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正在环游澳大利亚!上一集说到:悉尼出发,经堪培拉、墨尔本,过疏芬山金矿,上观光公路大洋路,于行程第7天夜宿泰利姆班德小镇。</p> Day8 清晨出发,一个多小时即进入南澳大利亚州首府阿德莱德市。该市人口180万,为澳洲第五大都市,当初不属于犯人流放地,是个地地道道的移民城市。 明日将乘火车前往北领地红土中心,故选择住宿在公园车站附近的雷吉斯Rydges酒店。先办理入住,放下行李后前往市中心的租车公司门店退还车辆。 <p>退完车,随心所欲漫步街头,游览一下阿德莱德市街景。</p> 穿梭于CBD的高楼之间。 <p class="ql-block">阿德莱德市火车站。车站楼上为赌场,它奇葩规定:周末假日必须衣装整齐,赌场二十四小时营业;平日可穿着运动鞋入场,但不得只穿T恤,营业时间晚十时至凌晨四时。</p> 进入车站地下通道,里面很热闹,有不少店铺。 才10月份,小朋友们已开始为圣诞节做准备。 穿过地下通道,来到多伦斯河畔,这里有著名的阿德莱德会议中心、节庆中心等。 被誉为全球最美板球场的阿德莱德椭圆形体育场。 顺着威廉国王大道向南,南澳大利亚州议会大厦。外面的共享滑板车看着不错。 澳洲最古老巧克力制造商黑格巧克力的前店后厂。在此可以参观工厂,还能品尝美味的巧克力。 阿德莱德市政厅。 首位跨越澳洲南北的探险家约翰•麦克杜尔•斯图尔特John McDouall Stuart的雕像。我们明日将依循他的足迹继续旅行。雕像后面是南澳三所本土大学之一的弗林德斯大学Flinders University。 再往南就到了阿德莱德市的中心位置,维多利亚广场。广场中心伫立着维多利亚女王的雕像,周围有很多古老建筑。 <div>阿德莱德邮政总局。</div> <div>罗马建筑风格的圣弗朗西斯-泽维尔大教堂。<br></div> 阿德莱德地方法院。 广场四周,甚至整个阿德莱德市,新旧时代的建筑共生共存,相映生辉。这既反映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又体现了城市的发展步伐。这座现代化广场喷泉,在一群新老建筑的映衬下更显得新颖时尚。 广场的一块绿地上,设有一个舞台,有小乐队在吹吹打打。与之相对,搭建了两排帐蓬,像是赶集一样在买卖着小商品。 走近一看原来是在澳的维族人在贩卖自制食品,有人还打出东突澳大利亚协会的招牌。倒是没见到什么政治标语,估计是他们定期的联谊会。 广场边跑着时尚的电车。 广场往西不远就是拥有150年历史,号称南半球最大的市场,中央市场Central Market。 唐人街就在附近。 <p class="ql-block">穿过唐人街,从南街口出来就是中华门。</p> 走累了,坐在街边的座椅上晒着暖阳喝着饮料,悠闲地看着人来车往,欣赏街景。车流中发现一辆移动酒吧脚踏车很新奇,人手一杯啤酒。这也让上街,不算酒驾? 看一段阿德莱德街景的视频。 下午5点累哈哈返回酒店。酒店条件不错,楼顶有个小泳池和一个自助SPA水疗池,咱也免费享用解解乏。不足之处是晚上睡觉窗外轰轰作响无法入眠,找来服务员询问,检查后说是相邻房间空调外挂机的声响。第二天结账时,减免了100澳元房费,算作补偿。 <p class="ql-block">Day9 上午前往公园火车站。不太远,就拖着行李箱步行。嫌夫人慢,我一人拖两个箱子走在前面,临近车站停车场,一个印度裔模样的人开车停到我身旁,问是否需要帮助。因马上就到,就婉拒了他的好意,感谢!</p> <p>大南部铁路公司Great Southern Rail Travel负责蓝三角标识的甘号The Ghan、印度太平洋号Indian Pacific和大陆号The Overland三条旅游线路的运营。我们乘坐的线路用红三角进行了标注,前一段为甘号,后一段是昆士兰州运营的内陆精神号Spirit of the outback。</p> <p>以前穿越澳大利亚南北的运输靠骆驼,而澳洲没有,需从阿富汗进口。所以这条骆驼运输线就用阿富汗Afghanistan的简称Ghan命名,后来火车线沿用了此名称。</p> 2004年甘号列车才从过去的阿德莱德至爱丽丝泉,贯通至北部港口达尔文,全长2979公里,成为澳洲最长铁路线。甘号列车分四种等级服务:私人包厢,白金、黄金及红色车厢。 我们订的是黄金车厢,布局与我国的软卧差不多,但只有两张床,另一半用作盥洗室。我们12点多从阿德莱德市发车,第二天13点在中途站爱丽丝泉下车,每人票价1179澳元。 票价中包括二午一晚三顿正餐,一顿早餐。午餐晚餐的主菜各有二三个品种可供选择。 <p class="ql-block">票价中还包括随时在酒吧车厢点要咖啡、威士忌、葡萄酒和啤酒等各类酒水。</p> 看看黄金车厢的布局。我国的旅游部门应参考借鉴一下,搞几趟通往新疆、西藏及其它热门地的旅游列车。提高服务档次,费用也可相应提高,收益一定会很好。 列车驶出阿德莱德市区,窗外可见大片麦地。这一带是小麦、大麦和葡萄种植区,并有发达的奶牛养殖业。 <p class="ql-block">窗外的景致逐渐出现丘陵和荆棘,继续向北将出现铁锈般的红土地,最终到达北领地的“红土中心”。</p> 晚餐时间到。看菜单中有袋鼠肉,澳洲人还吃这个?这与他们批评的中国人韩国人吃狗肉性质差不多吧?我专门点了袋鼠肉,没吃出什么好,心里多少有些别扭。 吃完晚餐回车厢,服务员已将床铺好,白天的沙发拉开就变成了上下两张床。 Day10 凌晨不知几点列车停靠到马拉小站MARLA。5点多广播叫大家下车,看日出,领略红土地风光。 乘务员在车下摆放马灯指示道路,并在站台上点燃篝火,在木制桌台上放置了咖啡、茶水和小吃。大家或是聊天,或是散步,等待着太阳升起。 可惜远处地平线上有树林遮挡,无法观察太阳升起的轨迹。真正见到太阳,天已大亮。 清晨的阳光充满了朝气,照耀在古老荒芜的土地上,让你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红土地将周遭环境都映成红色。 藏在树下的蚁穴。 车站外面有围栏围着几匹马,不知这是牧马场,还是在牧场里干活的马。 7点多,重新上车继续前行。不久就看到标志,进入澳大利亚北领地Northern Territory。这是一块直属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唯一由土著人自行管理的土地,相当于一个州。 甘号列车坐了约24小时,虽花钱多让人肝疼,但感觉还是值得,异国他乡,别样的旅途感受。 13点到达爱丽斯泉Alice Springs。我们未做停留,在火车站提取预先租好的车,直接前往460公里外的乌鲁鲁--卡塔丘塔国家公园Uluru-Kata Tjuta National Park。<br> <p>沿着车辆稀少的斯图尔特高速路Stuart Hwy(以阿德莱德竖有雕像的探险家斯图尔特命名),汽车在快速行驶,而眼前的景像却好似固定不变,红色的土地、湛蓝的天空、绵延的荆棘。</p> 澳大利亚北领地对于许多人比较陌生,澳洲本地人也大多未来过。网上有个2017年的数据,北领地人口占澳洲人口的1%,地广人稀;到访的游客占全澳洲到访游客的1%,地处偏远,行程艰难。这里是喜欢踏险探秘人的乐园。 <p class="ql-block">在此丁字路口将转拉赛特高速Lasseter Hwy,一直下去就将到达乌鲁鲁--卡塔丘塔国家公园。</p> <p class="ql-block">路口旁设有服务区,旅馆、商店、加油站齐全。如需补给最好在此完成。往前就困难多了,即使有也很贵。租车时工作人员就提醒我们,要在此处加满油,再往前油价将再贵一倍。</p> 这里太荒凉,可能是为了增加点生气,有人圈养了鸸鹋,也就是澳洲驼鸟。因为有食物,又招来成群飞鸟,在天上盘旋寻机觅食。 按目标继续前行,在路边瞭望台停车远眺,已经可以看到乌鲁鲁巨石了。实际还有100多公里的路程,只是大地平坦无遮挡,能见度高。 <p class="ql-block">再前行20多公里,入住柯廷泉汽车营地Curtin Springs。主要考虑天色已晚,而且国家公园的度假村巨贵,还经常爆满,需要早早预订。</p> <p class="ql-block">我们自驾,又没准备看日落日出,选择在此夜宿也方便,关键是一晚190澳元的标准间很划算。这里还有提供水电的房车营地,也有无水电连接的免费营地。</p> 土著风格的餐厅很有情调。 这里也可遥看巨石,但相距仍有近100公里的车程。它就像一艘巨型航母,行驶在浩瀚的澳洲荒漠中,威武壮观。 <p class="ql-block">Day11 行车一个多小时抵达乌鲁鲁-卡塔丘塔国家公园,门票每人25澳元,车辆免票。先到游客中心参观土著文化展示,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生活着土著阿南古人,已有数千年历史。</p> 乌鲁鲁-卡塔丘塔国家公园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这块原住民称为乌鲁鲁,白人移民称为艾尔斯岩Ayers Rock的巨石。这是地球上最大的单体岩石,其顶端距地面348m,地面周长近10km,据推测岩石的绝大部分深埋地下达6km,被原住民认定为“世界之心”。 乌鲁鲁远观是一整块规则的巨石,但从不同路径接近它,呈现给你的是各不相同的奇妙景观。 有坡坡坎坎。 有险峰峻岭。 有林荫峡谷。 还有岩石洞穴。<br> 土著人正向游客介绍洞穴中记录他们祖先生活情况的壁画。<br> <p class="ql-block">岩石上的斑斑点点,远看似岩雕。实则经年累月,水蚀风侵自然形成的凹槽和裂痕。</p> 乌鲁鲁巨石在不同的季节与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即使在同一天不同时间的光线下,它的颜色也会有所不同。 这一侧石头的质地应有所不同,呈铁锈色。据说乌鲁鲁由长石砂岩构成,富含铁元素。<br> 乌鲁鲁-卡塔丘塔位于澳大利亚红土中心的核心地带,是土著文化中最神圣的地方之一。经200余年的侵占,1985年10月澳洲政府终于将它归还阿南古人所有。阿南古人又将它租借给政府99年,现在与澳大利亚公园管理当局一同管理。 游玩公园有多种方式,有直升机之旅、高空跳伞之旅、骑骆驼之旅,甚至骑平衡车之旅。最牛的应该是哈雷摩托车之旅。我看比较靠谱的是自行车骑行,最省钱的当然就是徒步了。<br> <div>从乌鲁鲁向西行车约50km,就到了乌鲁鲁-卡塔丘塔国家公园的另一部分,鬼斧神工的卡塔丘塔。</div> 卡塔丘塔与乌鲁鲁一整块岩石不同,它是由36个圆顶巨石组成的“岩石群”。最高的圆顶名为奥加石Olgas,高约546m,比乌鲁鲁高出近200米。在原住民的语言中,卡塔丘塔意为“许多头”。<br> 卡塔丘塔是阿南古男人最神圣的地方,阿南古女人禁止涉足。关于巨石阵的历史和传说,土著长老守口如瓶,部落里谁若透露秘密将受到严厉的惩罚,因此更充满了神秘气息。 此时正值中午,烈日当头。游客一个个被晒得呼吸困难,头脑发晕,纷纷躲进凉棚缓一缓。 据研究,卡塔丘塔的岩体在形成之初发生了断裂,经过数亿年的风化和侵蚀,最终形成了多条峡谷。我们先来到沃帕峡谷。沃帕Walpa的意思是多风,因穿过峡谷的清爽凉风而得名。 一条小径伸向峡谷尽头的一片灌木丛,其清凉的环境与外面的炎炎烈日形成反差,为各种动植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 提示一下,整个国家公园的大头蝇特别多,还总爱往口鼻或眼睛这些湿润的地方钻。要事先准备类似养蜂人的“面纱”,否则不堪其扰。游客们大都“蒙面”。 随后来到风之谷。这里有徒步爱好者不容错过的步道。 公园建议夏天时最好清晨走这条步道,不易中暑还更容易看到袋鼠和其它野生动物。在烈日的沙石地上徒步将是对意志和体能的一种考验。为安全起见,如果气温超过36℃,公园将会在上午11点之后封锁步道。<br> 此条峡谷步道是一个环线,全程走下来有7.4公里,咱这一把岁数的人就算了吧。 我们只走到2.2公里处的第一个观景点就返回了。在欣赏红色荒野凄凉之美景时,也不由得感叹土著阿南古人意志之坚毅,生存能力之强悍。 <p class="ql-block">我曾与澳洲人谈到欧洲移民将土著驱离沿海富饶土地时问他,欧洲人有技术有经验,到澳洲内陆生活应该更容易吧?对方回答说,欧洲人没士著人生存能力强,进内陆可能会死。我心想,土著人是有更强的生存能力,但这不应该是被驱离家园的理由!</p> 看一段我们游览乌鲁鲁--卡塔丘塔国家公园的视频,前一小段截取了甘号列车的宣传片片段,出现巨石以后是我自己拍的。 当天下午4点多回到柯廷泉的汽车营地。又热又累,冲个凉就在房间里吹空调,结果还吹感冒了。 Day12 早上起来原路返回爱丽斯泉。利用半天时间走马观花参观一下这座红土中心唯一的城市。 首先登上市中心的安萨山Anzac Hill,俯瞰爱丽斯泉及周边山脉的美丽景色。<br> <p class="ql-block">爱丽斯泉位于全国的地理中心,被称为澳洲的"肚脐",是继达尔文市之后,北领地第二大城市,人口3万左右。被一片荒凉的红土地所包围。</p> 安萨山上也矗立着澳洲大多数城市均可见的阵亡将士纪念碑。从左到右的三面旗帜分别为澳大利亚国旗、澳大利亚土著旗、北领地旗。土著旗是澳大利亚官方旗帜之一,经常与澳大利亚国旗一起飘扬。 之后前往电报站历史保护区。140多年前,这座城仅是一个孤立的电报站,用于传递达尔文和阿德莱德之间的电讯信息。因发现爱丽斯泉水,这里由定居点逐步发展成北领地的第二大城市。图为一群学生前来了解这座城市的发源地。<br> <p class="ql-block">下午将车退还租车公司后,来到市议会广场,先找好长途车“灰狗”的发车站(图中红箭头所指处),将行李存放在车站办公室,再到附近转转。</p> 爱丽斯泉市议会。北领地的土著人口占比在澳大利亚最高,近30%。但据说土著人不爱住城市,感觉不自由不随便,所以爱丽斯泉只有17%的居民为土著,城外的土著会定期进城领取救济。<br> 听说原住民大都不工作仅靠救济为生,适龄儿童政府免费加补助鼓励上学,但不是逃课就是辍学。具体情况咱未调查,但亲眼所见,并非周末土著人要不在大街上瞎溜达,要不三五成群在草坪上聊天,工作岗位上我只见到一个土著人。 <p class="ql-block">附近的购物中心,有些脏乱差。</p> <p>等到晚7点钟,灰狗大巴出发了。在美国时就见过灰狗大巴车,不知是否属于同一家公司。他们都是大晚上行车吗?我们乘坐的灰狗大巴,后面还拖个货运车厢,沿途有上下客,还收发货物和邮件。这是晚9点停靠的一个站点。</p> <p>半夜2点,行车近500公里,到达中转站矿业小城滕南特克里克Tennant Creek。在此将等到4点半,换乘另一灰狗大巴前往芒特艾萨。在候车室看到培训广告,感觉政府对土著人工作还是上心的,可他们不爱干,也真不会干。说起我在爱丽斯泉看到的那唯一在工作的土著人是个姑娘,在肯德鸡负责打扫卫生,抹布在桌上乱划,残渣掉到地上、座椅上,桌子也没擦干净,真为她捉急。</p> 这就是我们的灰狗坐驾。凌晨4点半,上车出发。 Day13 沿巴克利高速Barkly Hwy一路向东,凌晨6点到达巴克利家园服务站吃早饭。 服务站里看到这个大家伙,公路列车Road Train!在澳洲,火车不发达,运货多靠这种车。 灰狗继续前行。中途的另一个站点,司机兼邮差打开信箱取信。 <p>灰狗大巴经卡穆威尔Camooweal进入昆士兰州,最终于中午12点40到达终点芒特艾萨Mount Isa。</p> 明日将继续乘坐大巴,故找了一家靠近车站的小旅馆住下。1100多公里,奔波了十七八个小时,着实累了,下午就在旅馆休息。晚上到一家印度餐馆吃了顿咖哩饭,沿街散散步。路上遇到这辆比早上看到的那辆还多一节的“公路列车”。 <h1><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游记共四集,欢迎观看另外三集!😄</span></h1><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zh4put2?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i> </i>环游澳大利亚(一)</a></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305pzp8d?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i> </i>环游澳大利亚(三)</a></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32ig36fh?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环游澳大利亚(四)</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