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有个李家庄

雪润清韵 梁大智

<p>  在文水苍儿会有个李家庄村,村里有条石壁沟。我们在向导李宝贤带领下,向石壁沟深处出发了。</p><p> 七十二岁的李宝贤当过乡教委主任,也当过村支部书记,看得出,他对李家庄的山山水水有着特殊的情感。</p><p> 汽车在崎岖狭窄的沟边山路行驶,一会儿,路变得更窄了。把车停在路边,我们徒步前行。村里郝海通和一名叫岳永华的小伙开着三轮车赶了过来,小伙子还带着他的犬,与我们同行。据说他的犬叫细犬,身形流畅,四肢协调,身材非常的匀称矫健,可以捉到野兔。几头散放的牛在沟里悠闲地吃草,枝头上的鸟儿不停地鸣叫。满沟是山水冲落的石头和历年沉积的树叶,红的、蓝的、黄的、白的各色蝴蝶相互追逐,翩翩起舞,多姿多彩的野花争相斗艳,最鲜艳的要数野生玫瑰,像一团团火焰在枝头绽放,这里仿佛是一个天然氧吧。</p><p> 远望山涧后的一道山梁,李宝贤告诉我们,那里是龙宫山,从南面的神堂沟通过八道背可以上去。梁上悬崖峭壁有一段天险,名曰“神仙道”。还有一座龙宫寺,寺庙只剩下三孔窑洞遗址和一块庙碑了,龙宫寺是从前当地村民祈雨的地方。</p><p> 越往前行路越难走了,其实沟深处基本上没有路,只能在原始森林中摸索着走。茂密的松林,掩映着蓝色天空,天空上飘着朵朵白云,白云在随风慢慢移动。路越走越陡了,我们每步都要寻找可以依靠的树枝,向上攀登。细犬跑前跑后,探寻着前方路途。</p><p> 终于攀登到悬崖下,一洞穴赫然眼前。洞口约十米,右边垒一段石墙。这里就是“黑龙洞”。进洞五米处,设有石砌祭台,立两块雕有“灵验”的石板。继续往洞里走进二十米,洞左拐而去。洞顶时高时低,一会可直立行走,一会儿只能低头慢行。郝海通打开手电,我们向前走去。洞顶有许多垂直的洞螺纹式向上延伸,像是迷宫一般。前行三四十米,过了一窄矮地段,再向左呈现一条像一线天的景观,虽然看不到天,但这里却给人豁然开朗的感觉,整个洞壁都是自然形成的美丽花纹,处处是奇观异景。再往前十几米处就是洞的尽头,那里耸立着一尊高大的石碑,石碑上密密麻麻,好像是雕刻有文字。我拿着手电走到“石碑”处仔细一看,上面哪有什么文字,全是自然花纹,也许是大自然给人类留下的一本“天书”。这里洞顶虽然很高,洞底却比较窄,有趣的是两米多高,三米多长的“石碑”正好端正地站立在中间。我发现这“石碑”并不上从上面掉下来的,而是从下面“长”出来的钟乳石。看得出,到了雨季,洞里便会有水渗出,这个天然洞穴也许会成为水帘洞。</p><p> 从黑龙洞出来沿崖下向右前行,没有现成路可走,崖壁的许多石头已经风化松动。大家放缓速度,拔开树枝草丛,走得小心翼翼。来到一处大岩洞,我们休息了一会儿。岩洞洞口较大但不深,洞前有几株小树,而洞口上面的岩体发白。休息片刻继续向右行,可走的路有时候很窄,有时候是在很陡的斜坡。在崖下我们一路上发现有槽槽碾、石铲、陶片等生活用品。前方崖壁上有个一间房子大小的洞,洞口用石头封闭了一部分,更像一间天然住宅。洞口在悬崖上,而洞前的斜坡让人难以立足。好在这里有两颗大树,我们靠着大树端详着。李宝贤望着洞自言自语说,“这个不是阳洞。”原来他一直在寻找一个叫“阳洞”的地方,他要找到这个地方给我讲个故事,我也期待着这个故事。</p><p> 站在大树下向前望去,我们仿佛发现了新大陆,在黑峻峻悬崖陡壁上凹进去一个天然“戏台”。走近一看,台前立有一块完好的庙碑:修龙泉道场记。</p><p> “戏台”上凸出来两组巨型雕塑:半山壁上一个伸出头的乌龟东张西望,壁下面也有一龟悠然而卧;而另一组则是悬挂在崖壁上的一个巨大的龙头,那一双眼睛惟妙惟肖,龙头后面是一块悬浮在崖壁上巨大的龙身。</p><p> 更奇特的是龙头和龙身之间还有个空隙,刚好能进去一个人。小伙子便登上去,坐在那里留了个影。也许坐在那里,仿佛可以掌控整个龙泉道场。我想,如果真的有龙,会不会也是这样做道场?会不会在这个道场呼风唤雨?</p><p> 绕过一个崖壁,有个石台上立着几株树干。“阳洞!”李宝贤喊了一句。“是阳洞。”郝海通确定道。几株树干有的已经腐朽了,看得出是陆续立在这里的。原来阳洞竟然在离下面石台八、九米的崖壁上,而壁上没有台阶,攀登的唯一办法就是沿树干爬上去。找了一棵坚固的树干,小伙子便爬了上去,并拍摄了洞里影像。原来洞口有一处平台,然后是两个洞口,里面却是连通的一个洞穴,可以隐藏30多个人。</p><p> 李宝贤开时给我讲故事了:“这个洞因洞口朝阳,大家就叫它阳洞。抗日战争时期,老百姓经常在这里躲避。这里地形复杂,路途崎岖,日寇一般是不敢轻易进山的。奇特的是在这个深山老林的洞里躲避时,竟然生下一男孩,至今还生活在李家庄村,名叫李永科。”</p><p> 这个故事确实引起我的兴趣,也让我有了一些困惑:孕妇是怎么上到那么高的洞里的?洞里住的那么多人的垃圾怎么处理?……</p><p> 返下山来,我让李宝贤带我去拜访李永科。找到李永科时,他正在地里除草,路边放着一辆电动三轮车。看上去他精神抖擞,思维敏捷。李永科告诉我他是1939年腊月初八出生,今年82岁了。我知道,这里的农村人都是说的虚岁。难以想象的是在那艰难岁月里的寒冬腊月,一个男婴在野外“阳洞”里诞生是何等的壮举。</p><p> 李永科告诉我他的父母给他讲过,当年他们经常到阳洞躲避,大家先让几个强壮的村民通过树干爬上去,然后再把妇女儿童用筐吊上去。正巧那回母亲去了阳洞几天后便临产,父亲在洞中用石块隔出了个小洞,把母亲和其他躲避在洞中的村民分开,他就在那里出生了。洞里后面有个石缝,下通望不到底的深渊,正好为大家提供了方便。</p><p> 这就是我们的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这里有龙泉道场,这里也有龙的传人。</p><p> 村里还有什么故事呢?我问李永科老人。老人挥手指着自己的地说,“我们这块地叫教场地,就是从前练兵的地方。”这里还真的是一块很大的平坦土地,种着一块块玉米和土豆,玉米已经有两尺高了,土豆正是开花季节。老人抬头望着东山顶上一处掩映在山林中的石墙说,“那里山上是寨子峁,上面有三间石堡,传说是山大王住的地方。前两年还有人在古堡石缝中找到一柄短剑,还找到一块铁钟的残骸,上面铸着张家山的名字,而张家山正是李家庄村的一个自然村。再往东的双虎沟山上,有很多土夯实打筑起来的兵营。”我想,李家庄历史上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有过刀光剑影,有过烽火狼烟……</p><p>  告别李永科,我随李宝贤登上了村南的梯田,在这里可以看到李家庄村的全景。放眼望去,四周全是山峦,只有李家庄村一带是一处较为平坦的地方,村子也建得规范整齐,一律的深灰色墙壁,红色屋顶。远处的山峦、蓝天、白云,衬托得这个小山村更加安详、美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