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初中的“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

朱云福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参加工作的头8年是在3所乡镇初中度过的。1983年7月大学毕业,分配到衢县后溪镇初中;1988年8月,调任衢县上宇乡初中副校长;1989年8月,又到衢县华墅乡初中任校长,1991年8月,离开华墅乡初中到衢县航埠中学。<br> <h5>1992年撤扩并前的衢县有8区45个乡镇</h5>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是一句在民间广为流传的谚语,比喻世事盛衰兴替,变化无常。查核出处:历史上黄河屡次改道,原本在黄河东岸的村庄,多年后因黄河改道而变为在黄河西岸。如果将此“谚语”迁移运用到教育,那么乡镇初中的命运倒是契合“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h5>上宇初中校门</h5><div><br></div><div>数千年来,中国农村的教育资源相当匮乏,导致广大农民积贫积弱,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从制度上保障这种现状的彻底改变。农村教育的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必须适应当时的社会经济基础。我所工作的这三所乡镇初中就是这种情形。<br>30年前,三所初中的办学规模都在10至12个班左右,教职工30人左右,学生600人左右。如今,这三所乡镇初中有两所已经不复存在,一所改为校区了。后溪镇初中于2019年8月撤并到廿里镇初中,退出了历史舞台。上宇乡初中的情况是这样的:1992年因撤区扩镇并乡,上宇乡并入廿里镇,上宇乡初中随之更名为廿里镇上宇初中;1996年2月又改为廿里镇初中上宇分校,1997年上宇分校撤销,师生全部并入廿里镇初中。<br></div> <h5>华墅乡初中教师宿舍</h5><br>华墅乡初中的情况更复杂一些,2001年12月,衢州调整市区行政区划,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衢县,设立衢州市衢江区,并将原衢县的华墅、沟溪、七里、九华4个乡和航埠、石梁2个镇划归柯城区管辖。衢县华墅乡初中就改为柯城区华墅乡初中了。再之后,柯城区教育局为了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于2008年把华墅乡初中交给市区的优质初中衢州市兴华中学托管,华墅乡初中成为衢州市兴华中学华墅校区了。现在的兴华中学华墅校区还有6个班,167名学生。 <h5>兴华中学华墅校区校门</h5><br>这里我想选3个时间节点,介绍下3所乡镇初中当时的情况。1986年上半年的衢县后溪镇初中,1989年上半年的衢县上宇乡初中,1991年上半年的衢县华墅乡初中。<br> <h5>后溪镇初中校园全貌</h5><br>衢县后溪镇初中的前身是衢县后溪中学,是衢县的一所老牌学校,创办于1958年,历史悠久,1970年代、1980年代初期,学校是一所有高中的完全中学,办学条件较好。1986年上半年,衢县后溪镇初中有初一4个班、初二4个班、初三2个班,近600名学生。当时因为办学条件所限,初二升初三还有改制考,初二4个班的学生,一半学生初二毕业回家,一半成绩好的学生继续读初三,初三有2个班。学校校长徐焕增,副校长倪鑫富,教导主任徐觉华。学校教职工有屈义标、汪立仁、张国屏、丁明琥、杨双全、毛凌文、朱俊昌、周承良、严月英、郗佩香、石国荃、陈美高、朱云福、叶炎富、郑启章、胡森元、吴瑞章、吕水根、方向明、徐荣、钱月英、陈雪萍、吴金妹、朱建青、吴俄大、童美英、毛竹妹、许林标、吕建平、吴鸿光、童小明、周渭达、吴智朝等。全校有36名教职工,其中女教工7人,大专及以上学历教师15人。因为学校之前是完全中学,所以相比其他乡镇初中,教师编制较多些,教师学历要高些。学校女教工占比19.4%,大专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41.7%。<br><br> <h5>废弃的上宇初中校园</h5><br>衢县上宇乡初中在当时衢县的乡镇初中里,是办学条件较好的一所学校。1989年上半年,学校有初一4个班,初二3个班,初三3个班,近600名学生。学校校长朱友贤、副校长朱云福、教导主任许家燮。学校教职工有洪绪土、郑贤渭、杨贤水、朱水仙、龚水庚、张富贵、钱月英、姚丽川、吴树英、毕耀富、卢晓红、郑塘妹、杨荣英、李雪根、王秀兰、张丽琴、汪小平、叶金耀、姚宝荣、祝荣水、洪建平、江爱民、周雨水、朱雨发、叶时秀等。全校有31名教职工,其中女教工9人,大专及以上学历教师6人。学校女教工占比29%,大专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19.4%。<div><br>衢县华墅乡初中在1991年上半年,有初一4个班,初二4个班,初三3个班,全校11个班596名学生。校长朱云福、副校长吴宏良、教导主任黄志喜、总务主任郑祖密。学校教职工有向锡富、周坤梅、柴光达、汪恒幸、许永清、郑荣修、郑锡琴、陈显珍、柴贤民、陈土木、魏树祥、方世祥、徐金祥、陈云莲、陈双英、蓝全福、毛约平、毛锡云、徐高平、邵碗芬、叶小珍、陈富良、江胜祥、柳味英、张红仙、柳建平、徐德明、罗菱、徐翠莲等。全校有33名教职工,其中女教工11人,大专及以上学历教师7人。学校女教工占比33.3%,大专及以上学历教师占比21.2%。<br><br></div><div>由三所乡镇初中,可见当时的乡镇初中教师队伍现状,教师学历普遍不高,学校女教师很少。三所学校教职工总数100人,大专及以上学历教师28人,占比28%,女教工27人,占比27%。<br></div> <h5>上宇初中六教室</h5><br>那个时候,乡镇初中的男教师找对象难度是相当大的。女教师少,年轻的女教师更少,物以稀为贵,女教师一般来说是不大愿意嫁男教师的。80年代师范学校里女学生很少,读理科的女学生更少,我在浙江师范学院读物理时,全班42人,只有2位女学生。乡镇里的供销社、信用社、粮管所、卫生所等单位女青年不少,但她们收入比教师高,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谈婚论嫁一般不大考虑乡镇初中教师的。有点不好意思说,几所学校的好几个同事,找棉纺厂、丝厂的女职工,人家还看不上,只有找农村姑娘了。那几年,乡镇初中教师半边户(男方居民户口、女方农业户口)蛮多的。<br><br>那个时候,乡镇初中教师学历普遍不高,大专及以上学历教师真的很少,多数是高中毕业、中师毕业,还有个别是初中毕业的民办教师、代课教师。那个年代,子女可以顶职上班,有些教职工就是顶父母亲的职,到学校工作的。1977年9月至1979年4月,我在华墅农业中学就读高中,当时教高中的老师多数留在华墅乡初中任教。1989年8月我到华墅乡初中工作时发现,这些老师没有一个是大专毕业的,基本是高中或中师毕业的。<br><br>那个时候,还没有双休日(中国自1995年5月1日起开始实行双休日制度),周六上午都要上课,周前会一般在周日晚上召开。教师都是周六下午离开学校、周日下午返回学校,一周时间基本上是住在学校里的。晚上时间除了下班辅导、备课以外,几个要好的同事经常会聚在一起侃大山、打牌、下棋等。吃过晚饭后,三五成群的老师到校园周边散步,是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刻。尤其在后溪镇初中,学校周边有山,风景很好,一群人在山上散步是很开心的。 <h5>1983版射雕英雄传翁美玲黄日华剧照</h5><br>那个时候,乡镇初中的老师喜欢听邓丽君、费翔的歌,他们要才华有才华,要颜值有颜值。《射雕英雄传》、《少林寺》里的武侠功夫、快意江湖,炼就了多少热血男儿的英雄本色,《红楼梦》、《庐山恋》里的风花雪月、爱恨情仇,激发了无数懵懂少女的荡漾春心。那个时候,中国女排在袁伟民的带领下,获得三连冠,全国上下一片欢腾,掀起了一个“振兴中华”的热潮。那个时候,“年轻的朋友们今天来相会,荡起小船儿暖风轻轻吹,花儿香,鸟儿鸣,春光惹人醉,欢歌笑语绕着彩云飞。啊,亲爱的朋友们,美妙的春光属于谁?属于我,属于你,属于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的歌词风靡全国。 <h5>1980年代使用的煤油炉</h5><br>那个时候,乡镇初中的老师几乎都有一个煤油炉,用来烧饭烧菜。中午学校食堂里有菜供应,需要事先报名,早、晚餐基本上是到集镇里买菜自己烧的。几位好同事经常轮流烧菜,今天你烧明天我烧,大家聚在一起吃吃喝喝是经常的事,偶尔也会喝醉,睡一觉,第二天就好了。工资虽然不高,但物价较低,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精神生活蛮充实的。<br> <h5>教室</h5><br>那个时候,乡镇初中教师在城里没有房子(城里人除外)。一个星期,从周日到周五都在学校里住。学校给每位教师分配一个房间,一般在10到30平方左右,房间里是没有厕所的,夜里有需要要到室外解决。所工作过的3所乡镇初中,上宇初中教师住宿条件最好,有两幢2层楼的教工宿舍,教工基本上有一套1室1厅的房间。1989年8月到华墅乡初中工作,老师住宿条件较差,在衢县教育委员会和华墅乡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学校很快就建成一幢2层楼的教工宿舍,改善了教师的住宿条件。 <h5>学生在交流</h5><br>那个时候,乡镇初中教师基本上人人有自行车,回老家、去学生家家访、朋友间走动、到城里玩等,基本上骑自行车。后溪镇初中教工团支部曾经组织过教师团员到江山江郎山2日游,大家挺开心。自行车使用频率非常高,容易出些故障,有几位动手能力强的同事,就成为自行车的修理师傅了。从1983年到1991年,8年时间,我骑过3辆自行车。<br> <h5>学生在集队</h5><br>那个时候,初中学校蛮多的,一个乡镇至少一所初中,个别大的乡镇甚至有2所初中。根据1994年版《衢县教育志》记载,1989年,衢县有49所初中,在校学生19044人。衢县有县无城,49所初中均是农村初中。根据2005年版《衢州市教育志》记载,1990年,衢州市共有初中209所,在校学生99942人。209所初中,除20余所城区初中外,乡镇初中有近200所。<br><br>那个时候,还没有普及义务教育,小学毕业生升初中要选拔考试,有部分学生小学毕业就失学,初中生有少数中途要流失,坚持不到初中毕业。初中毕业生升高中的比例很低,多数学生毕业就务农或打工。根据2005年版《衢州市教育志》记载,1990年,衢州市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分别为72.46%和97.4%,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比例35.1%。 <h5>学生课外活动</h5><br>30年时间过去,社会在进步,城市进程在加快,形势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br><br>根据2020年3月《衢州市教育事业统计资料汇编》,初中学校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大专及以上学历教师)达到100%,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96.64%。全市初中学校专任教师5751人,其中女教师3158人,女教师占比55%,女教师比男教师多了,而且一年比一年多。听好多朋友说,现在乡镇初中男教师找对象容易了,选择范围较大。反过来,乡镇初中女教师找对象难起来了,大龄女教师挺多的。现在师范学校严重的阴盛阳衰,不要说文科,就是理科的数学、物理、化学等专业,女学生也比男学生多。现在学校招聘教师,不要说小学初中,就是高中,想招男教师,都挺难的。<br><br>现在,乡镇初中教师多数在城里有房子,多数有小轿车。基本上是住在城里,到学校上班是早出晚归,真正住在乡镇初中学校里的老师非常少,晚上都在城里过城市生活了。<br><br>现在,全市初中61所(含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在校学生71996人、乡镇初中有30多所,在校学生2万不到。<br><br>现在,义务教育真正普及了,全市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小学巩固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比例100%,初中阶段巩固率为100%,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为10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学校比例为97.88%,高中教育普及了。<br><br>最后,以1992年撤扩并(撤区扩镇并乡)前的原衢县廿里区、乌溪江区为例再说说。撤扩并前的1991年,衢县廿里区有廿里镇、后溪镇、上宇乡、大川乡4个乡镇,有6所初中,分别是廿里镇初中、廿里镇黄泥初中、后溪镇初中、后溪镇前河初中、上宇乡初中、大川乡初中。乌溪江区有湖南镇、白坞口乡、坑口乡、举村乡、岭头乡、洋口乡6个乡镇,有6所初中,分别是湖南镇初中、白坞口乡初中、坑口乡初中、举村乡初中、岭头乡初中、洋口乡初中。<br><br>白坞口乡初中于1993年撤并到湖南镇初中,上宇乡初中于1997年撤并到廿里镇初中,廿里镇黄泥初中于1998年撤并到廿里镇初中,后溪镇前河初中、大川乡初中(1992年改名为后溪镇大川初中)于2000年撤并到后溪镇初中,举村乡初中、岭头乡初中、洋口乡初中3所初中于2002年撤并到湖南镇初中,坑口乡初中于2004年撤并到衢江区实验中学,后溪镇初中、湖南镇初中于2019年撤并到廿里镇初中。 <br><br>至此,30年前的2个区10个乡镇12所初中,现在只有一所廿里镇初中。廿里镇初中现在有38个班,1716位学生,155位教职工,122位专任教师,其中女教师66位,女教师占比54.1%。 <h5>廿里镇初中校园</h5><br>近年来,衢江区廿里镇初中在衢江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区教育局、廿里镇党委政府的关心下,进入了飞速发展的快车道。从2017年开始,总投资9000多万,征地44亩的改扩建工程动工兴建,学校的硬件设施得到极大改善。目前,一期工程综合实验楼和多功能报告厅、田径运动场已交付使用,创客实验室、录播教室、数字化实验室等先进的教育装备一应俱全。二期工程地下车库、教工宿舍、餐厅等项目工程已在紧锣密鼓的施工中,所有在建项目工程将于2020年8月底前全部完成。一所现代化农村初中正在衢南大地崛起。<br><br> <h5>廿里镇初中效果图</h5> 教育的存在与发展,都有时代的印记。凡在历史长河中存在过的乡镇初中,都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发挥过重要作用,为国家基础教育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谚语对应于农村初中的发展历史,这既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一种教育的基本规律。我们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以前存在过的乡镇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