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五种语言》读书收获

紫丁香

<p>我从《爱的五种语言》中收获了:</p><p>一、爱的内涵(内容)与爱的手段(方式)的区别:</p><p>在爱的五种语言当中:</p><p>1、肯定的言词;肯定是爱的内涵,言词是手段;</p><p>2、精心的时刻:精心是爱的内涵,付出的时间是手段;</p><p>3、称心的礼物:称心是爱的内涵,礼物是手段;</p><p>4、服务的行动:为对方服务的心是内涵,行动是手段。</p><p>5、肢体接触:内在的亲近感、靠近感是爱的内涵,肢体接触本身是手段。</p><p>两者缺一不可,只有都具备时,才能把爱表达的淋漓尽致。</p> <p>二、一个人通常有两到三种爱语,如果心里对一个人印象不好,则说出来的爱语也是抱怨,对对方带有否定的情绪则爱语表达不出来;</p><p>在家里,核心价值非常重要,肯定、发现对方的内在一生不变的核心价值则会激发对方的成长进入快车道,关系也会大幅度提升;</p><p>不深度接纳、了解一个人,则看对方哪里都是缺点,因为我们会从自己的优点、擅长的方面看别人;当我们知道自己不足、需要与别人合作时,这时候就试图挖掘对方优点、核心价值,形成深度合作关系,那我们的婚姻、亲子关系、跟朋友同事相处质量会大幅度提升。</p><p>爱像磁场,只要传达的的是真爱,对方都能感受到。</p> <p>三、怎么样培养孩子爱的能力?</p><p>最重要的是示范!而不是给,给就是不信任,如果不能调动孩子爱的能力,靠你给的话,那孩子永远也长不大。真正的途径是修炼自己爱的能力,爱的能力提升了,磁场强大了,孩子自然而然就学会了爱!想给的思想其实是把孩子当成一个受害着,当成弱者,这样亲子关系也很难好,你给他爱他也不愿接受,这里面有很多的不信任,暗含着否定,每个人都有爱的能力,潜力无限,如果他没有学会爱的能力,会形成无底洞,你给了他也会不断地要,怎么给都吃不饱,重要的是教会对方爱的能力。</p> <p>四、如何填满孩子的爱箱?</p><p>幸福的根本原因在于自己对自己的认可,当你越接纳自己的时候,你越容易满足,你根本不会期待对方对你的肯定,你不会因为别人把话说错或否定你而愤怒。</p><p>罗素说:你不会因为别人把话说错而愤怒,而会因为别人把话说对而愤怒!</p><p>当你心里认可自己的时候,对方即使是反着说、去指责你的时候,你知道他是错的,你怎么可能生气呢?更不会动摇你的心智,对外的期待也会降低。</p><p>一个人对自己的认可、接纳才是自己幸福的根源!</p><p>感觉到对孩子歉疚,这些都是没有从核心价值看到自己的原因,应重新审视、发掘自己的核心价值,提升对自己的接纳程度,接纳程度越高,就会发现自己给爱的能力越强,爱的磁场就会起作用,而不是在具体的事上做的多少、做的好与不好。强烈的想改变自己的意愿也透露出对自己的不满,这种不满才是真正不能给孩子传达爱的感觉的阻碍。重要的是更深的认知自己、挖掘自己的潜在优势,提升自己的接纳程度,这才是根本任务,当这些做好了,给孩子的爱箱就会充满。</p> <p>五、怎么样能知道对方的爱语?如何让对方知道自己的爱语?随着夫妻年龄增长爱语是否会发生变化?</p><p>女人有时候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她能告诉你;但是,有时候女人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所以男人有时候也是碰运气。</p><p>在某些时候,爱的内涵不足了,我们想用手段去补足,就有点南辕北辙了,生活中经常发生南辕北辙的事。</p><p>想要和需要的关系:</p><p>需要就是得不到就会很痛苦,而且会长期痛苦,需要得不到满足,它永远会在你心里蠢蠢欲动,他是无法消除的。</p><p>而想要则不同,如果只是想要而不需要的东西,你即使没有得到也是一时的痛苦而已,很快这个事情可能就过去了,</p><p>而我们真正要做的工作是把我们需要和想要的重叠部分变大,也就是说,让我们所有的需要变成想要,我们嘴里一说就能说出想要(需要)的东西,迅速就能达成。</p> <p>六、当配偶说自己的爱语,不能坦然接受对方的爱语怎么办?感觉像交换。</p><p>妻子说对丈夫表达了很多的爱语,但同样一件事,丈夫感觉接收到的是抱怨。</p><p>关键在于你是不是从核心价值去看待对方,这点非常重要,核心价值是生命的主干,失去了核心价值,一个人立足不稳,很难把生命力展现出来。</p><p>这个问题里包含了有条件的爱,丈夫一方感受到了妻子的一部分爱,但这个爱里又藏着交换条件,我们称之为有条件的爱,那么怎么面对有条件的爱?我们知道这个世界充满着有条件的爱,应对有条件的爱远远比你去期待无条件的爱来临要现实的多。而且有条件的爱只要把里面的真爱提炼出来,把条件扔掉,你仍然能享受到里面爱的核心的部分。</p><p>所以要做爱的分拣,分四个步骤:</p><p>第一步:肯定对方的有效付出,就好像给对方加油一样。</p><p>第二步:拒绝对方的无效付出,很多人会觉得这不是否定对方吗?如果对方是无效付出你分拣的比较准确的时候,把无效部分剔除的部分,对方会有卸掉包袱的感觉。很多人会说我为这个家付出那么多、很累、得不到理解、得不到支持,就像背着包袱一样,付出感很强大,就像我们觉得自己应该干什么,而没有怀着爱去干,用特蕾莎修女的那句话说:不在于你干了多少,而在于你干的每一件事里包含了多少爱。</p><p>所以第二步拒绝对方的无效付出,往往会让对方当时感觉到被拒绝,但是他内心会有一种卸掉包袱的感觉,你并不会得到对方一个很大的反击,即使有反击,也不用担心,敢承担的承担,事情过去了对方会很舒服,所以说尽管坦然面对。</p><p>(第一、第二步可以合成一个)</p><p>第三步:有效索取自己需要的(一定是对方想给的)</p><p>第一步给的不全,那么我们要有效索取自己还需要的部分。有些人会说:“要来的东西能行吗?”要来的理解、要来的尊重,你要的来爱吗?要不来!这里的需要指的是自己内在的深层的需要。</p><p>比如对对方的那种感恩,对自己爱的一种表达,让对方看见我是爱你的,男人愿意不愿意接受?当然愿意,男人给到对方悦纳,接受感激就好。你所需要的正是对方想给的。</p><p>第三步难度系数比较大</p><p>如果在“想要”层面就可以完全满足我们的需求,那么我们就不用学习各种心理学和各种规律,只需跟着感觉走就好了,但恰恰这些规律、真理超越了我们当时的感觉,我们平常人经常被痛苦的感觉所俘虏、被绑架了,自己却浑然不觉,惧怕负面情绪,越怕越没有理性,如果我们把它当成贵客招待它,你越靠近它它越温顺。</p><p>只有超越感觉才能得出真正的需求,你才能做出有效的索取。</p><p>第四步:警惕自己的无效索取</p><p>当我们把不需要而只是想要的东西作为大脑当中我们的主体和冲动获取的对象时,我们就会进入无效索取,要完还想要,比如说想要个包,各种颜色、款式、限量版等等,购买欲望会无穷无尽,那些只是我想要的,并不是我真实需要的,高兴只是一时的。</p><p>再比如夫妻一方指责另一方给自己的父母甩脸色,可能是被误解了,被指责一方会很愤怒、憋屈夹杂着感情,则必须超越这种感觉,这种感觉背后是理性的思考。解决这类问题原则:</p><p>第一、不改变老人的原则要树立起来,跟爱人的关系才能重归于好;第二、从战术上来说,沟通必须把有效的索取和拒绝对方的无效付出结合起来,建议先软后硬,先礼后宾,先要阐明自己没有任何给对方父母甩脸色的意思,如果被对方误解了,可以为产生的不良后果道歉,但是要把篱笆扎好,重申配偶一方不能要求对方父母做出改变,父母能把我们养育大已经尽了责任,通过这样一种坚持,剔除自己的无效索取和被冤枉、愤怒的感觉带来的攻击性,而我们真正想要的是夫妻关系、家庭关系的重新建立,不改变老人的原则重新树立,这才是真正的一个家庭婚姻幸福的根本。明确了这些点则处理这类事非常游刃有余,而且冲突迅速会被平息掉。</p><p>挑出真爱告诉对方、肯定对方,这是我们真正需要的,那些带有抱怨、指责的部分拒绝掉,因为抱怨、指责的一方也很痛苦。</p> <p>七、总感觉自己爱的能力不足,并且为家人做事时感觉是责任、义务,如何提升自己爱的能力,将爱箱填满?怎样提升接纳自己的能力?</p><p>关于接纳自己:如果不接纳自己,就会有一些情绪存在,这些情绪是根源性情绪,会附着很多东西,在两性关系、教育孩子方面都会附着。</p><p>第一、我们需要明白一点:任何事件都是中性的事件;任何人的性格、经历都是中性的,没有优劣,因为不幸的事件造就了一个伟大的人在客观世界比比皆是(例如牛顿),只是某些人把自己的核心价值没有开发好。看不到这一点,那么我们的成长就没有真正开始,来自原生家庭的优越感是虚假的,你童年经历的创伤,那是你自己给自己贴的标签、是精神分析学的概念,童年的经历是中性的,那是因为你痛苦所以给贴了个标签在上面,那份痛苦也是中性的。</p><p>还有一种比喻,可以把愉悦感、幸福感、内心宁静、美好、喜悦的感觉当成生活中的细粮;把痛苦经历当成生活中的粗粮。一个人只有把细粮、粗粮都吃一吃身体才健康,精神才健康、灵魂才健康,痛苦对我们的灵魂绝对有磨砺作用,所以任何经历都是中性的。</p><p>每个人从出生开始上天就赐予了你核心特质,这些特质会跟你一辈子永远不变,我们说:十年以后你变成什么样我们不知道,但是,你那些不变的特质才是真正成就你的东西,他就像一颗大树的主干,只有这些核心价值成长起来了,其他的枝、叶、果才能够茂盛、繁荣起来。一定要对自己的核心价值开发,对自己的核心价值开发之后,对自己的接纳、认可足了,跟外界怎么相处怎么愉快,什么样的经历你都能看出是中性的。</p><p>先挖掘自己的核心价值,否则孩子有核心价值你也接不住。</p><p>第二、根源性事件</p><p>在生活当中,两性之间经常发生矛盾,有一些根源性矛盾没解决,根源性情绪会污浊你所有的事情,任何一件小事都会把情绪带进来,把小事变大,无风起浪、没事找事、鸡蛋里挑骨头、吵架、分离,要找到根源性事件和情绪。</p><p>根源性事件解决也源于自己的学习成长。</p><p>每个人根源性事件不一样。</p><p>第三、检验家里爱的程度</p><p>①有些家庭只能说一些闲言碎语,不能说正事,一说正事很难合拍;</p><p>②可以说好话、互相认可;</p><p>③有些家庭夫妻之间一个眼神、一句话都有情感,会说情话。</p><p>这三个阶段是感情升温的过程,感情还没到,就只在第一层的时候,就很难做出第三层的事来,你也获得不了第三层的感觉。</p><p>结合《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提到的“情感账户”和这本书中提到的“爱箱”、“精心时刻”做对应,人跟人之间最有效的沟通方式是一对一,夫妻之间一周至少一次一对一的精心时刻,两个小时左右,关系就会不断地升温,在这两个小时里,从闲话聊起,刚开始60%的闲话+认可、肯定的言词30%+画龙点睛10%情话</p><p>经过这三个步骤之后,感情逐步升温,爱箱里的爱就会逐步多起来,或者说情感账户里的储蓄额就多起来了,平时相互之间合作、为对方付出时你才能找到爱的感觉。</p><p>这招非常管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