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冬去,风回,春光相续。</p><p>寒消,意暖,花色又起。</p><p>六月,芳菲,烂漫无尽。</p><p>初夏,教研,凝心聚力。</p><p>特殊的时期,一样的奋进</p><p>如花的六月,教研进行时</p> <p>走进179班,成军军老师上课独具特色,让学生王建当了一回小“老师”,这位王老师真有老师风范,收放自如,教态自然,讲解知识点到位,可见成老师台下“十年功”。高效课堂,把课堂给学生,老师作为引路人,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获得了高效学习。</p> <p>走进178班,常鑫芳老师教态大方,一篇《河中石兽》娓娓道来,思路清晰,环环相扣,引导学生画出石兽被冲刷的过程,同时ppt中动态图片生动形象,能够更好地阐释课文内容。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主动,可见常老师深厚的文学底蕴。</p> <p>在177班听牛华清老师讲课,是一种温文尔雅的享受,牛老师举手投足中对学生的耐心、爱心让我们深受启发,课前的静心活动,让学生充满对生活的正能量,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课上的讲解,对学生的引导真是醍醐灌顶,如沐春风。我想,学生能遇到这样德修兼备的老师该是多么幸运啊!</p> <p>李慧琴老师在176班讲的《壶口瀑布》,不仅采用比较法、情境联想法等激发学生在咬文嚼字中读出壶口瀑布的特点,而且关注了文本的行文结构,使学生由语言品味自然的过渡到整体的把握,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李老师的尝试给我们启示教师既要善于小处着眼,也要善于大处用心,只有教师下苦功读懂了课文,才能带领学生领会“为什么这样写”中的妙笔生花。要实现自如的驾驭课堂,深入钻研文本是每位教师的必修课。</p> <p>张小强老师在175班上课十分投入并有感染力,在教学中语言简练清晰,善于诱导。对于这样一篇语言优美,并有一定的难度与深度的课文,张老师在教学中以学生的“读”为主要手段,以学生的感受为主线,重视情景的创设,从引发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入手,使学生很好地投入课文。</p> <p>苏红老师在173班讲了一堂中考作文指导课,从写作顺序审题—立意—选材—构思四个方面着手,系统地阐述了作文写作的思路和方法。这堂课从自身评价出发,整体设计太枯燥,学生实践练习太少,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这是需要自己以后多多改进、反思之处。</p> <p>在172班,郭俊秀老师讲了一堂声情并茂的关于“阅读中分析人物形象”的语文课,整堂课层层深入,条理清晰,从为什么、怎么分析人物形象进行讲解,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给老师们留下深刻的印象,非常受用这堂课。</p> <p>语文组各位老师最后对各自所讲的课进行了说课,其他老师进行了评课,这个过程是老师们不断提升、不断进步的过程,“多指缺点,借鉴优点,不断改进”是我们语文教研组一直秉承的宗旨。</p><p><br></p> <p>最后,成校长对我们语文教研组的教研活动进行了评价,指出:通过教研活动,把其他老师的意见融入自己的课堂,可以大胆设计,大胆进行改革,反思每一节课,多吸取经验,要明确语文本身的特点,应该让学生多读、多思考,以“学生学会”为根本目的,每堂课都应该让学生有收获,思维得到训练,德育得到提升。把每篇课文都可以作为写作的训练,写作从点滴入手,从课本抓起。</p> <p>“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香满园。”通过此次教研活动,每位语文老师都有属于自己的收获,教研时间虽短,成长的道路却很长,语文教学苦乐相伴,不管是今天还是未来的日子里,老师们将一如既往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教学当中,在学习中提能,在交流中提素,在研讨中促教,携手并进,砥砺前行,收获一路芬芳。</p>