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我从事的是农业工作,经常与农民群众打交道,在四十年的工作生涯中,我结识了一批农民朋友,他们是那么的纯朴可爱,是那么的热爱农业科技,是那么的值得我们去学习。回忆以往的岁月里,一个个农民朋友与我交往的过程,均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b></h1> <h1><b>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主持全市的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由于工作需要,需要建立一批农村试验点承担区试任务,这些农村试点相对于企业试点、良种场试点来说,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试验地面积有限,但承担搞试验的农民朋友,对工作负责任,与我相处的格外有感情,我一直坚持保留这些农村试点,直到2005年后区试工作改革,才不得不陆续放弃这些农村试点。在十几年的区试工作交往中,有以下几位农民朋友值得回忆。</b></h1> <h1><b> 襄汾县赵康镇大赵村的赵天福,黑红黑红的脸膛,中上等个头,说气话来大嗓门。每次开区试会,老赵都能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并且大多数是合理化建议,他搞区试工作不含糊,能够看天看地,抓住有利时机,播种小麦区试,并且发挥摇耧把式的特长,下籽均匀,纵横成线,地角利落,保证小麦苗全苗匀,在开区试会时,我提出让老赵介绍经验,他总是谦虚地摆摆手。<br></b><b> 洪洞县辛村乡公孙堡村的张才兴,细高个子,说着一口地道的洪洞话。由于老张自己的耕地有限,但他千方百计租种邻居的耕地也要搞试验,并舍得给试验田投资,把自家养猪场所产的有机肥,全部用到试验田,每年其试验田的庄稼长势都明显好于周围农田,吸引不少农民群众前来观摩。老张善于观察试验品种,对于有苗头的品种,他都能提前安排示范繁殖,提高繁殖系数。<br></b><b> 翼城县里砦镇里砦村吴庆林,身材显得微胖,走起路来有点腿脚不便。老吴对待区试工作也特别认真,总是想方设法保障试验播种出全苗、出匀苗。对于观察记载项目不懂的地方就咨询,就学习。有一次,我到他的试验田里去检查,发现试验田其中一边地头未种保护行,我指出其存在的问题,他立即进行了补种,这天晚上,由于下雨走不了,我住在了他家,与老吴坐下来,天南海北的谈了起来,从生活谈到试验,老吴还象小学生一样,一再保证不会犯类似不种保护行的错误了,直至深夜我们两人仍在交谈中。<br></b><b> 洪洞县刘家垣乡东义村杜其仁,精瘦的身材,个头不很高,走起路来却很利索,说起话来很文雅。老杜搞试验工作很有一套,不少科研单位的育种人员都愿意把新品种放在他那儿搞试验,他的试验地是丘陵旱地的代表地,在有限的试验田里,承担了几组试验,并且把每组试验都合理布局,安排得非常得体。到了小麦快收获的季节,前来参观的、考察的、学习的、检查的人们,来了一拨又一拨,老杜不厌其烦地为来访者讲解每个品种的优缺点等表现情况。有一年,他的旱地小麦试验平均产量都上了千斤,主持单位对这样的结果持怀疑态度,我再三与老杜核对,确实是这个产量结果,主要原因就是当年风调雨顺,再加上老杜的试验地土壤肥沃,因此带来的结果,并没有有意拔高之说,此事以后,我更加赞赏老杜实事求是搞试验的精神了。</b></h1> <h1><b> 除了这些搞区试工作的农民朋友外,还有一些农民朋友是在农村下乡过程中结识的。在这些朋友中,交往长,友情深,当数曲沃县高显镇高显村的王海发,与老王相识是有一年去他那儿考察其引进的小麦新品种时认识的,老王六十来岁的年纪了,但浑身有使不完的劲,走起路来风风火火,扛起一袋面上六楼,比小伙子还能干。自那年认识老王后,我们来往不断,在一起谈论生活上的家长里短,探讨工作上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问题,介绍其到有关科研单位引进新品种,推荐适宜曲沃县种植的主干农作物品种,有着说不完的话题。逢年过节相互走动,简直成了一门远在农村的亲戚了。</b></h1> <h1><b> 在多年工作中,由于我与科研单位接触较多,受育种人员的影响,我也对育种工作发生了兴趣。正是由于这个爱好,使我结识了两位爱好搞育种的农民朋友,一位是尧都区金殿镇景家庄的孙文新,老孙已是七十多岁的年纪,眼睛还高度近视,但对小麦育种有着非常执着的精神,把小麦种子放在冰箱里进行春化处理,推迟到春天进行播种,他系统选育出景家庄1号、景家庄2号,还引进不少优良品种,把自家的3亩地全部种上试验品种,每年小麦快成熟时,均要邀请科研单位、种子管理部门有关人员前去观摩。有一年,我与几个同事去观摩,在地里,老孙象数珍宝一样,绘声绘色地介绍他的每一个新品种;在家里,老孙家象过重大节日一样,请来邻居几个人帮忙做饭,盛情地招待了我们一行。大伙儿都为此深受感动,一个农民这么热爱农业科技,实在是难能可贵。<br></b><b> 另一位是尧都区金殿镇界峪村的乔安林,老乔也是一位小麦育种爱好者,由于界峪村距临汾仅有不到5公里的路程,老乔经常骑上电动车到单位,与我讨论有关小麦育种的问题,经过几年的努力,他从当地种植的“南段1号”中系选出改良的一个新品种,比“南段1号”成熟提前,抗逆性增强,品质优良,老乔提出要参加省区域试验,我与几个同事考察后,提出该品种性状还不够稳定,还需要进一步提纯,老乔虚心接受。一个农民朋友选育品种,不图名不图利,只为当地农业生产有一个好品种,这种精神,确实值得我们学习。</b></h1> <h1><b> 如果说上面这些农民朋友还经常打交道,日久成朋友,而下面要说的这些农民朋友则素未谋面,只是通过电话、微信相互联系,也成为我的知心朋友,实在令人感动。前一段时间,我写几篇有关全省优秀职业农民的报道,其中有一篇是关于“临猗县嵋阳镇西祁村葡萄合作社青年农民岐廷选”的报道,需要配发几张他的工作照片,但我与他不相识,只好拜托运城的一位朋友多方打听到他的电话号。我试着添加了他的微信,说明我的用意,请他给予合作,没想到岐廷选很快回复“过一会给您发去,都是为了农民的未来,应该配合,应该谢谢您”。照片发来后,我又请教他在葡萄园的几个技术问题,他都一一耐心给予解答,有这样一位既纯朴又无私的农民朋友,更增添了我干好农业进一步宣传农民的信心。<br></b><b> 象这样素未谋面,但又能真诚合作,支持我工作的农民朋友还有很多,如襄汾县汾城镇南贾岗村的王永安、曲沃县北董乡营里村的李平良、襄汾县南贾高升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郭高升、尧都区贾得乡北席村的赵彦富、曲沃县龙汾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巍明忠、襄汾县西贾乡西彭村的翟战备、曲沃县杨谈乡杨谈村的苹果示范种植户巩华来、曲沃县史村镇南常村果农王根成、洪洞县兴唐寺乡苑川村的高如坚等。他们中间有爱耍机械的农机能手、有扎扎实实搞养殖的“领头雁”、有痴情搞科研的“玉米奇人”、有依靠电商销售架起农村致富桥的“电商大王”、有发展有机农业的新型职业农民。在工作中遇到有关农村生产实际的一些问题,均通过电话或微信沟通,请教他们时,他们均会毫不保留地予以解答,他们是我的益友,更是我的良师,在此由衷地感谢他们给予我方方面面的帮助。</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