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景(六)

十三翁

<p>作者刘强</p><p>(图片有些来自网络,部分为东宁市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作品。谨此致谢!)</p> <p>风景九:</p><p> 商旅重镇金色国门</p> <p>  在地处东北亚中俄朝三角中心地带的黑龙江省东宁市,有一座享誉百年的边陲重镇。它曾历经战争的洗礼,也曾见证边城的繁荣;它畅通了跨国合作的商旅古道,更肩负着为国把关的神圣使命;它就是东宁口岸所在地——东宁市三岔口朝鲜族镇中心城,也是我们到东宁旅游不可不去的地方——东宁国门景区。</p> <p>  早在清末民初时期,东宁及俄远东一带就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叫作“填不满的海参崴,拉不完的双城子,装不尽的三岔口”。这也是那个时候这一地区中俄两国火热的商贸旅游情景的真实写照。当时的三岔口是东宁地区的行政首府所在地,也是商贾云集的口岸重镇。</p><p> 三岔口,原名“三岔河口”,因中俄界河——瑚布图河与乌蛇沟河、绥芬河在这里交汇而得名。自从1860年沙皇俄国利用《中俄北京条约》,掠夺我中华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的大片疆土之后,瑚布图河便成了中俄界河。而满清政府推行“实边政策”,在这里试办屯田和招民垦荒,并先后设立了三岔口街、三岔口招垦总局、绥芬厅和东宁厅。从那时起,这里便成为东宁地区的县级政权中心和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中国对俄的边防重镇和通商口岸。</p> <p>  百余年来,国际形势风云变幻,这个边防重镇和通商口岸也几经兴衰荣辱。</p><p> 清末时期,沙俄诱迫清政府同意其修建中东(中长)铁路,曾计划途经这里并在这里举行奠基仪式(这里的车站因位于绥芬河右岸,称绥芬河站,后改线北迁,车站迁至现在绥芬河市的位置,但站名未改,故绥芬河市因车站而得名);“二战”中,这里沦为侵华日军的殖民地;中苏两国关系紧张时,这里是防御苏联的前沿阵地。</p> <p> 直到1987年,中苏两国恢复友好,东宁当地政府根据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视察黑龙江边境城市时的讲话精神,迅速与苏(俄)方接洽,协商修建三岔口中苏(俄)界河桥和三岔口至俄十月区公路等事宜,并各自争取中央政府批准开通中苏(俄)东宁——波尔塔夫卡口岸。</p> <p>  1989年,国务院批准开通东宁口岸;1990年中苏(俄)两国政府正式换文确认东宁——波尔塔夫卡口岸为双边公路运输口岸;1992年,两国开通边境旅游业务。至此,封闭了40余年的国门再度打开,沉寂了40余年的边陲小县和曾经的商旅重镇一下子闻名全国。小城里到处都是金发碧眼的异国友人,全国各地的客商纷纷涌进东宁,涌向东宁口岸。由于口岸出入境人员及过境货物的数量极速增长,原东宁口岸的承载量不能满足两国边境旅游贸易发展的需要,东宁地方政府多方努力,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历时5年建成新口岸。新口岸于2002年正式投入使用,更加快捷的通关能力将中俄边境贸易旅游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p> <p>  东宁国门景区是一个开放式的旅游景区,主要以东宁新、老口岸和宝玉石城及三岔口城区为依托,汇聚了观光、购物、研学、猎奇、休闲、娱乐及特色餐饮等全部的旅游服务功能。东宁新口岸现代化气息浓厚,东宁老口岸传统古朴,宝玉石城各色珠宝玉石琳琅满目而且货真价实,整个三岔口城区就是一座文化博物馆、一个休闲度假的乐园。</p><p> 来到这里,你可以了解百年商旅古道和边塞重镇的前世今生;可以感受战火纷飞年代东宁儿女的英雄气概;可以体验中俄朝三个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更重要的是,不用到海边却能饱尝各种新鲜海味,不用走出国门就能买到种类齐全的正宗俄罗斯商品。</p><p> 而且,还有地道的朝族大餐任由你定制,美丽的朝鲜族女孩儿敬上香甜的米酒;届时,任凭你有多好的酒量,也会醉得流连忘返。</p> <p>感谢朋友们的友情阅览!上一篇内容为《红色记忆东宁要塞》,下一篇内容有《闻香识酒芬河帝堡》,敬请关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