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p><p> </p><p> </p><p> 飞过高速,岀收费站,路过平正,再行驶一时许盘山公路,车在半山腰停了下来,大家来到了草王坝。 </p><p> “啊,变了,变了。”再次见到草王坝的新模样儿,我由衷的赞叹。和我们随行的小代,第一次来这里,刚下车,看到这乡村美景。就开始不停地摄影,手机里一下子塞满了花红柳绿,云山秀水。</p><p><br></p> <p> </p><p> </p><p> 我们此行初心,一是拜见时代楷模黄大发老支书,追忆一段艰辛岁月;二是领略一个村落。经过询问,很快找到一处老屋,都说是黄大发老支书旧时的住所。我忙着参观、摄影,小代一会儿就飞得不见了踪影。待我从老屋走出来,正见她握住黄支书的手,恭敬有佳,十分高兴。老支书还是那样笑声爽朗,容光焕发。松开紧握的双手。老支书引领着小代,一前一后,径向一处新居走去。等我追上时,已经到了新居的门口。老支书告诉小代说:“现在草王坝家家都盖上了新房,我搬到新房子才不到三年。”原来老支书已把我们引到他的新家。环顾四周,果然,在黄支书新居周边,家家庭院清新,有的人家还建的别墅呢。</p><p><br></p> <p> </p><p> </p><p> 老支书老伴见“客人”进屋。赶紧预备茶水。小代看见茶壶里有水,急忙过去,将茶水倒入杯里,送给二位老人,让老人感动不已。老支书似曾相识地笑着向我问好,小代放回茶具,转身向老支书介绍起我来。他恍然大悟地说:“我竟然把两年前你采访我的事已忘记了“。</p><p> 谈说间,我注意到,老支书屋内陈设摆放有序,干净整洁,墙上挂满了奖状,桌上陈列着奖杯和奖章。我急忙摄影,黄老支书便站起来将奖品一一介绍,随后还和小代合影留念。</p><p><br></p> <p> </p><p> </p><p> “老支书,我没来过这里,今天特来拜望您老人家,也长点励志。” 小代看老支书坐到了沙发上时对他说。</p><p> “坐,坐坐。”黄老支书热情的招呼我们。</p><p> “谢谢,我们来打扰您了。”小代接着说,“黄老支书,您一生为了一道渠,解决一个村民盼的‘水’字,大家敬重您啊。”小代不由自主的把心中的问题变成了赞叹。</p><p> “小姑娘,我们草王坝有首山歌叫做‘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四季包沙饭,过年才有米汤喝。”草王坝人有了‘水’,我们村从只有200多亩望天田,增加到现在的1200亩旱涝保收的丰产田。”</p><p> “嗯,是啊,一切都是水带来的希望。”小代真诚回答。</p><p> “黄老支书,后来还带领大家修公路,修学校,安电,坡改梯……”我接着黄老支书的话对小代说。</p><p><br></p> <p> </p><p> </p><p> “黄老支书,那个年代条件那么困难,要团结大家修渠好不易啊!”小代感叹的说。 </p><p> “小姑娘,是难啊。但老百姓想喝上水,想吃饱饭,这个愿望是一样的。”黄老支书解释说,“有了共同的愿望,团结在一起是迟早的事情。”</p><p> “嗯,做大家想做的事,就能把大家团结起来。”小代点点头,敬佩地说。</p><p> 门外仿佛有人来了,黄老支书从沙发上站起来往门外走去。我们也跟着出去,原来是有人找黄老支书。</p><p> “你们看,”黄支书站在家门口,指着山上山下说,“没有水,就没有那些稻田,就种不出那样好的果树;更不要说养殖大量猪啊,牛啊。”</p><p> “是啊,怪不得大家拼命也要修。”小代说。</p><p> “人心齐,泰山移。”是的,我在一旁搭话说。</p><p><br></p> <p> </p><p> </p><p> 黄老支书又挥手指着山上说,“你们看,高速路正在修,以后大家来这里更方便。”</p><p> 我听着,越来越觉得黄支书的精神状态比两年前还好。介绍中很少有偏远、荒芜、落后这些词了。我知道,一提到大发渠,提到水,黄老支书就无比幸福。他的笑容里,充满了自信和希望。今天,我感觉到,大发渠啊,像一首歌,永远在他心中流淌。</p><p> 离开时,小代对黄老支书说:“打扰老支书了,我们要去大发渠看看。”</p><p> “哦,我也要去,我带你们去。”黄老支书对小代说。</p><p><br></p> <p> </p><p> </p><p> 沿着黄老支书手指的方向,我们上了山。山路蜿蜒曲折,大发渠长廊两旁树木葱笼,林间时时传来流水的声音。</p><p> “啊,这水好清凉。”见到大发渠,小代一边戏水,一边赞美。</p><p> 顺着长廊往前看,天渠如玉带缠绕山腰,欢快地奔向田园,在大发渠上俯瞰山下,山间稻田已经插满了秧苗。</p><p> 小代拼着胆儿往前弯着腰走。大发渠,如游龙穿云,擦壁飞行。小代一边把身体重心下移,一边把手尽力靠近或抓住靠山边的石壁。</p><p> “修这么长的渠,花了那么长的时间。”小代说。</p><p> “这渠呀,9公里多,经过36年才修成功的,相信了吧。”我也感叹说</p><p> 又移动了一段距离,看沟砍稍宽时就蹲下安会儿神。俯瞰山下,沟壑百丈,令人颤栗。往上看,渠上多半岩石悬挂,遮天蔽日。</p><p> “啊!这渠这么险,用现代技术完成都困难哟?”小代站在悬崖上问。</p><p> “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修啊。油钻都是后来才用上的。”我继续对小代说。</p><p><br></p> <p> </p><p> </p><p> 今天,相约体验大发渠,我真正认识到:一个人,改变了草王坝人的生存方式;一条渠,改变的草王坝人的命运;一泓清泉,带动了草王坝的繁荣。想着,想着,我的脑海里响起两年前创作的歌曲《大发渠,水弯弯》:</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重山来又一重山</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云上山坡草连天</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下—口望天井</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上一片望天田</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有位老人像那愚公</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带领乡亲开大山</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修了一条大发渠</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清泉流来山水欢</p><p style="text-align: cente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 <p> </p><p> </p><p> 返回的路上,小代看到太阳偏西了,对我说:“老师,我们刚才听有人讲,山下的乐耕甜值得一去。”然后指着山下对我说,“乐耕甜就在那里。”</p><p> 我们沿着一条弯曲的公路,往山下走去。原来,乐耕甜是大发渠所在山脉往南边延伸的斜坡,上边平均坡度在50度以上,逐渐形成梯土,一直延伸到峡谷深处。大发渠的水,可以从山上哗哗流向乐耕甜的每个角落。夕阳西下,我们在高高的站台上,乐耕田景区尽收眼底。这是以农耕体验和民宿为主题的生活农场。这个季节,梯田插上秧苗,梯土开满野花。</p><p><br></p> <p> </p><p> </p><p> 乐耕田的民宿,别具一格的要数星空木屋。有的建在奇石上,有建在悬崖边,有的建在丛林中,有建在沟壑边。山麓有几块稍开阔的平地,成为乐耕甜游乐设施的中心。天然草坪,给乐耕甜铺成绿色的地毯;人行道树,给乐耕甜撑起高高的绿伞。小孩在草坪上追赶嬉戏,大人躺在绿毯上养神聊天;跷跷板跷出惊呼,秋千上摇出欢笑。。。。。。</p><p><br></p> <p> </p><p> </p><p> 啊!山高石头多的地方已经变成了天然旅游胜地。我的心中情不自禁的唱起那首歌</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发渠水弯弯</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流到山村片片绿</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流进农家代代甜</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去灌农田稻花香</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去浇桃李花儿艳</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发渠水弯弯</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像条玉带云中舞</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像条长龙绕山间</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流水哗哗天天唱</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路风光正春天。</p><p style="text-align: center;">。。。。。。</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