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鲜为人知,但不能被忘却的战争

和风

<p>南国战火</p><p>  (战争纪实小说节选)</p><p><br></p><p>作者:陈长清(原参战人员)</p> <p><br></p><p>前 言</p><p><br></p><p>  1964年8月,美国海军驱逐舰“马多克斯”号,被越南海军赶出领海。美国以此为借口,制造了“北部湾事件”派飞机轰炸越南北方。</p><p>战争逐步升级,烧到老挝境内,大量援越物资在这里集散。应老挝国家领导的请求,派遣我国防空高炮部队,保卫修筑战略通道工程。</p><p><br></p><p>美国飞机实施狂轰滥炸。仅1964年至1973年,有记录的轰炸就达580340次,投下了各种炸弹200多万吨。</p><p><br></p><p>十年内,我高炮部队在越南、老挝轮战部队达15万人,取得了击落敌机1700多架的胜利。</p><p>为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伟大人民军队争光对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p><p><br></p><p>高炮轮战过去近五十年了。</p><p>许多人不了解那个时代,我把经历的老挝与越南的战斗回忆编撰,和战友们一起缅怀那个时代,纪念的我们的烈士。</p><p><br></p><p>(本书约11万字,现节选其中六千余字与大家分享)</p> <p>(我空军高炮15师跨过边境入老挝参加抗美援老防空作战。图片由高炮15师宣传科拍摄师宣传科拍摄)</p><p><br></p><p><br></p> <p><br></p><p> 序曲</p><p><br></p><p>南国边境,近万的解放军部队,风尘仆仆的开进了小镇,他们检查武器,分发弹药, 补充物资,教育学习,一夜间全部换上了南亚军队夹克式军服。</p><p><br></p><p>三天后,军区领导为部队举行了践行大餐,那酒菜,那场面,个个把饭菜吃的精光,怀着一去不复返的壮志,昂首阔步向国境进发。</p><p><br></p><p>暗夜星空,马达轻轻,雾灯低垂,汽车牵引着火炮、雷达、测控仪(指挥仪),浩浩长龙,消失在尘埃雾障中。</p><p> </p><p>国界岗亭,一面五星红旗在哨所飘扬。边防战士列队持枪,向车队致敬。</p><p>几位军区的高级领导,挥动毛主席语录本,为部队壮行。 </p><p> 战士们面向国旗,严肃的敬礼告别。</p><p><br></p><p>过了边卡,便是五公里的无人地带,密林森沉,神秘寂静,车队隐行。</p><p><br></p><p>前方出现亮点,一面南亚国旗进入眼帘,几个身着夹克军服的南亚军人向车队致敬,车队缓缓驶入。 </p> <p>(为避开美军侦查,部队夜行军。图片由高炮15师宣传科拍摄)</p><p><br></p><p> 车队行进了半小时,前方响起激烈的枪声,气氛骤然紧张。战士们迅速拿出武器,准备战斗。</p><p>车队继续向前,道路不远处出现了荧光,两侧十几个穿着南亚军服的我边防战士,手握冲锋枪,列队行注目礼。</p><p>旁边躺着几个击毙的右派匪兵。</p><p>我打开车窗,向陆军边防部队致以无上的敬意。</p><p>...........。</p><p><br></p><p><br></p><p>(第 N章)</p><p>........。</p><p>一抬头,突然发现这原始森林,繁茂奇异,大树参天,粗藤如网,野花似锦,流水潺潺。我惊讶地张开嘴巴,久久不能闭上。</p><p><br></p><p>“......。”</p><p>一切就绪,傍晚,值班员吹起长长的哨声:“全体集合——”</p><p>“立正,稍息!”列队完毕。</p><p>值班员:“报告连长,全连列队完毕,请您指示!”</p><p>“稍息!”我回答。</p><p><br></p><p>我走到队前,正要讲话,这时耳边响起一片嗡、嗡声。</p><p>蚊子、毒虫、蜂群,小咬……,从湿地草丛冲过来,在队列里肆意串扰,抗议侵犯它们的家园。</p><p>队列中,战士们开始自卫反击,啪!啪!啪!拍打声此起彼伏。</p><p>副连长喊道:“保持军姿!邱少云在烈火中……”话音未落,自己“啪!”得一声,拍掉了脸上的蚊子。队列里发出一阵笑声。</p><p>我刚要开口,一个大飞虫冲到脖颈上,狠狠咬了一口,我摒气忍住,保持镇定。</p><p>薛指导员:“老陈,这里的毒虫和蚊子,起码有一个师,且多兵种,多批次,咱先消灭蚊虫,然后再讲作战方案。”</p><p><br></p><p>电话班的战士郭志政,军姿端正,纹丝不动。我觉得奇怪:“好样的,你怎么.....。”</p><p>“报告连长,这防蚊油真好使!”</p><p>我仔细一看,这锃亮的光头闪闪发光,仿佛一颗夜明珠。防蚊油刺鼻的气味,辐射身边两米有余!</p><p><br></p><p>“难怪蚊虫都躲着你,你怎么想到的。”我问。</p><p>“报告连长,今天我在树林里拉屎,蚊虫太多,脸上屁股上乱咬,我边拉边拍,还是被咬得大疱小疱的,于是我就使用了防蚊油……。”</p><p>“好小子!实践出真知,提出表扬。”</p><p>指导员宣布:“各班回去涂抹防蚊油,然后卫生员小李上热带防病课。”</p><p><br></p><p>连队重新集合,指导员简单动员:</p><p>“同志们,我们来到异国他乡的陌生地带,要与天斗,与地斗,与瘟疫斗,与恶劣环境斗,目的就是求生存......。”</p><p><br></p><p>接着卫生员讲课:“身处热带雨林,四十年代的日本鬼子,和五十年代法国侵略军,都因不能适应环境,患疟疾,脑炎及瘟疫,死亡无数,最后不战而败。我们与疾病的斗争,同样是一场战争。……。”</p><p>接着卫生员讲了,防疟疾,防蚊虫,防蛇咬,防蚂蟥及防食物中毒的方法。</p><p>规定每天开水刷牙,不随便采野菜(尤其是蘑菇),为防瘴气,要求人员不要远离阵地。一天要服一次奎宁等常识。</p><p>讲的时间虽短,但很起作用,作战期间,竟没有因此发生非战斗减员。</p><p><br></p><p>进入阵地第三天,临空指挥所发出警报。</p><p>一架慢速机入侵,高度两千,距离20公里。</p><p>连队进入一等战备,远方雷达指示目标。</p> <p>(进入预设阵地。图片由高炮15师宣传科拍摄)</p><p><br></p><p><br></p><p>指导员和我一起进入指挥掩体。</p><p>我下达口令:“火炮器材,注意34号方向搜索目标!”</p><p><br></p><p>看看天空,空中是厚厚的云层,气象条件级差。</p><p>连指挥室内,无线报话员的机耳,满是杂波干扰。标图员在嘈杂刺耳的耳机里,断断续续的寻找坐标位置。图桌上,一条敌机弯曲的航线,直行临近。</p><p>............。</p><p><br></p><p>(第N 章 )</p><p>随筑路工程的延伸,连队也随之向前推进。</p><p>淅淅沥沥的雨下了两天,一早出发,12辆牵引车足足有一公里长。在一个近20度的坡路前,车队停下了,只见泥水顺坡而下,道路泥泞湿滑,前面一辆炮车在向下溜,路边是十几米的悬崖,如不小心后果不堪设想。</p><p><br></p><p>“全体下车,雷达车先上!”大绳套在汽车上,车后牵引着9吨重的9A炮瞄雷达。</p><p>雨水,泥水,交织在一起。“1....2 1....2 1.....2”在统一号令下,全连齐心协力,滑倒了,站起来,再滑倒,再站起来。战士们在泥水中打滚,稍一停,雷达车就会下滑。</p><p><br></p><p>“绞盘车,上!”我命令。</p><p>一个战士累得直不起腰。我上去使劲踢了他一脚,大喊道:“使劲!”过后我有些懊悔。我拍了一下脑袋,战场上指挥员的脾气怎么这么大。</p><p>指挥仪、油机上来了,八门火炮及通信器材也上来了,战士们成了泥猴,披着雨衣瘫软地靠在树上。</p><p><br></p><p>我催促道:“快,快,争取时间,继续……”</p><p>3公里的路,竟用了4个小时。</p><p>我累地瘫坐在地上,抬头看看,突然发现森林中猴子、松鼠、蟒蛇、穿山甲等可爱的“原住民”们伸着头,奇怪地看着我们这些不速之客。</p><p><br></p><p>占领阵地,构筑掩体,搭建帐篷……我心里只有快,快,抢在敌机袭击之前。</p><p><br></p><p>炊事班送来了稀饭,馒头。副连长招呼了一声,大家围上去狼吞虎咽。</p><p>四班长:“炊事班了不起,这么大的雨,怎么生火做饭?厉害呀,给炊事班记大功!”</p><p>大家把大拇指翘得老高。</p><p>来晚的没有稀饭了,就用手抹着行军锅,再舔舔手。</p><p>一天劳苦,大树下面躺了一片。</p><p><br></p><p>我说:“大家累吗?”</p><p>五炮手“不累!”声音有些疲软。</p><p>“假话!累趴下了,还说不累?”</p><p>一排长:“咱炮兵有四大重活,修路,砍树,拉炮,筑防护,这才刚开始。”</p><p>六炮手:“说实在的,炮兵这活,这比我们农村的四大重活累多了。”</p><p>二排长“农村?什么四大重活?”</p><p>“就是:拔麦,脱坯,打井,操B。”一片笑声。</p><p>“你四项全能?”</p><p>“前三样都干过,就是操B没干过!”</p><p>男子汉在一起,粗狂撒野,嘻嘻哈哈。</p><p>一炮手:“连长,你有经验,操B这活累吗?”</p><p>我厉声吆喝道:“小毛孩,这是关乎千秋万代的大事,再累也得干,心甘情愿!”</p><p>一阵狂笑消除了许多疲劳。</p><p><br></p> <p>(抗美援老作战时使用的513雷达)</p><p><br></p><p><br></p><p>【介绍一段~</p><p><br></p><p>4.密林求生</p><p>一天,卜鸿武副师长来到连队。</p><p>我问:“副师长,生活在原始森林有什么经验?”</p><p>副师长很认真:“我总结经验只有一条,就是进去出不来!”</p><p>“进去出不来?”这五个字就是一堂课。</p><p>我问肖参谋:“听说工程部队,有人进森林没有回来?”</p><p>“是的,千真万确。”回答很干脆。</p><p>原来光鲜亮丽的原始森林,隐藏阴暗险恶的一面,我望着黑洞洞的森林,耳边似乎虎啸猿啼,鬼哭狼嚎。</p><p>.......。</p><p><br></p><p>(在芒果园阵地)</p><p>连部的帐篷设在指挥室旁边,文书跑进来,把几个绿油油的果实倒在铺板上:“连长,指导员,这是芒果,菠萝蜜。”</p><p>“菠萝蜜,芒果?”我走过来看看。</p><p>“这芒果就是68年送给毛主席的礼品?”</p><p>我只在报纸上看过照片。</p><p>“是的!”</p><p>指导员:“是什么味道?”</p><p>“好吃,很甜的。你尝尝就知道了。外面还有柚子,菠萝蜜,三丫果。”</p><p>“菠萝蜜,三丫果?”我还没有听说过。</p><p><br></p><p>文书中等个子,很机灵,是印尼归国的华侨,在热带森林长大。</p><p>指导员盯着芒果几分钟,果香入鼻,馋唌欲滴,决定以身试果,做连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p><p><br></p><p>“真甜,很好吃!”指导员的脸,笑得很圆。</p><p>我也拿过来吃了一个:“好、好、真好!” </p><p>心想,这个印尼文书,在这里发挥大作用了。</p><p><br></p><p>走出帐篷,才发现这里是一片果园,帐篷都搭建在果树下,芒果,菠萝蜜,三丫果,果实累累,与树叶色调一致,大家对果树还陌生。由于紧张的战前准备,还没有引起注意,只有个别人看着果树发呆。</p><p><br></p><p>薛指导员常以锦州战役时解放军苹果树下不吃苹果的事迹,做光荣传统教育。今天是在外国的芒果树下,这并非苹果,“哈哈”老革命遇到新问题。</p><p>晚上指导员点名,一脸严肃:</p><p>“这里离村庄很近,注意群众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树下不正冠,瓜地不试履。我们在这里是外国人,我们的一举一动,是代表国家,代表人民军队,违反纪律就影响国际关系。”</p><p>薛指导员那小眼半睁半闭,自始至终不提芒果二字。</p><p><br></p><p>月上枝头,值班员吹起长长哨声,高声发令:</p><p>“进被窝放列,射角90度,带上炮口帽,防止走火!”</p><p>三炮手:“班长,值班员喊的啥?”</p><p>六班长:“小屁孩,还没长毛吧。”</p><p>这时,各班的帐篷传出爽朗的笑声,这笑声持续了几分钟。</p><p><br></p><p>夜间鹿鸣猿啼,蛤呼蝉鸣,蛙叫莺歌,远处传来野兽的酷嚎。树上熟透的芒果,三丫果,咚!咚!地掉到帐篷上。我一面望着星空,一面欣赏着美妙的“原始森林交响曲”。</p><p><br></p><p>战士们很聪明,从不摘树上的果实。熟透的芒果,柚子,三丫果,不时掉在地上,吃起来更香甜。果核处处可见,战士们都心照不宣。</p><p>工程兵一辆卡车来到芒果园阵地,停在树下,然后向后猛倒,“咣”的一声撞在树干上,熟透的芒果,哗哗啦啦地掉在车箱里,司机开车就走,车又停到柚子树下,倒车猛撞,收获不少柚子,仔细一看,车上还有菠萝蜜,三丫果。看来是老手了。</p><p><br></p><p>我愤愤不平:“他娘的,给老子挠痒痒。”</p><p>群众股新股长上任,来检查群众纪律。</p><p>连部,股长拿足了架子:“听说你们砍了老挝群众的毛竹!还吃人家的芒果?” </p><p>指导员说:“股长,我们坚决改正。”</p><p>股长:“那是不行的。”</p><p>“那……我们这就把毛竹送回去?”</p><p>“那是不行的! ”</p><p>“我们去给老百姓去道歉?”</p><p>“那是不行的。”</p><p>“那你给我个处分!”指导员毕恭毕敬。</p><p>“那是不行的!”还是这句话。</p><p>指导员急了:“那你枪毙我!”</p><p>“那是不行的。”</p><p>指导员生气了:“那你说怎么办?”</p><p>股长想了想,也没了主意。文书拿来芒果想送给股长。</p><p>指导员:“找死呀,往枪口上撞。”</p><p>硬把文书推回去。股长斜眼看着文书手里鲜嫩的芒果,馋唌欲滴,但也只能无功而返。</p><p><br></p><p>指导员:“老陈,咱得注意点群众纪律了,芒果招风,股长回去一嘀咕,咱脸上就长斑子了,挨批不说,就是仗打得再好,评功受奖咱也得低人一等。”</p><p>我点点头:“对,指导员有远见。”</p><p><br></p><p>第二天叫来个翻译,一起上村里走访。</p><p>我与老挝一个村长并排坐着,翻译坐在后面,第一次外交生涯,挺像样。谈了半天才知道,这里医药条件差,村里对付传染病的唯一方法就是整体逃离(搬迁),这里的老百姓因病全部迁走了,所以这里的果园,毛竹,耕地,果树已经全部废弃。</p><p>特大喜讯,这芒果是我们的了!</p><p>等.......。</p><p><br></p><p><br></p> <p>(战士操作指挥仪。图片由高炮15师宣传科拍摄)</p><p><br></p><p><br></p><p>这天下午,又一次警报,是慢速机溜达了一个小时,恢复二等战备后,二排长叉着腿,晃晃悠悠的走过来。</p><p><br></p><p>我问:“二排长,怎么了?”</p><p>“奶奶的,蛋蛋肿了,胀痛,特痒,还他妈流黄水。”</p><p>“哦!播种机坏了,重要部件呀,去野战医院看看吧!”</p><p>“不, 不 ,...别的病可以去,这病不能去。”</p><p>“哦?怎么不能去?”</p><p>“那玩意,粘呼呼,烂兮兮的,叫那些实习小护士来翻来翻去,开蛋蛋展览会了,这脸往哪放?”</p><p>“不来回翻翻,怎么检查?”</p><p>“叫小护士给扒拉硬了咋办?搞不好再来个火山喷发,那就没法收拾了?这辈子怎么见人……。不去,不去!”</p><p>一旁的战士捂住嘴,没敢笑出声。</p><p><br></p><p><br></p><p>(第N章)</p><p>“他妈的,又是佯动机。”</p><p>我从新组织火力,口令:“转移第二批,雷达诸元。”</p><p>火炮晃动了一下,迅速稳定下来。</p><p>雷达上报:“距离七千五!”</p><p>“放!”我按下电发火,炮弹像喷射的礼花,集中在敌机周边,敌机中弹,拉烟下滑。</p><p>“32号方向,各炮直接瞄准第三架。”</p><p>火炮紧急转移火力。我看准时机下口令:</p><p>“放!”</p><p>按下电钮,咚!咚!咚。一个长点射,敌机没来得急投弹,便空中开花,真痛快!</p><p>侦查员上报:“3号方向敌机。”</p><p>口令:“三号方向敌机,联动,指挥仪诸元。”</p><p>火炮立即进入全自动。</p><p>一个长点射,几束泄光弹向敌机扑去,敌机仓慌投下炸弹,转弯溃逃。</p><p><br></p><p>指挥室的扬声器,传出五连连长急促的喊声:</p><p>“一颗五百磅的炸弹,扎在了阵地上。”</p><p>团长:“危险吗?”</p><p>“如果爆炸,全连覆没。”</p><p>“快!撤出阵地。”团长高声喊道。</p><p>“是!”声音有些嘶哑。</p><p>五连长:“全体党员留在阵地,起炮挂牵引车。其他人员,丢掉全部物资,迅速离开阵地。”</p><p>命令下达后,全连战士却无一人离开,连长无奈的看看大家。</p><p>牵引车很快进入阵地,汽车排长:</p><p>“定时炸弹就在身边,快速撤离。”</p><p>这就是动员,是最大的考验。</p><p>“是!”司机迅速上车。</p><p>车辆有序进入阵地,干部各负其责,指挥雷达、火炮挂上牵引钩,车辆有条不紊的开始下山。</p><p><br></p><p>连长跑到前面,站在炸弹旁边,挥手指挥车辆,大喊:</p><p>“稳住,快,快! 稳住!”</p><p>不一会,头上已经是大汗淋漓。</p><p>指导员跑过来,和连长站在一块。被长狠狠的蹬了一脚。</p><p>急切的喊道:</p><p>“滚蛋,这里危险!”</p><p><br></p><p>司机紧握住方向盘,踩下油门,满头汗水。牵引车一辆接一辆的快速行驶,在炸弹旁边通过,很快十二台车全部驶出阵地。</p><p>最后一辆车开过来,连长跳上车,手扶车门,站在驾驶舱外,快速下山。</p><p>全连人员瞪大了眼睛,看到了连长,渐渐的松了一口气。</p><p>撤出阵地的前后过程,竟然不到十五分钟。</p><p>连长跳下车,晃晃悠悠的倒在地上。 </p><p><br></p><p>“连长,连长!”</p><p>大家跑过来,扶着他,一起呼唤。连长喘息着,声音微弱,反复的说:</p><p>“都下山了!都下山了!”</p><p>“连长万岁!”</p><p>大家一涌而上,欢呼着,把连长高高抛起,落下了,又抛起。</p><p>.......。</p><p><br></p> <p>(战士在指挥车内操作雷达扫描仪。图片由高炮15师宣传科拍摄)</p><p><br></p><p><br></p><p>(第N章)</p><p>晚上,团部送来了5.5战斗通报,接到后,我抓紧看了几遍。仰在床上,闭上眼睛,激烈的战斗在我脑海中演绎:</p><p><br></p><p>蓝天积云,3架敌机张牙舞爪地呼啸而来。 </p><p>“雷达目标捕到,小型机3架!0750……040……30”</p><p>“目标捕到!敌机下滑。”</p><p>临空指挥所:“各连捕到目标,自行射击!”。</p><p>”佯攻机,偷袭机,主攻机“</p><p>雷达:“敌机释放干扰,百舌鸟导弹!”</p><p>“直行临近,8000,7500.....”</p><p>“放!”火光冲天。</p><p>一架敌机起火,冒浓烟下滑。迅速转移火力。</p><p>“瞄准偷袭机。”</p><p>炮声中,敌机临空爆炸。一颗两千磅气浪弹投在南乌江,激起高大的水柱。</p><p>几分钟后,战斗结束,大获全胜。</p><p><br></p><p>我躺在床上,连续演绎了两遍,慢慢睁开眼睛,嗨!打得真漂亮。</p><p>三架鬼怪式F—4,两个攻击波。采用了主攻,佯动,偷袭,释放干扰,发射导弹,投弹等全套的战术手段,全面考验了部队的应对能力。</p><p>我欣赏指挥员临空处置,敬佩顽强的战士,我羡慕他们有机会参加战斗。</p><p>如果是我指挥,能否应付这复杂的局面?我不敢确定。这次阵地伪装的好,像是近战打伏击,敌人的气浪弹盲目投掷。</p><p><br></p> <p>(图片由高炮15师宣传科拍摄)</p><p><br></p><p><br></p><p>本书还记述了55战斗、514战斗 、北本战斗 及引用不少 越南高炮战例,及英雄事迹。</p><p><br></p><p><br></p> <p>(美机投下尚未来得及引爆的炸弹。图片由高炮15师宣传科拍摄)</p><p><br></p><p><br></p> <p>( 被击落的美机残骸。图片由高炮15师宣传科拍摄)</p><p><br></p><p><br></p> <p>(琅战斗经过示意图)</p><p><br></p> <p>(作者陈长清,时任高炮15师43团3连连长)</p><p><br></p><p>说明:</p><p><br></p><p>作者陈长清,1942年出生山东胶东抗日根据地山洞里,1966年毕业于空军防空学院,任职空军高炮15师,参加2年抗美援老(老挝)防空作战。1974年转业到北京邮电大学,历任电信工程系副主任、教育处长、系党委书记、网络教育学院副院长,</p><p>2002年退休。</p><p><br></p><p>陈长清同志退休后完成这部亲历纪实战争题材小说,但找不到愿意出版发行的出版社。</p><p><br></p><p>为了记录这段历史,缅怀烈士,只好由战友某某的印刷厂自己印刷,内部发行,目前已内部征订发出500余本。</p><p><br></p> <p><br></p><p>《南国战火》</p><p><br></p><p>目 录 </p><p>序 曲 1 </p><p>(一)军号声声 3</p><p>(二)磨刀霍霍 12</p><p>(三)首战启示 22</p><p>(四)战场上学打仗 37</p><p>(五)密林求生 48</p><p>(六)密林求生-2 56</p><p>(七)前线情缘 66</p><p>(八)初试牛刀 75</p><p>(九)初试牛刀-2 84</p><p>(十)战地情话 96</p><p>(十一)强强对垒 112</p><p>(十二)国事家事 127</p><p>(十三)雨林趣事 136</p><p>(十四)三打运输机 147</p><p>(十五)遥远的爱 163 </p><p>(十六)战地趣闻 178</p><p>(十七)大战在即 191</p><p>(十八)全力以赴 205</p><p>(十九)英雄遍地 214</p><p>(二十)黎明鏖战 224</p><p>(二十一)战友深情 233</p><p><br></p> <p>(43团3连部分战友合影)</p><p><br></p><p>空军高炮15师43团3连入寮作战名册</p><p>连  长:陈长清 </p><p>指 导 员:薛坤荣</p><p>副 连 长:傅小榴 乔国太 赵玉景 许正南</p><p>副指导员:赵光瑾 傅学荣</p><p>雷达技师:董孝义 桂学兵</p><p>火炮技师:封明亮</p><p><br></p><p>火炮一排 :</p><p>排 长:王掌胜 </p><p>一班长:卜霞辉 申中哲 彭德荣 </p><p>战 士:任贵宝 丁涣礼 余达荣 陈长义 马 龙 周世民 章辉煌</p><p><br></p><p>二班长:粟广印</p><p>战 士:陈秋喜 闫兔明 王绪金 雷发学 俞炳龙 陈奕凡 黄 枫 </p><p><br></p><p>三班长:李国高 经洪本 董 杰 </p><p>副班长:陈中杰 </p><p>战 士:李业保 周武林 王炎均 赵永发 徐德兴 孙连举 </p><p><br></p><p>火炮二排:</p><p>排 长:杨前锁 严畅开 王云敏 胡顺荣 </p><p>四班长:李跃俊 张惠湘 </p><p>副班长:罗永清 刘生发 </p><p>战 士:焦满贵 谢基来 张斌虎 张长雁 </p><p>五班长:段有存</p><p>副班长:汤密山</p><p>战 士:冯孟民 刘涣连 刘树春 薛纪山 郭煌辉 盛再奇</p><p>六班长:陈志强 洪文选 </p><p>副班长:刘润田 宋俊文</p><p>战 士:阔书才 蔡金阶 蔡泽水 李树文 张家尧 翁启宗 吴端途</p><p><br></p><p>雷达仪器排:</p><p>排  长:秦海清 赵年栓</p><p>雷达班长:崔润生 任东智</p><p>副 班 长:赖金发 钟喜孟</p><p>战  士:方兆才 王敬元 秦玉根 杜德度 朱章义(油机员) </p><p>指挥仪班长:陈庆刚 陈罗生</p><p>副 班 长:熊检军</p><p>战  士:黄大文 王大塔 陈伯平 金 虎 </p><p>袁志发 章 权(油机员) </p><p><br></p><p>指挥排排长:王万寿 徐建峰 饶泽勋  代理排长:李锁才</p><p>电话班长:郭智正</p><p>副 班 长:黄观富</p><p>战  士:王 敏 魏忠杰 杨凤山 史凤贵 裴东华 </p><p>卢纯武 陈福灿(老挝师部警卫连)回国后调连队电话班</p><p>报话班长:吴文展</p><p>副 班 长:周延辉 </p><p>战  士:彭迪文 谢紧来 余富明 李永珠 陈义芳 </p><p>侦察班长:李明德 敬五玄</p><p>副 班 长:吴年发 </p><p>战  士:秦三奴 韦联春 邓联仁 吴庆洪 张宪中 王中章 石启元</p><p><br></p><p>后勤管理排:</p><p>司 务 长:郝海泉 </p><p>上  司:吴兆辉 </p><p>炊事班长:丁万浩 </p><p>战  士:王计富 王怀忠 杨天常 刘书宪 徐广亮 吴兴道 刘宪中</p><p>文  书:黄国安 郑昌龙 </p><p>卫 生 员:李树臣</p><p><br></p><p>共计:135 人</p><p><br></p><p> 注:上述135人中,有在老挝战场按期复员,中途新兵入伍的,有调出、调入的干部战士。</p><p><br></p><p>另外,根据军委规定,出国部队留守人员列入参战人员。因年事已久,回忆不全,个别战士没有登录上,班排对号有误,深表遗憾。</p><p><br></p><p><br></p><p>以下展示珍贵的资料图片:</p><p><br></p><p><br></p><p>勇敢的战士</p> <p>(乘火车开进 .木刻作品)</p><p><br></p><p><br></p> <p>(伪装前进)</p><p><br></p><p><br></p> <p>(架设天线)</p><p><br></p><p><br></p> <p>(地下指挥所)</p><p><br></p><p><br></p> <p>(绘画作品由 43团3连战士福建籍黄观虎创作)</p><p><br></p><p><br></p> <p><br></p><p><br></p><p><br></p><p>战地生活</p> <p>(战地“南泥湾”解决战士们吃菜问题)</p><p><br></p><p><br></p> <p>(公路被炸断,后勤人员肩挑人扛向阵地运送物质)</p><p><br></p><p><br></p> <p>(山上阵地干旱时没水喝,组织战士到山下挑水)</p><p><br></p><p><br></p> <p>战士们利用当地一种不知名的植物(大家取名大刀豆)产的很硬的豆子做成象棋,业余时间杀一盘。每个连队都制作了有。</p><p><br></p><p><br></p> <p>美国香烟,美国飞行员战利品。</p><p>“香烟上的字不认识,咱就看图识字。共有五种‘破鞋牌’(烟盒上画个大美女),雪橇牌(北极的狗拉雪橇),’大A牌’(上面一个大A&nbsp;字),’大公鸡牌’(上面画了一个大公鸡)’铁锚牌’(上面一个大铁锚)。唯独有薄荷味的’雪橇香烟’最受人青睐。”</p><p>~摘自陈长清小说《南国战火》。</p><p><br></p><p><br></p><p><br></p><p>沉甸甸的荣誉证书</p> <p><br></p><p><br></p><p>军中绿花,战地玫瑰</p> <p>(1969年4月中共九大召开,139野战医院部分女兵在老挝合影)</p><p><br></p> <p><br></p><p><br></p><p>战场上的文艺轻骑</p><p><br></p><p>139野战医院的医护人员,也是文艺宣传队员。</p><p><br></p> <p>(宣传队学习舞蹈“北京的金山上”)</p><p><br></p><p><br></p> <p>(演出样板戏沙家浜,慰问前线官兵)</p><p><br></p><p><br></p> <p>(我工程兵援建老挝勐南大桥)</p><p><br></p><p><br></p> <p>(与老挝人民军小和尚战士合影)</p><p><br></p><p><br></p><p><br></p><p>胜利回国</p> <p>(战场归来在昆明步校集结)</p><p><br></p><p><br></p><p><br></p> <p>我国云南勐腊县与老挝交界的老挝境内,我军烈士陵园。</p><p><br></p><p>参加抗美援老(老挝)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烈士陵园建在老挝境内孟寨,安葬着“5.14”战斗中牺牲的24位年轻的高炮战士。</p><p><br></p><p>在云南勐腊县邻界的老挝尚勇镇援老抗美烈士陵园安葬烈士59名。</p><p><br></p><p>在老挝中国烈士陵园安葬烈士81名。</p><p><br></p><p>老挝乌多姆赛省勐赛中国烈士陵园安葬烈士 名。</p><p><br></p> <p>(王宏生烈士纪念碑)</p><p><br></p><p><br></p><p>美国在老挝战场动用的飞机</p> <p>U2高空无人侦察机</p><p><br></p><p><br></p> <p>F4鬼怪战斗机</p><p>1970年被我高炮部队击落7架,击伤1架。</p><p><br></p> <p>B52战略轰炸机</p><p><br></p> <p>T~28飞机。在1971年“1.25”、“1.28”、“2.28”战斗中被我高炮部队击落3架。</p><p><br></p> <p>美机投放的搜寻失联飞机奖励传单。</p><p><br></p><p><br></p><p>老兵风采依旧</p> <p>原43团3连部分战友于2015年在重庆相聚。</p><p><br></p> <p>原43团3连连长陈长清</p><p><br></p> <p>43团3连指导员薛坤荣</p><p><br></p> <p>43团3连副连长付小榴</p><p><br></p> <p>43团3连副连长赵玉景</p><p><br></p><p><br></p><p>编辑后记:</p><p>编辑这个美篇,是因为在一个群里看到作者陈长清大哥发了一个帖子,推荐这本自己写的小说,征集读者。</p><p><br></p><p>这段历史我知道,但不得其详。待我看了他发的内容片段,被深深打动,以亲历者的身份记录这场战争,生动真实,十分难得。</p><p><br></p><p>我订购了一本书,并决定编一个美篇推荐给大家。</p><p><br></p><p>美篇编辑完成,我想这么长的文字配什么音乐呢?</p><p>没有音乐太枯燥,用进行曲节奏强烈又影响阅读。当时想到《我的祖国》舒缓深情,利于阅读,可我已经用过几次了。</p><p><br></p><p>我就征求陈长清大哥的意见,美篇配什么音乐?他毫不迟疑的说:</p><p>“用《我的祖国》。“</p><p>我微微一震,追问:“是一条大河波浪宽,吗?”</p><p>他说:“就是。这首歌在国外作战期间只要一唱,大家就眼含热泪。“</p><p>说着,78岁的他已经声音哽咽热泪盈眶了。</p><p><br></p><p>“一条大河波浪宽”,这首歌,从《上甘岭》电影放映后,就一直伴随着我们,走遍山山水水,流淌在我们心田,成为我们最深情的情感表达。</p><p><br></p><p>上甘岭战役主战部队、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五军45师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副政委聂济峰同志对“一条大河”有着深刻的理解,他认为那是中华民族之河,是鸦片战争以来奋起抗争之河,是民族复兴之河。</p><p><br></p><p>这条大河,将带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奔流不息,走向未来。</p><p>我,通过陈长清大哥的话,更加认识到这首歌的意义。</p><p><br></p><p><br></p> <p>在编辑期间,无意中看到“上甘岭英雄馆群”的群主,原空降兵第十五军老兵王军老班长发了一个微信,才知道他也参加了抗美援老战斗。</p><p><br></p><p>我问陈长清大哥,他说知道王军,</p><p>退伍后创办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致力于红色军旅文化的传播。</p><p><br></p><p><br></p><p>王军,</p><p>哈尔滨三五将军文化博物馆馆长,</p><p>援老抗美浴血奋战的老兵。</p> <p>(老班长王军在2017年随中国援老抗美老兵代表团出访老挝的一民间收藏馆看到了当年美国人投下的炸弹)。</p><p><br></p><p><br></p><p><br></p> <p>(南京军区司令员向守志上将为纪念馆题词)</p><p><br></p><p><br></p><p>为了真实的反映那段历史,纪念牺牲在异国它乡的战友,</p><p>2013年,王军斥巨资建起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的援老抗美纪念园,又相继建设援老抗美纪念馆,镌刻援老抗美群英谱,建起援老抗美图片长廊。</p><p><br></p><p>王军将自己的心血融入于此,</p><p>这是他战场上的真实写照。</p><p><br></p><p><br></p> <p>1969年,</p><p>刚满18岁的王军成为中国空降兵15军(原上甘岭主战部队志愿军第15军)的一员。</p><p><br></p><p>1971年8月12日,王军和44师400名战士被编入空军高炮15师44团任炮班长,</p><p>参加抗美援老,从中国磨憨进入老挝上寮阵地,浴血奋战,经历了450多天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p><p>  </p><p>曾亲历抗美援老行动的作家刘绍亮</p><p>在他的回忆录《木棉红》中记述了最为惨烈的1971年的“5.14战斗”。</p><p><br></p><p>当天下午13时10分,</p><p>为报复我高炮部队,数架美军F-4“鬼怪”战斗机在经过六次侦察之后,对高炮15师44团的阵地发动了密集的轮番攻击,投弹、轰炸、扫射,导致24名战士牺牲,近百人受伤。“</p><p><br></p><p>一个血腥的日子,一个残酷的日子,一个昏天黑地的日子。”</p><p><br></p><p><br></p> <p>(1971年5月14日,美F~14空袭我高炮第15师44团4、5连阵地使用的字母弹)</p><p><br></p><p><br></p><p><br></p><p><br></p><p>一九七二年十一月一个难忘的冬夜,</p><p>王军和一百多位的战友,乘坐一辆辆伪装的军车,在归国的前夜来到勐赛公路旁的墓园和战友告别。</p><p><br></p> <p><br></p><p><br></p><p><br></p><p>时隔37年,</p><p>2009年5月11日王军组织9位战友,带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和生死相依的战友情,前往老挝为长眠在那里的战友扫墓。</p><p><br></p><p>如今,中老边境早已恢复了宁静。</p><p>当年的“5.14战斗”阵地也被洪水冲洗的一干二净,美军炸弹炸出的大坑也被填平。</p><p>当年的阵地和营房已不复存在,幼小的木棉树也已长大。</p><p>&nbsp;</p><p>那座抗美援老烈士陵园依旧还在,</p><p>但,陵园里杂草丛生、墓碑绣迹斑斑,甚是凄凉,深埋心底的思念喷涌而出,老兵泣不成声。</p><p>&nbsp;</p><p>“此前,我们听说老挝方面一直要修缮援老的烈士陵园,这对我们这些得以幸存的人来说,是很大的安慰。”</p><p><br></p><p><br></p> <p>(王军老班长2009年自费组织十位战友到老挝为中国烈士陵园烈士扫墓)</p><p><br></p><p><br></p> <p><br></p><p>烈士王可武的墓碑勾起了王军等老兵们沉痛的记忆:</p><p>“这座烈士陵园安息着64位烈士,包括第二天就要复员返乡的王可武和被提职为副连长仅17天的李新平,他们受重伤时,还不忘救助战友,最后英勇牺牲。”</p><p><br></p><p>有的坟茔里埋的并不是真正的遗体,</p><p>而是烈士们的残肢断臂,甚至是衣物等私人物品。</p><p><br></p><p>“想一想牺牲的战友,至今仍躺在异国他乡。我们能够活到今天,已经很幸运了。我们希望能将牺牲的战友们的遗骸运回国内,使他们不再孤独寂寞。”</p><p>张树生道出了全体援老抗美战士的心声,但老兵们知道将烈士们的遗骸迁回国内困难很多,仅靠民间的力量难以实现。</p><p><br></p><p>回国后,王军为此奔走忙碌,</p><p>2009年09月21日《国际先驱导报》深度报道了“中国援老战士再吹集结号”一文,</p><p>引起了有关方面重视,烈士陵园终得到修缮。</p><p><br></p> <p>(2017年6月6日,老班长王军与中国代表团一同参与老挝川圹中国烈士陵园修缮竣工仪式)</p><p><br></p> <p>(2017年7月&nbsp; 中国驻老挝琅勃拉帮总领事黎宝光会见中国赴老挝参战的老兵王军和他的战友们)</p><p><br></p><p><br></p> <p>王军,这名曾经为和平浴血奋战的老兵,还建起“东北抗联将士纪念园”、“上甘岭英雄纪念馆”等红色文化园区,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播者、红色精神的践行者、红色基因的传承者。</p><p><br></p><p><br></p><p><br></p><p>感谢陈长清大哥和各位高炮15师战友提供资料图片。</p><p>感谢高炮15师43团 3连 吴文展战友提供印刷支持,第一版已征订印刷500本发送完毕。</p><p><br></p><p>现拟开印第二次印刷,有对军史感兴趣的朋友,有愿意研究这段历史的研究人员、学校院系图书馆,请联联系美篇编辑和风。</p><p><br></p><p>联系方法~</p><p>美篇:留言</p><p>微信:TSHF 1688</p><p>价格:49元人民币</p><p>物流:</p><p><br></p><p>因印刷量小,印刷成本高,书价较高,敬请理解。</p><p><br></p><p>如有愿意捐助出书者,会在第二次印刷时,在卷尾发布捐助者的简介,以表谢意。</p><p><br></p> <p><br></p><p>请大家多多转发,</p><p>让更多人知道这段鲜为人知的战史,</p><p>记住这段光荣历史、</p><p>记住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p><p>记住那些把热血洒在国外土地上的</p><p>烈士们。</p><p><br></p><p><br></p> <p><br></p><p>编辑:和风</p><p><br></p><p>2020年6月21日</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