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麻郎季(散文)

赵兴海

<p class="ql-block">  雨,飘飘洒洒,不紧不慢地下着,成林成片的凤尾竹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竹林深处金黄色的屋顶若隐若现,那是记忆中炊烟袅袅的傣家竹楼被别墅式民居取代的雨中景致。坝子肥沃的土地,贪婪地吸吮着丰沛的雨水,滋养着万物生长。宛若飘带一般流淌在坝子中间的大江大河,源远不绝,成全着傣族这个爱水民族的幸福生活。</p><p class="ql-block"> 优越的气候资源与植物多样性浑然天成,四季百花争艳,各种热带水果应有尽有,除了专业的果园,家家户户房前屋后都种植了各种各样的水果,就连大街小巷的行道树都是果树,终年瓜果飘香,成了德宏这个边陲之地的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 说起德宏各县市的行道树,基本是各种热带水果,大多又以麻郎为主,政府这个创意着实为德宏边陲小镇锦上添花。麻郎在德宏再普通不过了,但对外来游客来说又显得十分稀奇。麻朗是一种地地道道的热带高级水果,有人把它与榴莲相提并论,赋予了水果之王的美称。麻郎本是傣话,译成汉语就叫菠萝蜜。菠萝蜜因为香甜可口,且带有一股浓浓的菠萝香而得名。德宏的村村寨寨,庭院路旁随处可见,是德宏名副其实的一大景观。</p><p class="ql-block">  麻郎属于常绿乔木,树冠很大,每到春天开始挂果,在树丫上树杆上甚至树根上都会长出果实来,伴着夏天温热的气候充足的雨水,果实渐渐长大,到得六七月份,整棵树已是成熟的果实,大的可有几十斤,小的一般也有五六斤。果实成瘤状体皮粗糙黄褐色,有的在树上就已熟透,用手指一按有柔软感,摘下来就可以享用,估计已经成熟按着还不软的,摘下来放上一两天,也就可以了开吃了。尤为高产,一棵大的麻郎树可以采摘几拖拉机,说它硕果累累蔚为壮果中之王都不属夸张之词。</p> <p class="ql-block">  六七月份,德宏正是雨水最多的时候,也是麻郎成熟的季节,自然是肆意享用麻郎美味的时节。大街小巷、路旁边、庭院里麻郎唾手可摘,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麻郎清香。推着满载麻郎手推车的小贩、从自家院子摘了几个摆地摊的傣族老咩叭老爹弄、拉了一拖拉机一汽车搞批发零售的“倒爷”随处可见。你大可漫不经心地边走边看,高兴了蹲下来砍砍价,吹几句散牛,顺便尝上几颗掰开的金黄果粒,贪个小便宜,反正人家也不在乎。末了,随便挑上一个熟透的带回家,找张报纸铺垫好,掰开厚厚的果皮,露出金灿灿的果粒,任由果香任意飘散,招呼一家人围坐过来,感受那种别样的乐趣与幸福,共度一段美好的时光。</p><p class="ql-block"> 有一个哲人说过老天给你关上了一道门,却又为你打开了一道窗。芒市夏天虽然炎热,可是雨水也特别多特别长,炎热的气温被雨水所消弭。因了特殊的气候,这里阔叶植物最多,就像一把把大伞植根于大地,装点了大自然,又美化了人居环境。人们习惯在庭院里种上一棵麻郎树,既可以纳凉又可以观景,更是现成美味的水果。</p><p class="ql-block"> 社会发展了生活富裕了,人们的文化素养也不同了,乡村旅游越来越被人们所推崇。傣族村寨利用家家户户种植麻郎的特点,每年开展麻郎比赛。看谁家的最大,谁家的最甜,赋予文化色彩,促进了乡村旅游,促进了地方经济。</p><p class="ql-block"> 德宏除了有麻郎,还有芒果、荔枝、香蕉、蜜柚、菠萝、西瓜等等各种热带水果,瓜果之乡名至实归。智慧的德宏人还凭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开发出了丰富的民族饮食文化,有傣族的撒撇,有景颇族的手抓饭,有阿昌族的过手米线,风味独特。漫长的历史积淀了各少数民族深厚的特色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当年军旅作曲家杨菲先生来到德宏,写了一首歌曲叫“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唱遍了大江南北,那是德宏各族人民团结和睦,山河秀美的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年麻郎季,漫步于挂满麻郎的绿荫大道,在大街小巷与卖麻郎的咩叭爹弄讨价还价,感受的是作为德宏人的满足感。麻郎象征甜蜜和幸福,生活在德宏小城幸福着甜蜜着快乐着。</p> <p>(作者注:咩叭,傣语大妈的意思,爹弄,傣语大爹的意思)</p><p>照片提供:刘林华 郭云松 代玲一并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