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愿缪可馨的悲剧不再发生

孙学桢

<p>  2020年6月4日常州五年级学生缪可馨在学校突然翻越围栏纵身而下,幼小的生命从此消亡。</p><p><br></p><p> 这件事情起源于一堂作文课,廖可馨在一篇名为《三打白骨精观后感》的作文结尾处写道:</p><p><br></p><p> “这篇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被表面的样子,虚情假意伪善的一面所蒙骗。在如今的社会里,有人表面看着善良,可内心却是阴暗的,他们会利用各种各样的卑鄙手段和阴谋诡计,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p><p><br></p><p> 这段文字被老师批评为:满是负能量,应该传递正能量。</p><p><br></p><p> 这段评语是不是导致孩子跳楼的原因,我们尚不得而知,有待官方公布进一步的调查结果,让事实真相水落石出。网传的一些信息在没有得到确证之前,也不能随便就当成是真的。</p><p><br></p><p> 但是,作为一名从教近23年的小学语文老师,我想谈谈对作文教学的一点认识。</p><p><br></p><p> 我想起平日教学作文的流程。老师布置题目,孩子去准备。作文收上来,会对他的作文进行批改定级——ABCD或者其他。几十年了,一直这样做,我们的语文老师也是这样教我们的。这一切仿佛天经地义。老师写评语的时候,对于优秀的习作,我们毫不吝啬自己的表扬。而对于有些并不完美的习作,我们耐住性子,咬着牙去批改,好痛苦呀!那种滋味,我们每天都在体验。</p><p><br></p><p> 我不禁想起曾经听过的一个笑话,大意是这样的——一位语文老师,病得厉害,躺在床上,同事们来看他。一个同事无意中说,你快点养好身体吧,你的作文还有好几篇没改呢。谁知,一句无心的话语,却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那语文老师一听,两眼一闭,没啦!所以,我上初中的时候,我敬爱的语文老师告诉我们——干啥,别干教育;教啥,别教语文。作文会让你痛不欲生。但我显然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我做了教师,还教起了语文,而且还很喜欢。</p><p><br></p><p> 老师们是认真的,也是煞费苦心的,孩子的作文本上,满篇满满的红笔痕迹。上级检查,对于这样的批改,甚是满意。但这真的很好吗?孩子愿意反复的修改才是写作的法宝。</p><p><br></p><p> 孩子写作是困难的。咱辛辛苦苦找出的那些问题,孩子真的懂了吗?有时我想,有没有更好的方式?也许学会寻找素材,完成初稿,反复修改才是王道。尤其想到,那鲜红的大D,我会想,会不会打击孩子的写作热情?毕竟,这还是一群刚刚学习写作的孩子。</p><p><br></p><p> 我尽量地不伤害孩子的心,我从没有在习作中指出他过多的缺点。如果你翻查我班的作文,你一定感觉老师偷懒了。于是,我班的作业检查,在学校评比的时候总是倒数。因为检查的老师看我班的习作,找不到满满的红色。老师太懒了,我可以想象得出他对我们的不屑。其实我真想辩解一下,为什么不看一看我班的孩子写的作文内容多么好呢?为什么不能读一读孙老师的评语呢?读一读老师写的评语,你会发现,我在用心鼓励孩子——你是个了不起的小作家,老师读的你的文章很开心,谢谢你给我带来快乐。当然,也有惨不忍睹的习作,我硬着头皮写上——老师相信你,下次习作会更好,很期待呢,加油!</p><p><br></p><p> 写作文,对于孩子是困难的,即使对于我们成年人,我们接受了这么多年的语文教学,又有谁喜欢写作?我工作23年,是很少写作的,我身边的语文老师也是如此。</p><p><br></p><p> 我们的语文教学花费了大的工夫,却没有让人爱上读书和写作,这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那么问题出在哪呢?</p><p> </p><p> 我想起了习作课上,个别孩子愁眉苦脸,一节课下来写不了几行的情景。即使呈现出来较为好看的作品,也大多是对作文选中范文的模仿。在批改作文时,有时会遇到雷同。但我从来没有批评过他们,模仿也是学习。他能够认真的去查阅,准备,这已经让我心生敬意。我怎么会苛求一个孩子?</p><p><br></p><p> 但是,我也深知真正的作文之道不是这样的。写作文不能单靠模仿。习作,应是心灵的流淌。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实,是写作的灵魂。我是多么希望孩子们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素材,写出最真实的文字。这个假期,我决心去做点什么,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我班的孩子爱上写作。</p><p><br></p><p> 于是,这个假期线上学习刚起步时,我便决定走出一条属于我们的路,不去盲从独立探索。我决心抓住读写两个字做文章。读名著背古诗,每天提醒家长在钉钉打卡。至于家长能不能坚持,这不是我的事情了,上级管理部门明确要求,不准强制孩子打卡。有时不放心,会写信提醒提醒他们。渴望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盼望他们能够在书的海洋里完成自我成长。并不是所有家长都在配合,这让我无比焦虑,我曾经写过一些文章,记录了那段时间的挣扎与思考,更多的是对自己的安慰。</p><p><br></p><p> 写作,没有采用线上直播授课的方式。</p><p><br></p><p> 写作跟游泳一个道理。缺乏了在水中的反复练习,老师讲的再多,也不会起多大的作用。听老师讲解,老师讲的无论多么精彩,他也学不会游泳。只有用心设计每次练笔内容,引起他写作的欲望,让他有话可说,反复的练笔,才会熟能生巧,悟出写作的意义。</p><p><br></p><p> 假期期间,我努力地捕捉一切可以用于写作的时机,而不是简单地布置一个题目,任其自由发挥。那样做的话,有的家伙一定抓耳挠腮,痛苦不已。与其让他们如此痛苦,对作文痛恨起来,还不如不做这个事情。即使好心好意,也不可以。</p><p><br></p><p> 我先是安排学生写信。让他们在写信的过程中懂得写作就是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达。</p><p><br></p><p> 每次安排练笔,我都斟酌半天,一定是在搭建平台降低难度的情况下进行的。这个假期,我安排孩子搜集相关的新闻资料,给钟南山院士、朱呈镕女士写信。我亲自给孩子写信,然后让他们给我回信。我引导学生体会数学老师的辛苦,给敬爱的邵老师写封信,表达内心的敬意。</p><p><br></p><p> 于是,孩子们写出了最纯洁的文字,也懂得了写作就是心灵的自然流淌。</p><p><br></p><p> 有一天晚上,我读到王校长的散文——《孩子,春天在校园里等你》,我无比的欣喜。这样的美文,如果用心品读,一定感触很多。我安排孩子阅读文章,想一想是什么打动了自己的心?然后给王校长写一封信,写写自己的感想,顺便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如果可以再把自己的作品在喜马拉雅录成音频。孩子当天就给我们带来了惊喜。他们写给校长的书信,在学校公众号发表。这也鼓舞了班级内的孩子。</p><p> </p><p> 学校推出春天系列课程,我察觉到这是一次提升的机会。之前,我写过下水文——《窗外,已是春天》,引导过写作的。语言文字也是优美,王艺静同学创作的《春天的希望》,就是那时创作出来的,在报刊已发表。但那时创作的春天,想象居多,缺少真实的观察与感悟。</p><p><br></p><p> 我要引领孩子感悟生活,决定走进自然聆听花草的低语。就这样,我去,自然界中写生写下了一系列的观察,有了一系列作品的呈现。疫情期间,在信中号召孩子去室外寻找春天,我是不敢的。我寄希望与我的引领,启发孩子停下脚步去观察,把观察与感悟写下来形成文章。</p><p><br></p><p> 孩子们的悟性很高,他们真的开始感悟生活了。于是有了一篇篇让人感觉真实亲切的文章。这样的文章,我尤其喜欢。我曾经把王睿同学写的《跟我谈谈月季花》,王艺静写的《钢琴录》等等,分享到办公群中。一个仅有十岁的孩子,竟然写出了这么好的文字。完全是自己的观察与体悟,我甚至自叹不如。孩子,教我意识到每个儿童的潜力之大,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教育,审视我的学生,从而有了更多的期待与惊喜。</p><p><br></p><p> 5月24日,学生返校学习。学生的创作进入第三阶段——号召孩子们创作属于自己的小说。如果没去做这些事情,你永远不知道孩子的潜力。正是由于我鼓励着学生去创作,我也我见证了他们的神奇。我班十多位同学开始创作小说,王睿一创作的《神偷阿王》,让我和老师们赞叹不已,其中的动作描写让我自叹不如。有的时候我很纳闷,孩子也许就是天生的作家,天生的科学家,只是我们的教育禁锢了他们的发展。</p><p><br></p><p> 我班的王艺静同学创作的每篇文章都让我惊奇,那全是她生活的感悟与观察。我曾经把她的文章分享在学校办公群,老师们赞不绝口。最近她也创作了小说,她告诉我,过些日子集中发表。我充满了期待。</p><p><br></p><p> 这些作品全部被我发布在今日头条读写吧。在头条创建读写吧,也是我的创举,我把孩子的作品分享在这里,告诉孩子他们的作品已经发表。孩子是兴奋的,从而有了更大的创作动力,这令我得意不已。</p><p><br></p><p> 如果你点开读写吧,来阅读孩子的习作,你一定会感受到孩子的神器。有些孩子的创作是那么的了不起,就有读者曾经给我留言,不敢相信这是孩子的文笔。看到这样的留言,我知道他是用心阅读的,他感受到了孩子的魅力,这真是一件幸福的事。</p><p><br></p><p> 当然,你也许会读的有些文章,感觉很稚嫩,你也可能不知道那是一些特殊孩子的文字。如果考试的话,她的分数不高,但我永远不以分数的高低歧视于她。现在的她尝试着去写作,虽然文章里有着不小的问题,但我已经充满了欢喜。我绝对不会板着面孔告诉孩子文中有许多的问题,让她失去写作的动力。</p><p><br></p><p> 我会提醒他们,修改是写作的法宝,多读几遍,发现问题就改一改。等到感觉完美了,老师帮你发表。于是,孩子充满欢喜的去修改,充满激动的去创作。有时他们会给我留言——老师,你看我改的可以了吗?我给他们竖个大拇指,夸他们是个了不起的小作家。偶尔我也会在班里讲述她或他故事,我们会给她鼓掌,给他更多的动力。</p><p><br></p><p> 孩子会成长的,我对每个娃娃都充满了期待。只要孩子提交作文,我就心生愉悦。有一次,赵佳妮提交的作业——给朱奶奶的信,读完之后乐了,这是哪位朱奶奶呀?她和家长根本没有翻阅我前面分享的新闻资料。我没忍心批评她。怎么能批评呢?应该鼓励呀,当然不是鼓励她跑题,是鼓励她继续写作。后来我找了个机会,把这个事情告诉了她妈妈,感谢她配合,可以让孩子读读小伙伴的习作,那是一种很珍贵的资源。后来,孩子提交的几篇作文,让我赞叹不已。</p><p> 如果你查看我的朋友圈,如果你是全部点开,你可能也会奇怪,有的孩子的作品并不好。错别字也有,朗读的也不是最好听。那是因为你关注的是作品的呈现。而我却惊喜于他的行动与坚持!这让我无比惊喜!</p><p><br></p><p> 有的孩子,我盼他的作文已经很久了。但他一直没有分享。而这个孩子,竟然开始写作,开始在喜马拉雅做主播!怎能不让老师心生愉悦!现在呈现出的作品,即使满是缺点,我也幸福。只要他愿意成长,未来,一定可以期待。现在的他刚刚学步,他需要我的鼓励。</p><p><br></p><p> 学会欣赏孩子吧,少一些苛求,多一些赞赏,少一份严厉,多一些期待。现在,他们还是孩子,正在成长,他们需要的,永远是我们的示范与欣赏。</p><p> </p><p> 孩子永远是孩子,愿缪可馨的悲剧不再发生。</p><p> </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