熬大米粥,我的一份拿回家给儿子吃,儿子吃完后连碗都添了。我心里难受,听说王彩云回武汉探亲刚回来,决定去找王彩云要点大米,王彩云听说这种情况,把从万里之遥的家乡武汉,辛苦背回新疆的大米,倾其所有连米袋子一起都给我了。当时我很感动!至今仍还在感动!大儿子结婚时王彩云来我家送贺礼聚了一会,十多年来再未见面了,电话也打不通。夕阳里老战友多想再聚聚,叙一下战友情!</p><p class="ql-block">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愿此时的你、我,共享这份谈泊、宁静。我的战友何时才能再相聚!愿你一切安好、平安、幸福!</p><p class="ql-block"> 六七年年底我们从武汉回疆后不久,团校当老师的战友江铃和马名佩请肖修元、王月明到团校教学生跳“洗衣舞”,肖、王二位战友把我拉去做伴。团校到了开饭的时间江玲她们請我们吃饭,刚开始我们还有点假客气,后来时间长了,大家熟悉了,我们是不請自到,一到休息天,我们就去团校蹭饭吃。害得她们有时月底成“缺粮户”。单身时,她们曾多次帮我洗被子、棉衣。在异乡,我深深感受到了江铃、马名佩她们的大姐姐般的温暖。</p><p class="ql-block"> 2008年初,感谢杜喜平战友的信息,使我们相聚。遗憾,下半年江铃逝世,我们的还有好多话还设有讲完……。遥祝战友江铃:“在天堂里一切都好!”</p><p class="ql-block"> 离别和重蓬,我们涌起对友谊与生命的敬仰,仿佛一个转身,一圈接着一圈,连成生命的舞蹈,一个华丽的转身过后,我们是否还能相见!</p> <p>1969年初,作者与战友曹梅仙(左一),江玲(左二),马名佩(左三)在武汉探亲时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眼睛里的故事,全部都是幻觉。心灵的纪实络印设有痕迹。月光倾城,思念战友罗孝德。孝德兄与我是患难、莫逆之交 的朋友、亲如兄弟,七十年代初罗孝德从兵团一五O团农场调到河南开封工作,九十年代初去世。往往和你一同笑过的人,你可能把他忘掉,但是和你一同哭过的人,你却永远不忘。与你一起度过艰难岁月的朋友, 这样的朋友是人生中最值得珍重的财富。在蹉跎的岁月里,我与罗兄数年的交往心灵间的交流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罗兄是我前世的知己,今生的朋友,愿罗兄与我来世,还能成永远的知音。怀念逝去的战友!祝愿: 罗兄在天堂一切都好!</p> <p class="ql-block">  1969年初,作者与战友罗孝德(右)在武汉探亲时在青山红钢城的合影。</p> <p> 感谢:王彩云、江铃、马名佩、罗孝德等战友在我人生踫到困难的时,给我无私的帮助。珍惜身边每一份友谊,友谊如水、谈而长远!</p><p> 几十年来,生活好了。但我对食物仍保留着一种敬畏,我对吃没有要求,吃饱就行。仍然有“馍馍情节”,未退休时下班随便在街上买些老面馍挂在自行車把上带回,弄得小区的人问老伴,你爹爹是不是北方人?总看到他在买馍馍。馍馍买回来放在冰箱里,早晨拿出来一蒸,坐在沙发上慢慢品,品“馍馍情结”、享受“幸福时光”。再一次品出新疆的沙枣花的香味,回味蹉跎的岁月,回忆那挥支不去的战友情。</p><p> 戈壁滩上的青春蹉跎岁月,虽然苦,很艰辛,但我不后悔。人生有许多的坎,有这段岁月的洗礼,日后不再有“人生的至暗时刻”,即使不伟大,但,“干净的思想、干净的内心、干净的灵魂无畏”。向岁月致敬!我的岁月。</p> <p> 执笔于2020、6、12</p> <p> 三、沙枣花</p> <p> 悠悠岁月、时光飞逝,风风雨雨、暮暮朝朝古稀之年。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随着时间的流逝在脑海里没有留下什幺痕迹,唯有戈壁滩沙枣树上的沙枣花时而在我梦中浮现。</p><p><br></p><p> 西北边疆盐碱地上的沙枣树、棕色粗造形状弯曲树身上伸出象斜插弯曲无章枝条,树根须深深扎在盐碱地的深处,积蓄生长力量。</p><p><br></p><p> 五月,孱弱、寂寞一冬的沙枣树不与百花争妍。树枝上长满了呈矩圆状披针型的绿色叶子,枝条上挂满了一串串喇叭花状似的金灿灿的沙枣花,挤挤拥拥竟相争艳,一簇簇、一条条的沙枣树上的叶与花象一条条镶着金黄宝石的绿色飘带在戈壁滩上浮动,给戈壁大漠带来了春色。</p><p><br></p><p> 微风吹来,淡淡的沙枣花香飘十里,特别清新、沁人心脾、闭上眼睛深吸一口,仿佛要把这花香,永远留在记忆中!</p><p><br></p><p> 边疆的夏天过得特别快,夏天刚过,十月来了,塞外边疆霜降来得早,树上的沙枣是一场霜降一层蜜,沙枣逐渐退出了苦涩,慢慢地变甜。</p><p><br></p><p> 到了十一月,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沙枣树傲立风雪之中,在寒风中沙枣由黄色变成橙红色的果实硕硕挂在树枝上,把银白色的戈壁滩衬托得格外的美丽。这时,站在雪地上从沙枣树上摘一颗沙枣塞进嘴里,甘甜可口,令人久回味无穷。</p><p><br></p><p> 沙枣树的生命力极强,防风沙、耐盐碱、抗寒斗暑,有顽强的生命力,未开花时精心酝酿,储备生命与香气,盛开时,尽力释放自身的活力和香气,结出硕硕的果实。沙枣树的成长过程呈现了“谈然从容、静默处之。”</p><p><br></p><p> 六十年代:千千万万的支边青年把自已青春、美好年华献给了边疆,不正是如此吗!</p><p><br></p><p> 学笔于赴疆五十周年纪念</p> <p> 四、 戈壁滩上的学校</p> <p class="ql-block">   2016年8月我与老伴回到了阔别四十余年的第二故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150团农场。到农场后,我们住宿农场的宾馆。准备第二天去魂牵梦绕的工作数年二营学校。当晚,与宾馆服务员聊天得知2009年前后,农八师为了适应教育工作的需要,为教育均衡的发展,给农工子弟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学校“办大办强”。连队学校、营部学校撤并到团部学校,石河子建“高中城”成为整个农八师“航母学校”。</p><p class="ql-block"> 思念,是一种情节,二营学校藏着我最初的自已,最真实的回忆与味道以及最伊始的那段情感。</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很早我们就徒步来到二营部与九连处学校所在地,从学校院墙的缺口进入原二营学校校区。进入校园内,百感交集、恍如隔世,操场杂草丛生,到处脏乱哄哄,小教部、初中部的二长排教室经过岁月的洗礼脸上己刻出一条条深深的皱纹。白色的墙面早已发黄发黑,木制的门窗纹理清晣,岁月久远剥落皮层摸上去微有刺感。</p><p class="ql-block"> 荒凉弃用的校园有几分幽静,幽静中容易品味与流念的回忆,逝去岁月怎么找回?曾经七十年代二营学校的画面在回忆中象电影中镜头一样慢慢出来。</p><p class="ql-block"> 脑海里出来了一幅水彩画, 空旷、平整宽阔的操场,二长排整齐白色墙的教室。学校左边是果园,在十月,秋风吹过,一阵阵果香飘荡到教室。沁入我们的心肺,使我们心旷神怡。学校右边一片沙丘,沙丘上撒布着沙枣树,老师、学生们上学、放学经过时,沙枣花的香味扑鼻而来。一道从十连方向,三支干渠下来的二米余宽的支渠里的水,尤茹一道小溪流从学校教室后面而过。渠道旁的挺立高大的白杨树林带象一排排的整齐卫土,根深叶茂、郁郁葱葱,冬天,它用自已那粗壮的树枝为校区挡风沙雪霜,夏天,它那茂盛枝叶为教室遮住烈日暴晒,下课后,学生们在树阴撒满的校园里追逐、嘻戏……。教室对面远远一大土地是学校的学农基地,常年种植的包谷间种向日葵。朵朵向日葵迎着太阳,时代的大寨之花在校园盛开。</p><p class="ql-block"> 这时,寂静的校园,仿佛从右边,初中部那边突然传来杜志衡老师朗诵课文的声音,杜志衡老师面带微笑,时而低沉,时而高沉,语速时快而时缓、抑扬顿挫,杜老师朗读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雪,万里雪飘……。杜老师给初一的同学上语文课。</p><p class="ql-block"> 又好象听到左边,小学部音乐教室传来许冰老师优美、动听的歌声,……毛主席微笑走过来,山欢呼,水也笑……。徐老师在上音乐课,教学生唱歌。</p><p class="ql-block"> 校舍过去与现在是二道别样静立的风景,仿佛嗅校园里熟悉的味道,让我恍惚又回到了过去,似乎我从来没有离开过。 淡定的眼神,用细腻的感触来接触,原来记忆真的会推着人走,新的记忆来了,旧的记忆就走了,岁月更迭,没有什么能够阻止它,再重要都不行。而你,也终会成为别人的回忆,同样地淡去。最终,你来过的痕迹,不过是那一方小小的土地,和几株闲花野草而已。</p> <p> 光阴流转,韶华如水。岁月如一指流沙缓缓的在指尖流淌。经历过许多事都模糊了,但当年与教学结缘的情景却是那么情晰。一九六八年的冬天,“地白风色寒,雪花大于手。”大雪给条田盖着厚厚的被子,我赶着羊群,到北沙包四零地边的自然沟里放牧,宋指导员派人找我,分配新的工作,到二营学校当老师。我听到后即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离开畜牧班,结束我孤独、寂寞的放羊工作,同时再也不用每天5点多钟起床,坐在小凳子上挤牛奶,双手的姆指、食指、中指捏着奶牛的乳头机械的一下一下拉挤……,有时困得我的头,顶着牛的肚子上打呼噜,旁边班里其他人听到我的呼噜声,喊醒我。令人担扰的是,我一个初中生是否能担当得起一个教师的工作,喜忧困着我。 连队按排我到学校教学,是我人生路上的一个里程碑。人的成长是一个大目标,中间需要经过一个又一个的里程碑,每个里程碑算是一个人生转折点,但这个里程碑却不是事先预设的</p> <p>  怀念我的二营学校</p><p> 忆念我的无悔青春</p><p> 二营学校、校风严谨、师资力量强。老师学历高。9名老师,分别毕业于江苏师范学院、西安交大、上海外国语学院、河南财贸大学、兵团农学院,有几位老师是“文革”前的老高中毕业生。还有3位年轻的老师,是乌鲁木齐的分到农场工作的学生和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我。</p><p> 学校分配我担任五年级的班主任兼代语文课。当时教学工作千头万绪,其主要的困难是没有教材。</p><p> “文化大革命”期间,人民教育出版社解散,全国各地自行编写了各种各样的“革命教材”,但小学语文课本第一册第一课大部分都是“毛主席万岁”。</p><p> 当时农场有没有新疆编的教材记不清了,数学还好办,根据教育大钢要求,数学老师合理的按大纲各年级内容上课。我记得语文教学内容大部分从“毛选”中选的文章,如“为人民服务”、“学习白求恩”及毛主席诗词等,还选用时代的英雄雷锋、王杰、刘英俊、欧阳海等出版社发行的书和报上发表的文章。“毛选”好办,场部书店有,英雄人物的事迹文章“军垦战报”登出来后,白天上课,晚上备完课后,我总是把英雄事迹的文章自己刻钢板,然后手推复印出来,有时弄到转钟,第二天照常上班,把复印材料作教材给学生。光有吃苦的精神不行,还要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努力学习,多读书,当时条件有限,我写信請我父亲跟亲朋好友中当老师的人,要一些与教学有关的书籍寄给我,感谢我家解放路雄楚楼的邻居,中华路小学的晏校长给我寄过不少的书和教材。在教学中碰到困难,我总是向黄芝胜老师、蔡振芳老师、杜志衡老师等請教。平常有意思的与他们多接触,直接或间接的接受他们传递的知识提高自已的文化素养。</p><p> 尽量多听其他老师的公开课或者自已准备公开课請学校的老师听,公开课是年青老师的一个成长舞台。没有哪个老师不认真准备公开课,公开课展示了老师的最高水平,我们年轻老师的提高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p><p> 班上学生最怕写作文,我引道他们尽量多看书,增长知识面,有的同学想办法弄到一本书,班上的同学都相互抢着传递看。学生每次写作文,我自已先写范文给学生看。学生写作文无“路”,我们老师就引“路”。使学生们化“难”为易。坚持写范文,会看很多资料、书,也会与其他的老师探讨、請教、交流。不断丰富自已。这也是我学习的一个方法,即教授了学生,也丰满了自已。</p><p> 教育界有句裕语,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进一步还说,不仅仅要有一桶水,还要有长流水,哪里来的长流水,当然必须要有“源头活水来”,就要不断持续地学习。</p><p> 教师的智慧从那里来,就要“学而不厌”多读书充实自已,日积月累坚持,坚持学习,持之以恒。要当一个好老师,一定要扩展自已的知识面,首先要做的就是看书,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才能做个睿智、博学的人。</p><p> 在戈壁滩学校我当了七年的老师,也可以这样说,戈壁滩学校七年的教学过程是我继续读书、求知的过程。戈壁滩学校是我的大学,这个教书、读书过程学的知识,为我后来的生活、工作奠定了基础。感谢原二营学校的良师益友!感谢150团农场的兄弟姐妹!</p><p> 随笔于2020、4、20</p> <p>  2016年夏天在兵团石河子,作者与原二营学校许冰老师一起进歺。</p> <p> 由于水平有限,年代久远,有些细节记忆不太清楚,望各位战友和朋友们多多指正。</p><p> 作者 </p> <p> 五、胡扬礼赞</p> <p>  胡杨的品质,中华民族骨气的象征,曾经给予千千万万支边青年的力量。</p><p> 赞胡杨,重拾久违的在新疆建设兵团当军垦战士蹉跎的青春岁月,淌在我的内心,淌在幽幽的岁月之中。</p><p> 纵算老去的年华,支边老战友依然风姿万种,在他们身上依然可以觅寻胡杨的影子,觅寻当年抗冰雪、抗风沙坚强生命力的影踪。</p><p> 夕阳美如画 清风醉晚霞</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人老了,喜欢怀旧。&nbsp;每当冬天,在家开着地暖取暖时,我总会联想起半个世纪前,寒冷的冬天在新疆农场宿舍里用“梭梭柴”烧火墙取暖、做饭的情景。</p><p>&nbsp;&nbsp;&nbsp;&nbsp;用“梭梭柴”烧火墙取暖是我们的最喜欢的取暖方式,在炉膛里装满“梭梭柴”一晚上房间里暖暖和和的,人舒服极了。</p><p>&nbsp;&nbsp;&nbsp;&nbsp;如果用“包谷棒脱粒后的芯子”烧火墙取暖,那效果天庭之别。装满一炉膛的包谷棒芯子不到十分钟就烧完了,在漫长的冬夜房间里是冰凉冰凉的,人都无法入睡。</p><p>&nbsp;&nbsp;&nbsp;&nbsp;每年冬天,连队总是专门按排人员赶着马車到连队住所周边的沙漠弄“梭梭柴”回连队发给职工烧火取暖、做饭。</p><p>&nbsp;&nbsp;&nbsp;&nbsp;所谓的“梭梭柴”实际上是沙漠里生长的一种植物,学名为“胡杨”。维吾尔语称胡杨为“克拉克”意为最“美丽的树”,胡杨是第三纪地质变动时幸存下来己有65000万年历史。目前,在俄罗斯和地中海沿岸与我国西部沙漠仅有。</p><p>&nbsp;&nbsp;&nbsp;&nbsp;胡杨有顽强的生命力,在零上40度烈日下,依然娇艳不变本色。在零下40度严寒中,任凭冰雪压枝,依然坚强挺拔屹立。它不俱白花花的盐碱侵入骨髓,不惧铺天盖地的风沙。随风翻舞、,“遇强则强”,在大自然恶烈的环境摧毁下虽然断臂折腰,它仍逆境奋起铁铮铸的风骨。呈现一腔硬朗的本色。冬天胡杨美得令人心醉。冬日的胡扬抖落曾经灿烂的枯叶,与同封存以为的辉煌成就,默默的刻一道年轮,仿佛完成一道轮回,欣然轻松,弥留岁月的痕迹,为浩瀚的沙漠增添生机。</p><p>&nbsp;&nbsp;&nbsp;&nbsp;胡杨又被人们称为“沙漠英雄树”夸胡杨的巨大生命力是“三个一千年”即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胡杨对人类的贡献是彻底,它把全身毫不保留奉献给人类,一丝一毫不索取。</p><p>&nbsp;&nbsp;&nbsp;&nbsp;每年秋天,胡杨景色绝美,当第一场秋霜大片胡杨由绿变黄,一眼望去阳光下金色的树叶衬着湛兰的天空于风中婆婆起舞,在茫茫的沙漠中,亮丽的色彩领尽大漠的风骚。</p><p>&nbsp;&nbsp;&nbsp;&nbsp;祖国的成千上万的青年离开大城市离开父母,响应边疆的召唤来到边锤,支援边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磨炼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军垦战士”。支边青年在边疆的成长过程,体现出了胡杨“遇强则强”铁铮铸的风格。赞美胡杨!赞美把青春和热血献给边疆的战友!</p><p>&nbsp;&nbsp;&nbsp;&nbsp;胡杨随风翻舞,弥留岁月的痕迹的“三个一千年”巨大生命力不也是如此吗!支边人把自己的一切献给边疆,身上呈现出正是自强不息、铮铮铁骨、只讲奉献、不求索取的“支青”精神。支边战友在理想主义的支配下,价值观反映在服从祖国需要上,把人生的价置观定向社会主义的整体利益和社会主义的理想上,当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他们能为社会主义的整体利益不惜牺牲自己利益,有的支边战友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 </p><p> 为了不忘却的纪念,怀念长氓在天山脚下的战友 。逝去的支边战友献身边疆的精神象 “胡杨一样倒后一千年不朽。” </p><p> 支边人这种把党和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的崇高精神永存!象胡杨一样遇强则强,铁铮铸的风骨,励后人。</p><p> 赞美胡扬!喜爱胡杨!</p> <p> 随笔2020、6、16</p> <p> 六、骆 驼 草</p> <p class="ql-block">   到农场连队工作不久, 分到畜牧班放羊、放牛。我放牧时,总喜欢把牲畜赶到离连队较远北边沙漠边缘与条田接壤的地方去,这些地方残留许多上年度收获玉米时堆放的玉米杆,在这里放牧,牛、羊不会乱跑,牛、羊啃着玉米杆也容易吃饱,我也可以忙里偷闲溜到戈壁滩、沙丘处玩耍。放牧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一个现象,浩瀚无垠的戈壁滩上骆驼草星星点点、一簇簇不计其数,它们长势很好,绿油油的,牛、羊却不吃它、见它绕道而走。为这件事我专门請教了分管连队畜牧工作的祁森林付连长,祁付连长告诉我说:骆驼草又叫骆驼刺,只有骆驼敢吃、并且喜欢吃它。祁付连长是个“老新疆人”,九、二五起义的老兵,这方面的事懂得多,他还说:牧民中流传着一个顺口溜:“沙滩骆驼草,自古一种宝。风沙它不怕,牧民离不开。”说它是“救命草”不以为过,实质上骆驼草是戈壁沙漠中骆驼赖以生存的“生命草”。</p> <p class="ql-block">  骆驼草(骆驼刺),是一种自然生长的耐旱植物,新疆各地勻有分布,属豆科、落叶草本,主杆上长着很多的刺,刺长为叶的2至3倍, 叶长圆形,每年的9月、10月份,骆驼刺植株便枯死了,来年的3、4月份又会从根部抽出新芽,6、7月份开花,8月最盛,花粉红色,花形像豌豆花,但比豌豆花要鲜艳得多。每朵花(无香味)可开放20余天,结荚果,总状花序,根系一般长达20余米。在雨季里它们会吸足水分,可以供给一簇草一年生长所需要的的水,根深蒂固、纹丝不动,人类“生命禁区”里的骆驼草,深深地吸着地下的污泥浊水,旱不死,压不倒,巍巍于满目苍凉的“大漠沙如雪”中,顽强地昂首挺胸,绽开着无与伦比的朵朵娇美的无香味神花, 正如(小草) 歌词:</p><p class="ql-block"> 设有花香,</p><p class="ql-block"> 没有树高,</p><p class="ql-block"> 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p><p class="ql-block"> 从不畏寂寞 ,</p><p class="ql-block"> 从不畏烦脑,</p><p class="ql-block"> 长在天涯怀里自由地飘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我象花正开,沉默的等待。</p><p class="ql-block"> 就算粉身碎骨 明年再重来。</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在一日有四季的狂风暴雨里,严寒酷暑中蓬蓬勃勃地守卫着“天上无鸟飞,风吹石头跑”的大漠戈壁......骆驼草设有花香,没有挺拔的茎,却有着叶如针,花如兰,茎如钢的生命之魂。</p><p class="ql-block"> 骆驼草的生存条件比原野里野花杂草要残酷、艰难多了,茫茫无际的戈壁滩,一年四季狂风不断。到了夏天,太阳炙烤下的砂烁白花花地刺眼。但当你踏上这片“不毛之地”的时候,你会惊讶地发现,骆驼草零零星星地从沙缝中挤出来。由于受到飞砂走石的肆虐,它只能向四周蔓延。繁茂的茎紧贴地面,像母亲紧抱着自己的儿女一样把沙土遮盖起来。它没有形状,没有气味,五彩斑斓的颜色与它无缘。而是用仅有绿色的枝条来打扮着荒凉的土地,给广袤的大地增添一点生机,给人们一些希望。戈壁滩上本不长草的。我们的祖先用骆驼驮着物资走西域,散落的种子跌进了骆蹄窝的小水坑里,慢慢地发芽生根了。尽管遇到了恶劣的环境,它还是顽强地生长了起来。烈日晒不死,狂风吹不走,石头压不死,它那坚韧的生命力不就象征着我们扎根在荒漠深处的军垦战士吗?</p><p class="ql-block">  60多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千千万万的军垦职工,战天斗地,忠实履行着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的光荣使命。扎根边疆,新疆军垦人一手拿枪、一手拿砍头曼履行 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双重职责。军垦人和野猪、野驴、野马、黄羊 狐狸为伴,与野狼共舞,住地窝子,喝涝坝水,啃咸菜吃玉米窝窝头,夏天在零上四十多度酷暑里夏收,严冬在零下四十多度的极寒环境下劳作,与地奋斗 ,以苦为乐,与天奋斗,其乐无穷 。六十年代全国各地大批优秀的支边青年、复转军人、知识分子、科技人员加入兵团行列,成为兵团的中坚力量,广大兵团军垦职工栉风沐雨,扎根边疆,同当地各族人民一道,把亘古戈壁荒漠改造成生态绿洲,开创了新疆现代化事业、建成了规模化大农业、兴办大型工矿企业,建起了一座座新型城镇,充分发挥了生产队、工作队、战斗队的作用。 </p><p class="ql-block"> 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给新疆生产兵团留下了手迹:</p><p class="ql-block"> “高举毛泽东思想的胜利红旗,备战防边,生产建设,民族团结,艰苦奋斗,努力革命,奋勇前进——周恩来” 兵团的军垦职工为推动新疆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国家边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为祖国的繁荣,为边疆的建设功比天高、留芳千古、载入共和国的史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随笔2020、7、20</p> <p> 七、雪 莲 花</p> <p>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便是一个爱花的民族,我们的国家地大物博、气候复杂,适合各种花卉生长。花的载培历史悠久,有着几千年的载培技术与应用,中国花的种类极多,其中十大名花是最为人们广泛认可。 中国十大名花分别是:梅花、牡丹花、菊花、兰花、月季花、杜鹃花、茶花、荷花、桂花、水仙花这十种。花卉 鲜妍明媚的中国十大名花从古至今得到文人墨客无数笔墨描摹吟咏。全国各地、各个时期积累了具有丰厚文化内涵及闻名于世界的花卉。</p><p> 我回到武汉几十年了,一年四季江城遍地盛开着鲜花。但,那名不见径传没有多大名气的天山上的雪莲花仍在脑海里怒放,独有情钟,如给花卉排名的话,雪莲花在我心中仍排在十大名花之首,我心中仍然还是最喜欢的是雪莲花。</p> <p> 每年十一月新疆戈壁滩就下雪了,苍苍茫茫,天地相连,狂风骤卷落雪,似白色的急流穿狂风骤卷落雪,似白色的急流穿梭于天山与戈壁滩之间,放眼望去,天和地就一个颜色呈白色。茫茫戈壁滩、沙丘都被鹅毛搬的大雪映衬出了如颗粒大小的白色大雪。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眼望去就是白茫茫的一片、银装素裹,冰雪覆盖。而这时正是祖国南方梅花迎霜而开的时候。每当此时便想起天山上的雪莲花,我的心情就会情不自禁地激动起来,远望天山仿佛雪莲花绽开放在我的面前,让我久久注目相望。这种花,就是千百万年来扎根在雪山徒壁上,历经千难万险而永不凋谢的天山雪莲花。</p><p> 记载了千百年历史的沧桑,它厚重得让我们无法翻阅,只能凭借我们怀想的思绪飘过那久远的时空。</p> <p> 摘自百科百度</p><p> 天山雪莲,又名“雪荷花”,当地维吾尔语称其为“塔格依力斯”。属双子叶植物纲、菊科、风毛菊属多年生草本。新疆特有的珍奇名贵中草药;生长于天山山脉海拔4000米左右的悬崖陡壁之上、冰渍岩缝之中;那里气候奇寒、终年积雪不化,一般植物根本无法生存,而雪莲却能在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中和空气稀薄的缺氧环境中傲霜斗雪、顽强生长。</p><p> 雪莲花从种子萌发到抽苔开花生长期需6-8年;最后一年七月到八月开花,其花形越大,品质越佳。</p><p>白天在阳光的直接照射下,它比周围的土壤和空气所吸收的热量要大;到了夜间,它的温度又降低得很低</p><p> 横贯新疆中部的天山山脉,冰峰雪岭逶迤连绵,海拔4000米以上是终年积雪地带,被称为雪线,雪莲花就生长在雪线以下海拔3000至4000米的悬崖峭壁上。</p><p> 天山雪莲又是非常独特的植物只生长在天山南北坡、阿尔泰山和昆仑山雪线附近高寒冰碛地带的悬崖峭壁上,产量极低。雪莲从发芽到开花需要历经五年,其种子在零摄氏度发芽,三至五摄氏度生长,幼苗能够抵御零下二十一摄氏度的低温,实际的生长期却不到两个月。就在这短短的生长期里,雪莲凭借着旺盛的生命力,植株高度能超过其它植物五到七倍</p> <p>天山上的雪莲花,寓意深刻,象征圣洁、美好!</p><p><br></p><p> 雪莲花是一种十分高洁的植物,它的蕴含的寓意很美好,寓意坚韧、纯洁以及纯白的爱。它生长在相当恶劣的环境,如果换成普通植物的话,是没有办法存活的,所以它有着坚韧的寓意,很值得人们去学习</p><p>唐代 岺参《优钵罗花歌》</p><p> “耻与众草之为伍,</p><p> 何亭亭而独芳!</p><p> 何不为人之所赏兮,</p><p> 深山穷谷委严霜?</p><p><br></p><p> </p> <p>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名字,名字中的每一个字,都包含了爸爸妈妈给予孩子的厚望与努力,都别有一番韵味。我的女儿出生在我的第二故乡天山脚下的戈壁滩上,成长在故乡的长江畔。女儿名字:“戈莲”其意天山上一朵“亭亭而独芳雪莲花”</p><p><br></p><p>天山“雪莲”又名“雪荷花”</p><p><br></p><p>莲(荷)花其寓意着高洁、典雅、真、善、美。心如莲花,人生才会一路芬芳。</p><p><br></p><p> 天高任乌飞,海阔任鱼跃,祝愿我的女儿有限的生命焕发着璀璨夺目光彩。</p><p><br></p><p> 随笔2020、8、20</p><p><br></p><p> </p> <p> 八、特别的日子</p> <p> 五十五年前的今天,秋高 气爽、风淡云轻,武汉三镇的大街小巷锣鼓喧天,充满了激情与欢乐,欢送“武汉市知识青年参加新疆建设。”回忆这扇门不经意的被打开,“涝埧边柳枝条垂插水中,随着那泛着涟漪的水面轻轻荡漾” 每年9月5日这个平凡的日子都会挑动起1965年武汉支边青年的心弦……</p> <p>  近几天,吃了晚饭如往常一样我与老伴沿着小区后面铁路边一条林荫小道散步,时而有火车经过……以前散步时心里没有什么异样的感觉,这两天散步看到火车的汽笛从远方响起心里总有一种“怦、怦”的感觉,火車头呼哧、呼哧喘着粗气,喷怒吐着发亮的火星,冲破黑暗。列車冲从眼前掠过,夹杂着尘土与风鸣。黑的黄昏偶有昏黄灯照着的路基,靠近车轨而愈发荒凉。扑面的热风穿过、净啫轰隆隆车轴与铁轨交织的声音。默看发梢代替眼睛静思离去的火车,心如鹿撞、怦然心动。当一个人沉醉在一个异想之中,他就会把这想法形成模糊的情味,岁月的洪流,卷走了青春,卷走了年华,剩下的只是一个被岁月刻下深深印痕的伤痕累累的躯壳。往往一段记忆,记忆中有一个密码。只要时间,地点,人物组合恰当,无论尘封多久,那人那景都将在遗忘中重新拾起。记忆的心灵默契闸门打开到时会自动提醒,一个是我的生日, 感谢父母赐予我生命。再一个是65年9月5日乘绿皮专列支边去新疆兵团当了一名“军垦战士”。生命旅途中的首个里程碑。</p><p> 回忆是一壶茶,一壶用情感的沸水冲切的浓茶:翻滚、起伏,然后冷却、沉静,起起落落、茶味苦涩、清凉慢慢有一絲甜味。欣喜狂悲的人生终归于“万物看开,得矢随缘”的平淡恰栝的静美。</p><p> 支边的经历让我们这些人刻骨铭心,有着无法抹去的记忆,在我们的身上留下了深厚的情结,已到古稀之年。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随着时间的流逝在脑海里没有留下什么痕迹,唯有戈壁滩上“沙枣花、胡杨、红柳、骆驼草、雪莲”时而在我梦中浮现。</p> <p> 我们这一代人已逐步的退出社会,成为边缘的一代,会更加怀念青春时光,而这种情结随着时间越发的深厚。纪念赴疆五十五周年是对渐渐远去的年华的一种眷念,忆往昔睁嵘岁月,带着微笑与夕阳同灿。</p><p> 我们一起走过,</p><p> 五十五年 的酷暑,</p><p> 五十五年的寒冬,</p><p> 尝尽了人生酸甜苦辣</p><p> 珍藏永衡的记忆中……</p><p> 敬贺执笔于2020年9月5日</p> <p> 2016年夏天,作者在莫索湾戈壁、沙漠中……</p> <p> 九、红 柳</p> <p> 2016年夏天,我与老伴回到久别四十余年第二故乡一五0团农场。农场的变化翻天地复,农场里的军垦老战士在半个世纪里,一手拿枪一手拿锄,用自已的青春和汗水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垦荒,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壮丽乐章!如今一五O团农场,高楼林立,团部街道整洁,宽敞马路四通八达,绿树成荫,连队的春季的庄稼一块块条田一片片绿,夏季麦浪闪金光,秋季棉田白茫茫,农场连年是丰产丰收。展献眼前是一幅现代化大农业的盛景。</p><p> 激情燃烧的岁月,被时间的灰烬湮没,恼海里记忆的浅痕,还停留在昨日,久久不曾散去,习惯感慨怀念逝去的景色,看着渐渐远逝的光阴,意未尽残存不忘的戈壁大漠情怀,久久不曾散去。戈壁滩、沙漠是我有时在梦中梦到的地方,走进茫茫的沙漠、戈壁,再览阅“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外风光。</p><p> 走亲访友几天后,为了满足未了的余兴,与老伴商定了时间,清晨租了一辆出租车,前往农场北边戈壁、沙漠深处行驶,車在戈壁滩上行驶到无路可走便停下来了,我独自一人前往戈壁滩深处,大约走了一个多小时,几十年脑海里残留碎片零散的记忆连成一幅图画出现在我的眼前。</p><p> 浩瀚无垠戈壁、大漠,原始荒野,空无人烟、满目苍凉。遍地粗砂砾石,行走在上面,沙沙作响。戈壁滩时而静悄悄,静得让人窒息,偶尔一股旋风卷起一柱黄沙悠悠升空,更有一股莫名的静。真正领会到“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犹懒”的意境了。</p><p> 2016年夏天,作者在莫索湾垦区戈壁、沙漠中……</p> <p>独自一人在戈壁滩,沙丘地上行走,遍野的沙漠,单调的色彩让眼睛感到疲倦时,忽然眼前,出现一团团绿色,精神为之一振,只见沙地一条自然沟里边沿上看到象征生命的植物一丛丛一簇簇一片片、有红柳,胡杨、骆驼草、还有不知名的荒草等,它们一个个都面呈绿黄杂染色,没有内地初夏植物那种生长技叶茂盛,叶面水灵灵的发着绿色光 。 </p><p> 红柳与胡杨一样是沙漠上的落叶灌木丛生植物。但,红柳老枝为红色,夏季三次开粉红色小花,又称为沙柳或三春柳。红柳与胡杨伴生,是与胡杨齐名的抗耐干旱、有着顽强生命力的防沙固沙树种。 一簇簇红柳摇曳在枝头的粉红花朵,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日复一日,红柳们不管冬有多寒,夏有多炎,风有多狂,该开花时就开花,该妩媚时照旧妩媚,是大漠中的一道风景线</p><p> 红柳是新疆荒漠里极为常见的灌木。红柳遍地生根、开花。沙丘上的红柳,新枝细长如柳条,红柳树高一般只有两米左右,树干纤细,枝条柔软下垂。看似柔弱的红柳却有着与流沙抗争的能力。枝条虽只有人的手指粗细,可其主根粗细却与人的胳臂相当,最长的根系可达50米,红柳的一生都在顽强的与流沙搏斗,一次次被沙掩埋,又一次次挣扎出来生长,一直抗挣到奉献出生命。有关资料记载:在红柳丛生长过的地方,往往形成了高大沙丘,若从沙丘侧面挖开,就会看到红柳的根盘根错节,红柳开花有固沙防沙的功能,水土保持是沙漠中的优秀植物</p> <p>大漠多奇迹,红柳演绎着生的艰难,存的不易的过程。红柳骨感的身材,粗糙的肤色.战风沙,斗风雪,抗酷暑,身体呈倾斜状艰难而又顽强地挺立在大壁荒漠,任凭风的肆虐,高温的折磨、它们把根深深地扎进戈壁的石缝,拼命汲取着遥远雪山底层浸渗过来的水气,固执地为荒漠、为戈壁、为大地争得一丝绿色,繁衍一个生命;演绎着生的艰难,存的不易,死的壮烈,完成生命凄美的生死轮回!</p> <p> 红柳, 刚强战烈日、寒霜,坚韧战风沙。为戈壁、为大漠争得一丝绿色,演绎着生得不易,所求唯春水,奉献遍天山南北。伫立在荒凉的戈壁滩上,凝视着一株株红柳在风中摇摇曳曳,我忽然感悟到一个人活在世上就好比一株红柳扎根荒凉的戈壁,总是有风来袭击,却很少有雨来滋润。人们在困境中历练了坚强,在磨难中看到了希望,人就像红柳一样,扎根一方土地,无论有多大的风沙、酷暑、严寒,克服种种困难充满力量的活着,我们要做个生活的强者。 自然造就了动植物,环境造就了人的品格。生活是藏在故事里的诗,故事是藏在诗中的风景,而我们的生活没有诗,只有象红柳一样顽强创造出属于自己不唯美,但却真实的故事!吃苦耐劳、无畏风寒,无畏寂寞,努力伸展紫色枝条,绽放红色的蓓蕾,释放生命激情。善待自己的人生旅程,敬畏生命。</p><p> 随笔于2020年国庆节</p> <p>十、再读《白杨礼赞》</p> <p> 近日, 逛旧文书店我淘到茅盾著的《旧闻杂记》。书中有我在读初中时上语文课学过《白杨礼赞》的文章。读着文章脑海里即刻浮现一排排白杨树从遥远的视线出现的景象,西北黄土高坡上的白杨树“参天挺拔”、“不屈不挠”伟岸,不畏严寒的品质一直令人不忘。上《白杨礼赞》课时,深深感受到的矛盾的文章饶有的诗情画意,精致、干练的笔风让我至今还记忆犹新。《白杨礼赞》是矛盾的现代表作,也是现代散文中的经典名篇。</p><p> 矛盾文中明是赞美白杨,暗是赞美有白杨精神的人。他赞美白杨树的原因就在于它的“不平凡”,继而以树为寓,借景抒情讴歌了在西北黄土上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p> <p>  再读“白杨礼赞” 学笔“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白杨人在四十年代民族解放斗争中作出了贡献。杨树品质世代相传。六、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一个生活在新疆兵团底层的“盲流”人员群体“称他们为“白杨人”不为过,在兵团农场基层农业连队和工矿他们干最苦最累的活,拿最低的报酬、道别父母妻儿来到塞外边疆,忍受孤独寂寞奔波忙碌在生活的角落。为兵团的建设作出了贡献。今天“盲流”、新疆兵团“盲流”人员。有关词语句子在网络、谋体文章上基本消失了,他们二代,三代溶入主流社会,第一代年岁已高成为边缘人,有的还仙逝了,写点文字为“盲流”兄弟留点墨痕,纪念我们的盲流弟兄,他们身上具有“白杨树”品质永茬。</p><p>根有关资料记载:</p><p> ……1953年4月,国务院发出了 《劝止农民盲目流入城市的指示》 ,首次提出了"盲流"的概念。</p><p> 全国“三年困难时期”,全国粮荒。灾荒年间,各省都有大批农民外出逃荒,“盲流”大量涌入新疆。兵团为国家分担困难。各师安置“盲流”做农场和工矿单位的正式职工。保守估计,全兵团几年间吸纳盲流(灾民)总数约有三四十万人。兵团的盲流人员象白杨树一样适应能力强、执着和勇于奉献的精神,在兵团实现了人生阶质。平凡又不平凡的白杨人在兵团实说了人生阶质。</p> <p>  盲流人员与白杨一样,永远的追求上进,勇敢的与命运抗争。回忆、记录了几个片断:</p><p> 当时,我所在的畜牧班就有一个盲流来的小青年,灰黄的小脸,冬天,头上戴团部商店买的一元伍角一顶黑色老羊皮帽,身上穿一件破得露棉花的棉衣,二十岁不到显憔悴、迟钝、麻木、苦得像个如年龄不相称的“木偶人”,他的工作就是放羊,整天羊鞭不离手,放赶羊来却特别吃苦卖力,每天他放的羊群出栏时间最早,回羊栏的时间最晚,为了让放牧的时间长点,羊好长膘,他一般中午不回连队吃午饭,早歺多买一个馍装在口袋里中午吃。冬天,是母羊生小羊的高峯期,他就在羊圈搭个蓬子晚上睡在羊圈里,随时发现问题随时处理。由于他放牧能吃苦耐劳,羊饲养管理到位,他放牧的羊群出栏率和出栏量最高。他放的是一群“卡拉库”羊,羔羊皮特珍贵,出口换外汇,为连队、为兵团作出了贡献。</p> <p> 冬天到了,那时烧饭、烤火都是梭梭柴(胡杨木)。由于团场组建十来年了,连队附近的胡扬树木逐渐被拖完、用完了。当时,用马車拖一趟胡杨木回连得来去得十多个小时,这样的苦差事自然是盲流人员唱主角,他们往往是零时二、三点出車,下午四、五钟到家,不说找、检、搬胡杨上車的苦力,光来往途中天寒地冻,迎着刀子似的北风就够苦了,往往马車放一个破脸盆,带一点棱棱柴,马车行走时坐在马車上烤火避寒。在他们的艰辛作力下,使连队职工安全渡过寒冷的冬天。</p> <p>  这二件盲流人员的工作的片断,只是四十余万盲流人员在兵团奋斗史长河中的汹涌澎湃急流里掬起二朵浪花。盲流人员对兵团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p> <p class="ql-block">  人这一辈子,最苦的事情是活着,最累的事情也是活着。我们都只是普通人,想要活得更好一点,那就必须要有白杨树品质,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象白杨树一样要有超强的适应能力,追求上进,勇敢与命运抗争。</p><p class="ql-block">无论在革命的年代里,还是在社会主义建时期,今天的改革开放都需要这种品质与精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学笔于2020、11、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