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二0二0年六月十三日随绿野紫金户外群徒步歙县岔口--祝筒坦古道。</p><p> 这天早晨五点,20人分乘四车从来苏社区门口出发,上高速、歙县高速口下,经澹淇、北岸,在北岸遇到一个超长红灯,只见前面的司机在斑马线前慢腾腾下了车,弯弯腰,伸伸腿,随后做了半节广播操,然后弯腰将半个身体伸进车里,拿出茶杯,悠闲地喝了几口茶,又慢慢地弯腰伸进车里放好车杯,又退出上半身,四顾看了看,才不慌不忙上了车,过了几秒,那红灯总算变成绿灯了。驴友李荣判断前面司机是本地人对这超长的红灯是心中有数,因此这才不慌不忙地做广播体操、悠闲地喝茶。右转前进经定潭、虎形、正口、武阳,在武阳逗留了几分钟,将车停于路边停车场。</p><p> 下车即可看到一幅山村早晨美景图。一条河流绕村边缓缓流过,河面宽阔,河水半边碧绿半边清澈,上游河面上雾气缓缓流动矇矇胧胧,两岸古树参天,有的树枝垂于河面上有的伸进水里;下游河面有两个垂钓者凭借某种设备正在河中间的水面上心无旁骛地垂钓,青山绿树竹林倒影河中;一阵微风吹来,河面上泛起波纹涟漪。正当我们陶醉这美妙景色时,忽然一阵农家烧早餐的米饭香随晨风缕缕飘来,沁人心脾。</p><p> </p> <p> 上车继续前行,大约六点半零到达驴行起点--岔口。</p><p> 岔口村村口的小狗欢蹦乱跳,看见突然来了这么多人,显得十分兴奋,闻闻这个驴友的鞋,用嘴拉拉那位驴友的裤脚,突然又撒开脚丫子跑到另一位驴友脚下抬起小爪子扒扒驴友的脚尖,真是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狗。 </p> <p> 走出村子,看见一块菜园地里立着一个蓝球架,蓝球圈已经没有了;蓝球板已经损坏,只剩一半的蓝球板,这剩下一半的蓝球板也已经腐烂挂在那里;只有那篮球架主杆一根弯曲的水泥柱子未被损坏还立在那里。“HYX”判断这个地方原来是个学校,此时正好有个老农路过,于是询问老农,得知这个地方原来确实是个学校,只是不知什么时候变成一块菜园地了。遥想那年那时,曾经有多少少年学子在这蓝球场上生龙活虎、纵横驰骋、叱咤风云,但如今,那美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曾经热闹活泼的蓝球场演变成了一片寂静的菜园,不禁引出路人和后人的无限感慨和唏嘘。</p> <p> 继续向上行走,走到视野开阔处,回首俯瞰岔口村,只见白墙黛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好一幅美妙的皖南乡村夏晨画卷。</p> <p> 歙县的无人村真不少,这次驴行经过七个古村,其中就有一个无人村和三个即将成为无人村。</p><p> 这四个小村全都处于半山腰,其中岗上村海拔最低,大概在二三百米(海拔为目测,不一定准),地势比较平坦;高庄、石桥上村海拔大概四五百米,地势不平坦,比较陡,坡度目测五十度左右,房子层层叠叠,层与层之间用石块砌成石塝,房子建在石塝上;祝同坦村海拔大概六七百米,地势比较平坦。岗上村属岔口行政村,已无人居住;而走遍高庄村也只碰见两个人;经询问当地村民,石桥上有五十多户人家,按每户四个人计算应有二百多人,但现在居住在村里只有三十多人;祝同坦当地村民反映有三十多户人家,但长年居住的只有二十多人。也许再过十年八年,这些村就要成为名副其实的无人村了。这几个村的房屋都比较完整,有少数还是新做的,只有少部分破败破烂不能居住。</p><p> 走在这充满徽派建筑特色的古村落,既有小山村宁静恬淡平和的美感、又会引发人们的苍凉衰落破败的感叹!</p><p> 我五月十日走歙县无人村燕窝村后曾作七绝一首,抒发了对事物盛衰变化的感叹,诗曰:</p><p> 山村破败了无烟,</p><p> 不见儿时燕跰跹。</p><p> 何处可寻年少梦?</p><p> 夕阳墟里泣啼鹃。</p><p><br></p> <p> 岗上村村口的参天古树</p> <p> 狭窄的山道上,农民大哥挑着担子反给我让路,我一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无用之人,何德何能享受此“礼遇”,顿时感到脸红、惭愧、惶恐,赶快让到边上让农民大哥先走。</p> <p> 高庄村的石头塝既扎实又美观。</p> <p> 茫茫人海,有缘同驴,实属不易,拍下合影,瞬间永恒。</p> <p> 高庄与石桥上之间岭头路旁的杨桃还处于“少年儿童”时期,要倍加呵护,不可糟塌。</p> <p> 石桥上村口的“梦”,鲜红艳嫩,让人垂涎欲滴</p> <p> 石桥上村头的小路亭,墙上的七言诗显示了这个山村有较好的文化底缊</p> <p> 石桥上村石塝上的房屋,虽然房屋破旧,但基脚仍稳如泰山。</p> <p> 石桥上村北边村口的猪食槽,用这么精致的猪食槽装猪食喂养出来的猪肯定是又肥又壮。</p> <p> 刚走出石桥上村头,就看见这条毛虫悬浮在离水泥地面一米多高的空中,下面没东西支撑,上面没细丝牵挂,四周都是虚空的。难道是我的眼睛有问题?抑或是它打破了牛顿定律和万有引力?不可思议,这只能留待昆虫学家和物理学家去解释了。</p> <p>石桥上全貌</p> <p>祝同坦村人去楼空</p> <p> 祝同坦的徽派房屋完好无损却大门紧闭毫无生气</p> <p> 祝同坦的毛主席语录。我们这代人的儿童少年时代是在读听写毛主席语录中长大的,今天在这偏僻山村看到这墙上的毛主席语录,倍感亲切。</p> <p> 祝同坦的洗衣板又大又平,可以将衣服完全铺开,恣意尽情洗刷。</p> <p>祝同坦窗画古朴典雅。</p> <p>祝同坦的大石饼大概是旧时农家做豆腐的基本装备吧。</p> <p>祝同坦东边村口的水池。在这炎热的夏天驴行到此,用水池清凉的山泉水洗上一把脸,凉爽舒服无以伦比。</p> <p> 走出石桥上村头,碰见一农民大哥,左手捧着一样像磨菇一类的东西迎面走来,见多识广的老驴“云淡风清”一眼就认出:“野灵芝”,我仔细一看,农民大哥硕大手掌上有三枚与磨菇相似的东西,“原来这就是传说中能救人命的灵芝”?我心里暗暗而又疑惑地说,看这灵芝,形状总体像一把撑开的雨伞,但不完全相似,“伞面”只有半个圆,“伞柄”不在中央,而是在“伞面”的半圆处,颜色呈红褐色,发出光泽,有环状的纹路,大的一枚高有十多厘米,“伞面”的面积与“小挞粿”相当。驴友“南江鱼”用小心翼翼而又热切期盼的声调对农民大哥说“能借我照个像吗”?“当然可以”,驴友中摄影高手“灭绝师太”拿起“火箭炮”选好角度,“咔嚓”一声,“云淡风清”、“阳光”和我也端起照相机和手机进行了拍照,一时“仙草”化身成“明星”。“云淡风轻”突然问“多少钱要卖”,显然农民大哥没料到有这一问,他略带紧张而防范的口吻说“不准备卖的”,刚才注意力都集中在“仙草”上,倒没怎么注意这位农民大哥,这时我才仔细打量了一下:这位农民大哥约摸六十多岁年纪,体态微胖,脸色由于天气炎热和阳光照射显得黑中透红,脸上有细细的汗珠渗出,头戴一顶草帽,上身穿一件灰色短袖汗衬,下身穿一条黑色裤子,脚蹬一双解放鞋,右肩上用一根木棍的一端挑着一台喷雾器。显然农民大哥也是一位老江湖,他心里由紧张和防范转而一想如果能卖个好价钱也未尝不可以卖呢,因此他立即说“你出多少”,云淡风轻:“你出价”,“三百”,“云淡风轻”也是这方面的行家,很清楚灵芝的市场价格,觉得太贵了,双方的“谈判”就这样无果而终。</p> <p> 走出祝同坦向西走一百多米,就是革命烈士纪念碑,它由碑体、基座、台阶三部分组成,碑体是高大约三米多高的正长方体,由青色大理石(也很可能是里面用水泥浇成表面贴上青色瓷砖或大理石)做成,其东南西北四面用红色隶体分别书写有“死难烈士万岁”“共产主义是不可抗拒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基座的材料与碑体相同,形状也是正长方体,但截面积要比碑体的大上一圈,正方体的高度比碑体小,大概一米多,四面的大理石上刻有“火烧祝同坦”等的基本情况。台阶用白色大理石做成,共有三步台阶,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可以走上台阶,最下一层台阶最大,往上依次减小,最上一层面积估计近十来平方。纪念碑的南西北三面栽有大半圈松柏,增添了庄严肃穆的气氛。</p> <p> 离开纪念碑,向北向下继续前进不远,见路旁一路亭,墙体是用石块垒起的,面积十个平方左右,里面沿墙体三面皆用石块砌成供人坐的条几,与其它路亭略有不同的是其顶部是用水泥浇铸的,不像其它路亭顶部是用人字架上面盖瓦的。</p> <p> 大约中午十一时零走到周家村,周家村位于山脚的公路两旁,村子比较大,在此吃中饭。</p> <p> 吃过中饭后,驴友“阳光”找到村长借来“淩氏家祠”大门的钥匙,驴友们参观了祠堂,祠堂面积大约一百多平米,进门是一个天井,过了天井就是大厅,大厅正壁上端挂有一块“致和堂”的牌扁;“紫金”判断祠堂是清代建筑,主要特色是徽派木雕非常精美,可惜一部分被破坏了。</p> <p> “紫金”与周家村村长乡村摄影师云龙亲切交流合影,双方表示今后要加强驴行摄影合作。</p> <p>庙前村提早进入“晒秋”。</p> <p> 庙前村墙上的税收宣传标语,字迹有些模糊和斑驳,依稀可辨写的是“依法纳税光荣,偷税抗税违法”。望着这条标语,我的思绪不禁溯着年龄的河流回忆起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激情四射的税收岁月...。</p> <p> 离开庙前村继续沿柏油公路行进,这里离岔口大约六公里,走了大约三公里,我和六位驴友碰到一辆轿车和一辆面包车,我们七人搭车回到岔口村,大约半小时后全体驴友都到了,驱车回程,约下午三点零安全到家。</p> <p>同行驴友,同驴快乐。</p> <p>独行者写于2020年06月16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