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6月14日,学校组织全体思政教师观看了北京师范大学李晓东教授的网络公益直播课。李教授从三个方面为我们诠释了“抗疫”故事。</p> <p>一、深刻理解“抗疫”故事的时代价值:</p><p> 一是要明确“抗疫”故事有什么教育意义,从精神财富的高度去理解和认识这些故事所彰显的精神力量对于党、国家和民族的重大意义;</p><p> 二是要从合适的角度和正确的立场去理解故事的时代价值,感受故事背后的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风貌,探索其背后的内涵、意义与价值;</p><p> 三是从学生的实际感受出发,从“停课不停学”的实际体验中发现故事,探讨交流,教学相长。</p> <p>二、准确把握“抗疫”故事的课程价值:</p><p> 一是必须准确把握“抗疫”故事与中学思政课的关联,思考故事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关注“通过哪些内容实现铸魂育人”的问题;</p><p> 二是要将这些感人故事变成可以讲我们的课程的“道理”和“媒介”,不能就事论事,要引导学生步步深入,由事及理,真正实现精神成长;</p><p> 三是要关注课程落位,通过“抗疫”故事要讲给学生“理”,并不是“记住知识”,学生借助“抗疫”故事,可以逐步实现从关键能力到必备品格再到正确价值观念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化。</p> <p>三、充分用好“抗疫”故事的时代价值:</p><p> 一是用凡人善举,映射国家发展,可以用数据说话,但不宜过多,比较可取的方式是可以将其转化为好理解的案例和材料;</p><p> 二是用丰富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借助云直播、短视频,这些丰富多样的形式运用于我们的课堂,激发兴趣,形成真实的学习与成长;</p><p> 三是用真实感受,引发学生共鸣,鼓励学生自己讲故事,更容易激起学生的真实感受,教师还要努力做好“听故事的人”,捕捉教育契机;</p><p> 四是用鲜明对比,促进学生思考,将比较的方法引入思政课堂,学生对“抗疫”故事的理解会更加深刻;</p><p> 五是用明确立场,打好育人底色,思政课堂的最终目标是培育一代又一代拥护国家发展的有用之才,将这些故事渗透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防疫针”,为今后的人生发展打好基础。</p> <p> 李教授的讲座引导中学思政教师深刻理解“抗疫”故事的时代价值,准确把握“抗疫”故事的课程价值,切实用好“抗疫”故事的教学价值。更是引起思想的碰撞,实现交流的价值的桥梁。</p><p> 作为中学思政课教师,讲好“抗疫”故事,激励学生学习的同时,向英雄致敬,传承弘扬抗疫精神,充分发挥其引领模范作用,并通过有效的舆论宣传和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以不断内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道德素养,进而外化为实际行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