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煮岁月,轻解粽衣

布丁

<p class="ql-block">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p><p class="ql-block"> 一一《浣溪沙•端午》苏轼</p> <p>“今年端午节,我要自己包粽子哦!”</p><p>“行啊!我上山去给你采粽叶!”</p><p>本来只是脑海里瞬间闪过的一个念头,刚一出口,没想到我家这个较真儿的老头儿一把年纪,这反应速度简直赶上了5G,执行力也是分分钟到位哦……</p> <p>随手摘几个野果,采一撮新茶、挖一把野菜……采菊东篱,寄情山水,忘乎所以。</p><p>野游爬山本就是我和老头儿最喜欢的户外运动方式。尤其是这个生气勃勃草木葳蕤的季节,信步山野,听风吟鸟语,看陌上花开,解放身心,与自然共修,找回一份生命的本色和安然。</p> <p>已过浣花天,行开解粽筵。</p><p>赶在端午节的前两周,起个大早背篓进山,开启喜迎端午的第一个环节。</p> <p>春去夏犹清,清清朗朗的山里寻寻觅觅。从市区到城郊的一山又一山,小路弯弯,曲曲折折,悠悠然,踏遍芳丛。</p><p>青斗笠,绿簑衣。青葱翠绿的粽笠叶、棕叶子、菖蒲、艾蒿终于齐刷刷统统搞定咯!(还顺道从亲家果园摘来一大篓新鲜诱人的杨梅和水蜜桃呢!)</p> <p>分捡出艾叶和菖蒲,从小就听老人说把这些味道浓郁的香叶挂在家门口,可以驱邪避疫,保佑平安。那就祈求老天保佑吧,但愿今年这场殃及全球的疫情早日彻底消除,全世界人民都能远离灾难重归正常生活。</p> <p>接下来呢,包括糯米在内的所有原材料经过一番摘洗浸泡后,便开始着手准备馅料:刚从树下摘下来的新鲜杨梅、大红蜜枣、咸鸭蛋黄,以及把朋友赠送的土家精瘦腊肉用食用油、生抽、蚝油进行加工调味。(禁足两月的居家抗疫,居然还有冰箱存货,哈哈😄,纯属意外之喜。沉甸甸的友情,沉甸甸的信任,我又岂能辜负。)</p> <p>因为从小没在父母身边长大,记不清多少和父母在一起的生活场景,只是依稀记得邻居婆婆家包过粽子,一群小伙伴围坐一地,探头探脑,好奇地瞅着长长的、满身斑痕的条凳一头着地,另一头高高翘起的腿上挂着细细长长的棕叶子……</p> <p>在那样一个物资匮乏经济落后的年代,从米面主食到糖果副食都还需要按人头凭票定量供给。人们的生活并不富有,总习惯于节衣缩食,但尽管如此,每逢过个什么节呀,依然会很有仪式感。对于孩子们来说,可以穿漂亮的新衣,可以东家跑西家窜吃很多好吃的。心怀祭拜先祖的那份虔诚,或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整个院子家家户户老老少少都会凑在一起前前后后闹腾好久,尽情享受着属于那个年代简单纯粹的快乐……</p> <p>凭着一点点儿时的记忆,加上临时看几遍网络直播(哈哈😄,科技服务大众),自己动手包粽子过端午,平生头一回,心里禁不住有些小兴奋、小忐忑……(不会一看就会,一做就废吧?!)</p> <p>开场啦!今天我主播:把一张巴掌大的粽叶小心翼翼地放在手心,裹成一个漏斗状,轻轻舀入泡好的糯米,加入馅料,再盖上一层糯米,试着均匀压实,把空出的粽叶几经折叠后,再用撕成细丝的棕叶结结实实,翻来覆去,几番缠绕,Ok👌,大功告成!</p> <p>看着一张张柔软韧性的粽笠叶被自己玩弄于掌心,再五花大绑形成一个个棱角分明的小玩意儿,虽算不上精致,但也有模有样。哇噻😄!美滋滋的心情,简直不摆咯。连仅仅只有点儿理论基础的娃他爸也忍不住亲自实操,笨笨拙拙,而又认认真真地摆弄起手中这个三角几何多面体,哈哈哈,难度不低于解一道奥数题吧……为我家可爱的老头儿第一次心灵手巧的表现点个大大的赞👍!</p> <p>忙活半天,顺利进入最后一步:点火上锅咯!(时间和火候还得拿捏得妥妥的)</p><p>大火转小火,高压锅足足半小时后,搬出老妈留给我的传家宝一一国标瓷钵钵(过节才舍得用上一回哟),满满一锅粽子总算可以出锅上桌,清香弥漫,满堂飘香,再加上各种馅料的混合,绿意葱茏而又热气腾腾,个个蕴藏着美好的寓意……</p> <p>杨梅馅,学学古人“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的样子,急吼吼地扒开粽叶,咬上一口,任那黏而爽口的米粒流连于唇齿之间,软软糯糯和酸酸甜甜相互交融,糅合,碰撞,一种奇妙的滋味,一次次挑逗着我的味蕾……</p> <p>红枣馅,糯米混合竹叶的清新淡雅中多了几分甜甜蜜蜜,寓意咱老百姓的日子红红火火,平平安安。记得小时候,都要用一只筷子串起一个粽子,边吃边蘸点儿放在碗里的白糖,才算是最正确、最过瘾儿的吃法。</p> <p>蛋黄馅,让朴实雪白的糯米团子来一个华丽丽的转身,找到那种黄袍加身,身价倍增的feel,哈哈😄😄……既贵气十足,又新鲜营养!简直就是颜值与美味并存哦。🌸🌸</p> <p>腊肉馅,微微带咸,油而不腻。浓浓的咸香中透着几许竹叶淡淡的青香。感谢朋友送的土家腊肉,鼎力成全了正宗巴适的黔北风味。也特意犒劳犒劳前期一直坚守阵地辛苦“战疫"的儿子,四角尖尖,象征着劳作、努力、收获和感恩……小小糯米团虽普普通通,却寓意深刻,也承载着来自父辈满满的关爱和祝愿……</p> <p>家人闲坐,灯火可亲。</p><p>和身边的人于微风习习的浅浅夏夜,闲坐窗前,一边欣赏那窗外的一簇簇绿肥红瘦,一边品尝这颇费心思的糯米团子,哈哈……如此良辰美景,偏偏缺少文人那般文思泉涌吟诗作赋的才情,将就聊聊一起走过的那些年那些事吧:除夕夜上海南京路上吃臭豆腐;南京夫子庙里乌衣巷走迷路;杭州西湖边上看夕阳;峨眉山下与偶遇问路的外国游客三级英语交流,以及从绍兴鲁迅故居买回来的那把戒尺……话题一个接一个,哇哦,早把孔老夫子“食不语,寝不言”的规矩忘得一干二净了,话包子变成了话粽子😄😄。</p> <p>窗前月色皎然,海棠依旧。屋后池塘传来的一片蛙声,此起彼伏,亦如过节那般激情欢喜?子非鱼,安知鱼之乐。</p><p>无论怎样,简简单单的快乐,平平淡淡的幸福,足也!</p> <p>东拉西扯,说说笑笑中又忆起二十多年前的那段趣事:独立成家后第一次和老公一起做腊肉,腌香肠。采买、洗切、拌味等等下足一番工夫,到最后居然把肉给熏得破的破,糊的糊,还烧坏了借用别人家的麻袋,差点儿酿成一场火灾……本以为简简单单,结果却以失败收场。虽然当时过了一个郁闷的春节,但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也渐渐明白人的一生所经历过的失败远远不只是一次厨艺的简单尝试。</p> <p>世事如棋,人情冷暖,生活本就是上天安排的一场接一场的体验和考验。无论是柴米油盐的细碎琐事,还是处于重要十字路口的人生选择。没有谁每次都能稳操胜券,做永远的幸运儿,成为常胜将军。也没有谁一辈子能把日子过得行云流水,四季锦绣。苦乐相伴,有得有失才最应该成为人生常态。</p> <p class="ql-block">见形形色色的人,遇纷纷扰扰的事,其实都会提升我们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疾风知劲草,所幸自己算是一枚外柔内刚,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女子(悄悄把自己狠夸一把😄)。时代在变,我们也在变,不是人云亦云的附和,不是低声下气的讨好,更不是毫无底线的容忍,而是看清生活的真相,还能养心养性,活出自己喜欢的、美美的样子,依旧热爱生活,依旧对明天充满期待。</p> <p>全球疫情的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全国上上下下一手抓防控,一手抓经济。咱们也积极响应号召,就地取材,自给自足。无论是脱口而出的成果,还是蓄谋已久的杰作,相比往年都是吃买的粽子,工厂化的产品,虽然各种口味应有尽有,内外包装也十分精美,足以让人眼花缭乱,但今年的粽子却吃出了不一样的味道,辛辛苦苦而又温馨愉悦的端午节更是让我记忆深刻,回味绵长。</p> <p>比起儿时的我们,今天的物质生活条件算是好得太多太多。餐桌上的吃食不仅精致讲究,而且更加丰富多样化。人们的舌尖变得更加挑剔了,但偶尔自己亲手做的传统口味,依然能感动我们的食欲。或许这其中已经不单单是一餐一食以满足胃口,而是能品出一段生活和时代的记忆,或藏着一种无法言说的情怀,亦或是怀有一份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吧!</p> <p>浴兰包粽念忠臣,千古不亡湘水身。</p><p>因为每年农历5月初五的端午节时值仲夏,又是皮肤病多发季节,为防止生病,古人就在此时以一种生于山野的兰草煮汤沐浴去污为俗,所以端午节也称“浴兰节”。</p> <p>端午节吃粽子,作为一种民间饮食习俗,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西晋周处《风土记》称:“古人以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粽榈叶心之形。”所以粽子又称“角黍”。据记载最早应该起源于商、周时期,以尖角代表牛、羊,由开始用于祭祀祖先,到后来才逐渐演变成为纪念极富浪漫主义和爱国情怀的大诗人屈原。全国各地的端午节还包括洗药浴、喝雄黄酒、赛龙舟等等各种特定习俗,都承载着深邃的、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几千年以来一直沿袭至今。天涯咫尺,心心相连,今天的每一个中华儿女在尽情享受国家法定假日的同时,更有责任传承和发扬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p> <p>门插艾枝成故事,粽包菰叶送比邻。</p><p>感恩大自然的美好馈赠!感恩家人朋友的深情陪伴!值此佳节,送上香甜的美味,分享劳动的喜悦,更为遥寄一份真挚的祝福:愿我的家人和朋友平安、健康!节日快乐!</p> <p> 笔于2020--6--15 夜</p><p> ( 庚子年润四月24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