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青岛老房子(五)

王岩

<h3><font color="#010101">  青岛的鱼山路、大学路及周边因靠近原山东大学(现中国海洋大学),留下了许多名人故居,也称作为“文化名人一条街”,请继续欣赏。<br>十八、鱼山路、大学路、黄县路、龙江路<br>1、阿里文宅第:</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胶海关税务司阿里文的官邸位于鱼山路1号。建于1900年,由德国建筑师奥尔末(Ernst Ohlmer)设计。住宅基石上的一段中文碑文记载:“光绪贰拾伍年阳月造。陡坡高岗,频临南海。筑室于此,宜其遐福。胶海关税务司阿里文志。”恩斯特·阿里文(Ernst Ohlmer)自1868年起在中国生活,1887年被任命为宜昌海关税务司。1898年9月,阿里文奉命调来青岛筹办设关事宜。阿里文曾是海关总税务司赫德的私人秘书。阿里文来青岛之后,修建了临近前海栈桥码头的海关公署办公楼及职工宿舍。同时,阿里文草拟了《青岛设关征税办法》,规定青岛海关税务司由德国人充任,所用各项职员宜选派德国人,与税务司文函来往均用德文。1899年4月17日,李鸿章代表清廷与德国驻华公使海靖正式会订实施。1899年7月1日,胶海关正式对外办公,阿里文为首任税务司,管理全关行政事务。1912年12月,阿里文呈请总税务司批准,在大港区建新海关大楼。1913年12月,设于青岛大港入口处的新海关大楼竣工,1914年4月举行了落成和迁址典礼。1914年5月,日本占领青岛前夕,时年67岁的阿里文已返回德国。他带走了所收集的大量中国瓷器,现收藏于其家乡希尔德斯海姆博物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安格联别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安格联别墅位于鱼山路2号,原为胶海关副税务司艾瑞时(E.O Reis)的旧宅,1912年,安格联买下重新建造了这栋别墅。安格联(Francis Arthur Aglen)是中国海关的第三任总税务司。1869年生于爱尔兰,他在18岁时就进入了中国海关,历任津海关(天津)代理税务司、金陵关(南京)税务司、江海关(上海)税务司、总税务司署总理文案税务司等职。1910年4月,同时兼任同文馆教习的安格联升任为海关副总税务司。1911年10月12日,清政府正式任命安格联为总税务司。1925年,安格联被免职后回国,原因是他不肯把海关税款交给张作霖的北平政府充当军饷。1932年,64岁的安格联在英国病逝。</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3、吕美荪故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吕美荪(1881-1945)故居位于鱼山路7号,安徽旌德人,诗人和教育家。1930年-1945年居青岛,自题寓所为“寒碧山庄”,创作了《葂丽园诗》《葂丽园随笔》等作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4、赫崇本故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赫崇本故居位于鱼山路9号甲。赫崇本(1908—1985),又名赫培之,辽宁凤城县人,满族,著名海洋科学家、教育家。赫崇本193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执教于天津河北工学院、清华大学。1943年去美国留学,改学气象学,1947年以《利用统计方法分析北美大气形成》的论文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又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师从现代海洋科学奠基人斯韦尔德洛普,从此开始从事海洋与波浪研究。</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位于青岛海洋大学的赫崇本教授雕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949年春,赫崇本回国来到青岛,受聘为山东大学物理系和植物系教授,讲授海洋学和气象学,山东大学1951年成立海洋研究所,赫崇本兼任副所长。1952年任山东大学物理海洋和海洋气象系主任。1958年山东大学迁至济南,在山东大学原址建立了山东海洋学院(后曾称青岛海洋学院,今中国海洋大学),赫崇本初任教务长,1979年任副院长、海洋研究所所长。</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5、梁实秋故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梁实秋故居位于鱼山路33号。30年代初,梁实秋在青岛大学任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期间曾在此居住,并创作出版了《文艺批评集》,开始翻译《莎士比亚全集》。院内留有梁实秋当年栽植的树木。梁实秋认为在青岛的四年是他一生中家庭最幸福的时期,还认为在中国从北疆到南粤,以青岛为最好。</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6、童第周故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位于鱼山路36号院内,童第周 (1902-1979)生物学家、教育家、中国实验胚胎学创始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抗战胜利后,山东大学在青岛复校,1934-1937任动物系教授。1949年3月回青,居于山东大学第一教师宿舍,简称“一舍”,即今鱼山路36号,与冯沅君、陆侃如为邻。1955年在青岛创办了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生物研究所(今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任所长。</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7、冯沅君、陆侃如故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位于鱼山路36号院内,冯沅君,女作家。陆侃如,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两人1929年1月结婚,合著《中国诗史》,《中国文学史简编》。1947年同来青岛任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1958年山大迁址济南,他们夫妇也离开了生活11年的“一舍”。</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8、束星北故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位于鱼山路36号院内, 束星北 (1907-1983)物理学家,1929年于剑桥和爱丁堡大学分获硕士和博士学位,曾与爱因斯坦一起从事相对论的研究,是李政道先生在浙大时最敬重的老师,1952年来青,任山东大学物理系教授。1957年反右中受到批判,1958年10月被错定为“极右分子”和“历史反革命分子”,开除公职,“管制劳动”三年。1960年束教授转到青岛医学院任教员,继续管制劳动。1965年,撤消管制。1978年5月,被青岛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聘为研究员,开展海洋物理研究。1979年为航天工业部计算了我国第一枚洲际导弹弹头的数据。1983年病逝青岛。</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9、青岛万字会:</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万字会,原称“世界红卍字会” The Word Red Swastika Society,始于1916年山东滨州人士吴福永创立的“道院”,提倡佛教、道教、儒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五教合一”。1934年,红卍字会在青岛小鱼山路37号建立了分会,大楼是典型的罗马式风格建筑,建于1940年。建筑面积近1900平方米,呈回字形,地上3层,地下3层,钢筋水泥结构。前门有高大的半封闭式门廊,矗立着4根高大的罗马柱,柱墩柱顶均塑有花饰,大厅内采用全封闭玻璃穹形透明屋顶,层高18米。现在是青岛市美术馆。</font></h3> <h3>  内部经常举办画展。</h3> <h3><font color="#010101">10、青岛道院:</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位于大学路7号,青岛道院是民国时期一个组织松散的准宗教组织;世界红卍字会,是一个宗教慈善组织,脱胎并受控于道院。道院与红卍字会是同根同源的组织,二者的组织人事多有交叉。道院重内修,红卍字会则着重推展慈善事业。道院及红卍字会在中国本土的建筑活动持续了二十多年,其会所最多时达到过六百余处,其建筑有它独特的一面。在这些建筑里面,已有2处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一处就是青岛道院。1932年开始筹集资金50万银元,购买地基于1933年至1937年建成大殿和藏经楼,由建筑师刘铨法设计,公和兴营造厂施工。中部山门、大殿、东西配殿及礼亭等一组建筑始建于1933年4月5日,占地1.2公顷,建筑面积2219平方米。大殿的设计仿照了曲阜大成殿,其正殿重檐歇山顶,上覆黄硫璃瓦,檐下为钢筋混凝土仿制斗拱。左右配殿亦为歇山顶,绿硫璃瓦覆顶,山门为单檐歇山顶。在大殿设计中,刘铨法大胆地创造性地采用预制混凝土构件和水泥制品,代替传统的木料制作,这在国内属首创,1934年因此项发明获预制混凝土构件的专利权。</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后楼藏经楼为仿伊斯兰教建筑的样式,面积为674平方米,地上二层,整体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门前有花岗石台阶,正门立面有八根圆柱,建筑主体分为穹隆圆顶和双层殿堂两部分,东西两翼设小厢房,楼内设旋转式楼梯。这个建筑,在各地院会建筑中也是独树一帜。解放以后,青岛道院宣布中止活动,建筑由青岛市博物馆使用,青岛市博物馆迁到崂山区后,现改由青岛花鸟画研究院使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1、林彪别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林彪别墅位于大学路16号。林彪在青岛仅居住过三处地方,分别在大学路、迎宾馆和八大关。林彪上世纪50年代长期住在青岛疗养,林彪的女儿林豆豆在嘉峪关路小学上学。“十大元帅”授勋时,林彪没有回北京,而是在这栋别墅佩戴元帅勋章拍的元帅照。</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别墅的原主人是丁敬臣,近代青岛经济界大亨。丁敬臣,1880年生于江苏江都,光绪年间捐为监生,授知县,官至候补知府,上海开埠后从事洋务,弃官经商。1897年,丁敬臣来到青岛,被德商禅臣洋行高薪聘为买办。禅臣洋行以经营进出口贸易为主,进口的主要是机械设备,出口的主要是山东的土特产品,在青岛设厂进行初加工。不久丁敬臣自己在火车站旁的泰安路上开办了悦来公司,经营项目很多,主要出口中国产品。自己到农村收购,承包轮船航运,又开设了客栈。随后又开办了悦升煤矿公司。在青岛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四省人士建三江会馆后,他先后任副会长,会长。丁敬臣也就成为德国租界地内华人头面人物。1914年,日本侵占青岛,丁敬臣依其资产、地位,任青岛中华商务总会会长,在大学路上建了这栋别墅。又从事期货交易。1922年国民政府收回青岛以后,他又兼任永裕盐业公司经理,永裕是中国大型盐业公司,也是获利丰厚的大企业。丁敬臣拥有多家企业,成为岛上大亨。1938年,日本第二次占领青岛,丁敬臣任山东煤矿产销股份有限公司常务董事、副董事长。抗战胜利后,丁敬臣被判为汉奸罪,所经营产业当做敌产没收。1949年,丁敬臣去了台湾。</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2、孙运璇旧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孙运璇旧居位于大学路30号。孙运璇1946年从青岛去了台湾,其父亲孙蓉昌和养母李蔼如,晚年均生活在这栋老楼。孙运璇(1913—2006)山东蓬莱人,原台湾“行政院”院长、海基会名誉董事长、台湾“总统府资政”。12岁时,跟着法官父亲去了哈尔滨。1934年,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抗战胜利后,因接受恢复和发展台湾电力的任务而定居台湾。历任台电总工程师、总经理,先后在台湾“行政院”、“交通主管部门”、“经济主管部门”等担任要职。有关数据显示,孙运璇接任台湾“经济主管部门”部长时,台湾GDP只有 320美元;当他卸任台湾“行政院”院长时,这一数字已上升到3000美元,十五年间增长了近10倍。孙运璇也由此被称为台湾“经济奇迹”的缔造者,受到台湾社会的普遍尊敬。2000年6月,孙运璇曾回到青岛,扫墓祭祖。</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3、陈子万故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陈子万故居位于大学路38号,中西合璧的三层小楼。电视剧《大染坊》以青岛的印染业为背景,据说其主要原型就是陈子万的染坊。陈子万,山东掖县前朱石村人,阳本印染厂董事,爱国实业家。阳本印染厂在1934年创办,其为华北第一家中国人开办的机器印染工厂。董事长为陈子万的兄长陈孟元,1956年4月,陈孟元曾当选为青岛市副市长。陈子万还在1942年捐建了龙山路4号基督徒聚会所。占地面积1324平方米,建筑面积750平方米,可容信徒1500人聚会。此为陈子万的善举之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4、两湖会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两湖会馆位于大学路54号,1931年,湖北人沈鸿烈出任青岛市长以后,为湖南、湖北两省同乡人士所建。建成于1933年,沈鸿烈为两湖会馆题写了碑文。两湖会馆占地2993。34平方米,建筑面积777。19平方米,为欧式建筑,设有礼堂,少年黄宗江就是在这里开始了他的话剧生涯。1947年,由吴秉衡在此创办慈幼小学。1949年,改名为私立向民小学,1952年和山东大学附属小学合并,成为大学路小学使用至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5、老舍故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老舍故居位于黄县路12号,为二层楼房,座北朝南。30年代中期老舍在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任教期间曾在此居住,并创作了著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篇小说《文博士》等一批优秀作品。住在二楼的是作家黄宗江、黄宗洛、黄宗英三兄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6、杨振生故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杨振声故居位于黄县路7号。两层砖混结构的日式小楼。当年杨振声居于二层小楼的楼上,他与赵太侔均为单身,二人在楼上各有一间居室,共用一间客厅。楼下住着邓仲存一家。杨振声(1890—1956),山东蓬莱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杨振声19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文系,翌年留学美国,获文学博士学位后又攻读教育心理学。新文学运动早期,杨振声开始文学创作,创作有《渔家》、《贞女》等小说,以《玉君》为代表作,在新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杨振声1929年参加筹建国立青岛大学,1930年被任命为青岛大学校长。杨振声提出:“海边生物学,中国大学中有研究此学之方便者,唯厦门大学与青岛大学。厦门因天气过热,去厦门研究者多苦之,又易发生疟疾。青岛附近海边生物之种类、繁盛不亚于厦门,而天气凉热适中,研究上较厦门为便。若能利用此便,创设海边生物学,不但中国研究海边生物,皆须于此求之,则外国学者,欲知中国海边生物学之情形,亦须于青大求之。如此,青大则将为海边生物学之中心。”杨振声这番真知灼见,为中国海洋学研究奠定了基础,青岛大学与其后的山东大学开设海洋学课程又发展至海洋学系、海洋学院,直至今日的中国海洋大学,与杨振声先生的早期倡导密不可分。1932年9月国立青岛大学改名为国立山东大学,杨振声辞职,校长改由赵太侔担任。解放后,杨振声曾任东北人民大学教授、中国文学史教研室主任。</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7、赵太侔故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赵太侔故居位于龙江路7号,赵太侔(1889—1968),中国戏剧家,现代教育学家。曾于1932-1936年、1946-1949年两度出任山东大学校长。1949年青岛解放时他没有随国民党南迁,把一所完整的大学移交。1958年山东大学迁济南,赵太侔留在青岛任海洋学院教授。1968年文革中赵太侔含冤去世,死因不明,据说尸体于青岛海面被发现,被装在一个麻袋里。1980年平反。</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海大校园内的赵太侔先生雕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十九、海阳路、莱阳路、金口路<br>1、宋庆龄故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宋庆龄故居位于海阳路8号,宋庆龄母亲倪桂珍常在青岛居住,宋庆龄哥哥宋子文在青建有别墅,孔祥熙在青岛也建有别墅,其母倪桂珍1932年病逝于青岛,宋家的兄弟姐妹同来青岛处理丧事,后经海路将灵柩运回上海,葬于上海万国公墓宋氏陵园。宋庆龄探望母亲及来青奔丧,均住在这栋别墅。</font></h3> <p class="ql-block">2、德国海军军官俱乐部旧址,位于莱阳路8号。</p> <p class="ql-block">  1897年德国侵占青岛后,由德国著名建筑师海 因里希·舒巴特(Heinrich Schubart)设计,1907年秋开始施工建设,1909年1月29日落成启用,作为驻扎青岛的德国海军第三营以及远东巡洋舰队高级军官提供食宿和聚会的娱乐场所。2019年10月7日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3、水族馆:</span></p> <h3><font color="#010101">  青岛水族馆位于莱阳路4号,1930年,时任山东大学图书馆主任的著名学者、戏剧家宋春舫和时任青岛观象台台长的气象学家蒋丙然共同倡议,在青岛海滨建立水族馆及中国海洋科学研究所。这一倡议,得到了蔡元培、杨杏佛、李石曾等人的支持。经他们历时一年的多方奔波集资,水族馆于1931年1月动工,1932年2月竣工,1932年5月8日正式对外开放。青岛海滨生物研究所(即原计划建设的中国海洋研究所)也于1937年建成。青岛水族馆是中国也是亚洲的第一座水族馆,是中国现代水族馆事业的摇篮。</font></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4、鸳鸯楼:</span></p> <h3><font color="#010101">  莱阳路3号建筑,被称为“鸳鸯楼”。据3号院内石碑显示,鸳鸯楼建成之初为商人殷声桐的私宅。后来,舒同、臧克家以及民国时期的青岛市长葛覃等等,都曾住在此处。舒同不仅居于此的次数多,而且曾在此为岛城的多个单位“题名”,留下墨宝。现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青岛分中心。 </font></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5、伪满领事馆:</span></p> <h3><font color="#010101">  莱阳路5号,据院内石碑显示,最初为商人宁文元的私宅。关于宁文元,并没有太多资料,只知他是荒岛书店出资人宁推之的父亲。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初,莱阳路5号曾被用作傀儡的伪满政府驻济南总领事馆的青岛分馆。解放后,这里与3号打通,成为政府部门接待宾客的荣韶宾馆。</font></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6、远东饭店:</span></p> <h3><font color="#010101">  俄国人在莱阳路28号开了一家远东饭店,抗日战争期间日本统治者没收了这座旅馆,开办“莱阳察”作为铁路日本职工宿舍。解放后远东饭店加盖为三层,作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室,张玺曾在此居住。张玺(1897-1967)河北平乡人,海洋动物学家、教育家,中国湖沼学、动物学研究的先驱,毕生致力于海洋科学的研究及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现为“琴岛通”卡办公地。</font></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7、吴素秋故居:</span></p> <h3><font color="#010101">  金口一路19号,是当年与京剧四小名旦并驾齐驱的京剧名伶吴素秋故居。吴素秋第一次来青岛演出是1938年,她与金少山合作的《霸王别姬》等剧目,深受观众的欢迎。第二年,她再次来青时,又上演了《十三妹》、《断桥》、《玉堂春》等剧目。就在她大红大紫之际,突然于1943年下嫁青岛,与吕垸三之子吕超凡结婚。全国传媒争相报道此事,成为当年演艺界一大新闻。当时各地演员来青演出时,按旧例都要到她宅中拜码头。吴素秋在金口一路19号生活了7年。</font></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8、孙科旧址:</span></p> <h3><font color="#010101">  金口一路26号,是孙中山先生长子孙科旧址。孙科,1910年加入同盟会,1917年任第一任广州市长,1923年、1926年两次再任广州市长,1931年任南京政府行政院长,1932年任立法院长,主张速行宪政联共抗日,1947年任南京政府副主席,1949年辞职旅居香港、法国、美国等地,1965年任台湾“总统府”高级咨议,1973年9月13日病逝于台北。</font></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9、挪威驻青领事馆:</span></p> <h3><font color="#010101">  金口一路31号,曾是挪威驻青领事馆。</font></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10、朱树屏故居:</span></p> <h3><font color="#010101">  位于金口二路13号,朱树屏(1907-1976),山东昌邑人,海洋生态学家、水产学家和教育家。是中国海洋生态学、水产学及湖沼学研究的先驱和奠基者。在世界海洋科学史上,有两项成果是以中国人命名的,1941年发明的“朱氏培养液”,是至今在国际上仍被广泛应用的经典标准配方; 1946年发明的“朱氏人工海水”是人工海水研究史上的里程碑。这两项科学成果的发明者都是一个人,他就是世界浮游生物实验生态学领域的先驱,中国海洋生态学的奠基者和开拓者——朱树屏博士。</font></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11、刘知侠故居:</span></p> <h3><font color="#010101">  位于金口二路42号。刘知侠(1918-1991),河南卫辉人。现代作家。毕生致力于军事文学创作,著有《铁道游击队》、《沂蒙飞虎》等长篇小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二十、登州路、清河路、威海路、台东六路<br>1、青岛啤酒博物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青岛啤酒博物馆位于登州路56号。1903年,青岛被德国占领,英德商人为适应占领军和侨民的需要就在这个地方开办了啤酒厂,起名为“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当时的年产量为2000吨。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人占领青岛后,将德国人的啤酒厂购买下来,更名为“大日本麦酒珠式会社青岛工场”,并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造和扩建,当时产品曾出口到西贡和新加坡。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接管了啤酒厂,并更名为“青岛啤酒公司”。解放后厂区基本保持了原貌,并开办了“啤酒博物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路德教堂:</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位于清河路42-44号。1900年德国传教士昆祚在青岛东镇清和路创立柏林教会,昆祚为首任牧师。该建筑建于1940年,由美国基督教信义会青年团国外布道会捐资建造。艾慕尔·尤力甫设计,东海营造厂承造。</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建筑文革遭到破坏充当仓库,后又修复,但毁掉的耶稣像和碑文至今无法恢复,现在是基督徒礼拜场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3、东镇巡铺房旧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东镇巡铺房旧址位于威海路106号院内(原云门二路42号),系德占时期建立的台东镇巡捕房。1922年12月,北洋政府在此建立台东区警察署;1929年4月,国民党政府在此建立青岛特别市警察局第四分局。1945年9月,建立青岛市警察局台东分局;1949年6月成为青岛市公安局台东分局办公楼,1994年5月,改为青岛市公安局市北分局办公楼。</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4、蒙养学堂:</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蒙养学堂位于台东六路。约建于1902年,1905年2月定名为蒙养学堂。蒙养学堂是在西方现代教育的冲击下,于清末改造书院运动中形成的童蒙教育的举措,后又融入近代学制系统,兼具幼稚园和初级小学的性质,是一种短暂的过渡形式。德租时期青岛的蒙养学堂虽然是殖民政策的产物,但是在客观上,通过对传统私塾教育的改良,初步实现了小学教育的现代化。它存在时间较长,发展较为充分,是中国近代蒙养学堂的典型。1924年中共早期领导人、一大代表邓恩铭曾在此任教。青岛解放后为台东六路小学。</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未完待续)<br> 王岩 2016年6月22日</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